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节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形态、特征及位置对比如下: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 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CB
2、D 的特点: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三种功能区的比较:(理解)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特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人口数量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最小;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也有向郊区交通运输便捷处移动的痕迹,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比例大。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的形成和变化(一)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模式 形成因素 例子 相同点同心圆模式 地租(距市中)因素 成都扇形模式 交通的发展 沈阳多核心模式 地租、交通等多种因素 淄博、重庆城市中心区均为中心商务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最主要) ;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的差异) (理解记忆)表现: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即付租意愿) 。而
4、在城市中,不同的地段地租有高有低。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1)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从市中心开始向外,地租不断地降低。3各功能区的用地要求不同(如下表) , 付租的意愿也不相同。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OA 段地价最高,为商业区;AB 段地价次之,为住宅区;BC 段地价最低,为工业区。受市中心距离远近地租的模型呈现出同心圆的结构。(2)交通条件越便捷,地租越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 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 地租次高峰。(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1)城市发展初期:地域面积狭小,功能区混杂布置,无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人文地理 第二 城市 城市化 内部 空间结构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