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4.2环境保护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4.2环境保护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4.2环境保护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环境保护【知识精析】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
2、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2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方法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
3、,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
4、耕还草、舍饲养畜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3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
5、环境问题。三、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环境污染问题成因 危害 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污染大
6、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方法技巧 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方法(1)理清环境
7、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4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使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等。(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从可持续
8、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高考例析】(2018 新课标 I 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 ,终年严寒(冰冻) ;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
9、球变暖,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2 分) ,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安全。5【解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素养提升】一、选择题读下列图片,完成 13 题。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 B C D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
10、水体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A B C D1.D 图片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 ,是自然环境。2.A 对生态科学而言, “环境”是生物环境。3.D 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
11、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5 题。4下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6A甲 B乙 C丙 D丁5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 BC D4.D 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5.B 随着民众环境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
12、强、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怒江大峡谷素称“东方大峡谷” ,每年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大量的雨水,山高、谷深、水急,森林郁郁葱葱,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也是最险奇莫测的地带。下面是怒江大峡谷。读图回答 67 题。6本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泥石流 D地震7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绿水常在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业D封山育林,建立大型水电站6.B 怒江大峡谷地形陡,降水量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7.C 由于该
13、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而要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业;森林、矿产、水能的开发都会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废弃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7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之称。据此回答 89 题。8对“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大多数“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B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远远少于任何时代C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 ,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D在城市里是废弃物,在农村可能就会变成原料9处理“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下列处理方法能直接实现的是( )A分类回收 B压缩C填埋 D
14、堆肥8.B 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多于任何时代。9.D 废弃物堆肥是将废弃物转变为肥料,实现了资源化。该题干要求“直接实现”资源化,因此符合题意的为堆肥。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 ,完成 1011 题。10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10.D 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
15、11.C 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TSP 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 100 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它本身是一种污染物,同时又是其他污染物的载体。读“某地两日 TSP 浓度和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其中有一天是雨天),完成 1213 题。812关于 TSP 浓度日变化曲线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相一致B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完全相反CTSP 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 ,有两个高峰值D气温越高,TSP 的浓度值也越高13关于 TSP 浓度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142 环境保护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