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梳理考点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曲辕犁。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3)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4.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2)夏商周:以井田制为主要
2、形式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辉煌1.西周:官营,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炭冶铁;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方烧制白瓷。4.隋唐:制瓷业形成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6.明代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考点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2.秦汉:
3、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开通丝绸之路。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4.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考点四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2(2)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2.“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只准官方贸易。(2)清朝还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管
4、理对外贸易。3.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特点: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少数地区和行业;发展缓慢,水平低。(3)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答题术语考点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1.木石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特点。2.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5.农经济是中央集权确立和稳固的基础,中央集权为小农经济长期存在提供了政治保障。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辉煌1.中国古代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保守性、封闭性。3.北宋
5、以前,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明朝后期,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4.从工业经营的方式来说,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考点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1.古代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2.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3.古代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市舶贸易两种。4.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考点四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文明。3.明清时期对外封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一直在传统社会徘徊。4.明清时期虽产生资
6、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3思维导图三年真题1 (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 “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 “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小麦,这主要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错误;南
7、方稻麦兼种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正确;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2 (2018江苏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4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3 (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
8、南迁【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 ,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 ,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 C 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 D 项错误。4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5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
9、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 C 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 D 项正确。5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
10、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6 (2018.4浙江高考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答案】B6【解析】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A、C、D 都不符合史实,故 B 项正确。7 (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
11、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 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 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 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 ,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 D 项正确。8 (2018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1550 年以前 5915511722 年 11317231861 年 16718621911 年 3
12、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 D【答案】B9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7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
13、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 B 正确。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 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 错。10 (2018江苏高考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
14、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法,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 B 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 C 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 D 项正确。11 (2018海南高考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 “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 ,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15、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答案】D12 (2017.4浙江高考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 、 “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8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A B C D【答案】A【解析】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13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16、“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 B 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 C 项正确;“大者倾
17、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 D 项错误。14 (2017北京高考12)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 B C D【答案】A915 (2017江苏高考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答
18、案】B【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农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不符,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因为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故 B 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不符,故 C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不符,故 D 项错误。16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
19、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17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10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 A 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 B 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 D
20、项错误。18 (2017江苏高考2)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 “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表明汉武帝把铸造货币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是在秦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是指提高百姓的赋税与材料的内容把铸币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不符,故 C 项错误;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是在明清时期,
21、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19 (2017海南高考4)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 ,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11【答案】A20 (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 (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 “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
22、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D【解析】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 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 “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 ,故 D 项正确。21 (2017海南高考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
23、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22 (2017上海高考5)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12【答案】C【解析】市舶司是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张骞出使西域是在汉代,开辟的是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故 A 项错误;遣唐使节来华是在唐朝,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B 项错误;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 ,印证了南宋海上丝路的繁荣,故 C 项正确;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贸易,不在市舶司管辖的范围之内,故 D 项错误。23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突破 专题 02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