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练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练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练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选题1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 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全球粮食总产量上升B 全球气候变暖,海洋蒸发量增加会使原来干旱的陆地变为湿润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C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D 中纬度的谷物带因气候变暖而生长快速【答案】C【解析】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中纬度的谷物带因气候变暖及水分亏损将使粮食生产潜力下降,因此 A、D 项错误。全球海洋蒸发量因气候变暖,而增加,但是其蒸发量的 10参与海陆间循环,蒸发与降水间的比例加大,干旱地区会有增加的可能,故 B 项错误。全
2、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会因为蒸发量加大影响农业生产,高纬地区会因为气温升高适宜农业生产,故 C 项正确。故选 C。读下列图,回答以下各题。2220 世纪 60 年代后( )A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减少B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 5 倍C 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D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3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C 近 5 000 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 以内D 1970199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答案】2
3、C 3 D 【解析】2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及走向分析,图中 20 世纪 60 年代后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上升的,故错误;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及走向分析,图中 20 世纪 60 年代后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上升的,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的,故正确;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图中 20 世纪 60 年代后的二氧化碳的量没有增加 5 倍,故错误;根据图 C 的数据说明我国的气温没有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故错误。故选项。3由图 b 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错误;且近五千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 3,错误。由图 a 可知:1970199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大气中二氧化
4、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错误,正确。故答案选项。林下经济是以林地和森林环境为依托、以循环发展为目的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预计 2020 年我国林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 1.5 万亿元。读林下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4图示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属于3A 森林景观利用 B 林下养殖C 林产品采集加工 D 林下种植5我国发展林下经济突出的自然优势是A 森林面积广,土壤肥沃 B 气候复杂,森林多样C 动物数量多,水源充足 D 疆域辽阔,以山地为主6我国倡导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是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 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 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优化林区产业结构A B C
5、 D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利用。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业,属于森林景观利用。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森林多样,发展林下经济种类多,有明显优势。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所以发展林下经济利于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业,属于森林景观利用;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
6、加工是农业和工业,不是旅游业。选 A 正确。 5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森林多样,发展林下经济种类多,有明显优势;我国疆域虽广,但森林覆盖率低;是利用森林发展特色经济,而不是利用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选 B 正确。 6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所以发展林下经济利于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不能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选 C 正确。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
7、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7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A B C D 8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 皖北地区可能受寒潮影响B 苏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C 皖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D 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答案】7B 8A【解析】7据图可知,安徽省中部有一冷锋锋面,结合锋面方向,安徽南部受暖气压控制,气温高,气压较低;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较高,故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B图,B 项正确,A 项错误;
8、由北向南等压线变得稀疏,风速减小,故 C 项错误;天气状况是晴-雨-晴,云量应是少-多-少,故 D 项错误。8安徽北部地区位于冷锋锋后的位置,故皖北地区可能受寒潮影响,A 项正确;江苏北部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 B 项错误;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皖南地区还没有受到冷空气影响,故 C 项错误;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夏季,但图示区域的时间为秋冬季节,故 D 项错误。9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区。有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提出,如果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采集 300300 千米面积的太阳能,就可能满足整个地球的能源需求。2009 年 7 月,
9、德国 12 家大公司,决定投资约 4000 亿欧元建设这个世界最大的太阳能5项目。回答下题。撒哈拉大沙漠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有利条件是太阳能资源丰富 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大,成本高 沙暴剧烈A B C D 【答案】A【解析】投资大,成本高与沙暴剧烈为开发太阳能的不利条件,因此排除与有关的选项,故 A 正确。撒哈拉大沙漠炎热干燥,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广阔。 10引起全球变暖的大气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 水汽 氟氯烃 甲烷 二氧化硫A B C D 【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为温室气体;氟氯烃、甲烷、一氧化碳等也属于保温气体,二氧化
10、硫等气体会严重污染环境,但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大。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A。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1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 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 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 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 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 向大气中排放的 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 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 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6【答案】11C 12B【解析】11该图反映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 定时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