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第 2 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湿地资源的形成(对应学生用书第 173 页)识记基础梳理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理解要点突破1形成条件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2举例(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
2、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运用考向通关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2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解析 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
3、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4、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解析 湿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水的盈、亏两方面分析。盈一般指水的来源(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亏要分析排水条件(盆地地形排水不畅)、蒸发量(与气温有关、年平均气温4.7)、下渗(有冻土,不利于水分下渗)等方面。答案 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功能- 3 -(对应学生用书第 174 页)识记基础梳理1湿地的功能功能 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涵
5、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图 文 助 记 1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湿地的主体是大面积的水面,而围绕着水这个核心,还有底泥、软岸及植被等诸多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调节和改变着湿地周边的气候和空气质量。2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理解要点突破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4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
6、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地区 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运用考向通关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右
7、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 12 题。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5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1C 2.B 第 1 题,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人口快速增加,人们大规模围湖造田,从而导致湖泊数量急剧减少。第 2 题,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 34 题。3贝加尔湖(
8、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4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3D 4.C 第 3 题,贝加尔湖湖面封冻期长,冰层厚,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等,而非海拔高,故 A 错误;湖面中心较深,结冰时间晚于较浅的边缘地带,故 B 错误;冰层较厚是气候严寒所致,故 C 错误;贝加尔湖南北狭长,北部纬度高,气温相对较低,南部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因而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故选 D。第 4 题,贝加尔湖 15 月湖面封冻,放出潜热,使气温升高,
9、减轻了冬季的酷寒程度;夏季融冰,大量吸热,使气温降低,减轻了炎热程度,可见,贝加尔湖是天然的“空调机” ,对湖滨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故 A、B 错误,C 正确;冰层将湖水和空气隔开,不会增加空气湿度,故 D 错误。考点三| 湿地资源的破坏与保护(对应学生用书第 175 页)- 6 -识记基础梳理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2)表现 天 然 湿 地 数 量减 少 、 质 量 下 降 生 态 功 能 和效 益 下 降 抵 御 自 然 灾 害的 能 力 降 低(3)案例洞庭湖萎缩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
10、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具体措施(洞庭湖区)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理解要点突破1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
11、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2湿地的保护措施- 7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10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湿地 资源 开发 保护 洞庭湖 例学案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