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菩 萨 蛮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仄韵,两平韵。这首词是作者早年游江南所作,是韦庄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二首。是写词人远游江南的生活情况和感受。知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西安)人。是花间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但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有浣花集 。明背景唐昭宗乾宁四年(897),时任剑南西川节度副使的王建率兵攻东川,昭宗遣韦庄等宣谕王建罢兵,王建因留韦庄为掌书记。这首词就是抒发自己滞留蜀地、有家难归的心情的。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本词中的作者形象是怎样的?提示:根据尾句及注释回答。参考答案:是一个漂泊江南、有
2、家不能回、家乡正饱受战祸的思乡的诗人形象。品语言2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二句蕴涵的意境。提示:从画面和词人心境考虑。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富有诗意,且给人以开阔、明净的感觉;“画船听雨眠”更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悠闲至极。悟意旨3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提示:先找出词句,然后概括。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则是写江南人物之美。这样由景物写到生活再到生活中的人物,2有“碧于天”的春水,有画船听雨的生活,有如月皓腕的佳人,多角度全方位地表达了江南的“好” ,赞美之
3、情自然流露。破 阵 子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凋谢,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就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笑成一朵花。此词表现了暮春风光,景中有人,更为绚烂。知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语言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有珠玉词 。明背景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赏析“池上碧苔三
4、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提示:扣住题干要求“写景之妙” ,思考从哪些方面写景。参考答案:(1)“碧苔” “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2)“碧苔”写春色之美, “黄鹂”写春声之美, “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析技巧2这首词下阕有一个生活细节描写,请就此写一段赏析文字。提示:找出细节描写,分析其效果。参考答案:作者在路上见到一群女孩子笑得如此灿烂,猜想是否昨夜做了一个美梦,于是一个女孩问道,而那个女孩回答得简单至极“今朝斗草赢”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一问一答之间,把那两个女孩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3这首词
5、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提示:思考描写手法的类型。参考答案: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悟意旨34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什么?提示:从上阕重写景,下阕重写人记事的角度概括。参考答案:上阕写了“燕子” “梨花” “碧苔” “黄鹂” “飞絮”等自然景物。下阕写了笑靥如花,天真可爱的采桑路上的女孩。望 海 潮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望海潮,双调,一百零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这首词,宋本淮海居士长短句无题,汲古阁本淮海词题为洛阳怀古 。细玩词意,乃是感旧而非怀古;且作词之地也为汴京而非洛阳。知作者秦观(见第八课踏莎行)明背景元祐九年(此年四月改元绍圣)初春,朝局大变
6、,旧党下台,新党再起,作者自国史编修南贬杭州通判,重过洛阳作此词。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试赏析“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分”两字的妙处?提示:从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参考答案:“乱分”一词用拟人手法将春色无所不在,乱烘烘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出来了,表现出春天浓浓气息以及内心的欢愉之情。析技巧2本词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旧游之乐?请赏析。提示:从主旨及内容方面考虑。参考答案:这首词的主旨是感旧,由感旧而思归,以今昔对照为其基本表现手段。用大量的篇幅写旧游之乐,以反衬今日之孤寂、衰老。悟意旨3结合背景,联系词景分析“暗换年华”的丰富含义。提示:从背景中“被贬”和“换”可以
7、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语意双关,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当时的政局之变。4最后的倚楼所见和归心之去,传达的是怎样的感情?提示:从背景、所写之景思考。参考答案:传递出的是无奈的情绪。尽管无奈,毕竟此时尚未尝迁谪之苦,所以词中4流露出的主要还是感慨和怅惘。调 笑 令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韦应物(737约 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韦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763764)至德宗贞元(785805)年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
8、、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 、二卷本韦苏州诗集 、十卷本韦苏州集 。补注解“调笑令” ,单调,三十二字,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 ,为唐时行酒令所用曲调名。燕支山:在今甘肃北部,绵延祁连、龙首二山之间,是水草丰美的牧场,亦是古时边防要地。赏 读 评 价 1本词中的胡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刻画胡马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本词中胡马是一匹在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急躁不安、孤独彷徨的形象。词
9、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刻画胡马是为了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远放燕支山下” ,5“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 “迷路”是戍卒的感觉。2 “远放” “独嘶” “无穷”这三个词体现了本词用语准确精练的特点,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远放” “独嘶” “无穷”这三个词都各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忆江
10、南词三首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白居易(见第六课卖炭翁)补注解这组词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当时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住于洛阳。他少年时曾到过江南,五十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写这组词的时候,已是晚年。他已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的好感。此词每首才二十七字。即使在小令中,它的篇幅也算是很短的。但白居易这三首词却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吴宫:指苏州。赏 读 评 价 1这三首词在内容上是否相同?请具体概括每首词的内容。答:_参考答案:不相同。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
11、对杭州6和苏州的忆念、向往。2这三首词在结构写法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忆 江 南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刘禹锡(见第三课西塞山怀古)补注解此词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时为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词共三首,刘的和词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青天:本词指白居易。赏 读 评 价 本词是怎样表现作者惜春伤春之情的?除了
12、惜春伤春之情外,是否还掺杂了作者其他的情怀?答:_参考答案:开篇先发出了“共惜艳阳年”的“惜春”感慨;其后一句写作者见到春天已过、桃花飘落在流水上的情景,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最后两句写借酒消愁,不惜醉倒在酒杯前,却希望能等到好友白居易,又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的友情。采 桑 子7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欧阳修(见第五课画眉鸟)补注解“采桑子” ,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 ;又称“丑奴儿” “伴登临” “罗敷媚”“忍泪吟” “罗敷艳歌”等。双调,共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作者晚年退职闲居时写的,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心理状态。赏 读
13、 评 价 1. 从整首词看,哪一句是本词的纲领?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哪里?答:_参考答案:从整首词看, “群芳过后西湖好”是本词的纲领。 “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凋谢的花瓣散落一地,飘荡的柳絮像蒙蒙细雨。2怎样理解“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描写的景象?答:_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面对歌歇后西湖清幽的景象,心中升起淡淡的孤寂之感。3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最后一句写出孤寂中得到少许安慰。以此结尾的作用是: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轻灵、欢娱的意境。同时,又与“游人去”互相映衬,体现词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情。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558风物
14、景色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风物景色诗词是高考命题选材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对风物景色的描写方面的考查以及风物景色背后蕴涵的丰富情感的分析。悟考题(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答:_解析: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 ,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参考答案:早春。黄莺刚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第二 部分 唐宋 第十 水远山长 不足 风物 景色 教学 案语 选修 诗词 鉴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