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部分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清 平 乐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 “忆萝月” “醉东风”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知作者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 浪淘沙 乌夜啼等等,被称为“千古词帝” 。明背景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
2、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试分析“梅”这个物象的含义。提示:扣住“梅”的特点及现状思考。参考答案:“如雪乱” ,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品语言2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提示:从“别”的位置及词人的情感考虑。参考答案: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3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历来被诗家评为写愁之佳句。试作简要分析。2提示:从用词表达技巧等角度去分析写愁之妙。参考答案:用了“更行” “更远” “还生”三个词语,将复迭和层递
3、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析技巧4试分析“拂了一身还满”一句中的表现手法。提示:从“拂了一身还满”实指和虚指两方面考虑手法。参考答案:“拂了一身还满” ,以象征(双关)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苏 幕 遮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由西域传入,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后用作词牌,又名“云雾敛” “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知作者
4、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 ,词仅存五首。明背景范仲淹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范仲淹便写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词作。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提示:明确意象,并描摹画面特征。参考答案:作者选取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等秋天的意象,共同构
5、造了一幅色彩斑斓、阔大辽远的画面。品语言2请赏析上阕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的作用。3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其作用。答案: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结构上的作用:由上阕写景引入下阕抒写离情别恨。析技巧3词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使用了哪些手法?提示:多角度思考并分析。参考答案:(1)衬托,以芳草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2)虚实结合。上句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4前人评
6、价范仲淹苏幕遮 “以秋景反衬秋心” ,你如何理解?提示:理解“反衬” ,明白“秋心”所指什么。参考答案:本诗反衬体现为两点:第一点以“芳草”的无情反衬人的思乡之情浓烈。第二点是上阕写秋景为阔远而浓烈,反衬下阕离情的悲伤。兰 陵 王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知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
7、、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 ,已佚,今存片玉词 。明背景兰陵王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据说南宋时期,首都地区的歌舞场所很流行唱周邦彦的兰陵王 ,但乐调技术难度很高,只有最有经验的老笛师才能把握。 兰陵王一篇,颇能代表周邦彦慢词的风格,为历代评论家所欣赏。小说家有说本篇的背景是周邦彦被贬出京城,李师师持酒饯别,词人作此篇相赠的。这自然是附会。但本篇确实是抒写离别京城之愁苦的,内中隐隐有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已是过去,只能刻骨铭心地去追忆。4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如何理解“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一句
8、中“直”字的表达效果?提示:从“柳” “直”和“阴” “直”两方面思考。参考答案: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其一,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其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 “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析技巧2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提示:通过“识”理解修辞, “倦客”理解情意。参考答案:拟人、反问。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其心情更悲凄。悟意旨3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提示:“过千尺”说
9、明长,说明离别之多。参考答案: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婉,耐人寻味。菩 萨 蛮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补注解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仄韵,两平韵。此词填于作者被流放期间。赏 读 评 价 5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_参考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
10、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是“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示例二)我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上阕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示例三)我认为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踏 莎 行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欧阳修(见第五课画眉鸟)补注解踏莎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景佑初年,范仲淹以言事被
11、贬,欧阳修因援助他,也被贬于夷陵。此词即写于此时。赏 读 评 价 1上阕写了什么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答:_6_参考答案:上阕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作用: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主人公的离愁。2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答:_参考答案: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 ,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具体亲切,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3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情意深长
12、而又哀婉欲绝,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踏 莎 行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滕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
13、沉感伤,愁思哀怨。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 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补注解7这首词一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赏 读 评 价 1分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句在写景抒情上的妙处。答:_参考答案: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互文见义。这两句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且是情景交融的佳
14、句。 “失” “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2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答:_参考答案:楼台、津渡、桃源、孤馆、斜阳。孤馆、斜阳是实景,是实写;楼台、津渡、桃源是想象,是虚写。3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砌成此恨无重数”中词人“恨”什么?“恨”何以“砌”?答:_参考答案: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词人的“恨”是飘零,是离恨,是别愁。一个“砌”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一 剪 梅8资 料
15、助 读 知作者李清照(见第三课乌江)补注解“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赏 读 评 价 1 “红藕香残” “玉簟秋”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还有深刻意蕴。它们的深刻意蕴分别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红藕香残” ,表面看是写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 ,虽然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
16、冷”之意。2试赏析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答:_参考答案: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表现愁绪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词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45离情别绪类诗词的鉴赏9知考情词作为一种诗体,到宋已经发展成熟。其思想性、艺术性与唐诗媲美。高考命题选择词的几率很大。在词的题材中,离情别绪又占有相当的份额,常常进入命题人的视野。悟考题(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第二 部分 唐宋 第八 多情 自古 离别 离情别绪 教学 案语 选修 诗词 鉴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