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习目标 1.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地形图(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3)作用:反映地面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2等高线的特征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A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2B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
2、两侧低C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D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E缓坡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F陡坡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二、地形图的判读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盆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丘陵海拔在 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为和缓沙丘 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岭谷相间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分布思考 如何根据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判断风向?答案 等高线分布稀疏的部位为沙丘的缓坡,而缓坡指示风吹来的方向。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作用:能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的地
3、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2判读: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和转折点等。3绘制步骤(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各点。(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探究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3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 ,完成下列问题。1字母 C表示的地形是_;山脊线 E的走向大致为_。答案 鞍部 南北走向2如果想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立的地方海拔高度可能是( )A750 m B780 m C
4、1 100 m D1 190 m答案 D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 H的范围是( )A100 mH300 mB100 mH200 mC200 mH300 mD100 mH300 m答案 A4分别站在山顶 A和山顶 B上,能看到河流上 D处小船的是_山顶。答案 B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支流。答案 乙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 100米,请你用“ ”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答案 图略。(提示:画在干流最窄处两侧的 100米等高线之间。)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中,比较合理的是_,原因是_。答案 路线的水可以自流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
5、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 0米。4(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 500米、600 米、700 米,则等高距为 100米。(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6、(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部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
7、突出处,称陡崖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方法(1)两点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5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两点的相对高度:A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其中 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 A、B 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 Ph/s(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与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图 A点的海拔低于 10米,B 点的海拔
8、高于 20米。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较广,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不同地形区的水系特征不同。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的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3)地形状况与区位
9、选择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的“点” “线” “面” ,以及给予科学的评价。选“点” 。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如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气象6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选“线” 。如公路、铁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a.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的选“线” ,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输油管道的选“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选“面” 。包括城市
10、、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读图,完成 13 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C60 m D65 m2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 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为( )A15 m B40 m C65 m D90 m答案
11、 1.C 2.C 3.B解析 第 1题,图中等高距为 5 m,东南部地势最低,海拔为 20到 25 m之间;东北部地势最高,海拔为 80到 85 m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55到 65 m之间,但不会是 55 m或 65 m。第 2题,图中附近河段等高线最密集,表明该处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第 3题,根据题目要求可判断,水库大坝应建在图中河流之间的河谷处,据图可知,该处河谷最低处海拔在 4045 m之间,要使坝高达到 13 m,坝顶海拔需达到 55 m左右。根据比例尺7估算该处两侧两条 55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约为 40 m。探究点二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图 1为“某地等高线
12、示意图” ,图 2、图 3分别为沿 MN、XY 作的地形剖面图。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_,理由是_。答案 乙 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甲、丙点均为山脊,乙、丁两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但乙处山谷狭长最易发育河流2在剖面图四点中,属于 MN、XY 的交点的是_,理由是_。答案 图中 MN、XY 交点处地貌为鞍部,沿 XY线两边高、中间低,即图中点,沿MN线两边低、中间高,即图中点3绘制等高线图中沿 AB线的地形剖面图并说明绘制的步骤。答案 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是海洋。然后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
13、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确定剖面图上的基准线 AB并在两侧标出高度与深度。把等高线图中剖面线上各点高度转绘至下图相应的高度上,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就得到相应剖面图。如下图:8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以下图为例,分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9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地理 第三 单元 作用 地理环境 内在 规律 活动 学会 应用 地形图 学案鲁教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