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的基本史实。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 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
2、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影响(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2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概况:1984 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3、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易混易错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
4、和其他开放城市。(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 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3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5、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图解识记 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 WTO)。主题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4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
6、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解读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2过程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 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史料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问题思考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
7、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3特点史料一 5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史料解读史料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的说明当前
8、对外开放的特点。划线部分“各国”体现了对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体现了合作领域变化。问题思考(1)依据图片和史料一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 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解读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问题思考(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
9、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中国对外开放 现代中国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
10、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有人把中国 1979 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
11、扇窗” 。 “第一扇7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答案 B解析 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 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21979 年 4 月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 ”习仲勋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
12、的表现是( )A率先实行农业改革B开辟经济特区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海开放城市【考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答案 B解析 率先实行农业改革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和四川省广汉县,故 A 项错误;1980 年中国设立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故 B 项正确;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开放经济特区之后的 1985 年,并非广东省的“先行一步” ,故 C 项错误;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在经济特区之后的 1984 年,故 D 项错误。3被海内外人士誉为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深圳特
13、区 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考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8【题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答案 D解析 199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4下图是“19791985 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 BC D【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答案 A解析 根据“19791985 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
14、示意图可以判断 A 项正确;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5(2017北京东城期末)19801987 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 GDP 由 7.02 亿元增长到34.04 亿元。对此, 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浦东的开发A B C D【考点】经济体制改革;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答案 C解析 上海并非经济特区,故错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上海金融业的活力,故正确;上海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正确;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 年
15、,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9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三所示地
16、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图一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 年)图二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1990 年图三 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2006 年)10(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答案 (1)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2)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四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13 对外开放 格局 初步 形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