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4.ppt
《版选修3_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选修3_4.ppt(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本章整合,本章知识可分为四部分,第一是机械波的形成,主要是其形成条件及特点等;第二是描述机械波的一些物理量;第三是波的图象;第四是关于波的一些其他现象。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思考关于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的内容,填写下图。,答案:介质 波源 介质 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振动 并不随波迁移 质点振动方向 横波和纵波,2.思考描述机械波的一些物理量的相关内容,填写下图。答案: f(周期T) v v=f或v=,3.思考关于机械波的图象的一些内容,填写下图。答案:后面的质点,把振动传播出去 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位移大小和方向 传播方向 各质
2、点的振动方向,4.思考关于机械波的其他一些现象的内容,填写下图。答案: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几列波相遇时保持各自的振动状态,各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的现象 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 对波的图象的理解 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波长; 2.振幅A; 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 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 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
3、可利用图象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例题1】某波源S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它们到S的距离分别为45 m和55 m。测得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 s。由此可知:,(1)波长= m。 (2)当B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 cm时,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解析:(1)由题意可知波速v= =10 m/s,周期T=2.0 s,波长=20 m,A、B相差半个波长,振动情况完全相反,故B点位移为+6 cm时,A点位移为-6 cm。 答案:(1)20 (2)-6,专题一,专题二,
4、专题三,专题四,变式训练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1)求波速。 (2)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解析:(1)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周期为T,由图象知=4 m。由题意得 ,联立代入数据得v=1 m/s。 (2)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0.2sin(0.5t) m。 答案:(1)1 m/s (2)x=0.2sin(0.5t) m,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二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面对波的图象和
5、振动图象问题时可按如下步骤来分析: 1.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象种类。 2.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象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象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 3.读取间接信息。利用振动图象可确定某一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利用波的图象可进行波传播方向与某一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4.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频率间一定满足v= =f。,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例题2】 导学号73884083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 s时刻的波形,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横波的波长是8 m B.横波的频率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_4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