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V 51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B.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作食品漂白剂C. 氢氧化铝、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D.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答案】D【解析】【详解】A.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没有吸水性,不能作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为氧化钙
2、,可作食品干燥剂,故 A 项错误;B. 二氧化硫有毒,不能作食品漂白剂,故 B 项错误;C. 碳酸钠的碱性太强,不适合做胃酸中和剂,而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故 C 项错误;D. 硅酸钠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不易腐蚀,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故D 项正确;答案选 D。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gC2H4含有的单键数目为 3NAB. 99时,1LpH=6 的纯水中,含有的 OH 数目为 1108 NAC. 足量的 Na 与 1mol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 2NAD. 8.0gCu2S 和 CuO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铜原子数为
3、 0.1NA【答案】D【解析】【分析】A. 乙烯分子内含 4 个碳氢单键;- 2 -B. 根据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作答;C. Na 与 O2充分反应,可能生成 Na2O,也可能生成 Na2O2;D. 铜元素在 Cu2S 和 CuO 中的质量分数相同;再结合公式 n = = = cV 分析作答。【详解】A. 根据 C2H4的结构式可知,1 mol C 2H4分子内含 4 mol 碳氢单键,则 14 g C2H4的物质的量为 = 0.5 mol,含有的单键数目为 0.5 mol 4 NA = 2NA,故 A 项错误;B. 99时,纯水的 pH=6,则 c(H+) = 1 10-6 m
4、ol/L,因 c(OH-) = c(H+) = 1 10-6 mol/L,所以含有的 OH 数目=1 10-6 molL-1 NA mol-1 = 1106 NA,故 B 项错误;C. 足量的 Na 与 1molO2充分反应,当生成 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当生成 Na2O 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4NA,故 C 项错误;D. 铜元素在 Cu2S 和 CuO 中的质量分数相同,为 ,所以 8.0 g Cu2S 和 CuO 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8.0 g = 6.4 g,所以含有的铜原子数目为 NA mol-1 = 0.1NA,故 D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5、NA相关的化学计量题型是高频考点,考察角度广,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的 B 项,出题者设下的陷阱是误以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可以直接由常温下 Kw(1 10-14)间接求出,需要注意的是,题设条件并不是常温,温度变化 Kw会变化,所以不能利用此法求解,学生需要打破思维定势,根据纯水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浓度相等来分析作答,此规律在不同温度都成立。3.芳香化合物 C9H10O2能与 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 CO2,其可能的结构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11 种 B. 12 种 C. 13 种 D. 14 种【答案】D【解析】【分析】该有机物能与 NaHCO3发生反应产生 CO2,
6、说明含有羧基-COOH,苯环上有 6 个 C,则采用分类讨论思想,按照在苯环上取代基的个数为 1、2 和 3 个进行讨论即可。【详解】该有机物能与 NaHCO3发生反应产生 CO2,说明含有羧基-COOH,取代基为正丙酸基时,1 种;- 3 -取代基为异丙酸基,1 种;取代基为羧基、-CH 2-CH3,有邻间对 3 种;取代基为乙酸基、-CH 3,有邻间对 3 种;取代基为-COOH、-CH 3,-CH 3,甲基为邻位,2 种;间位,3 种;对位 1 种;符合条件的总共有 14 种故答案选 D。4.一种以 NaBH4和 H2O2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池的正
7、极反应为 H2O2+2e-=2OHB. 电池放电时 Na+从 a 极区移向 b 极区C. 电子从电极 b 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aD. b 极室的输出液经处理后可输入 a 极室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A正极发生反应为:H 2O2+2e-=2OH-,故 A 正确;B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b为正极,故 B 正确;C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下正极,应该由 a 到 b,故 C 错误;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H2O2+2e-=2OH-,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使用,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
8、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以硼氢化合物 NaBH4(B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BH4-+8OH-8e-=BO2-+6H2O,正极 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 OH-,电极反应式为 H2O2+2e-=2OH-。- 4 -5.下列实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室温下,向铝箔上滴加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不反应B将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还具有漂白性C在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加少量 KBr 稀溶液白色浑浊变为淡黄色浑浊Ksp(A
9、gCl)Ksp (AgBr)DNaAlO2溶液中滴加 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 aAlO2和 Na HCO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A. 室温下,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B. 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红,但不会褪色;C. 难溶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D. AlO2-促进 HCO 3-的电离,生成白色沉淀;【详解】A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但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项错误;B.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二氧化硫只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紫色石蕊
10、试液褪色,则现象和结论不正确,故 B 项错误;C. AgBr 比 AgCl 难溶,当在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加少量 KBr 稀溶液,会发生反应 AgCl(s)+Br- AgBr(s)+Cl-,则白色浑浊变为淡黄色浑浊,相同类型的难溶物,其溶解度越小,对应的 Ksp越小,所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故 C 项正确;D. NaAlO2溶液中滴加 NaHCO 3溶液,发生反应:AlO 2-+HCO3-+H2O = Al(OH)3+ CO 32-,所以- 5 -AlO2-促进了 HCO3-的电离,跟 HCO3-的水解无关,则结论错误,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
11、及现象和结论的准确判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其中 B 选项是易错点与易混点。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有所不同,可归纳为:1. 氧化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因自身有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不可逆,如次氯酸、过氧化钠、臭氧、过氧化氢等;2. 加和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与某种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又恢复原色,如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3. 吸附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某些固体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有色物质,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如活性炭等。理清漂白原理,才能学以致用。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
12、有 9 个电子,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Z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 3 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答案】B【解析】根据物料守恒 0.1 mol/L Na2SO3溶液中:c(Na +)2c(SO 32 )+2c(HSO3 )+2c(H2SO3)0.2 mol/L,故 A 错误;氨水是弱碱,若 a+b=14,pHa 的稀 H2SO4与 pHb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故 B 正确; 0.2 mol/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质为等浓度的 CH3COOH 和 CH3COONa,2 c(H +)2c(OH )c(
13、CH 3COO )c(CH 3COOH),故 C 错误;pH 相同的三种溶液,NH 4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c(NH 4+)最小;NH 4Cl 、(NH 4)2SO4因为铵根水解呈酸性,PH 相同,所以 c(NH4+)相同,故 c(NH4+)大小关系为:=,故 D 错误。8.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主要用于冶炼钒铁、用作冶金添加剂,占五氧化二钒总消耗量的 80%以上,其次是用作有机化工的催化剂。为了增加 V2O5的利用率我们从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 V2O5、VOSO 4、K 2SO4、SiO 2和 Fe2O3等)中回收 V2O5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中废渣的主要成分
14、是_;中 V2O5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中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中的 R 表示 VO2+或 Fe3+,HA 表示有机萃取剂的主要成分):R 2(SO4) (水层)+2nHA(有机层) 2RAn(有机层)+nH 2SO4(水层)。- 7 -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_;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为_。(3)实验室用的原料中 V2O5占 6%(原料中的所有钒已换算成 V2O5)。取 100g 该废钒催化剂按工业生产的步骤进行实验当加入 100ml0.1mol/L 的 KClO3溶液时,溶液中的钒恰好被完全处理,假设以后各步钒没有损失,则该实验中钒的回收率是_M(V 2O5
15、)=182g/mol(4)25时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 pH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试判断在实际生产时,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 pH 为_;若钒沉淀率为 93.1%时不产生 Fe(OH)3沉淀,则此时溶液中 c(Fe2+)_。已知:25时 KspFe(OH)3=2.61039【答案】 (1). SiO 2 (2). V2O5+4H+SO32- = 2VO2+ SO42-+2H2O (3). 加入碱,中和H2SO4,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4). 分液漏斗、烧杯 (5). 91.0% (6). 1.7 (7). 2.6 10-3 mol/L【解析】【分析】生产流程: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
16、V2O5、Fe 2O3和 SiO2等) ,据物质的水溶性确定,V 2O5和SiO2难溶于水。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能被五氧化二钒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过滤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强酸性浸出液含有 VO2+、K +、SO 42-,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得到有机溶液中 VO2+,再加入 X 试剂进行反萃取分液,分离出有机层,得到水层是含VO2+、Fe 3+、SO 42-的酸性水溶液,分析平衡 R2(SO4) (水层)+2nHA(有机层) 2RAn(有机层)+nH2SO4(水层),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具有氧化性的氯酸钾,能将 VO2+氧化为 VO2+,加入氨水,调节溶
17、液 pH 到最佳值,得到 NH4VO3,最后焙烧得到五氧化二钒,据此分析作答,(1)SiO 2难溶于水、难溶于酸;根据氧化还原规律、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2)从加入能反应的离子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来分析;结合萃取操作步骤选取实验仪器;(3)根据操作步骤流程图可知,氯酸钾能将 VO2+氧化为 VO2+,再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式及题意来计算钒的回收率;(4)从沉淀率和 pH 关系找出最佳沉淀率,钒沉淀率为 93.1%时不产生 Fe(OH)3沉淀,此时- 8 -溶液 pH=2,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结合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详解】 (1)上述分析可知滤渣 A 为 S
18、iO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在酸性条件下,V 2O5转化为VO2+,SO 32-能被 V2O5氧化生成 SO4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故答案为:SiO 2;V 2O5+SO32-+4H+=2VO2+SO42-+2H2O;(2)反萃取时,分析平衡 R2(SO4) (水层)+2nHA(有机层) 2RAn(有机层)+nH 2SO4(水层),为提高中萃取百分率,则加入碱中和硫酸,可以使平衡正移,多次连续萃取。萃取分液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故答案为:加入碱,中和 H2SO4,使平衡向正向移动;分液漏
19、斗、烧杯;(3)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可知,当加入 100ml 0.1mol/L 的 KClO2溶液时,溶液中的钒恰好被完全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3 6VO 2 3H 2O6VO 2 6H Cl ,再结合 V2O5+SO32-+4H+=2VO2+SO42-+2H2O,从而得出关系式: 3 V 2O56VO 2+ClO 3 ,因 n(ClO 3 ) = 0.1 mol/L 0.1 L = 0.01 mol,所以 n(V 2O5)3 0.01 mol = 0.03 mol 因此该实验中钒的回收率是 100% 91.0 %,故答案为:91.0 %;(4)从沉淀率和 pH 关系找出最佳沉淀率。若钒沉淀
20、率为 93.1%时,不产生 Fe(OH)3沉淀,此时溶液 pH=2,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结合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由表中数据可知,pH = 1.7 时钒的沉淀率最大为 98.8%,故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 pH 为为 1.7。若钒沉淀率为 93.1 %时不产生 Fe(OH)3沉淀,此时溶液 pH=2,c(OH )=1012 mol/L,K spFe(OH)3 = 2.61039 =c(Fe3+)c3(OH),c(Fe 3+) = =2.6103 mol/L,故答案为:1.7;2.610 3 mol/L。9.请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 NaCl 的溶解热为 3
21、.8kJmol1 (吸热)Na(s)e =Na+(aq) H=240 kJ/molCl2(g)+e =Cl (aq) H=167 kJ/mol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2)一定条件下,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5 mol CO2和 3molH2发生反应:CO 2(g)+3H2(g) - 9 -CH3OH(g) +H3O(g)下图是反应体系中 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已知在温度为 500K 的条件下,该反应 l0min 达到平衡;该反应是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 010min 时段反应速率 v(H2)为_。若改充入 2 mol CO2和 3molH2,
22、图中的曲线会_(填“上移”或“下移”)。(3)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根据表 1 能不能判断出 H2CO3与 HClO 酸性强弱? _(填“能”或“不能”)。0.10molL l 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H 2SO3溶液和 NaHC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已知:t时,K sp(AgCl)=1.51010 、K sp (Ag2CrO4)=2.01012 ;AgCl 为白色沉淀,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t时,向 Cl 和 CrO42 浓度均为 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至过量且不断搅拌,实验现象为- 10 -_。【答案】 (1). N
23、a(s)+ Cl2(g) = NaCl(s) H = -410.8 kJ/mol (2). 放热 (3).0.135 molL1 min1 (4). 下移 (5). 不能 (6). c(Na+) c(SO32-) c(OH-) c(HSO3-) c(H+) (7). H2SO3+ HCO3- = HSO3-+H2O+ CO2 (8).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来变成砖红色【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焓变的反应推导所求反应,再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所求反应的焓变;(2)根据图象分析,随着温度升高,CO 2平衡转化率降低,表明温度升高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温度为 500K 时,CO 2的平衡转化率为 6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