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单元 17,区域经济发展,【全国卷】,1.(2015年全国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推理、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合卤虫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湖水营养物质丰富。第(2)题,一方面,20世纪5070年代,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难度大且运费高;另一方面,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狭小。第(3)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从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产量减少、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近海水产养殖业技术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根据“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可知,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
3、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第(4)题,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取决于个人观点,注意选取一个观点加以说明,且理由充分即可。,(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解析,【全国卷】,
4、2.(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
5、的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读图、调动运用知识、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说明具体原因。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等方面考虑。第(3)题,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第(4)题,“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6、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地方卷】,(2017年北京卷,11)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
7、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 B. C. D.,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考生调动运用信息的能力。注意“雨热同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冬小麦的农时特点可知,该做法可以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由生产冬小麦转向种植春玉米,属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该做法对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及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影响不大。,B,解析,(2015年浙江卷,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区域农业的可持
8、续发展措施,考查考生读图、调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4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第5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根据材料可知,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答案,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9、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改变耕作制度 A. B. C. D.,B,B,答案,解析,6.2018年天津卷,14(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 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0、,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河北省的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要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但是水资源短缺,需要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7.2018年江苏卷,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甲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乙为陕西省沿109 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以种植业为主(以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考查考生读图、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
11、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各自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从自然环境入手,着重做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8.(2015年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为图中甲地的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为图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丙地栽培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
12、发展条件,考查考生读图、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描述水位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水位较高,变化和缓,局部看高水位和低水位出现的季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情况。联系降水量的大小和上游沼泽分布即可说明原因,注意甲地海拔较低,水流流速较慢。第(2)题,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和图中乙河发源地即可分析。第(3)题,栽培辐射松的自然优势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图中丙地位于40 S以南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主要考虑工业的区位因素,应从水源、交通角度分析丙地的区位条件。,(1)全年水
13、位高(全年水位在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答案,解析,9.(2015年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
14、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答案,解析,【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表述的能力。判断图像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
15、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同时结合人口增加使粮食需求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10.2015年北京卷,36(2)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下题。,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世界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从优势
16、发挥、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等角度回答。,11.(2013年四川卷,1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面临的灾
17、害,以及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考查考生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 第(2)题,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该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两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
18、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 以上。 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 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答案,解析,【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
19、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种田规模,D,答案,解析,【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和城镇、农业发展状况,考查考生读图、联系实际生活、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通过图文分析可知,该类加工企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离农村较近,农民干完农活之后有大量的剩余时
20、间,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C,答案,解析,【解析】第2题,材料中提到该县有大量的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发展“村中心集镇双栖”的居住模式,有利
21、于农民到中心集镇参加工业生产活动,也利于他们回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活动。,【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B. C. D.,D,答案,解析,【解析】第3题,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22、能提高生产效率,但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系较小;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验,回乡创业可以带动地区发展;传统农民进行多种经营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不适合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答案,解析,【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20022015年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C,
23、【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综合分析的能力。第4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第5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减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答案,解析,【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5.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
24、缩,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减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答案,解析,(2015年上海卷,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B. C. D.,A,【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考查考生读图、综
25、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6题,读图可知,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答案,解析,(2015年上海卷,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7.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A,【解析】第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十七 单元 区域 经济发展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