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9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对外关系,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影响。,考纲要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 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考点一 中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和新时期重要的外交活动,考点呈现,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
2、.背景: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阵营 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2.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自主学习,3.基本方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 境。2.提出: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 印度代表团 时,首先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4.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 外交政策 的成熟。,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图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成就,特别提醒 (1)新中国成立初
3、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一边倒”并 不矛盾,“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它以“独 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放弃自身国家利益。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说明新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的亲疏决 定对外政策。“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 了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和合作。“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遭 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存在差异。,主题 基于“和”的外交理念探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
4、东欧国家(除 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 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 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合作探究,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 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 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 内容,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 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答案 基本方针:“一边倒
5、”。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 国家利益);“一边倒”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不利于与更多国 家的正常交往。,(2)据史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征。 答案 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和发达国家。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 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
6、策 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答案 特点:独立自主外交;平等外交;“一边倒”,建交国家主要是社会 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 革命的破坏和阻挠;两大阵营对峙(或美苏冷战);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相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比较“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不同点,核心突破,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意义(1)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间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 准则。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 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
7、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2)特点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 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 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 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 到充实和丰富。,(3)意义从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 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
8、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 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就能维护世界和平,获得共同发展, 促进人类进步。,1.(2018江苏单科)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 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 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考点集训,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9、,A,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 律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故选A项。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邓小平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未涉及开创中苏友好局面和上海合作组织建 立的问题,排除B、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 矛盾分歧,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 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 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
10、紧张局 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其中的“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适 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上述原则” 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判断,“上述原则”是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B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主要是解决亚非国家 共同关心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3.(2016江苏单科)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 基
11、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 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A,解析 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积极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故选A项。万隆会议、第一届不结盟 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均与题干情境不符,排除B、 C、D三项。,4.(2015江苏单科)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 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
12、 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 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解析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A项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 代初,B项的时间是1954年,C项本身说法欠妥。选D项。,5.(2014江苏单科)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 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 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 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
1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C,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可判断 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 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 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西方缺席”不符。,6.(2011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 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14、(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解析 据“日内瓦会议”“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等信息,可知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所说的一段话,中苏关系恶化 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A;中国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开始于 20世纪70年代,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为D。,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和新时期重要的 外交活动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自主学习,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外交政策的调整(1)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建
15、设的需要。(2)政策: 不结盟 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目标:反对 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2.重要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 行动等。,(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举办了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 上海共识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俄罗斯 等六国在上海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标志着一个以互信 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特别提醒 (1)
16、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 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20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不是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实现正常化的 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3)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实现两 国关系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正常 化的关键或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但根本原因是实现中日关系正 常化符合双方的利益。(4)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是台湾问题,而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是日本
17、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5)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同 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同时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 疏,而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6)新时期中俄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盟,而是不结盟、 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主题 基于“和谐世界”构建的探索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一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 长时间内不发生
18、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 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社会主义 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合作探究,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 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史料二 “一带一路”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 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 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
19、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注释,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史料一体现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什么特 征?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答案 特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认识: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 本原则没有变,但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2)据史料二,概括“一带一路”的意义。 答案 有利于维护周边和平环境,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 进世界和平。,(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 具体表现。 答案 特点:
20、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 世界和平;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 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表现: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致力 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倡导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1.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一阶段: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1)表现:军事上,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悍然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中 朝边境;政治上,拒绝承认新中国,竭力阻挠别国同中国建交,阻挠中国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济上,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21、(2)主要原因:国际方面,冷战爆发,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核心突破,的对峙;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霸权。美国方面,在战后采取全球 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它对中 国采取了遏制和敌对的做法。中国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严峻的 形势,制定了“一边倒”的政策。 第二阶段:走向缓和(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1)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表 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 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主要原因:国际方面,欧、日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第三 世界的兴起也给
22、美国造成极大的压力。美国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 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随着中国国际地 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方面,中 苏关系恶化,中国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 解决,也有利于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第三阶段:有发展、有摩擦,但合作、发展是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原因:国际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舞 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和合作是中国进一步发 展的需要。美国方面,中美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但美国国内 的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四 单元 10 现代 中国 对外 关系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