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互 动 课 堂,1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_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_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知识点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数量,本地,物质,科技,悲观,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
2、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3、,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 (4)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 一个地区的资源不断变化,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误区警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数的关系。例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
4、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各种资源综合决定了环境承载力。在所有不同种类的资源中,数量相对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量。,1人口潜力指数(单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高的原因是 ( ) 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土地资源充足和水资源充
5、足 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优越 A B C D,A,(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导致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下降的是 ( ) A扩大地区开放度 B大力发展科技 C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D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解析】 美国东北部由于纬度高,气候条件较差;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可导致人口潜力指数下降。,C,1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_的人口数量。 2前提条件:按照合理的_、保证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_。 3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谋求途径:尊重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知识点二 地球上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变化 合理 容量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