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力学实验课件.pptx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力学实验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力学实验课件.pptx(1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4章 力学实验,力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力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方法1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2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3 停表方法4 打点计时器,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1毫米刻度尺定义: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其分度值一般为1 mm(此时叫作毫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可精确读到毫米位、估读到 mm位(能读取十分之几毫米)读数若以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有1位有效数字,读数时估读的“0”不能舍弃2弹簧测力计 (1)原理:根据胡克定律Fkx,在弹性限度内,由于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是均匀的 (2)注意事项:所测力不
2、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伸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刻度,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3停表 (1)外壳按钮:使指针启动、停止和回零 (2)表盘刻度:如图所示,长针是秒针,指示大圆周的刻度,其分度值一般是0.1 s,秒针转一圈是30 s;短针是分针,其常见分度值为0.5 min.4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利用交流电驱动振针振动(或产生电火花),在纸带上留下点迹的仪器根据打点频率和交流电频率相等,可以从点的数目上算出对应的时间,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方法1 刻度尺的读数某实验小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的力学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3、Hz,则: (1)如图乙所示是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实际打点未画出,根据此纸带可知小车在E点速度大小为_m/s,小车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例1,【解析】 由刻度尺的读数可知 x1AB1.00 cm,x2BC1.40 cm,x3CD1.80 cm,x4DE2.30 cm,x5EF2.70 cm. 小车在E点的速度vE m/s0.250 m/s. 由(x4x5)(x2x3)a(2T )2,解得a0.450 m/s2.【答案】0.250 0.450,例1,方法2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安徽江淮名校2016
4、联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例2,(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例2,【解析】 (1)弹簧测力计上每1 N被分成5格,则1格就表示0.2 N指针落在3
5、 N到4 N的第3格处,所以读数为3.6 N. (2)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选项A正确;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必须校零,选项B正确;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能确保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准确性,选项C正确;多次实验时没有必要保持O点每次都在同一位置,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1)3.6 (2)D,例2,方法3 停表浙江富阳2016期末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可读得摆球直径d_mm;用停表测得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停表的示数t_s.,例3,【解析】 由图甲所示游标卡尺可知,
6、主尺的示数是19 mm,游标尺的示数是70.1 mm0.7 mm,则摆球直径d19 mm0.7 mm19.7 mm. 停表大盘读数为30 s,小盘读数为22.0 s,总读数为52.0 s.【说明】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 s. “机械停表”又称秒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指针等组成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 s或60 s),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 s.【答案】19.7 52.0,例3,方法4 打点计时器广东台山2016联考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
7、作电压是_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s打一次点,打点时应先_,再_,例4,【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是46 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打点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答案】交流 46 0.02 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例4,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方法5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方法6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动摩擦因素方法7 光电门的应用方法8 利用其他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过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
8、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能正确分析纸带,用图像法和逐差法处理数据,2实验原理 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基本的是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纸带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所示,从计数点“0”开始每隔4个点记一个计数点x1,x2,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即x1x2x1,x2x3x2,.T是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运动学公式x1v0T aT2,x2v1T aT2,x3v2T aT2,得xx2x1aT2,T是恒量,当a为恒量时,x也为恒量,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x必为恒量,它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
9、线运动的必要条件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判断条件是: (1)xx2x1x3x2xnxn1恒量; (2)x2x1 (x1为从开始运动到第一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4实验步骤 (1)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
10、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多次 (3)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并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025 s0.1 s,把选好的开始点记为0,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次标出记数点2、3、4、5、6.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为x1,x2,x6.,5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根据x4x1(x4x3)(x3x2)(x2x1)3a1T2,同理有x5x2x6x33a2T2,求出a1 ,a2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这就是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1、2)vt图像法:由公式可得vn ,即v1 ,由公式求得物体在打点1,点2,点n时的瞬时速度(注:点1,点2,点n为计数点),再作出vt图像(如图),图线的斜率即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6注意事项 (1)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纸带、细绳与木板面平行 (2)实验时,应让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开始运动 (3)应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应及时断开电源然后取下纸带 (4)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 (5)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块,防止小车掉在地上或撞坏滑轮 (6)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使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些,可以减小
12、长度的测量误差,选纸带上的计数点时,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7)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存在摩擦 (8)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适当选取计数点 (9)在坐标系中连线时,不要连成折线,应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图线上 (10)计算时注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计算结果要与题中要求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吻合,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 方法5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例1,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注】实验中考查最多的是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和物体加
13、速度 以及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天津理综20169(2),12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例1,【解析】 为了减小误差,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选项A正确;凡是使用打点计时器
14、的实验,都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选项B正确;本实验无须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也无须平衡摩擦力,选项C、D错误 根据逐差法得加速度a 0.80 m/s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0.40 m/s. 【答案】AB 0.80 0.40 【反思】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得到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不同位移,从而求出加速度进行考查时,题目在时间的测量上以及数据处理的方面都比课本实验有所变化和提高比如使用频闪照相闪光时间间隔相等的特点代替打点计时器,或者直接使用光电门测物体以不同速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来求得加速度等,例1,一般给出纸带,要求根据纸带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或者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
15、运动,解决方法一般是:首先确定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n,据此求出位移差x,x1x2x1,x2x3x2,x3x4x3,xnxn1xn.若x1x2x3xn,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运动情况判断,一般给出纸带及相关数据,要求计算打某些点(两端点除外)的瞬时速度首先确定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n和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v1 ,v2 ,vn .如图:vB .,2.速度的计算方法,(1)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理想纸带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16、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 (2)测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 (3)计算打某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时,注意两点:长度单位要换算成国际单位制单位;计算结果要与题中要求的有效数字位数吻合,3.处理实验数据时,注意以下几点,方法6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动摩擦因数课标全国201522,6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例2,(
17、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C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往往要求根据纸带数据求出加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测出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试题难度不大,【解析】 (1)由逐差法可得,a 3.25 m/s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 得,vC 1.79 m/s. (2)斜面上物块的加速度agsin gcos ,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1)3.25 1.79 (2)C【反思】 (1)处理此类实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巧妙
18、利用纸带,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二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求出动摩擦因数. (2)求解动摩擦因数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会利用逐差法计算出加速度;二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例2,方法7 光电门的使用课标全国201722,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例3,实验步骤如下: 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19、; 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注】光电门利用物体经过光电门时遮光片挡光,记录下通过的时间由于遮光片很窄,可以用遮光片宽度除以时间作为物体通过时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来求解一些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例3,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 多次重复步骤; 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v_ (2)由图(c)可
20、求得,vA_cm/s,a_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vAa . (2)图(c)的纵截距等于vA,由图可知vA52.1 cm/s,图(c)中直线的斜率k ,k 8.125 cm/s2,所以a16.3 cm/s2.【答案】(1)vAa (2)52.1 16.3,例3,方法8 利用其他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北京石景山区2018统考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闪光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A、B、C、D和E 5个连续影
21、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10.76 cm、x215.05 cm、x319.34 cm和x423.65 cm.根据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物块的加速度a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请判断当物块的速度为2 m/s时物块处于x1、x2、x3和x4中的_段,理由是_,例4,【解析】【答案】(1)4.30 (2)x3 见解析,例4,课标全国201722,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
22、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例5,(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水滴间距离逐渐减小,故小车从右向左运动(2)滴水的时间间隔T s s,小车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v m/s0.19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0.037 m/s2. 【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7,例5,实验2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
23、关系,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方法9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10 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方法11 杨氏模量的考查,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1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像法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实验原理弹簧因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以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3实验器材弹簧、铁架台、铁夹、刻度尺、钩码,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5.数据处理本实验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采取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画F(弹力)x(伸长量)图像的方式,两种方式均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14 力学 实验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