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被吊车用钢索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36 s 内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为 25 mB. 010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 3036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C. 3036 s 内物体处于超重状态D. 010 s 内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出上升的高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比较前 10s 内与后 6s 的平均速度大小;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材料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相反处于超
2、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整个过程中的拉力变化,从而确定何时易断【详解】由 v-t 图象可知,036s 内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为 h= 1=28m,故 A 错误;010s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 30s36s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均为 0.5m/s,故 B 错误;30s36s 内物体匀减速上升,拉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故 C 错误;前 10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处于超重状态,拉力最大,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及图线的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能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2.关于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的关系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B. 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 2 -C. 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若夹角在 0180 之间变化,则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D. 两个分力 F1和 F2的夹角 不变, F1大小不变,若 F2增大,则合力 F 一定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如果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这几个力叫做那一个力的分力,而把那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不是重复受力;两个不共线的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详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合力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任意一个分力,故 A
4、错误,B 正确;两个共点力的夹角在 0180之间,其合力随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故 C 错误;若夹角 不变,F 1大小不变,F 2增大,若 F2与 F1反向,F1F 2,则合力 F 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B。3.拿一个长约 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B.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C.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D.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
5、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答案】C【解析】【详解】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 AB 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 3 -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 C 正确.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笛卡尔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C.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D.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答案】B【解析】亚里士多德
6、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选项 A 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选项 B 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的结论,不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选项 C 错误;物体的惯性与所受的力无关,只与质量有关,选项 D 错误;故选 B. 5.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 15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 0.5s。汽车运动的 v-t 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知道,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的
7、位移为,所以汽车在减速阶段的位移 根据 可解得:故 C 对;ABD 错;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4 -【点睛】驾驶员在发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根据图像可以求出匀速过程的位移,再利用求出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6.如图所示,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 灯对悬线的拉力与悬线对灯的拉力B. 灯对悬线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C. 灯受到的重力与悬线对灯的拉力D. 灯受到的重力与悬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答案】A【解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反的关系,等值、反向、共线;一对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相同的,也是等值、反向、共线【详解】灯对悬线的拉
8、力与悬线对灯的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反的,是灯与线间的相互作用力,故 A 正确;灯对悬线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均向下,故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B错误;灯受到的重力与悬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灯受到的重力与悬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均向下,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于同一个物体,基础题目7.有一直角 V 形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 BC 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 60。有一质量为 m 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 AB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与 BC 面间无摩擦,现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
9、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 mgB. mg- 5 -C. mgD. mg【答案】B【解析】【分析】先将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求解出正压力,然后根据滑动摩擦定律求解摩擦力【详解】将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故 F1=mgsin60= mg,滑动摩擦力为 f= F1 mg,故选 B。8.如图,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物体 P 和 Q 叠放在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 P、 Q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2 1) ,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 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B. mgsinC. 1mgcosD
10、. 2mgcos【答案】D【解析】【分析】先对 PQ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隔离出物体 P,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 P、Q 间的静摩擦力。【详解】对 PQ 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 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 2(m+M)gcos=(M+m)a解得 a=g(sin- 2cos) 再对 P 物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 mg、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F f=ma 由解得 Ff= 2mgcos故选 D。【点睛】本题关键是先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再隔离出
11、物体 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PQ 间的内力。9.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系在墙上 O 点,自由伸长到 B 点。今将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靠着弹簧,将其压缩到 A 点,然后释放,小物块能在水平面上运动到 C 点静止。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从 A 到 B 速度越来越大,从 B 到 C 速度越来越小B. 物体从 A 到 B 先加速后减速,从 B 到 C 速度越来越小C. 物体从 A 到 B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 B 到 C 加速度不变D. 物体从 A 到 B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 B 到 C 加速度不变【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12、加速度的方向,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详解】物体从 A 到 B 运动的过程中,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向右,物体做加速度运动,当弹簧的弹力与摩擦力相等时,加速度为零,然后弹簧的弹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向左,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从 A 到 B 先加速后减速。从 B 到 C 物块脱离弹簧,- 7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不变,故选项 BC 正确,AD 错误;故选 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物体的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知道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会根据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
13、速度增加还是减小。10.如图所示,物体 A、 B、 C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细绳 a、 b 连接,水平拉力 F 作用在 A 上,使三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在 B 上放置一小物体 D,原来的拉力 F 保持不变且 D 随 B 一起运动,那么加上物体 D 后两绳中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A. Fa增大B. Fb增大C. Fa减小D. Fb减小【答案】AD【解析】【分析】要比较绳子的拉力如何变化,必需求出绳子拉力的具体的值:在放置 D 之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两段绳子各自的拉力;在放置 D 之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两段绳子各自的拉力【详解】在放置 D 之前,
14、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m A+mB+mC)a 1以 C 为研究对象有:F b1=mCa1故有:F b1= mC以 BC 作为研究对象有:F a1=(m B+mC)a 1=(m B+mC) 在放置 D 之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m A+mB+mC+mD)a 2得:a 2= 以 C 为研究对象有:F b2=mCa2= mC- 8 -以 B、C 和 D 作为研究对象有:F a2=(m A+mC+mD)a 2=(m B+mC+mD) 显然 Fa2F a1,F b2F b1,故选 AD。【点睛】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在用隔离法求出绳子的拉力,这是解决连接体的基本思路11.如图所示,叠放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物理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