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四).doc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四).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9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四)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a 40 Cu 64 Zn 65 Au 197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为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的 C 2 和 C 3 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无机物B脂肪最终转化为蔗糖过
2、程需要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化学本质相同C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 2 分子葡萄糖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琥珀酸可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2酶促反应在细胞中往往不是独立发生的,酶促反应的序列性使得不同的酶促反应彼此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系,如图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图,请分析下列有关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若控制图中某种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一定无法合成嘧啶核苷酸 B若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则“?”代表抑制酶 1 的活性C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均可以与酶 1 结合,但效果不同D酶 15 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3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脂肪 水解脂肪酸甘油乙醛酸循环体 线粒体琥珀酸 苹果酸葡萄糖 蔗糖C2C3天冬氨酸酶 1 酶 2 酶 3 酶 5?中间体 A 中间体 B 中间体 C 中间体 D 嘧啶核苷酸+ +酶 4+- 2 -的中枢神经系统。该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苯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如果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减轻患者病情B人群中表型正常的个体约 100 人中有一人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C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疾
4、病D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4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 3 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B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F2的表现型比为 3:15棉花为雌雄同株的植物,其腺体分为有色素和无色素两种类型,色素的产生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相关显性基因的数量少于两个的棉花,腺体不产生色素;其余基因组成的棉花,腺体产生色素。不考虑突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棉花腺体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B两株腺
5、体无色素的棉花杂交,其后代腺体不可能产生色素C腺体有色素的棉花品种中有 6 种基因型D基因型为 AaBb 的棉花自交,后代腺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腺体有色素腺体无色素=1156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一个核糖体只能同时结合两个 tRNA 分子 圆褐固氮菌通过内质网合成磷脂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可以合成 rRNA 和 DNA HIV、SARS 病毒都只含有 RNA 一类核酸细胞吸收甘油、脂肪酸可促进水分渗出 膜蛋白减少不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的途径是: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7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军事、科研产品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家庭
6、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B在牙膏中添入 Na2PO3F、NaF 能防治龋齿,当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物质熔沸点的差异- 3 -D可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4 -8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取无水 A1C13(易升华),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氯气C用装置丙制取并收集 A1Cl3 D用装置丁处理丙中排出的尾气9铵明矾 NH4Al(SO4)212H2O 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7、过程反应:2NH 4HCO3+Na2SO4=2NaHCO3+(NH 4)2SO4B检验溶液 B 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 BaCl2溶液C若省略过程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10某废水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下:Na 、Ag 、Ba 2 、Al 3 、AlO 2 、CO 32 、S 2 、SO 32 、SO42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可推出,气体 A 一定是纯净物,淡黄色沉淀 A 一定是 AgBrB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可推出,气体 B 是 CO2,沉淀 B 是 Al(
8、OH)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5 -C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可推出,气体 C 是 NH3,沉淀 C 一定含有 BaCO3,可能含有 BaSO4D原溶液中肯定含有 Na 、AlO 2 、S 2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O32 、SO 4211 a mol FeS 和 b mol Fe3O4投入到 VL c mol/L 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标准状况 2.24 L NO 气体,溶液中只有 Fe(NO3)3和 H2SO4的混合液,向溶液中逐渐滴入c mol/L NaOH 溶液,则当沉淀达最大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 B C D L3ab20.1caL93cabL39cVa
9、b12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 NO 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质子膜允许 H+和 H2O 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 I 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2OH-+H2 B电解时 H+由电极 I 向电极 II 迁移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 2NO+2S2O42-+2H2O=N2+4HSO3- D每处理 1 mol NO,可同时得到 32g O213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1 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三种碱溶液,滴定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滴定前,三种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 +)大小关系:DOHBOHAOHBpH= 7 时
10、,c(A +)=c(B+)=c(D+)C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c(Cl-)c(B+)c(BOH)c(OH-)c(H+)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AOH)+c(BOH)+c(DOH)=c(H +)-c(OH-)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所示,光滑斜面 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 ,一物体从AEABCDE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6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 :
11、 :BvCDEv1:23: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BCDtttC物体从 运动到 的全过程平均速度Ev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 BACBDCEDvvv15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 M 和远地点 N 的高度分别为 439km 和 2384km,则A卫星在 M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 N 点的机械能B因卫星做变速运动,在 M 点和 N 点的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地心C卫星在 M 点的加速度大于 N 点的加速度D卫星在 M 点的线速度大于 N 点的线速度,且在
12、 N 点的速度大于 7.9 km/s16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我国完全自主建设的跨海大桥,创造了桥梁建设的多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已于 2018 年 10 月 24 日上午 9 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全长约 55Km,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开创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被媒体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开通将原来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由三、四小时缩短到三十分钟左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型汽车从香港到珠海时通过大
13、桥的平均时速约为 110Km/hB汽车匀速通过圆弧型海底隧道的过程中,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C汽车上桥前必须在通关口停车检查,汽车在经过通关口卡口时不能看成质点,在桥上行驶时可以看成质点D.大桥能承受 30 万吨级巨轮的撞击,当巨轮在加速行驶时不慎撞击桥墩时,巨轮对桥墩的撞击力大于桥墩对巨轮的撞击力- 7 -17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固定有一个光滑的半圆形支架( 为直径),支架上套着一个小球,AB轻绳的一端悬于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半圆形支架的半径为 ,轻绳长度为 ,且P RL。现将轻绳的上端点 沿墙壁缓慢下移至 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2RL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 的大小变化情
14、况为1F2FA 和 均增大 B 保持不变, 先增大后减小2 12FC 先减小后增大, 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先减小后增大12 218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质量相等的物块 A 和 B,其中 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以初速度 v0向着 A 物块运动当物块与弹簧作用时,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请识别关于 B 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的 v t 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19如图 1 所示,长木板 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2kg 的另一物体 B 以水平速度v0=2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 A 的表面,由于 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 A、 B
15、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 2 J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4 JC木板 A 的最小长度为 1 mD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20如图,两个半径均为 R 的 光滑圆弧对接于 O 点,有物体从上面圆弧的某点4C 以上任意位置由静止下滑( C 点未标出) ,都能从 O 点平抛出去;若从 C 点以下的位置释放则不能从 O 点平抛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1O=60 BCO 1O=45C平抛后落地点距 O2最远为 D平抛后落地点距 O2最近为RR- 8 -21如图 1 所示,倾角为 的足够长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时,将质0v0t量
16、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mkg带上,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2 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则210/gsA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下B1-2 内,物块的加速度为 2s/msC传送带的倾角 30D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5第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 题第 3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 134 分)22(6 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 是斜槽, QR 是水平槽,斜槽与水平槽之间平滑连接
17、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 10 次,得到 10 个落点痕迹再把 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位置,让 A 球仍从原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和 B 球碰撞后, 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 10 次在记录纸上,最终确定 D、 E 和 F 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 O点时水平槽末端 R 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1)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3分)A天平 B秒表 C毫米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及电源和纸带) E圆规 F弹簧测力计 G游标卡尺(2)测得
18、OD=15.2cm, OE=25.2cm, OF=40.0cm,已知本实验中的数据相当好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则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质量 m1与 m2之比为 (3 分) (计算结果保留两- 9 -位有效数字)23(9 分)为了“探究动能改变与合外力做功”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把带有定滑轮的木板(有滑轮的)一端垫起,把质量为 M 的滑块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 m 的重锤相连,重锤后连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第二步: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纸
19、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打出纸带,如图乙所示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 O、 A、 B、 C、 D、 E、 F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根据纸带求滑块速度,打点计时器打 B 点时滑块速度 vB= (2 分)(2)已知重锤质量为 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要测出某一过程合外力对滑块做的功还必须测出这一过程滑块 (1 分)(写出物理名称及符号,只写一个物理量) ,合外力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 W 合 = (1 分)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重锤质量m 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M (1 分)(填“需要”和“不需要” )(3)算出滑块运动 OA、
20、 OB、 OC、 OD、 OE 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W 以及在A、 B、 C、 D、 E 各点的速度 v,以 v2为纵轴、 W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 v2 W 图象,可知该图象是一条 (2 分 ),根据图象还可求得 (2 分)24 (12 分)质点 A 沿直线以 vA=5m/s 匀速运动,某时刻( t=0)在 A 后面与 A- 10 -相距 x=7.75m 的质点 B 由静止开始起动,质点 B 运动方向与 A 一致,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质点 B 追上 A 之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2) B 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 A?25 (20 分)一平板
21、车,质量 M=100,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m,一质量 m=50kg 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的距离 b=1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 10 所示,2.0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距离,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 s(不计路面摩擦, g=10m/s2) ms0.226 (12 分)草酸钴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的制备。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Co2O3,含少量Fe2O3、Al 2O3、MnO、MgO、CaO、SiO 2等)制取 CoC2O42H2O 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
22、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H 、Co 2 、Fe 2 、Mn 2 、Ca 2 、Mg 2 、Al 3 等;酸性条件下,ClO 3 不会氧化 Co2 ,ClO 3 转化为 Cl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表:沉淀物 Fe(OH)3 Al(OH)3 Co(OH)2 Fe(OH)2 Mn(OH)2完全沉淀的 pH 3.7 5.2 9.2 9.6 9.8(1)浸出过程中加入 Na2SO3的主要目的是 。(2)向浸出液中加入 NaClO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已知:常温下 NH3H2O NH4+OH Kb1.810 5H2C2O4 H HC 2O4 Ka15.410 2 HC2O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沙市 中学 2019 届高三理综上 学期 能力 测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