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讲光合作用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讲光合作用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讲光合作用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光合作用1.将题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 CO2和 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A.黑暗条件下,增大、减小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增大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保持不变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减小、增大答案 B 当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或黑暗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消耗胞外和胞内 O2,释放 CO2,故增大,减小;当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保持不变;当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减小,增大。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
2、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叶温在 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 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 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 0答案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均来自太阳能,A 正确;叶温在 36 50 时,植物甲的曲线在植物乙曲线上方,所以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 正确;叶温为 25 时,植物甲和乙的曲线没有相交,即二者的净光合速率不同,C 正确;叶温为 35 时,甲、乙两种2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且大于零,所以这两种植物的光
3、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大于 0,D错误。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答案 D 由图可知,与单作相比,两种植物在间作时的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 0时净光合速率的绝对值)不同,A 错误;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光饱和点增大,大豆的光饱和
4、点减小,B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并且间作大豆在较弱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也高于单作,C错误;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即光补偿点,由图知大豆单作时的光补偿点大于间作,D 正确。4.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叶绿素的相关知识。镁是合成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的必需元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叶绿素不能有效地吸收绿光,绿光
5、被反射出去,使植物呈现绿色。35.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 ABC 分析正常光照和强光照下的不同色素带宽度可以发现,强光导致了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这可能与类胡萝卜素可以抵御强光照有关,A、B 正确;叶绿素a的吸收波长更广一些,C 正确;为增加色素带的色素含量,画滤液细线时,滤液应在点样线上重复画
6、几次,D 错误。6.设置不同 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 d3浓度相比,d 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与 d2浓度相比,d 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 ATP多C.若 d1、d 2、d 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 K值分别为 K1、K 2、K 3,则 K1K2K3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答案 A 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种群数量等相关知识。由图示信息获知,d1与 d3浓度相比,净光合速率相等,d 1浓
7、度下呼吸速率高,光合速率大,光反应生成的H多,A正确;与 d2浓度相比,d 3浓度下细胞呼吸速率低,产生的 ATP少,B 不正确;密闭光照下,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不能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D 不正确。7.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4A.叶绿素 a和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 4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答案 D 叶绿素 a、叶绿素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叶中叶绿素约占 3/4,类胡萝卜素约占 1/4。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仍可吸收光能,但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导致完整的光合
8、作用不能进行。8.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 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 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 14C量占植株 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 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答案 C CO 2被固定形成 C3,进而被还原为光合产物,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该植物生殖器官发育早期
9、,营养器官中含 14C量的比例较高,说明此时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 正确;由图示可知遮光 70%条件下,在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分配到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较多,只有在生殖器官发育晚期,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量才较为接近,C 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和图示均可看出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D 正确。9.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 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甲植株在 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 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 b-c段和 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 b-d段不同的
10、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相关知识。图中两曲线可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 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说明甲植株在 a点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乙植株在 18时后净光合速率小于 0,该植株在 18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B 错误;曲线 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乙植株因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曲线d-e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则是光照强度减弱,C 错误。分析两曲线 b-d段可知,中午时乙植株出现净光合速率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乙植株气孔发生关闭造成的,而甲植株没有发生类似的现象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D 正确。
11、10.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 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 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 2浓度”或“O 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 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
12、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 (1)光照强度 (2)CO 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6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解析 (1)在光饱和点(b 点)之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2)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温度、CO 2浓度等。(3)对比甲组、乙组曲线可知,在低光照下培养后乙组植物的光合能力比甲组的低,但其子代在甲组的条件下培养,光合能力与甲组相同,这说明低光照培养未能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不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11
13、.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 A、B、C、D 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 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 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94%。D组(对照组
14、):光照时间为 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 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 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化量。 答案 (1)高于 C 组只用了 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 D组的94% 光照 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 和还原型辅酶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碳反应的条件及场所、
15、光照和黑暗交替的频率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等。(1)对比 C、D 两组实验,C 组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D 组只有光照,故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 D组。分析 C组和 D组实验,可推知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这些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2)对比 A、B、C 三组实验,在总光照时间相同的7情况下,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也增加。究其根本原因是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越高,光下产生的还原型辅酶和 ATP越能及时利用并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化量。12.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图甲图乙(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
16、合作用固定 CO2的细胞器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 。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 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第 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 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 (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 和 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 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 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
17、由 转化而来。 答案 (1)叶绿体 主动运输(2)小于 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或 NADPH) ATP(注:两空可颠倒)(3)苏丹(或苏丹) 可溶性糖和淀粉8解析 (1)油菜果皮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则推出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比较第 24天和第 12天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可判断第 24天的总光合速率较低;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呈现的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3)由图乙可知,第 36天时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可用苏丹或苏丹染液进行检测;据图分析,在
18、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升高,故可判断脂肪是由可溶性还原糖和淀粉转化而来。13.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 CO2吸收量的变化,每 2 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1)在开始检测后的 200 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 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 CO2吸收量在 molm -2s-1范围内,在300 s 时 CO2 达到 2.2 molm -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 mol CO
19、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 100 s以后,叶片的 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 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于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研究。 答案 (1)水 细胞呼吸 ATP 中的化学能(2)0.20.6 释放量 2.42.8(3)逐渐减少(4)14C同位素示踪解析 (1)有光条件下,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分解 H2O,同9化 CO2。呼吸作用过程则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A
20、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2)分析题图,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 2吸收量在 0.20.6 molm -2s-1范围内,此值为净光合速率。在 300 s时 CO2的释放量达到 2.2 molm -2s-1,该值为呼吸速率,则得出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约为 2.2+(0.20.6)=2.42.8 molm -2s-1。(3)由图知,转入黑暗 100 s后,叶片 CO2释放量逐渐减少,随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4)为追踪 CO2中 C元素的来源,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14.为了研究 2个新育品种 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
21、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图 1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CO 2与 C5结合生成 ,消耗的 C5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3)由图可知,P1 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 (4)栽培以后,P2 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10。 答案 (1)光照强度、CO 2浓度 O 2(2)C3 C 3(3)NADPH和 ATP 参
22、与光合作用的酶(4)P2光合作用能力强,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解析 (1)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O2的释放量或 CO2的吸收量来表示,一般选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光照强度、CO 2浓度下进行测定。(2)光合作用碳反应中,CO 2首先与 C5结合生成 C3,而后 C3在 NADPH和 ATP的作用下生成(CH 2O)和 C5。(3)由图可知,P1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产生更多的 NADPH和ATP;二是其含有更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P2 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由于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较少,最终获得的籽实产量并不高。15.为研究浮游
23、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图 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 2是不同NaHCO3浓度(pH 8.5,25 )条件下测得的 Pn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变换图 1中光源,可研究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 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 Pn的关系 (填“呈正相关” “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 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 HC 获得 CO2。图 2中达到最大 Pn值的最低 NaHCO3浓度为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光合作用 教师 备用 题库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