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01 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22000 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 40 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 万人去修始皇陵,70 万人去修阿房宫,50 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A人民习惯了压迫 B王朝财力充裕C国内上下一心 D实现了中央集权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
2、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化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4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 ,而其他人不能称“朕” ,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2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5中唐以来, “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
3、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6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A内朝权力上升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决策权集中D行政效率提高7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
4、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8 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3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9清代嘉庆朝礼亲王昭梿曾说:“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宪皇帝(雍正帝)夙知其弊,乃命内外诸臣,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折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可见当时奏折制度
5、的实施A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B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C较好地理清了君相关系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10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
6、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汉书4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
7、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於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01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检测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