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3冀教版20190115139.doc

    • 资源ID:970524       资源大小:4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3冀教版20190115139.doc

    1、1陋室铭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或划线的重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名句默写填空: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2、全文点睛句: 3、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4、描写陋室 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答: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本文中心思想: 四、文段内容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

    2、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山、水“比喻什么?“仙、龙”比喻什么?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2写的目的何在?答: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 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 8、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 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 10、文中说“斯是陋室” ,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 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3答: 五、拓展延伸发挥题: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答: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

    4、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答: 3、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 4、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 ,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 5、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答: 六、参考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

    5、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三、陋室铭 刘禹锡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或划线的重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名句默写填空:1、全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6、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描写陋室 景色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苔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答: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

    7、、文段内容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 ,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5“名”与“灵”的性质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

    8、点?答:对偶;“上” “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

    9、“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8、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突出了“惟吾德馨”10、文中说“斯是陋室” ,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6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

    10、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五、拓展延伸发挥题: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答:开放题,不设答案。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答:安贫乐道的

    11、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3、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 4、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 ,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 5、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六、参考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7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3冀教版20190115139.doc)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