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件201902252196.pptx

    • 资源ID:954969       资源大小:185.6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件201902252196.pptx

    1、专题 17,热点聚焦,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前瞻。多年来高考文综历史题一直坚持“时代性”原则,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落实“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的规律阐释社会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将来问题立足现实”的命题特点。哪些历史问题属于热点问题呢?热点问题又如何界定呢?一般认为历史热点问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PART 06,热点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

    2、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购、新型实体、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作为发展中的新时代,“消费侧”驱动的领域不断拓宽,如网络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其结果则应当是“供给侧”与“消费侧”的相互联通和有效匹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方面应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科学谋划,统筹兼顾,以达到“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更高境界。

    3、,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其违背了经

    4、济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该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改革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5.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5、,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6.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

    6、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历程。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7、去苏联模式”,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进行概括。第(2)问第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小问结合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 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农业扩展到国有企业。 (2)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谢,谢,观,赏,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件201902252196.pptx)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