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莆田第六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
2、,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
3、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
4、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 2 -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
5、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 5000 元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摘编自百花园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B.
6、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精湛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C. 在广州, “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D. 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2. 请概括小说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3. 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有人认为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答案】1. C 2. 技艺高超。其木工手艺有着独到、非
7、同寻常的眼光、灵感和技巧。- 3 -坚持本心,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 3. 【观点一】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结构上看, “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 ,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观点二】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内容上看,对木匠的描写虽然占了大量的篇幅。但是“我”的行为和木匠相互补充,
8、来表明主旨。从结构上看,文中是通过我的经历来写出对木匠认识的变化的。从主旨上看,木匠和我都遇到了相似的困境,都用相近的行为来表达着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人格的不屈。【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结构,其余三个选项考核情节,其中 C 项, “我”和木匠都是因为对自我追求的一种坚守,并不是懒。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木工手艺有着独到、非同
9、寻常的眼光、灵感和技巧” “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自信而不随波逐流”等情节概括其“技艺高超” “坚持本心” “不惧世俗”等形象特征。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3 题详解
1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主旨的角度进行概括,如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然后分析原因,从结- 4 -构上看, “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 ,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矮象和硕鼠方舟子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象的身高能超过 4
11、 米,体重能达到 12 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 120 千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 1 米,体重大约只有 100 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 1 万年前灭绝了。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相反,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 600 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
12、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通常有几百头大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身
13、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持一个 500 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 5 -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天敌,没有必要再躲躲藏藏,身体小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身体太小,热量容易散失,而且能
14、吃的食物种类有限,比如粗一点的植物就咬不动。对老鼠来说,身体大一些反而更有优势。在岛上生活的啮齿动物的身体通常要比在大陆生活的大很多。例如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不过,和在乌拉圭发现的一种豚鼠相比,窟山鼠就是小巫了:这种乌拉圭豚鼠比牛还大,体长 3 米,高 1.5 米,重达 1 吨,比矮象还要大得多。幸运的是这种可怕的硕鼠生活在200400 万年前。在当时,巴拿马地峡还未出现,南美洲和北美洲还是分离的,南美洲实际上是一个大岛,北美洲的剑齿虎等天敌还不能过去享用这些硕鼠。现在还生活在南美洲的花背豚鼠是硕鼠的近亲,而花背豚鼠的体长只有 80 厘米,体重只有 15 千
15、克,这在现在的啮齿动物中已经算是大的了。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法则” 。这个进化速度会非常快。对 88 种岛屿哺乳动物的调查表明,它们的进化速度要比大陆哺乳动物快两倍。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 。对人类社会来说, “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导致伟人矮化,鼠辈巨化。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
16、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科普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象,成年时身高还不到 1 米,体重大约只有 100 千克,因此它是一种实质上不能称为象的象。B. 矮象曾经生活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马耳他岛等岛 屿,这是由那里被发现的矮象化石推断出来的。C. 大象身体庞大有利于保护自己,因为当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D. 动物进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如同种动物在大陆和岛屿上进化的结果迥异,而所有动物在岛屿上的进化结果则趋于一致。- 6 -E. 本文通过对矮象与硕鼠的进化背
17、景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对进化所起到的作用,即环境的改变一定会使生命体发生变化。5. 在岛屿上生活的大象的后代,为什么会进化成“矮象”?6.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答案】4. BC 5. 在岛屿上,大象不需要抵御大型的肉食动物,它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劣势也随之暴露出来,那里资源非常有限,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生存空间小得多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6.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如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的句子)来说明矮象与硕鼠的进化。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如“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 ,活
18、用歇后语,生动表现矮象之矮小;“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矮象之矮小。 【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 “它是一种实质上不能称为象的象”错误,它实质上还是一种象;D 项, “所有动物在岛屿上的进化结果则趋于一致”错误,如通常,象在岛屿上会变小,啮齿动物在岛屿上会变大;E 项, “环境的改变一定会使生命体发生变化”过于绝对化。故选 BC。【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概括在岛屿上生活的大象的后代,为什么会进化成“矮象” ,该题的答题区
19、间为第四、五段,作答时,要分析在特定环境下,大象的生存劣势,矮象的生存优势,然后用概括性的语言将进化的原因表述出来。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语言特征的题目,科普文语言的一般特征是平实、准确,但为了叙述形象生动,往往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按此理解答题,找到答题的切入,要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如本文语言准确严谨,如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的句子
20、)来说明矮象与硕鼠的进化。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如“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 ,- 7 -活用歇后语,生动表现矮象之矮小;“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矮象之矮小。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D. 赢粮而景从 圣人无常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
21、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 ,平时注意积累。题中 A 项, “无”通“勿” ;“颁”通“斑” 。B 项, “暴”通“曝” 。C 项, “从”通“纵” 。D 项, “景”通“影”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用心一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因为长句C. 下饮黄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 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
22、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 A 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今义,心思。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B 项,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因为: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原因。C 项,黄泉:古义,泉水;今义,阴间。养生:古义,赡养活着的人;今义,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D 项,以致:古义,来招致;今义,表结果。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 -A. 请以战喻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尊贤而重士 蟹六跪而二螯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其皆出于此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
23、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A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 项,语气助词,表停顿/结构助词,表判断;C 项,连词,表并列;D 项,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10.对于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故木受绳则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外连横而斗诸侯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天下云集响应 且夫
24、天下非小弱也内立法度 吾从而师之A. / B. /C. /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B 项,名词动用,王:建立王业;水:游泳;形容词动用,变直;变小、变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善:善事;圣:圣明的人;愚:愚笨的人;使动用法,斗:使争斗;名词作状语,云:像云;响:像回声;内:在国内;意动用法,师:以为师。11.下列各组句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9 -A. 蚓
25、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不拘于时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亦走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
26、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题中 A 项,定语后置/宾语前置;B 项,省略句;C 项,被动句;D项,判断句。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使快弹数曲(快速)B. 声非加疾也(用力) 将数百之众(率领)C.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而绝江河(横渡)D. 鸡豚狗彘之畜(牲畜)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A 项,快:又;B 项,疾:大;D 项
27、,畜:饲养。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 ,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合从” ,与“连横”相对,是秦国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合纵” 。C. 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 10 -故称“扪参历井” 。D. “鸡人报晓筹”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
28、指时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题中 B 项, “合纵”是六国联合对抗秦国。1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答案】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2)借助/利用车马的人,并不是他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9、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谨:认真;申:反复讲;假:借助;利足:善于行走;而:却;致:到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珙,字共父。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 ,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珙曰:“某为国家
30、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南旱,郴州李金为乱,珙知湖南安抚使。入境,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 11 -率纳兵,给据归田里。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
31、不取偿,阖境无捐瘠 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节选自宋史刘珙传 ) 注释:草制:草拟文诰。 捐瘠:饿死。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B.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C. 珙
32、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 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D. 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 /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补,中国上古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形式,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B.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褒义的称号。C. 左迁,贬官,降职。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D.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
33、,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珙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刘珙不到;金人犯境,宋军出征,刘珙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B. 刘珙忠于朝廷,尽心国事。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存中,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C. 刘珙精明果断,以仁治乱。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刘珙犒赏军士,重用杨钦;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D. 刘珙体恤民情,救济百姓。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刘珙为此上奏;建康遇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
34、赈济。- 12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2)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答案】15. D 16. B 17. B 18. (1)我为国家打算,哪里有闲空为张浚谋划。(2)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有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哭,一起祭祀他。【解析】【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发夫数程外”的目的是“迎之”不要断开;“过望”是“犒赐”的谓语,不要断开。故选 D。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
35、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带褒义的称号”错误,也有
36、贬义。故选 B。【17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 项, “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错误,原文有“珙不书录黄”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故选 B。【18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13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37、此题注意,某:我;计:打算;暇:闲空;若:如同;讣:去世;者:的人。参考译文:刘珙字共父,凭借祖上有功补任承务郎,考中进士乙科,升为礼部郎官。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升为吏部员外郎。金人侵犯边境,宋军战败,皇上所下的 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言辞慷慨激昂,听到的人都流了泪。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刘珙跟随皇上到建康,皇上将要返回朝廷,军务大事还没有人托付,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认为张浚是合适的人选。等到诏令出来,杨存中担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诏令。皇上发怒,对宰相说:
38、“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是特意为张浚。 ”皇上再次下命令,宰相召刘珙告诉他圣旨,刘珙说:“我为国家打算,哪里有闲空为张浚谋划。 ”依旧上奏,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发。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征发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南旱灾,郴州李金作乱,刘珙担任湖南安抚使。刘珙一到境内,寄信给制置使沈介,请他相机出师,沈介立即派田宝、杨钦率兵前往,刘珙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疲劳倦怠,派人到几里外迎接,换下他们背负的物品,军队到达后,刘珙对他们犒劳、赏赐,超过了将士们的期望,军士们感动振奋。
39、刘珙知道杨钦可以重用,命令各军都受他调遣,下令除去能捕斩同伙报告官吏的盗贼的罪名并奖赏。杨钦与田宝连续几次打败敌人,贼人同伙曹彦、黄拱抓住李金投降。余党逃跑、藏起来的很多,刘珙命令杨钦等人撤兵,让贼人自行投降,贼人争着交出兵器,刘珙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乡。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税六十万缗,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刘珙升迁为观文殿学士,接连生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
40、召见任用他们。 ”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哭,一起祭祀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白 帝 杜甫- 14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 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释: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 登高等作品。诛求:强制征收、剥夺。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 颔联对仗工整,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
41、境之感。C.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索的秋原荒村图,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E. 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没有直接表露诗人的情感,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20.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9. BE 20. 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
42、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解析】【19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 “雷霆斗”也非“沉寂” ;E 项, “语言含蓄蕴藉”错,诗歌后两句表达情感已经非常明显直露。故选 BE。【20 题详解】试题分
43、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15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颈联的情感,颈联“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44、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21.请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观点相近,都是指出通过向他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甚至可以超越老师。(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联想自己和琵琶女的命运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于是感慨“_,_” ,此句也是本诗的诗眼。【答案】 (1).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
45、弟子 (3). (2)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 3)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豗” “砯”的写法。2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瑜,它无疑为 2018 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要建设这样一个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工程,没有各部门的密切协作,简直是
46、步履维艰。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 16 -定程度的遏制。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流。由于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无法和发达国家当下的水准分庭抗礼,中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经验,大幅提高安全生产水准。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闪烁其词,更不能退避三舍。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
47、动不方便。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这里应用寸步难行;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用于人,不用于广告等其他事物;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且仅用于双方。此处应用相提并论。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透露,中国将在 2020 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B. 上市的首个周末,iPhone X
48、 在市场份额上就占到了 iPhone 总份额的 0.93%,超过了iPhone 8,表现出强劲的消费势头。C. 华春莹强调,努力推动半岛问题和平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发挥也正在发挥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和担当。D. 2018 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 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语序不当,可改为“计- 17 -划将在 2020 年前后” ;C 项,搭配不当, “发挥”与“担当”不搭配,应改为“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担当”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