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914611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 ,主张 “兼容并包”的教育家是(A)粱启超(B)蔡元培(C)胡适(D)鲁迅2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宗旨是(A) “研究高深学问 ”(B) “弭谤莫如自修”(C) “干禄之终南捷径”(D) “易不正当之娱乐 ”3 “抱定宗旨 ”所针对的不良风气是(A)求学为升官发财(B)读书为混取文凭(C)不正当娱乐泛滥(D)不尊重师长学友4 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 研究高深学问 ”,又

    2、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5 “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 ,这“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借代(B)反讽(C)比拟(D)比喻6 “砥砺德行 ”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A)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C)风俗日偷,道德沦丧(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B)喜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C)必以自己的主张为绝对之是是错误态度(D)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8 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哲学理念是(A)党同伐异(B)无是无非(C)一分为二(D)和而不同9 下列王制中的律条

    3、,可用来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是(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B) “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异众,杀”(C) “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10 下列王制中的律条,能判定公输般以死罪的是(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B) “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疑众,杀”(C) “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11 作者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性心理习惯是(A)年轻气盛(B)过分自信(C)喜同恶异(D)思想偏激12 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 观念的例

    4、证是(A)胡适年轻时,引用王制律条痛骂西游记 封神榜(B)孔颖达正义有“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 ”的说法(C)欧洲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科学家塞雏图斯等多人(D) “五四 ”白话文运动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3 下列议论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的有(A) 寡人之于国也(B) 秋水(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论毅力(E) 咬文嚼字14 下列论毅力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法的有(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问以迭乘(C)盘

    5、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D)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5 下列论毅力中的论据,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有(A)罗列五种人的五种态度和结果(B) “操舟” 之喻中的四种情况比较(C) “为山” 之喻中的“ 未成一篑”, “止”(D)“平地”之喻中的“虽复一篑”, “进”(E)“掘井” 之喻中的“不及泉”而“弃”16 论毅力中所包含的正反对比关系有(A)有毅力与无毅力(B)成与败(C)顺与逆(D)止与进(E)强与弱17 下列论毅力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证明总论点的有(A)顺、逆之说(B) “操舟” 之

    6、喻(C) “为山” 之喻(D)“掘井”之喻(E)幸运儿之说三、简析题每小题 6 分。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问题。17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18 这里描绘了哪几种残春景象?19 风雨交加的比兴意味是什么?20 落红无数的比兴意味是什么?21 芳草拦路的比兴意味是什么?22 蛛网惹飞絮的比兴意味是什么?23 “怨春不语 ”的比兴意味是什么 ?24 从上片看,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4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

    7、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25 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26 这里借用了哪几个典故?27 “佳期又误 ”的寓意是什么 ?28 “蛾眉”借指什么?29 玉环、飞燕借指什么?30 “闲愁最苦 ”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31 从这里看,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原因是什么?32 “斜阳”、“烟柳”的直接意义和象征意义是什么?32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33 首二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4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5 “霹雳”的隐喻意义是什么 ?36 “咱

    8、们的中国 ”指的是怎样的中国 ?37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9、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3 【正确答案】 C,D14 【正确答案】 A,D15 【正确答案】 A,B,C,D,E16 【正确答案】 A,B,C,D,E17 【正确答案】 B,C,D三、简析题每小题 6 分。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问题。18 【正确答案】 四种残春景象:风雨交加、落红无数、芳草拦路、飞絮满天。19 【正确答案】 风雨交加:南宋王朝内外交困。20 【正确答案】 落红无数:收复时机一个个丧失,国土一片片沦丧,爱国志士不断遭受打击。21 【正确答案】 芳草拦路:广大民众反对妥协退让。22 【正确答案】 蛛网惹飞絮:抗金志士不被重用,其种种努力也无法挽救国势衰颓。23 【正确答案】

    10、 怨春不语:怨恨讽刺最高统治者对国势殆危、民众呼声无动于衷。24 【正确答案】 根本原因是:最高统治者坚持投降妥协路线。25 【正确答案】 抒情方法:借典故比兴。26 【正确答案】 三个典故:陈皇后长门事、赵飞燕自杀事、杨玉环赐死事。27 【正确答案】 “ 佳期又误 ”的寓意:被重用的时机又失去了。28 【正确答案】 “ 蛾眉” :以 “蛾”喻“眉” ,以“蛾眉 ”借代“美人” ,这里还有作者以美人自许的象征意味。29 【正确答案】 玉环、飞燕借指权奸。30 【正确答案】 “ 闲愁最苦 ”抒写的是被投闲置散后报国无门的悲愤。31 【正确答案】 作者认为,自己不被重用的原因是权奸当道,才情、壮志被“妒” ,故而屡遭排挤、打击。32 【正确答案】 “ 斜阳” 指夕阳西下, “烟柳”指暮春景象,两者的象征意味同上片的“春又归去 ”,寓意都是国势殆危。33 【正确答案】 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政治专制黑暗,民众革命一触即发。34 【正确答案】 表现方法:隐喻或者说象征。35 【正确答案】 “ 霹雳” 的隐喻意义:民众革命的声威。36 【正确答案】 “ 咱们的中国 ”指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37 【正确答案】 表现出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憎恶,对民众革命力量的坚信,对理想中国的渴望,洋溢着热烈而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