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 9(无答案)一、综合题0 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W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1 写出 W 的单质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 已知:X(s)+O 2(g)=XO2(g);H=一 3935 kJ mol H2(g)+ O2(g)=H2O(g);H=2420kJ molXH 4(g)+2O2(g)=XO2(g)+2H2O(g);H= 一 8020 kJ mol则 XH4 气体分解成氢气和 X 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XH 4 分子空间构型是_,其与 Y 的单质在光照时发生反应可以产生常用的有
2、机溶剂,则该反应的类型是_。3 XH4 可与氧气构成燃料电池,若电解质溶液为 KOH,则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 若以该电池产生的电能为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 500 mL 某浓度的 CuSO4 溶液,当电解完全,共产生 Cu 的质量是 96g,CuSO 4 溶液溶质的浓度为_ 。若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是 75,则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甲烷的体积是_。4 将 X 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气体与 HCl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 HCl的挥发)。 D 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该溶
3、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是 _。4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 、Cu 总含量约为 99)回收铜并制备 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5 铜帽溶解时加入 H2O2 的目的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 H2O2 除去,除去 H2O2 的简便方法是_。6 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 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 )的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 H2O2 后溶液中 Cu2 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 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 pH=34,加入过量的 KI,用Na2S2O3 标准溶
4、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2 +4I =2CuI(白色 )+I2 2S2O32 +I2=2I +S4O62 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_,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_。 若滴定前溶液中的 H2O2 没有除尽,所测定的 Cu2 含量将会_(填“偏高”“偏低”或“ 不变”)。7 已知 pH11 时 Zn(OH)2 能溶于 NaOH 溶液生成 Zn(OH)42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开始沉淀的 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 10 molL 1 计算):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H 2O2、10 molL 1 HNO3、10 molL 1 NaOH。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 Z
5、n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 _;过滤;_; 过滤、洗涤、干燥; 900煅烧。7 颠茄酸酯(J)是一种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及溃疡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8 烃 B 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 769,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18,且反应 1 为加成反应。则 B 的分子式为_,X 的化学名称为 _。9 CD 的反应类型为_,GH 的反应类型为_。10 D 的结构简式为_,G 的结构简式为_。11 反应 3 的化学方程式为_。12 J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_。13 化合物 I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种。 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 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一种13 某校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一】如图所示是制备氨气的装置,图中 A 部分未画出。14 若只用一种试剂制取氨气,应选取的最佳试剂_。15 用(1)中所选试剂进行实验,从装置 A 中进入装置 B 的物质在 B 中被充分吸收,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6 【探究二】为探究 NH3 的还原性,该化学探究小组组装了如下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加热 C 处硬质试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上述实验产生的气体,过一会撤去C 处酒精灯。 若实验过程中 F 处铜片没有任何变化,D 中无明显现象,只观察到 C 中黑色粉末变红,则 C 中
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7 若实验过程中发现 F 处铜片逐渐溶解,则: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F 中铜片逐渐溶解的原因是_。二、简答题17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下面是两位老师在讲解完元素周期律之后,分别写的“教后记” 片段。老师 1:在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中,通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探究,对于元素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规律自我总结和归纳,从而对元素周期律进行初探,然后引申得出元素周期律这个规律。这个环节不仅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培养了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
8、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此环节中也有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如在观察图表里的数据得到规律时,过快地让学生从直观图形中得到结论,没能充分认识直方图和折线图的图形特征,节奏过快。老师 2: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探究目的,并向学生明确提出了这些目的,可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调
9、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节探究课从提出问题、完成设计、课堂讨论直至形成结论及评价反思,探究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探究过程围绕着“元素周期律” 这一主题展开,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本节课真正做到了由注重“教” 到注重“学”的转变,在探究的每一环节上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把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允许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和探究,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问题:18 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反思。19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哪些?19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 1:在试管 A、B 中分别加入少量的 Na2CO3 和 NaHCO3(各约1 g),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 老师提问 1:Na 2CO3 和 NaHCO3 外观上有什么差别,用手摸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 2:向实验 1 中的试管中继续加入 10 mL 的水,用力振荡,再滴入 12 滴酚酞。 老师提问 2:滴加酚酞之后,两支试管中各有什么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问题:20 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21 从此教学片段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写出 4 点)22 简述实验 2 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