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税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鸦片战争后,资本一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 协定关税”的名义最终控制了中国的海关,使得中国海关成为了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A)黄埔条约(B) 望厦条约(C) 南京条约(D)虎门条约2 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其造成的直接结果是(A)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B)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
2、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C)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D)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互相勾结3 近代中国新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中国工人阶级的最早来源是(A)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B)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的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C)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D)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4 毛泽东指出:“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
3、武装斗争是(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5 八国联军侵华后。侵略者曾扬言瓜分中国,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之所以无法瓜分中国,是因为“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这段话表明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究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B)洋务运动后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增强(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6 有人用“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4、 来形容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使得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一战” 指的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7 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先后出版了多部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著作,代表人物魏源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一书中甚至倡言“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为了达到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魏源主张(A)借鉴外国政治制度,实行“君民共主”(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C)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D)“禁朋党之弊 ”,发展
5、资本主义8 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的激发下,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响亮喊出“救亡”口号,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是(A)陈天华(B)林则徐(C)严复(D)章炳麟9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的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A)救亡图存(B)振兴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 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作出过深刻论证,他指出:“我
6、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B)社会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系(D)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11 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的所有社会经济主要是三种成分。其中。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是(A)个体经济(B)国营经济(C)合作社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2 毛泽东提出:“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7、。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发表于(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B)新中国成立时(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时(D)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13 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书面报告,指出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A)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B)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C)完成土地改革(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14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和完全必要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根据这一指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具体和平赎买形式是(
8、A)互助合作化(B)定股定息(C)国家资本主义(D)“四马分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有人说:“ 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这一观点(A)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B)只看到“船坚炮利” 和科技文明(C)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D)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6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
9、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C) 天津条约(D)中英北京条约17 毛泽东指出:“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18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了“边疆危机”。关于 “边疆危机”。列宁曾指出:“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 (所谓“租借”)中国领土,瓜分中国的议论并不是无的放矢。”以下
10、有关“边疆危机” 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B)法国从缅甸入侵云南(C)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19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A)帝国主义列强已经放弃瓜分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列强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使得他们无法完全瓜分中国(D)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20 孙中山指出: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
11、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B)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1 义和团运动是在 19 世纪末发生在华北地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因清廷与外国侵略军的联合绞杀义和团最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在于(A)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B)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C)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D)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22 义和团运动的领导者宣称:“
12、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 上述材料说明(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23 毛泽东说:“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的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
13、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导致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包括(A)社会制度腐败(B)民族资产阶级弱小,无法领导中国革命(C)经济技术落后(D)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24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A)其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C)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25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其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
14、观应等人。他们同洋务派的主要区别在于(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B)提倡学习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C)倡导进行自上而下社会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26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详尽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决议指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还存在的基本矛盾是(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
15、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海关关税需和英国“秉公议定”,即所谓的“协定关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签订于 1844 年 10 月;B 选项签订于 1844 年 7 月;D 选项于1843 年 10 月,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将中
16、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第一个基本特征的理解。毛泽东指出,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故 C 选项正确。干扰分析:A、B、D 选项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但是它们与题干描述的内容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动。早在 19 世纪 40 至 50 年代,中国的工人阶级就已经出现,他们产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因此
17、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故 A、D 选项错误;在 19 世纪 60 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以及 70 年代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中,产生了一批雇佣工人,但这不是工人阶级的最早来源,故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因此,本
18、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虎门销烟发生在 1839 年 6 月,是一次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发生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之后。【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帝国主义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B 选项错误,洋务运动虽办
19、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未使中国富强起来;C 选项错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它们不可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促使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之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故 A、B、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反对外
20、国侵略的斗争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的; C 选项是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的;D 选项是洪仁 在资政新篇 中提出的。【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1895 年,他在原强一文中,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物种起源及其生物进化论观点,并在救亡决论一文中,
21、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D 选项是 20 世纪初,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B 选项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894 年 11 月 24 日,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由此,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救亡图存”最早出自清朝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因此,A 选项错误。1905 年,同盟会成立,以“驱除鞑虏
22、,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这一纲领后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因此,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指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 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同样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3、范畴,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是指中国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时期,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体系,而是一个过渡的社会。【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的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C 选项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 选项是具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都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
24、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52 年 6 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彻底完成时,毛泽东作了上述论断,说明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故 A 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故 B 选项错误;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会上提倡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故
25、 D 选项也错误。【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土地改革的完成是为实现“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这一任务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5 年,北京、上海、天津的一些行业先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时,国家对资本家原有
26、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 5的股息,这就叫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互助合作化主要应用于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C 选项国家资本主义虽然是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但不属于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具体和平赎买形式;D 选项的“ 四马分肥”只存在于个别企业公司合营中。【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
27、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840 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中国从此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题干中的这种错误观点夸大了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认为正是鸦片战争为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这与客观史实不符,更贬损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占领了香港。一是 1842 年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二是 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三
28、是1898 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和临近岛屿,租期 99 年。因此,ABD选项正确。干扰分析:C 选项是 1858 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的条约总称,该条约规定: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增加通商口岸、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和自由传教。它标志着中国被迫进一步开放。【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毛泽东矛盾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
29、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选项。干扰分析:B、D 选项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之一,但非主要矛盾。【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19 世纪 7080 年代,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也吞并琉球,侵犯台湾。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干扰分析:从缅甸
30、入侵云南的是英军而非法军,故 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原因之一,但非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因此,它们改变了侵略策略,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不正确,帝国主义并未放弃瓜分中国的图谋。【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0 【正确答案】 A,
31、B,C,D【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 1924 年孙中山三民主义。19 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人们逐渐懂得了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揭露了清王朝的卖国面目,打乱了它的统治秩序,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鼓舞了中国人民继续同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亚洲解放运动也产生重要影响。最重要的是,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
32、析】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其次,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再次,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题干中,义和团运动的领导者列举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并意识到了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的图谋,这表明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具有反帝爱国运动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
33、是 B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来;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盲目排外的缺陷,但题干中的材料中并无相关论述,故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从 1840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是,历次反侵略的战争,都以中国失败告终,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同时,经济技术落后也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并非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故 B 选项“以偏盖全”;D 选项是近
34、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征,也不是导致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率先积极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的情况,以便更有效的对付西方的侵略。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但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早期维新思想者大都和
35、洋务派有联系,有的还帮助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与洋务派区别尚不明显,但是,在从事洋务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的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因而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社会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 BC 选项正确。干扰分析:A 选项是早期维新派同洋务派的共同点; D 选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提出,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矛盾已经不存在;D 选项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