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法院面试)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5679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法院面试)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1、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法院面试)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面试题1 人民法院院长肖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法院不是地方政府的法院” ,这无疑是针对个别地方法院姓“ 地”而不姓“法”现象提出的严厉批评。你如何看待 ?2 南京一男子彭某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去医院,反而被告上法庭。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称“ 如果不是彭某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你怎么看?3 法院“执行难 ”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除涉案合同不规范、被执行人暴力抗法、行政干预等因素外,办案经费不足、装备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认为如何破解法院“执行难 ”问题?4 你如何看待将“ 见危不救 ”入罪?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法院

    2、面试)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面试题1 【正确答案】 一些地方法院之所以姓“地” 而不姓 “法”,和地方法院吃地方财政饭不无关系。既然地方法院吃地方财政的“饭” ,有时候就不得不看地方领导的脸色行事。地方法院不姓“ 法” 而姓 “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势必造成法院系统内部有法不依,这样也就不能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其二,如果地方法院姓“地”,等于为地方保护披上了 “合法”的外衣,长此以往,只能是对国家法律的践踏和否定,后果不堪设想。2 【正确答案】 法院认为“如果不是彭某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片面。毋庸讳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各扫门前雪

    3、” 的人确实存在,但绝不是社会主流。我们不能因此而把所有的人都想象成自私冷漠的人。如果百姓在街头巷尾感叹世风日下倒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应该弘扬正义,正确引导舆论,而不能根据无理由的假设“人人都见义不为” ,并以此作为判案依据,向公众宣传“ 见义不为 ”“不做好心人”的歪理,法院的公平正义又体现在哪里?如此判案,不仅在法理逻辑上站不住脚,而且也有损人民法院的公信力。3 【正确答案】 一方面,法院自身应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充分管好和使用好有限的经费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内控约束机制,并认真严格执行,做好内部节流,是法院保障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

    4、法院对外应加强沟通协调,获取支持。法院要主动、及时、全面地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执行工作情况,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认同,使得各单位、各部门能够认真配合、大力支持法院执行工作。同时,政府应加大政法专项经费投入,将法院执行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法院执行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4 【正确答案】 “ 见义勇为 ”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反之 “见危不救”则为人们所不齿。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见危不救” 的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人们出于对“见危不救” 的愤恨,希望利用刑法来规范。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将“见危不救” 的行为判定为有罪是不合常理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5、:首先,“见危不救 ”虽然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但由于“见危不救”产生的原因很多,无法很好地量化,且其本身仍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其次,法制本身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但即使立法相当完备了,也难以详尽地规定所有需要用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再次,关于“ 见危不救”,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此作出规定,具有特殊职责的人“见危必救 ”,在特定情况下属于渎职,甚至可能受到法律的惩处。所以将“见危不救”的责任扩大,也不符合社会的要求。最后,将“ 见危不救” 入罪也不具有可执行性,因为首先在举证上就存在很大困难,其次会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所以其在操作性上也是难以实现的。综上所述,法律不是万能的,“见危不救” 的行为原本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如果让法律调整介入其不该介入的道德领域,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法院面试)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