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北齐律(B) 开皇律(C) 唐律疏议(D)宋刑统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开皇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大明律3 第一部采取“ 刑律统类”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大中刑统(B) 显德刑统(C) 大周刑统(D)宋刑统4 凌迟刑始创于( ) 。(A)隋朝(B)唐朝(C)五代
2、(D)宋朝5 刺配刑始创于( )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A)法经(B) 北齐律(C) 开皇律(D)永徽律疏7 务限法是( ) 的法律制度。(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 唐朝的“造意 ”犯指的是 ( )。(A)首犯(B)累犯(C)偶犯(D)惯犯9 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10 “十恶”罪中,唐律把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称为( ) 。(A)恶逆(B)大不敬(C)不孝(D)不睦11 唐朝的类推原则称为( )。(A)重其所重,轻其所轻(B)举重以
3、明轻,举轻以明重(C)断罪具引律令格式(D)自出12 唐朝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13 被后人誉为“ 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北齐律(B) 开皇律(C) 唐律疏议(D)宋刑统14 宋代规定在农务繁忙时停止民事审判的制度是( )。(A)务限法(B)青苗法(C)两税法(D)重法地法15 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 )。(A)恶逆(B)不孝(C)不睦(D)内乱16 删除了“十恶 ”条款,并减轻了某些犯罪处罚的法典是( )。(A)北齐律(B) 开皇律(C) 大业律(D)武德律17 凌迟刑成为
4、法定死刑是在( )。(A)唐朝(B)宋朝(C)五代(D)明朝18 唐朝的保辜制度适用于( )。(A)伤害罪(B)七杀罪(C)坐赃罪(D)贼盗罪19 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形式是( )。(A)刑统(B)条法事类(C)编例(D)编敕20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税制改革发生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1 最早对六部推行监察制度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2 唐朝将“闻夫丧匿不举哀” 的行为规定为( )。(A)不孝(B)不睦(C)不义(D)不道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
5、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3 唐朝的“三法司 ”包括(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台24 唐朝的“三省 ”包括( )。(A)门下省(B)尚书省(C)中书省(D)行省25 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令(B)比(C)格(D)式26 属于唐代“ 六杀” 情形的有 ( )。(A)谋杀(B)虐杀(C)故杀(D)戏杀27 属于唐代“ 六赃” 犯罪的有 ( )。(A)坐赃(B)受所监临财物(C)强盗(D)强取赃28 宋朝的折杖法,使( ) 。(A)笞杖得减决数(B)徒罪得免役年(C)流罪得免远徙(D)死罪得免屠戮29 下列选项中,属于唐
6、朝御史台下设机构的有( )。(A)台院(B)殿院(C)察院(D)审刑院30 宋朝设置的监察机构有( )。(A)御史台(B)计相(C)谏院(D)监司31 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的有( )。(A)嫁娶违律,独坐主婚(B)婚书、聘财(C)同姓不婚(D)义绝、和离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2 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3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
7、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罪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其知人欲告及亡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即亡叛者,虽不自首,能还归本所者,亦同。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34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者,仍以监守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即共犯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强奸,亦无首从。”35 请简释下列文字
8、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参考教材虽然在唐朝法律制度部分讲述了公罪与私罪的划分,但该制度并非源于唐朝,而是隋朝。【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
9、法典。【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大中刑律统类又称为大中刑统,编纂于唐宣宗年间,是我国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显德刑统编纂于五代的后周时期,该部法典又称为大周刑统。宋刑统在体例上沿用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的编纂方式。【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宋太祖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作为死刑的宽贷刑,后被滥用。【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又称为唐律疏议,
10、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宋朝为了保证民事诉讼不误农时,特创立务限法,凡是属于务限期内的民事纠纷,官府不予受理。【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朝的“造意”犯就是指首犯。【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隋朝沿用北齐制度,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律把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称为不睦。【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朝的类推原则即为“举重以明
11、轻,举轻以明重”,又称为“轻重相举”。“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是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断罪具引律令格式是唐朝司法官审判案件的要求;唐朝把自首称为“自出”。【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朝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刑部,隶属于尚书省。大理寺是审判机关,御史台是监察机关。【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开皇律被后人誉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北齐律被后人誉为“法条明审,科条简要”。【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宋刑统有“婚田入务”专条,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人务”,即开始农忙季节,直到九月三十日止,此为务限
12、法,在务限期内,停止民事诉讼审判,可见,选 A 项。青苗法是宋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两税法是唐代中期实行税制改革的法律。重法地法是宋代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犯罪判处重刑的刑事特别法。【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内乱。【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业律删除了“十恶”条款,并减轻了某些犯罪的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隋炀帝认真执行大业律。【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凌迟刑始于五代,成为法定死刑是在宋朝,正式入律是在明朝。【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
13、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以受害人是否在辜限期内死亡来确定是以杀人罪论,还是以伤害罪论。【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宋朝除了律、令、格、式等法律形式外,还包括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但是以编敕为最重要。【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公元 780 年,唐朝政府为了解决中央财政收入的不足,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两税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税制改革。【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玄宗令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为“大察官”,明朝的“六科给事中”
14、即源于此。【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唐朝的不义是十恶之一。不义谓“杀本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的犯罪行为。故选 C 项。“闻父母丧匿不举哀”谓不孝,注意区分。【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唐朝的“三法司”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明清时期的“三法司”为大理寺、刑部和都
15、察院。注意区分。【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唐朝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行省为元朝的行政区划。【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唐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格、式四种。秦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汉朝的法律形式为律、令、科、比;宋朝除了律、令、格、式外,还包括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注意区分。【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唐代的“六杀”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和过失杀。可见,选 A、C、D 项。【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7 【正确答
16、案】 A,B,C【试题解析】 唐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即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可见,选A、B、C 项。【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宋朝的折杖法,使笞杖得减决数,徒罪得免役年,流罪得免远徙。但死刑不能折杖。【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D 项为宋朝的司法机构。【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3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宋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选 A 项。宋代的计相并非监察机构,而是中央三大理财机构的统称,三大理财机构是盐铁司
17、、户部司和度支司。可见,不选 B 项。宋代在御史台之外,另设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也是监察机构,选 C 项。宋代在路一级设置的地方司法监察机构是监司,包括转运司和提点刑狱司。可见,选 D 项。此外,宋代还在州一级设置 “监州”作为州一级地方监察机构。【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有上述四个选项外,还包括七出、三不去等。【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2 【正确答案】 唐律的特点有:(1)“礼法合一”。唐朝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
18、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 ”,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朝在前代律典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为 12 篇,502 条,从而改变了秦汉以来律令繁杂的局面。(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超。唐律结构严谨、立法技术相当完善。唐律概念明确,用语比较确切,逻辑严谨,立法水平堪称楷模。唐律不愧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唐律的历史地位:(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唐律承袭了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对宋、元、明、清法律产
19、生了深刻影响。(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大宝律令、越南的刑书和朝鲜的高丽律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3 【正确答案】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朝的自首原则。自首制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唐朝继承了历代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并使之进一步完备。(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凡是犯罪未被告发而自首的,免其罪。因轻罪被告发而自首其重罪的,免其重罪;因此罪被审而
20、另言别罪的,免其别罪自首不真实或者不彻底的,按照其所隐瞒的罪行和情节处刑;但是应当处死刑的,减刑一等。知道他人将要告发,或者同伙亡叛将要案发而自首的,减刑二等;亡叛的虽未自首,但是能够返回当初亡叛之处的,减罪二等。但是对于杀伤他人、不能返还原物、案发后逃亡、无公文过关以及强奸和私自研习天文的,不在自首范围。(3)唐律关于自首及其处断原则的法律规定,意在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4)唐律关于自首原则无比详尽的规定,不仅表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重大发展和法律的完善,也说明了唐朝用刑持平和立法技术的高超。【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34 【正确答案】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
21、朝关于共同犯罪处刑的原则。(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凡是共同犯罪的,应当以造意犯为首犯,随从者(即从犯)减一等处刑。如果一家之中所进行的共同犯罪,不论谁造意,只坐男性尊长;负责官员与外部人员共同犯罪,虽由外部人员造意,但仍以负责官员为首犯,外部人员为从犯。但是对于共犯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强奸等重罪,则不分首从,一律按正犯处刑。(3)这段文字表明,唐朝已经区分共同犯罪中的首犯与从犯,但在特定情况下,共同犯罪又不以造意犯为首犯。这意味着唐朝对于共同犯罪的量刑情节已经有深刻的认识,说明唐朝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特定情形不分首从的规定,体现了唐朝对危害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大罪的关注。(4)唐朝关
22、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体现了唐朝高超的立法技术。【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35 【正确答案】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关于更犯或累犯加重原则。唐律所称累犯,即是更犯,是指在犯罪已被告发、审判和刑罚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情形。(2)该段文字的含义是:犯罪已被立案起诉或判决执行,又犯笞刑以上新罪,将前后所犯罪行累计,数罪并罚;凡是盗罪经决断后,仍然继续行盗,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之罪均应处徒刑的,就不以其中的一个重罪处罚,而是处以上一种刑罚的流刑2 000 里。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三罪均应处流刑的,则处绞刑。(3)唐朝法律所指的累犯,是指盗犯,且是指三次以上犯徒罪或流罪而言。因其多次犯罪,屡教不改,危害很大,故唐律采用累犯加重处罚。唐朝法律对于累犯之所以作出详细的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阶级对于盗罪的高度重视。盗罪,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危害都是很大的,因为盗罪会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这也是历代王朝对盗罪严加防范的主要原因。(4)但是,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像唐律这样对盗罪作出详尽的规定,并且把该罪的处罚上升为一项刑罚的适用原则,的确说明了唐律高超的立法技术。【知识模块】 隋唐宋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