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6342010 可拆洗弹力羽绒裤 报批稿 2010 - 09 - 07发布 2010 - 11 - 0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634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GB/T142722002羽绒服装制定。 本标准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军兰服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东兵、张岩昊、刘志红、陈长海、顾迎庆、陈童、李随军。 DB41/T 6342010 1 可拆洗弹力羽绒裤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可拆洗弹力羽绒裤的
2、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原料,以羽绒为填充物,内胆有弹性织物的成批生产的可拆洗羽绒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1335.1 服装号型 男子 GB/T 1335.2 服装号型 女子 GB/T 1335.3 服装号型 儿童 GB/T 2666-2009 西裤 GB/T 2910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
3、B/T 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628 纺织品 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 8629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11048 纺织品 生理舒适性 稳定件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 GB/T 12
4、704.1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 12705.1 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FZ/T 0105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 0105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 70006 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 FZ/T 80001 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 FZ/T 80002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FZ/T 81002 水洗羽毛羽绒 DB41/T 6342010 2 3 要求 3.1 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按GB 5296.4和GB 18401规定执行。 3.2 号型规格 3.2.1
5、 号型设置按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的规定选用。 3.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 1335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3.3 原材料 3.3.1 面料 3.3.1.1 按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 3.3.2 里料 3.3.2.1 采用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要求除外。 3.3.3 胆料 3.3.3.1 内胆弹性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符合表7的规定。 3.3.3.2 与羽绒直接接触的内胆织物防钻绒性能,符合表7的规定。 3.3.3.3 不允许使用不透气的薄膜。 3.3.4 辅料 3.3.4.1 衬布 采用适合面料的衬
6、布,其尺寸变化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3.3.4.2 缝线 采用适合所有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 3.3.4.3 钮扣及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纽扣(装饰扣除外)及附件。纽扣及附件应无锈、光滑、耐用,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 3.4 填充物 3.4.1 成品的填充物为水洗羽毛羽绒,含绒量70%以上。 3.4.2 成品的充绒量允许偏差为-5%。 3.4.3 羽绒品质中的含绒量、蓬松度、耗氧量、清洁度、异味及微生物(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的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的指标按FZ/T 81002的规定执行。 3.5 经纬
7、纱向技术 3.5.1 前身:经纱以裤侧缝为准,臀围线以下偏斜不大于0.5cm,条格料不允斜。 DB41/T 6342010 3 3.5.2 后身:经纱以裤侧缝为准,中档线以下偏斜不大于1.0cm。 3.5.3 腰头:经纱偏斜不大于0.3cm,条格料不允斜。 3.5.4 色织格料纬斜不大于2%。 3.6 对条对格 3.6.1 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1规定。 表1 部 位 对条对格规定 侧缝 侧缝袋口下10cm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2cm。 后裆缝 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2cm。 袋盖与大身 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2cm。 注:特殊设计不受此限。 3.6.2 倒
8、顺毛、阴阳格原料顺向一致。 3.7 拼接 3.7.1 腰头面、里允许拼接一处,男裤拼缝在后缝处,女裤拼缝在后缝或侧缝处(弧形腰除外)。 3.8 色差 下档缝、腰头与大身色差不低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高于4级。同批不同件色差不低于4级。 3.9 外观疵点 以棉布、涤棉布等为面料的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2规定。以锦纶长丝为面料的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3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2相似疵点执行。 表2 疵点名称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1号部位 2号部位 3号部位 纱疵 不允许 轻微,总长度1.0cm或总面积0.3cm2 以下
9、,明显不允许。 轻微,总长度1.5cm或总面积0.5cm2 以下;明显不允许。 毛粒 1个 3个 5个 条印、折痕 不允许 轻微,总长度1.5cm或总面积1cm2 以下;明显不允许。 轻微,总长度2.0cm或总面积1.5cm2 以下;明显不允许。 斑疵(油污、锈斑、色斑、水渍、粉印等) 不允许 轻微,总面积0.3cm2 以下;明显不允许。 轻微,总面积0.5cm2 以下;明显不允许。 DB41/T 6342010 4 表2(续) 疵点名称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1号部位 2号部位 3号部位 破洞、磨损、蛛网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注1:各部位只允许一处允许存在程度内的疵点。 注2:轻微疵点指直
10、观上不明显,通过仔细辨识才能看到的疵点;明显疵点指直观上较明显,影响总体效果的疵点。 注3: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标准所列相似疵点判定。 表3 疵点名称 锦纶长丝面料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1号部位 2号部位 3号部位 缺经(纬)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纬档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不宽于0.2cm 污渍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不大于0.2cm2 图1 3.10 缝制 3.10.1 针距密度按表4规定,特殊设计除外。 表4 项目 针距密度 备 注 明暗线 3cm1114针 包缝线 3cm不少于10针 手工针 3cm不少于7针 绗缝线 3cm1012针 细线 DB41/T 6342010 5
11、表4(续) 项目 针距密度 备 注 三角针 腰口 3cm不少于9针 以单面计算 脚口 3cm不少于6针 锁眼 细线 1cm12针14针 粗线 1cm不少于9针 钉扣 细线 每孔不少于8根线 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应 粗线 每孔不少于4根线 注:细线指20tex及以下缝纫线;粗线指20tex以上缝纫线 3.10.2 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牢固、绱拉链平服,无连根线头。 3.10.3 上下线松紧适宜,无断线、跳针。起落针处应有回针。底线不得外露。 3.10.4 侧缝袋口下端打结处以上5cm至以下10cm之间、下档缝上1/2处、后裆缝、小裆缝缉两道线,或用链式线迹缝制。 3.10.5 袋布的垫
12、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3.10.6 袋口两端封口应牢固、整洁。 3.10.7 各部位缝份宽度不小于0.8cm。(开袋、门襟止口除外) 3.10.8 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扭脚高低适宜,线结不外露。 3.10.9 商标、耐久性标签位置应端正、清晰准确。 3.10.10 各部位明线和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明线不允许接线,其它缝纫线迹30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或连续跳针,不得脱线。 3.10.11 弹力布缝合左右对称、宽窄一致,平坦,净边缝合,缝边严禁跳针、回针。 3.10.12 腰头、门襟衬棉,宽窄、厚薄适宜。 3.11 裤面料、羽绒内胆、里料三结合的制作 3.11.1 外裤与羽
13、绒内胆腰围、裤长、号型统一,三层长短、松紧适宜。 3.11.2 裤面料皮筋与羽绒内胆纽扣位置相符,互差不超过0.5cm,扣好后平服、无错位、无扭曲。 3.11.3 里料腰头、脚口与裤面料腰头、脚口侧缝对应,大小一致,平坦顺直,无褶皱。 3.1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 按表5规定。 表5 序 号 部位名称 允许偏差 1 裤长 1.5 2 腰围 1.0 3.13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按表6规定。 单位为厘米 DB41/T 6342010 6 表6 部位名称 外观质量规定 腰头 面、里、衬平服,松紧适宜。 门、里襟 面、里、衬平服,松紧适宜,长短互差不大于0.3cm。门襟不短于里襟。 前、后裆 圆
14、顺、平服。裆底十字缝互差不大于0.2cm。 串带 长短、宽窄一致。位置准确、对称,前后互差不大于0.4cm,高低互差不大于0.2cm。 裤袋 袋位高低、袋口大小互差不大于0.5cm,前后互差不大于0.3cm,袋口顺直平服。袋布缝制牢固。 裤腿 两裤腿长短、肥瘦互差不大于0.3cm。 裤脚口 两脚口大小互差不大于0.3cm;吊脚不大于0.5cm;裤脚前后互差不大于1.5cm;裤口边缘顺直。 3.14 整烫外观 3.14.1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臀部圆顺,裤脚平直。 3.14.2 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各部位表面不允许有沾胶。 3.15 理化性能 成品理化性能
15、按表7规定。 表7 项 目 分等要求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纤维含量/% 符合FZ/T 01053规定 甲醛含量(mg/kg) 符合 GB 18401规定 pH值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mg/kg) 异味 尺寸变化率/% 水洗 裤长- 1.5+1.5;腰围- 1.2+1.0 洗涤后扭斜率/% 水洗 2.0 4.0 面料色牢度/级 耐皂洗 变色 4 3-4 3-4 沾色 4 3-4 3 耐水 变色 4 4 3-4 沾色 4 3-4 3 耐汗渍 变色 4 3-4 3 沾色 4 3-4 3 耐摩擦 干摩 4 3-4 3 湿摩 3-4 浅色3、深色2-3 2 里料色牢度/级 耐皂洗 沾色 4 3-4
16、3 耐水 变色 4 3-4 3 沾色 4 3-4 3 耐汗渍 变色 4 3 3 沾色 4 3 3 DB41/T 6342010 7 表7(续) 项 目 分等要求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里料色牢度/级 耐干摩擦 4 3-4 3 装饰件和绣花耐皂洗 沾色/级 3-4 面料起毛起球/级 3-4 3 纰裂/cm 0.6 后裆缝接缝强力/ N/(5cm10cm) 面料140;里料80 面料撕破强力/ N 10 透湿量/ g/(m23500 d) 保温率/ % 40 拉伸弹性回复率/% 横 向 70 内胆面料剥离强力/ N(0.4cm 10cm) 洗涤前 4 洗涤后 3 钻绒根数/根 615 按GB/T
17、 4841.3规定,颜色大于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为深色,颜色小于等于1/12染料颜色标准深度色卡为浅色。 注1:水洗尺寸变化率,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仅考核使用说明注明可水洗产品。外裤和内胆裤需分别检测水洗尺寸变化率。 注2:纰裂试验结果出现织物断裂、织物撕破或缝线断裂现象判定为合格,出现滑脱现象判定为不合格。 注3:若内胆采用粘合法固定羽绒,须考核内胆面料剥离强力。 4 检验(测试)方法 4.1 检验工具 4.1.1 钢卷尺。 4.1.2 案秤。 4.1.3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0)。 4.1.4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251)。 4.2 成品规格测定 4
18、.2.1 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按表8和图2规定,允许偏差按3.12规定。 表8 部位名称 测量方法 裤长 由腰上口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裤口(底边)。 腰围 扣上裤钩(纽扣)沿腰宽中间横量(周围计算)。 注:特殊需要的按企业规定。 DB41/T 6342010 8 图2 4.3 成品的含绒量和充绒量 4.3.1 成品含绒量要求按3.4.1规定,成品中的羽绒品质按3.4.3规定,测试方法按FZ/T 80001规定。 4.3.2 成品的充绒量允许偏差按3.4.2规定,测试方法按附录A规定。 4.3.3 取样:整件成品的填充物。 4.4 外观测定 4.4.1 对条对格按3.6规定。 4.4.2 测定色
19、差程度时,被测部位必须纱向一致。采用北空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的等效光源。入射光与被测物约成45角,观察方向与被测物大致距离60cm目测。与GB/T250样卡对比。 4.4.3 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3.9规定。 4.4.4 针距密度在成品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 4.4.5 纬斜测定:纬斜率按式(1)计算。 纬斜率(%)=裤片宽倾斜与水平最大距离条格纬纱)(100% (1) 4.5 理化性能指标测定 4.5.1 成品水洗后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按GB/T8628、GB/T8629和GB/T8630规定,洗涤方法采用4A程序,干燥方法采用悬挂晾干,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条成品测
20、试,结果取三条的平均值。 4.5.2 成品洗涤后扭斜率测试方法按GB/T26662009附录A规定,洗涤干燥方法同4.5.1,结果取三件的平均值。 4.5.3 成品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1规定,试验条件A(1),单纤维贴衬。 4.5.4 成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2规定,单纤维贴衬。 4.5.5 成品耐水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5713规定,单纤维贴衬。 4.5.6 成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0规定。 4.5.7 成品的面料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按GB/T4802.1规定。 DB41/T 6342010 9 4.5.8 成品缝子纰裂允许程度测试取样部位按表9
21、规定,测试方法按GB/T26662009附录B规定。 表9 取样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裤侧缝 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裤后缝 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 下裆缝 下裆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4.5.9 成品后裆缝的接缝强力取样部位按GB/T26662009附录C规定,测试方法按GB/T 3923.1规定。 4.5.10 成品面料撕破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17.2规定。 4.5.11 成品释放甲醛含量测试方法按GB/T 2912.1规定。 4.5.12 成品pH值测试方法按GB/T 7573规定。 4.5.13 成品异味测试方法按GB 18401 规定。 4.5.14 成品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测试方
22、法按 GB/T 17592规定。 4.5.15 成品所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的测试方法按FZ/T01057、GB/T 2910等执行。 4.5.16 成品内胆面料剥离强力测试方法按附录B规定。耐久洗涤后剥离强力的测试方法,洗涤条件:洗涤3h,漂洗0.5h,漂洗过程中换水两次,脱水4min。整个过程为洗涤12次。洗涤后悬挂晾干,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试。 4.5.17 成品透湿量(吸湿法)的测试方法按GB/T12704.1规定。 4.5.18 成品保温率的测试方法按GB/T11048规定。 4.5.19 成品拉伸弹性回复率的测试方法按FZ/T70006规定。负荷值为15N,拉伸次数为5次。 4.5.2
23、0 成品防钻绒性能测试。剪取成品内胆裤脚向上至43cm的位置处,距边0.5cm缝合,打回针0.5cmcm,测试方法按GB/T12705.22009规定进行测试。 4.5.21 尚未提及的理化性能测试取样部位,可按测试项目在成品上任意选取。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1 出厂检验按第3章规定,3.13除外。 5.1.2 型式检验按第3章规定。 5.2 质量等级和缺陷划分规则 5.2.1 质量等级划分 成品质量等级划分以缺陷是否存在及其轻重程度为依据。抽样样本中的单件产品以缺陷的数量及其轻重程度划分等级,批等级以抽样样本中单件产品的品等数量划分。 5
24、.2.2 缺陷 单件产品不符合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 按照产品不符合标准和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的影响程度,缺陷分成三类: a) 严重缺陷 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 DB41/T 6342010 10 b) 重缺陷 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缺陷,称为重缺陷。 c) 轻缺陷 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称为轻缺陷。 5.2.3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见表10。 表10 项目 序号 轻缺陷 重缺陷 严重缺陷 使用 说明 1 商标、耐久性标签不端正,明显歪斜;钉商标线
25、与商标底色的色泽不适应;使用说明内容不规范。 使用说明内容不准确。 使用说明内容缺项。 辅料 2 辅料的色泽、色调与面料不相适应。 辅料的性能与面料不适应。 拉链、纽扣等附件脱落;金属附件锈蚀。 经纬 纱向 3 经纱前身倾斜0.5cm1.0cm,条格料倾斜0.3cm以内;经纱后身倾斜1.0cm1. 5cm,条格料倾斜0.5cm1.0cm;经纱腰头倾斜0.3cm0.6cm;色织格料纬斜2%4%(含4%)。 经纱前身倾斜1.0cm1.5cm,条格料倾斜0.3cm0.6cm;经纱后身倾斜1.5cm2.5cm,条格料倾斜1.0cm1.5cm;经纱腰头倾斜0.6cm以上;色织格料纬斜4%8%(含8%)。
26、 经纱前身倾斜1.5cm以上,条格料倾斜0.6cm以上;经纱后身倾斜2.5cm以上,条格料倾斜1.5cm以上;色织格料纬斜8%以上。 对条 对格 4 对格对条超过本标准规定50%及以内。 对格对条超过本标准规定50%以上。 倒顺毛、阴阳格原料全身顺向不一致。 拼接 5 拼接不符合3.7规定。 色差 6 表面部位色差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半级以内;衬布影响色差低于3-4级。 表面部位色差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半级及以上;衬布影响色差低于3级。 外观 疵点 7 2、3号部位超本标准规定100%及以内的轻微疵点。 明显疵点;1号部位超本标准规定;2、3号部位超本标准规定100%以上的疵点。 严重污渍,面积大于3
27、0cm2;烫黄、破损等严重影响使用和外观。 规格允 许偏差 8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50%及以内。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50%以上。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100%以上。 整烫 外观 9 熨烫不平服;臀部不圆顺;裤脚不平直。 轻微烫黄;变色;亮光。 烫黄、变质,严重影响使用和美观。 外观及 缝制质量 10 使用粘合衬部位脱胶、渗胶、起皱。 使用粘合衬部位脱胶、渗胶、起皱,严重影响使用和美观。 11 腰头、门襟衬棉,宽窄、厚薄不适宜。 腰头、门襟衬棉,宽窄、厚薄不适宜,严重影响使用和美观。 DB41/T 6342010 11 表10(续) 项目 序号 轻缺陷 重缺陷 严重缺陷 外 观 及 缝 制 质 量
28、 12 表面有3根及以上大于1.5cm的连根线头。 表面部位毛、脱、漏。 表面部位毛、脱、漏,严重影响使用和美观。 13 腰头面、衬、里不平服,松紧不适宜;腰里明显反吐;绱腰明显不顺。 14 串带长短互差大于0.4cm,宽窄、前后、高低互差大于0.2cm。 串带钉得不牢(一端掀起)。 15 省道长短或左右不对称,互差大于0.8cm。 16 门里襟长短互差大于0.3cm;门襟短于里襟;门襟止口反吐;门袢缝合松紧不平。 17 前、后裆不圆顺,不平服;下档十字缝互差大于0.2cm。 18 袋位高低、袋口大小互差大于0.5cm,前后互差大于0.3cm,袋口不顺直或不平服。 19 后袋盖不圆顺、不方正、
29、不平服;袋盖里明显反吐;嵌线宽窄大于0.2cm;袋盖小于袋口0.3cm以上。 袋口明显毛露。 20 袋布垫布不平服;垫料未折光边或包缝。 袋布脱、漏。 21 袋口两端封口不整洁。 袋口两端封口不牢固。 22 侧缝不顺直、不平服;缝子没分开。 23 侧缝与裆缝不相对;裤脚口两缝互差大于0.5cm。 24 两裤腿长短或肥瘦不一致,互差大于0.3cm。 两裤腿长短或肥瘦不一致,互差大于0.8cm。 25 两脚口大小不一致,互差大于0.3cm。 两脚口大小不一致,互差大于0.6cm。 26 裤下口不齐,吊脚大于0.5cm;裤脚前后互差大于1.5cm。 裤下口明显不齐,吊脚大于1cm;裤脚前后互差大于2
30、cm。 27 裤脚口折边宽度不一致。 28 弹力布缝合左右宽窄不一致,互差不大于0.5cm。 弹力布缝合左右宽窄不一致,互差大于0.5cm。 DB41/T 6342010 12 表10 (续) 项目 序号 轻缺陷 重缺陷 严重缺陷 外 观 及 缝 制 质 量 29 缝份宽度小于0.8cm(开袋、门襟止口除外)。 缝份宽度小于0.5cm(开袋、门襟止口除外)。 30 缝纫线迹30cm内有两处单跳或连续跳针;明线接轨。 明线或链式线迹跳针;明线双轨。 明暗线或链式线迹断线、脱线(装饰线除外)。 31 缝纫线路不顺直;上下线松紧不适宜;3部位底线外露。 1、2部位缝纫线路严重歪曲;1、2部位底线明显
31、外露。 32 针距低于本标准规定2针以内(含2针)。 针距低于本标准规定2针以上。 33 侧缝袋口下端打结处以上5cm至以下10cm之间、下档缝上1/2处、后裆缝、小裆 缝缉未用两道线或链式线迹缝制。 34 锁眼偏斜;锁眼间距互差大于0.3cm;偏斜大于0.2cm,纱线绽出。 锁眼跳、开线;锁眼毛漏。 锁眼漏开眼。 35 扣与眼位互差大于0.2cm;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不适应;钉扣不牢。 扣与眼位互差大于0.5cm。 36 绱拉链明显不平服、不顺直;拉链基布的色调与面料不适应。 绱拉链宽窄互差大于0.5cm。 37 充绒量允许偏差小于- 5%。 内胆 表面 绗线 38 绗线明显不顺直;绗线线距
32、互差大于0.5cm。 绗线充绒厚薄严重不匀;绒内有异物。 三结合 制作 39 外裤与羽绒内胆腰围、裤长、号型不一致。 40 裤面料皮筋与羽绒内胆纽扣位置相符,互差不超过0.3cm。 裤面料皮筋与羽绒内胆纽扣位置相符,互差不超过0.5cm。 裤面料皮筋与羽绒内胆纽扣扣好后裤面不平服、错位、扭曲。 41 里料腰头、脚口与裤面料腰头、脚口侧缝不对应,互差大于0.5cm。 里料腰头、脚头与裤面料腰口、脚口侧缝不对应,互差大于0.8cm。 注1:以上个缺陷按序号逐项累计计算。 注2:本规则未涉及到的缺陷可根据标准规定,参照规则相似缺陷酌情判定。 注3:凡属丢工、少序、错序,均为重缺陷。断针、缺件为严重缺
33、陷。 注4:理化性能一项不合格即为该抽验批不合格。 5.3 抽样 外观抽样数量按产品批量: 500条(含500条)以下抽验10条。 DB41/T 6342010 13 500条以上至1000条(含1000条)抽验20条。 1000条以上抽验30条。 理化性能抽样至少4条。 5.4 判定规则 5.4.1 单条(样本)外观判定 优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4 一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6 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3 合格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8 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6 5.4.2 批量判定 优等品批:外观
34、样本中的优等品数90%,一等品、合格品数10%。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优等品指标要求。 一等品批:外观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的产品数90%,合格品数10%(不含不合格品)。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一等品指标要求。 合格品批:外观样本中的合格品以上产品数90%,不合格品数10%(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理化性能测试达到合格品指标要求。 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与理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 5.4.3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符合本标准规定,为判定合格的等级品批出厂。 5.4.4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进行第二次抽验。抽验数量增加一倍,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应全部整修或降等。 5.5 标志
35、、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 80002规定执行。 DB41/T 6342010 1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充绒量的测试方法 A.1 仪器、工具 A.1.1 天平秤(0.01g); A.1.2 带盖容器; A.1.3 拆衣工具。 A.2 测量环境 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大气采用GB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 A.3 测量方法 充绒量的测定是在GB/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65%2%,202)条件下,对羽绒裤的填充物进行称重。 A.4 测量步骤 A.4.1 将羽绒裤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至少24h。 A.4.2 对整件羽绒裤内胆进行称重。 A.4.3 对整件
36、羽绒裤内胆的绗线拆除。 A.4.4 对整件羽绒裤内胆中的填充物羽绒取出。 A.4.5 对羽绒裤内胆称重。 A.4.6 计算出充绒量(g)。 DB41/T 6342010 1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内胆粘合法固绒内胆面料剥离强力的测试方法 B.1 原理 将试样沿夹持线夹于拉力试验机两钳口之间,随着拉力机两夹钳的逐步拉开,试样各粘合点开始相继受力,并沿剥离线逐次地传递受力而离裂,直至试样剥离。 B.2 设备 B.2.1 采用等速伸长型电子拉力试验机。 B.2.2 夹钳:拉力试验机的两个夹钳的中心点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夹钳的钳口线应与铅垂线垂直,其夹持线与试样应在一个平面上。夹钳应能夹
37、住试样,使其无法滑动,且试样不能受到明显的损伤。夹钳的夹持宽度不得小于30mm,夹持面应平整光滑。 B.3 取样 B.3.1 成品取样至少为1条。 B.3.2 在按GB/T 6529经调湿处理后的裤子内胆粘合部位任意取不同的三块样品,尺寸为150mm25mm,粘合点在试样的宽度中间部位,将试样一端以手工分离,两层织物各剥离点应在同一直线上。 B.4 操作程序 B.4.1 将拉力试验机的上、下夹钳之间的距离调节为50mm,牵引速度调节为(1005)mm/min。 B.4.2 预备试验:通过少量的预备试验,来选择适宜的强力范围。对于已有经验数据的产品,则可以免去预测程序。 B.4.3 正式试验:将准备好的试样两层织物分别夹入拉力机的上、下夹钳,并使剥离线位于两夹钳二分之一处,且试样的纵向轴与关闭的夹持表面成直角。开启拉力机,并记录拉伸100mm长度内的各个峰值。 B.4.4 如因试样从夹钳中滑出,或试样在剥离口延长线上呈不规则断裂等原因,而导致试验结果有显著变化时,则应剔除此次试验数据,并在原样上重新裁取试样,进行试验。 B.4.5 试验结果 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1cm,若出现任何偏离规定的试验程序,细节和试验中的不正常现象需加以说明。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