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届山东青岛市高三4月自评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39060       资源大小:136.8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届山东青岛市高三4月自评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山东青岛市高三 4月自评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 “天下归周 ”、 “天下归宗 ”和 “天下归心 ”的目的。下列与 “天下归心 ”相对应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题干中 “天下归周 ”、 “天下归宗 ”和 “天下归心 ”,分别与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相对应。 原文为 “ 周公吐哺 ,天下归意思是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所以 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礼

    2、乐制度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提到 “一超多强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 ”等关键词。他们的研究课题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A题干不只反映经济方面,排除; B中只有 “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 ”反映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 D与题干无关,两极格局的瓦解是苏联解体。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史

    3、实 结论 A 提出英国是 “福利国家 ”的观点 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 B 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 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 C 查到 “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的一手史料 得出英国是 “福利国家 ”的结论 D 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 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史学常识的知识。史论结合:所谓史,就是史实,也就是重大事件和基本情况,而论,则是结论,是对这些事件和情况所作的分析和评价。史论结合的第一层含义是在论述中既要有具体的史

    4、实,也要有相应的结论,两者不可或缺。而二层,也是更主要的是指:论必须从史中得来,是合符历史科学原理的正确结论,而不是每人的任意添加。 A 中史实与结论反了;B中史实与结论不符; C史实证据太单一,不足以证明该结论; D史实中有 20年的社保比重,足以证明结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 下图是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16世纪手工工场 19世纪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C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5、 D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A不正确,它只反映第二幅图;图 1 是手工工场阶段,图 2是机器大工业阶段也叫自有资本主义阶段,图 3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已经表明生产关系的调整; D由 3幅图的变化趋势可知 D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 结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

    6、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A对题干的两者都不符合,英美两国都是统一的。 B中美国不符合,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且三区分立; D不符合英国,它是君主立宪政体; C题干中两个法律文件都是两国革命成果的总结,也标志着新的国家政体的确立。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 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不断碰撞 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答案:

    7、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的能力。由图中上面一行的 “国粹论 中西互补论 中国本位论 ”与与它对应的下面的 “中体西用论一直到全盘西化论 ”属于东西方文化的分化,后边两者融合为现代化论,所以 A正确; C本身表述错误;BD本身表述正确但没反应图表内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 碰撞分化与融合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A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D “国家以法制为先, 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8、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题干中的 “时代潮流 ”指的是资本主义潮流, D强调法制,符合题干意思; A四有二无的社会是建立在小农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项固守小农经济范畴,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 B、 C是圣库制度,按需所取,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他有 “西方的孔子 ”之称,马克思评价他是 “哲学的创造者 ”、 “智慧的化身 ”。下列选项属于 “他 ”的言论的是 A “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C

    9、“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说的是苏格拉底。泰勒斯,古希腊七贤之一,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他首次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纷纭复杂的自然现象,认为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他被誉为西方 “哲学之父 ”。,所以 A排除; B是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C是苏格拉底; D是亚里士多德。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 “商人通过市肆 -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

    10、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 。这些景象说明 A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B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A;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D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雇工生产的方式也已经出现,包买商已经出现。题干表明 A; B项材料没体现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C中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 19是 60、 70年代; D材料没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

    11、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 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 C宇宙 D人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中朱熹强调的是 “理 ”是万物的根本, “理 ”构成了儒家社会道德关系,即三纲五常,朱熹提出了 “理 ”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所以 B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观察下面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通往公民大会的交通禁行标志的含义是指 A不得携带家禽入内 B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民主范围之外 C老人和孩子禁止入内

    12、D不受人民欢迎的贵族不得入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主要考察公民的含义是除妇女、外邦人、奴隶外的本邦成年男子。所以 B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的含义 综合题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说

    13、)华盛顿将军在 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斐逊政治著作选 (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杰斐逊哪些思想观点?( 6分) ( 2)据材料二对杰斐逊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4分) 答案:( 1)思想观点: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反对终身制或长期当政。( 6分) ( 2)评价:杰斐逊是关心国家和社会、不贪恋权位的民主主义者。(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可知人人平等,天赋人权。根据材料中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有破坏作用时

    14、,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体现了主权在民或者叫人民主权说。由材料中 “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产生的,可知社会契约论。 “华盛顿将军在 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 ”可知反对终身制或长期当政。 ( 2)评价首先杰斐逊是关心国家和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崇高的人;其次不贪恋权位,迷恋权利的典型代表。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杰斐逊 贡献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以来,埃及、日本、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 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

    15、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 1875 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年的 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 1)据材料一,指出 19世纪埃及、日本、中国改革的共同原因。( 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6分) 答案: ( 1)共

    16、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4分) (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全面学习西方;以政府为主导;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6分,答出 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有材料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 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可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给这些国家带来民族危机。 ( 2)改革涉及经济、法律、军事等领域,可见范围广;由 “从 1875 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年的 3000人左右。 ”可知规模大;由 “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

    17、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 ”可知学习的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 内容 ( 22分)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 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帮 经营理念 存在时间 徽商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明代洪武间至民国时期 福建 自强不恧,爱拼会赢 明嘉靖至民国初 广东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明嘉靖末至今 山东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明末至民国前 宁波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明末清

    18、初至今 张正明 中国十大商帮 材料二 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张正明 中国十大商帮 ( 1)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10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9、析其原因。( 12分) 答案:( 1)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诚信真善、义利并举、开拓创新;兴盛于明清时期。( 4分,言之成理答出 2点即可)有利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货币演变: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工商皆本的思想。( 6分) ( 2)不同:山东商帮仍然是传统封建社会商业之路,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分)宁波商帮成功的转型,一是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二是从传统的银号、钱庄转入现代银行。这种转型使传统封建社会商 人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家。( 2分)原因:

    20、山东商帮: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重农抑商 ”影响很深。( 4分)宁波商帮:资本主义萌芽较早;鸦片战争后,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西学的影响等。( 4分,答出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考察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可知具有地域性特点;以血缘和同乡为纽带;以明清两代为代表性。有利条件的分析要结合教材所学,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农产品商品化加 强。货币演变: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工商皆

    21、本的思想逐渐取代重农抑商。 ( 2)由 “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可知山东商帮仍然是传统封建社会商业之路,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由 ”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 “可知宁波商帮使传统封建社会商人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家。原因分析,跟当地的经济基础及思想观念都有很大关系,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重农抑商 ”影响很深。宁波商帮: 资本主义萌芽较早;鸦片战争后,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等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帮 (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

    22、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 ” 我以为中庸里边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 ”, 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

    23、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 模式探析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1419 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 “人心的改变 ”和 “政治制度的改变 ”。( 8分) (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 19、 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 8分) 答案:( 1)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 2分)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

    24、国文字。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的文化: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 的主流地位。( 6分,答出 3点即可) ( 2)人心的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 4分)政治制度的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4分) ( 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

    25、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6分) 试题分析:( 1)练习 材料和所学,先从材料中找信息。根据题干睁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 ”对秦汉时期的几方面特征具体化,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的文化: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2)首先注意时间限制, 14-19 世界;人心的改变可以联系思想解放运动考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答出他们的核心来,人文主义、理

    26、性 主义等;政治制度的改变主要是通过革命方式实现的,如英国法国美国并颁发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建立代议制。 ( 3)首先总结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即世界现代化进程是横向发展,且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力。然后再找史实依据。最有力的依据是生产力的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秦汉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现代 化进程的横向发展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

    27、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 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 1919年 5月 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 5月 6日声请保留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 1919年 6月 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

    28、,字数在 120字左右。 答案: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评分建议: ( 1) 108 分,要点全面,引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 2) 74 分,要点较全面,能引 用史实,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 3) 30 分,要点不全面,未引用史实,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试题分析:目标:根据材料中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 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可知目标是收回山东权利。关于经过: 根据材料中 “提出正式抗议, 不能签字。 ”可知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关于评价: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届山东青岛市高三4月自评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