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36847       资源大小:331.6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合肥 168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哲学是智慧的源泉,由此可见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现实的智慧,是 “文化的活的灵魂 ”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一门艺术。它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故第一二三句话是 正确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第四句话不正确,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 “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地

    2、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 抱歉 ,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开放 ,顿时我愣了 ,随后 ,却又淡然了 ”。之所以 “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世界万事是瞬息万变 ,无法捉摸的 事物都运动变化的 ,不动的事物不存在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的观点是片面的;一瞬间有几 种变化,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时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 观点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哲学上运动的概念。 下列对古诗词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矛盾具有普遍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矛盾具有特 殊性;仓陵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故选 A 考点:考查诗词的哲学寓意。 “画孰最难 ”的命题出自韩非子,结论是 “犬马最难 ”,而 “鬼魅最易 ”。画鬼魅最易是因为鬼魅 根本不存在,拓展了人们的能动创作空间 不像犬马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 是客观存在的如实映象 是虚幻的,只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4、犬马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具体,也就难以形神兼备,而鬼并不存在,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说明不存在的东西,拓展了人的创作空间。且没有参照, 也就没有统一的评级标准。 鬼魅并非客观存在,故观点错误,第四局话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考查的是意识的反作用。 航天员需要进行转椅训练,而转椅训练一旦出现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下次再上转椅就会出现条件反射。我国第一代女航天员刘洋,为了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边欣赏风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这佐证了 顽强的意志力决定事情的成败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5、: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刘洋的做法体现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的作用。故 正确;顽强的意志可以有助于事情的成功,故 观点片面;意识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故 的观点错误。综述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们在同样条件下做工作,只是因为态度不同,结果分出了高下、分出了成败。于是有人认为,在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 “态度决定一切 ”。这个观点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符合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6、包括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想,人们改造世界的做,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状态。在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态度决定一切,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 正确,没有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故 不对;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看法符合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故 不对,综述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 “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答案: C 试题分析:雷锋所做的都是小事,任何人都能学;但难的是坚持做。

    7、所以要学习雷锋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做好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下列校训或校风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B清华大学: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C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 于至善 D杜克大学:追求知识,坚定信仰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实践。故清华的校训,行成于思,行胜于言,也强调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实践。故选 B;悉尼大学的校训强调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杜克大学强调人的认识和信仰理念。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只有 B符合题意。 考点:

    8、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认识的发展受己有知识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认 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学科见得关联性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是说明人的认识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说明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故 不选;说明认识事物要有创新的思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013年 10月 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罗思曼、兰迪 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 祖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9、。这一发现革命性揭示细胞组织运输的奥秘,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科学认识 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实践和真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认识创造世界的观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题干中的材料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但并不能创造世界。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 观点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不对。也说明真理在不断的超越自身。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实践和真 理的相关知识 . 漫画谎言重复

    10、千遍便成了真理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真理同谬误对立,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谎言是错误的认识,说再多遍也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 D 考点: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 继 2012年之后, 2013年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 2013年 不是对 2012年的 “复制 ”,而是在实施重心与操作上有了新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不

    11、同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矛盾主次方面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12年 2013年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 2013年的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时间在发展,真个世界都在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着,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的阶段它没有发生根本行的变化,故事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013年 10月 28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个距离地球 131亿光年远的星系,与前期发现一样,它也是一个年轻的暗弱星系。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的

    1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现了一个客观存在,说明 正确;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才发现的星系,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真正统一于物质。故 正确,这里并没有提到人类的社会,故不 选。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是物质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 “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正确解释宇宙的起源,非

    13、意识决定。体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故 正确;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起源说明了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故 正确。哲学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故 不正确,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符合题意,综述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 ;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

    14、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故BD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 A观点错误;综述选 C 考点: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 ”这说明 A哲学是 “科学之母 ”, 是 “科学之科学 ” B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反思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 D 试题分析:绘画是具体科学的一种。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A选项观点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

    15、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不能说哲学源于反思,故 C错误;绘画中蕴含的对比和冲突,需要画家用哲学的思辨性去解决。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观 点是错误的;是世界观和方

    16、法论的统一。故 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故 的观点错误,综述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变现为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D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 : B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下列观点能体现这种对立的是 乐极生悲 削足适履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17、高瞻远瞩 拔苗助长 因势利导 心外无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如形谢神灭。身体不在了,感觉也就不在了,如因势利导,根据客观存在来安排;唯心主 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如理生万物,理是一种观念意识,是唯心的观点;如心无外物,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的观点。故选 B 考点:考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 “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 ”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天行有常,不为

    18、尧存,不为桀亡 D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式的过马路,斑马线是否存在不是取决 于它的客观存在,而是取决于过马路的人的主观目的,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这种客观实在的东西,没法做饭,未有此气,现有此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只的是天下江山的存在不会因为明君尧或暴君桀的存亡而存亡, A.BC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心外无物 ,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世界是一团

    19、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 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存在即被感知,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不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故 符合;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故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观点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故 符合。综述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0多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走上了改革 开放之路。这主要表明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20、展具有能动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故 和 的观点是正确的。哲学也有正误之分,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故 的观点是片面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符合题意的,综述选 D 考 点: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 琼斯曾经感慨: “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 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

    21、意义 ”。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A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虽然出版于 1848年,但任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预见和指明 社会的前进方向。故选择 A,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事物,实现了三个伟大的统一。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2、 【小题 2】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 在历史观中,肯定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在认 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第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时间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历史观方面,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现了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选 C 【小

    23、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在人与世界的认识方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历史观方面,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现了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意义。 简答题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漫画大树的对话,运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相关知识,谈谈对 “大树 ”对话的理解。( 14分) 答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漫画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人类的影响。( 4分) 从本质上

    24、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具体分析。( 2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 界的基本规律,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分) 一切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都是错误的,( 2分)但究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类的认识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不能全盘否定(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知识。两棵大树一棵树果实累累,自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一棵树开满鲜花。认为因为自己的美

    25、才让他人欣赏。两者各有优点,也有局限性。考查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全面的认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各有各的优点和局限性。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各 有区别和局限性。因此都不能全部肯定或否定。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知识。 综合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村地处西北边境,沙漠化严重,经济发展缓慢,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 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 “贫困村 ”。近年来,村委会调动群众积极性,根据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的实际,决定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因地制宜种植果树、中药材,人工饲养牛、羊、家兔等。几年的努力,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民生活更富

    26、裕了,到 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 2万元,成为 “小康示范村 ”。 该村从 “贫困村 ”到 “小康示范村 ”的发展过程是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的?( 12分) 答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该地区山场面积大、沙漠化严重的实际,就地发展相关产业,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4分) 尊重规律客观性。该村退耕还林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该村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做到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4分) 试题分析: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沙漠化扩大,到因地制宜的退耕还草,种植果树,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

    27、律为基 础,尊重客观规律又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 “民居风格协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 ”,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塑造功能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魂 ”,提振农民精气神。 结合 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说明 D县新农村建设注重文化建设的原因

    28、? ( 12分) 答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县突出文化成果共享是为了乐民、育民、惠民。( 3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县主动创造性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自觉选择地域文化总体定位。( 3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县突出文化引导当地新农村建设。( 3分)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县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能提振农民精气神。(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三个表现: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结合所给的材料,突出文

    29、化共享是为了乐民育民惠民,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D县主动创造性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自觉选择地域文化总体定位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县突出文化引导当地新农村建设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县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能提振农民精气神。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 3月 3日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透露:中国探月工程二期 “落 ”月的最关键一步 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 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嫦娥三号将是中国

    30、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 “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 “嫦娥奔月 ”的神话传说到今天的太空漫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2分)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认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目的是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要立足实践 (3分

    31、 ) 认识具有反复性。从主体来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3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无限延续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分) 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拓展、推移。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过程等知识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性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不一样。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的过程。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结合材料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过程等知识点。


    注意事项

    本文(2013-2014学年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