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35653       资源大小:15.2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 错误。应排除。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

    2、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对哲学的含义要全面掌握才能做好本题。 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 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 ,而小李花 3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 “节能 ”。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 A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王、小李花不同的钱选购两款价格不同的空调看重的是 “节能 ”程度不同。表明了人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考

    3、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能用哲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就可答好此题。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人们的意识可以预见未来。 ABD项错误。三国演义创作时期没有枪炮,故三国演义里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时期没有现代的互联网、高尔夫。故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 夫。表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

    4、存在。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知识点。 点评:本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很关键。本题所指是表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难易适中。 2012年的太空好戏连台,流星雨、超级月亮、日环食 ,你方唱罢我登场。对这些天文奇观,科学家们都做出了较为精确的预测,这是因为(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指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故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科学家们都做出了较为精确的预测表明 。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

    5、: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易适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 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 25年前 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 、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 17-18题。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6、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偶然性不一定向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虽发 展了但人们还没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的认识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

    7、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应是人的认识能达到真理。 应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严格的界限。故 项错误。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说明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是发展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易出现考生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细而错选。因此把握好认识是发展的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俗话说, “不打不相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下列选项和这两句俗语反映的道理相同的是( ) “汗滴禾下土 ”才知 “粒粒皆辛苦 ” 尝百草,才有 “神医 ”李时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认识是

    8、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打不相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反映的道理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都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 )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同一

    9、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一真理成立的条件是平面图形。在凹曲面上和在球形凸面上酒不成立。所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故 项错误。 项不符 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知识点。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区分概念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理解真理的条件性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从上世纪 90年代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到十七大强调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

    10、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国强民更富 ”。回答 【小题 1】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小题 2】从认识论角度看( )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试题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

    11、、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本身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要想成为真理应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 改变。故 A项错误。 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知识点。 点评:本题易误选 A项,原因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和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区别。本题难易适中。 【小题 1】 试题分析: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论知识。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12、看清知识范围很关键。本题考察认识论知识。排除不是认识论知识。 2012年 10月 10日,杭州的婚姻登记处被新人们挤爆,他们送给自己的爱情婚姻 “十全十美 ”的祝福。其实,将爱情婚姻的命运同登记日期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哲学依据是( )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中将爱情婚姻的命运同登记日期相联系是想象的联系,所以是不合理的。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知

    13、识点。 点评:联系这一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在高考中却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100-1 0”被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 1的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 “100-1 0”蕴涵的哲理是( )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 整体中的地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部分的性质。故 项错误。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本题选 B

    14、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本题还可考察系统优化法。难易适中。 常吉高速公路地处大湘西山区,穿山越水跨沟壑,隧道和桥梁数量与里程在湖南高速公路中位居第一,其中特大、大、中桥及分离式立交桥等各式桥梁169座,单幅长度共计 28.211公里;隧道 36座,单洞长度达 41.734公里。它的开通说明( ) 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 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 A B C

    15、 D 答案 : A 试题分析: 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说法太绝对。故 项错误。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不是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难易适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

    16、物质的。思维领域是意识的。故 B项错误。 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 D项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指树不是想静就能静。你不是想尽孝心就能进孝心的。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知识点。 点评:俗语、古诗等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是高考中常见形式。鉴于此,在备考中应有针对性地对该种题型进行训练。本题难易适中。 “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 ) 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哲

    17、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说明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的发展不是纯自然的过程, 是自然科学的推动。故 项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故 项错误。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理解材料的实质很关键,本题难易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

    18、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人认为命由天定这是世界观。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这是方法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材料表明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

    19、可能误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联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比较简单,识记课本知识即可。本题还可考查哲学的基

    20、本问题的内容。 休谟说: “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 ”他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属于 ( ) 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决定存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二个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的标准。题中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是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BCD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21、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知识点。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观点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是强调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还是强调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认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A

    22、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知识点。 点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的含义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易适中。 在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否认世界 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

    23、物主义知识点。 点评:为了正确验证自己所选的选项是否正确:一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二是正选法,直接选择正确选项,二者结合,相互印证以提高正确率。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形态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熟记各自的内容很关键。本题比较简单。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物是观念的集合 感觉是与外界隔绝的屏障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 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

    24、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知识点。 点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区别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分清二者的区别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易适中。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国家 路线、 方针、政策 公式定理 生产关系 法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国家、 生产关系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路线、方针、政策 公

    25、式定理 法律是意识范畴。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知识点。 点评:分清物质和意识的区别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易适中。抓住物质的实质才能作对本题。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故 A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是暂时的。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26、。 考点:本题考查静止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课本知识很关键。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激湍直泻的瀑布表明运动。小鸟在巢里睡觉又表明静止。

    27、二者和谐统一。以静衬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本题选 A项。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理解题意的实质很关键。这句话实质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本题难易适中。 汉字成千上万,在书法创作中需要重心平稳、比例得当、点划呼应,才能使人看了产生美感。这说明( ) A必须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做工作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应当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事 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书法创作中需要重心平稳、比例得当、点划呼应,注重汉字的结构。说明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法知识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