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的名利富贵,只不过是 南柯一梦 ,稍纵即逝,要活的真正有意义才行。 B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 不稂不莠 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 C为了研究新产品 ,技术人员 焚膏继晷 ,很快拿出了第一方案。 D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 “不刊之论 ”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
2、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D项,不刊之论,成语,作宾语,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消除,修改。用在这里,和后面的 “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然而,我觉得 “界面 ”代替 “纸面 ”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
3、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 “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 “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根据几个句子分析来看, 应是中心句,引领下文,排除 A、 C;然后根据句首提示词,确定答案:为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夙 婴 疾病婴:缠绕 B因厚 赂 单于赂:贿赂
4、 C料大王士卒足以 当 项王乎当:比得上 D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项,赂,送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 不孚众望
5、,结果落选了。 B科学的态度是 “实事求是 ”, “自以为是 ”和 “好为人师 ”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C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 不虞之誉 。 D尽管危难当头,但他依然 形若无事 ,那自信的神情慢慢感染了众人,使众人安静了下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C项,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与 “没想到 ”重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
6、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B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以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 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7、 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 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此题中, B中途易辙 C“付诸于 ”重复,删去 “于 ”; D句式杂糅,删去 “对 ”,将 “造
8、成 ”改为 “使 ”或把 “受到 ”改为 “的。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正如列夫 托尔斯泰所说,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写道,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们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是站在哪一个巨人的肩上,而是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文学上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中国文学最深厚宽
9、广的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基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坚守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像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精神价值,借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将其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要怀着自豪、礼敬和虔诚的态度,汲取有益的文化因素,做到厚积薄发,为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供滋养。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创 作更多富有中国特色、中
10、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在文化发展中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创造热情、创造冲动、创造精神的特殊脑力劳动。作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在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素质决定的。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加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创造活力才有 “底气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家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作家应当成为思想 的智者。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看到事物本质,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自己的
11、作品,使作品有新的内涵、新的创造、新的提升、新的境界。文学创造活力的激发,还要求作家具备 “勇开风气之先 ”的胆量和气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作家很需要这种 “闯 ”的精神和 “冒 ”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当然,在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 更多的包容、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帮助,形成尊重创造、包容差异的氛围。要真正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贯彻到创作中去,发扬 “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精神,让作家在潜心进行
12、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更加地心无旁骛,更少后顾之忧,使作家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 (出自 2013年 1月 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于 “文学创造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价值的文学创造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列夫 托尔斯泰就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 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还要求作家具备 “勇开风气之先 ”的胆量和勇气。 我国作家的文学创造应融汇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广大作家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文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
13、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体谅和帮助。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文化人都像牛顿一样 “站在巨人的肩上 ”,即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文 学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最深厚宽广的土壤。 C人是文化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作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 D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14、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 B作家应该不断地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 C作家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从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创造性:有新的内涵、新的提升、新的境界。 D文章论述了作家应扎根在实践中,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学创造力,创作出更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
15、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 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文学创造 ”是文中论述的重要概念,也是文章的中心词语、关键词。 B项, “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理解育误。 “文学创造 ”应为 “文学创造力的激发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
16、比照,题中, C 项,原文 “作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 项,“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干文无据。文中主要论述文化建设问题,未涉及经济建设问题。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 “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
17、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 “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 “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 “出语多谐 ”,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 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 “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
18、、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 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
19、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 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
20、,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 “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 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 “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他说: “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作 后发制人 。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
21、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 “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 现在仔细想
22、想,先生的师训其实 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 “沉潜 ”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 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 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奋,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 2011年 11月 5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23、)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 “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 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
24、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小题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 “沉潜 ”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 ”作用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 E 3分, A 2分, C 1分; B、 D不给分。 【小题 2】 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 “清峻 ”和 “通脱 ”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 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
25、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 6分,每点 2分) 【小题 3】 平时放任不管:从来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 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 “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 ”)( 6分,每点 2分) 【小题 4】 “沉潜 ”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
26、必经之路。 “沉潜 ”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沉潜 ”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 ”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 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 1985年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 “沉潜 ”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 8分;观点明确 2分,能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合理阐释,得 6 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批评已经三十
27、九岁的钱理群 ” 错误。 C项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 “第一个题目 ”“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 ”。 D项 “侧面描写 ”理解有误,写 “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 “自己 所取得的成就 ”介绍不具体,只是说 “直到 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可从文中 “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 ”。鲁迅也
28、说: “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 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 “出语多谐 ”,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 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等加以归纳概括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
29、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 “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 ”、 “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 探讨与创造。 ”、 “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
30、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 ”、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 ”等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 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 “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
31、,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 ”等并联系文章主旨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 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 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
32、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 郎。时盐 课 大亏,衡奏: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 本钱以时给之,盐之 委 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 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 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陛下赦其狂
33、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 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 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 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常平:常平仓。 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时盐
34、 课 大亏 课:赋税。 丁母 忧 忧:忧虑。 盐之 委 积以时收之 委:聚积。 讫 事赴阙 讫:完毕。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 3分)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 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
35、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 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或 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答案:【小题 1】 B
36、【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 2)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
37、确与否。 B项,忧 :父母的丧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均是表明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 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 “叶衡上奏劝说鼻上赐他制科出身 ”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 “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屋的爱护。 考
38、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译出大意给 2分;“或 ”(有人,有的人)、 “发 ”(打开,开启)、 “缓急 ”(偏义复词,偏 “急 ”,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 2)译出
39、大意给 2分,檄:官府发文 摄:代理 除:授官 每译对一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
40、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瘟疫大起,叶衡单人 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 “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 “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
41、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 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 ”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 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 “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 ”于是赐李 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42、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 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 “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 ”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 谁怜汝?岁晚太寒生 ,劝我 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43、 淳熙八年( 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分) 【小题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 “融溶亲密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案:【小题 1】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 2分)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 “偃蹇 ”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
44、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1分) 小题 2: 【小题 2】青山感念岁暮天寒 “劝我溪边住 ”,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 “听读离骚去 ”,更是视 “我 ”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 3分)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 心情感融合无间。(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首词以物写人,故侧重的是词人的品质;答题时,找出描写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 “偃蹇 ”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 ”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
45、,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词中的关键词句,从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青山 “劝 ”,明月 “听 ”,很明显,词人将青山明月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明月与 我之间的融洽,性格的相似;而从意境角度,明月高悬的清辉,溪水的清澈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与词人被罢官后的孤寂、忧愤相一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列的句子再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协调,句
46、式大致相同。( 5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 _, _; _, _。 答案: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情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时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 ,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
47、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注意 “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这一要求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请写出醉翁亭记归后情景的句子: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 。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 答案:( 1)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2)俄倾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
48、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翳 ”、 “墨 ”等。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 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美国联邦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 一名犹太人听到消息后,立刻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