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庇 护辅 弼辟 谣刚 愎 自用 B 怫 然黼 黻佛 祖 凫 趋雀跃 C讥 诮捎 带剑 鞘 金蝉脱 壳 D 吁 求 熨 帖异 域 钟灵 毓 秀 答案: D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这是一道考核形似字、音近字的读音的一组题目,
2、平时注意积累。 A辟音 p,其他音 b; B佛音 f,其他音 f; C翘音 qio,其他音 qio; D皆读 y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 A浑浑噩噩针贬时弊蝇营狗苟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繁文缛节回肠荡气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纷至踏来积毁消骨穿凿附会 D人才荟萃草菅人命风靡一时步履维艰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贬 砭,脏 赃 B颍 颖,径 胫C踏 沓,消 销。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3分) ( ) 国学著作 ,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 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 ,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 “温故而知新 ”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一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良莠不一细嚼慢咽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
4、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这指质量有好坏,不合适;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和后面的 “慢慢 ”搭配不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 A教育部决定开展高中教科书使用的问卷调查,我市须自主确定分别位于市区和县城的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一所参加调查。 B青奥会日益临近,南京随处可见志愿者 忙碌的身影,迎接青奥会已成为展现南京国际化形象和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C近期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是否较去年
5、同期还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D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 表意不明。 B搭配不当。“迎接青奥会 ”不能 “成为 舞台 ”。 D结构混乱。可删去 “所导致的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英雄的舞蹈 路 翎 在两条澄碧的、细瘦的、美丽的小河像亲爱的姊妹一般地会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镇。它总共不到两百户人家,然而
6、,中国应有的东西,它都有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可爱的、和善的居民们,是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中,而且厉害地激动着。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天黑下来的时候,一只蜡烛亮了,有名的说书人张小赖,爬上了高台。 “今天,我们来说华容道,关公知恩放曹操 ! ”张小赖用神秘的、轻微的声音说,拍了一下惊堂木。 但他的听众只有往常的一半。同时斜对面的茶馆里男人装做女人的声音突然地叫起来了。他寒颤了一下,望着街上的摊子上的、阴雨里的凄迷的灯光。他看见有人冒着雨从他这边向对面跑去了。 在寂静中,听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声音,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
7、“哎呀呀,我的心! ” “曹操心中一想! ”高台上的那个精灵,突然地缩下去了,那一块木头猛力地击在桌子上;然而,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却瞥见了,他的听众们,有些涣散,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听 着斜对面而笑着。突然地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他听见对面的歌声唱: “摸一下幺妹的手呀,幺妹生得乖! ” 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 “不好! ”他想。忽然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喂,张小赖,曹操啷个的呀! ”酒馆的肥胖的老板喊。 张小赖突然地惊觉,发着颤,不顾一切地叫了起来,叫喊着曹操、关公、青龙偃月刀、大火和参天的古树。 但酒馆的老板,却摇摆着走了出去了 。跟着来的一种极端的、奇特的欢笑,使张小
8、赖发狂了。他吸引了几对紧张的视线了,这使他陶醉起来,并觉得自己已经从那个失望,那些可怕的印象得到了解放 他愤怒、欢笑而 发狂,和这个失望做着殊死的搏斗,而胜利了。 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跃。他要唤回那些古代的英雄们来,以与现在的生命、丑恶、失望抗衡,这些古代的崇高的英雄们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使这间茶馆,使那些简单的年轻人严肃而激动。但这神圣的瞬间迅速地消逝,突然间可怜的张小赖语无伦次了。 “不是吹的话,要是生在几百年前,我还不是一个吕布! ” 他说,站在高台上,举着手, “兄弟我有一手魔法,不是吹的话, ”他拼命地,愤怒地叫, “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于是他耸起肩膀,鼓起嘴来,弯着
9、腰,向空中拚命地吹着气。他听见了歌声、胡琴 声、笑声,他歪着头轻蔑地倾听。 “啊,杀啊! ” 他喊。 台下的人们,有趣地笑起来了。他的嘶哑的大声使得很多人从街上跑过来了,于是茶馆里就挤满了人。那些简单的人们,把一切都认为是有趣,当然的,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快乐地哄笑着。 精赤的、狂热的张小赖突然地就唱起来,并且打起拳来。 随后他跳了下来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 他在台上挥舞起竹棍来了。 他觉得窒闷,可怕的窒闷,于是拚命地叫喊了一声。这叫喊引来了无数的人,他听见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停止了 它们被他征服了。然而这窒闷继续强大,他又叫喊了两声,并且拚死 命地舞着竹棍。忽然地觉得他心里的什么东西碎
10、裂了。 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了。茶馆里腾起了一阵惊异的、失望的喊声,有挤动和茶杯碎裂的声音。然后是突然地寂静。 “死了。 ”一个苍老的、严肃、安静的声音,在寂静中说。 一九四五年七月九日 【小题 1】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 【小题 2】 文中画线句,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 分) 【小题 3】 张小赖的疯和死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 试探究题目中的 “英雄 ”在小说中的多重含义。( 6分) 答案: 【小题 1】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或 “地点 ”, 1分)、社会环境(或 “人文环境 ”、 “精神氛围 ”, 1分),
11、引出小说主人公张小赖( 1分),为下文张小赖说书致死作铺垫( 1分)。 【小题 2】酒馆老板摇摆着走出去的神态,显示出他对张小赖的不屑( 2分),这进一步刺激了张小赖的发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 【小题 3】发疯说明他对世俗文化的抗争( 2分)、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1分);死说明他的悲剧命运( 1分),以及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潮流尽管含有糟粕,仍不可抵御( 2分)。 【小题 4】张小赖扮演的各种英雄人物( 2分);对英雄 崇拜的一种传统旧文化( 2分);与世俗文化(或 “新潮文化 ”)作斗争的说书艺人张小赖的形象(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2、,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交待环境和背景,结构作用为后文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也一道考查语句作用的题目,这里突出其结构作用,即用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让读者深思,这实际上是个探究小说主旨的题目,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对小说
13、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 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
14、、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 “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
15、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 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上疏曰: “太祖舍其子而 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 “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 “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 “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
16、法。 ”疏三上,不报。即上言: “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 “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 “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 ”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 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
17、 恬 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 报 报:上报 C 落 翰林学士落:免除 D或劝公称疾 杜 门杜:关闭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3分 ) ( )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死生祸福,天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
18、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小题 4】 把文中 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3分) (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4分) (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9、3】 C 【小题 4】 ( 1)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评分建议】 3分。 “独引大体 ”“略细故 ”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 ( 2)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评分建议】 4分。 “济 ”“所以 ”“贵 ”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 ( 3)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报:答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答非所问,排除后正确答案:为
20、 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范镇并未 “获罪 ”,只是 “待罪 ”,即在家等待获罪。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
21、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 “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 ”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 初年,仁宗得了病
22、。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 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 “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立即上书说: “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 ”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 “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 ”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 “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 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
23、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 ”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 “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 ”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 “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 ”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 “陛下有接纳劝谏 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 ”王安石大
24、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 “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 ”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 “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 ”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 断地上书救助我。 卒于元 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
25、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 2分) 【小题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一联中 “畏 ”字的妙处。( 4 分) 答案: 【小题 1】 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小题 2】 通过乌 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情景、感情各 2分) 【小题 3】 “畏 ”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 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
26、别的心理( 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长安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 “还作 ”、 “翻疑 ”,感情真挚,笔底传 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考点:鉴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颈联所写的 “惊
27、暗鹊 ”、 “泣寒虫 ”,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 “惊 ”、 “泣 ”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末联中的 “长 ”“畏 ”两字用的最好。 “长 ”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 “畏 ”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
28、痛楚。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望远行 李 - 碧砌碧 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小题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3分) 【小题 2】请赏析 “辽阳月,秣陵砧 ”的妙处。( 4分) 【小题 3】 “黄金窗下忽然惊 ”一句中 “惊 ”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 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3分,每点
29、1分) 【小题 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 更替。( 4 分,画面描述 2 分,各 1 分;点出手法, 1 分;情感, 1分;暗示更替, 1分;后三点答出任两点即可) 【小题 3】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全得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语句作用的题目,这是一处诗词开篇的景物描写,一般用于渲染环境气氛、交待时间背景和烘托人物形象等等。 “碧砌 ”一句点明季节,春花、秋花皆可通。与 “秣陵砧 ”照应,余以为秋花最妥,盖砧声多现于秋季。 “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30、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辽阳 ”二句 ,承 “梦难成 ”三字,言其不寐之因。一辽阳,一秣陵,虽相距千里,但阻不断情人遥思。两个意象,一虚一实,精巧别致,情婉动人。二人虽不得见,但以明月寄相思,砧声传牵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句直抒其之忧虑,岁月奄忽,美人迟暮,良人宜早归。一 “惊 ”字传神,含义丰富。整首小令层次分明,情真意切,手法多变,令人赞叹。 考点:体会重要
31、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鹧鸪天 送叶梦锡 陆 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 ,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 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 , 恨难忘 ,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呼卢:古代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小题 1】上阕中 “十千 ”和 “百万 ”两词有何妙处?( 2分) 【小题 2】词人说 “恨难忘 ”,他有什么难忘之恨?( 4分) 【小题 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十千 ”“百万 ”,语气夸张(
32、 1分),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 ”“轻财恣意 ”等)的性格( 1分)。 【小题 2】一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二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 “功业未成 ”、 “壮志难酬 ”等)。(每点 2分) 【小题 3】对比( 2分,答 “今昔对比 ”、 “虚实对照 ”、 “反衬 ”也可)。上阕描绘词人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1分),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 1分),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 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十千 ”“百万 ”这是
33、两个数量词,数目很大,显然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于突出强调人物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身易老 , 恨难忘 ”一句承上启下,由回忆而转入现在,由叙事而转入直抒胸臆。 “恨难忘 ”主要是因为 “身易老 ”而 “一事无成 ”,而 “一事无成 ”则主要暗指 “抗金不成,报国无门 ”。 考点:鉴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
34、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 3D 打印所面临的问题。(不超过 20字)( 5分) 以 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进行样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时间。但目前的 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打印混凝土结构 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随之而来的是伦理争议,例如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 3D 打印自制枪械。另外,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计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 答案:材料限制 伦理争议 法律纠纷( “伦理争议 ”1 分, “材
35、料限制 ”和 “法律纠纷 ”各 2分)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
36、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雕匠缓缓说道: “其实,从土里出来
37、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 ” 答案:示例: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 4分。内容恰当 2分,语 言表达 2分) 试题分析:作答划线句子的含义,一般要答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句子的表层含义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作答时,总结概括即可;句子的深层含义主要是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本句的表层含义是赏月更在于月下之影;深层含义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要注重外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38、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待踏马蹄清夜月 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这一句:待踏马蹄清夜月。无聊枯燥甚至有些崎岖不平的路途,因为这一句的存在被赋予了月光般柔和清亮的朦胧诗意。就如同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用诗意地眼光去面 对旅途中的苦难挫折,生活也便随之充盈了美与灵性。 约翰列侬说: “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 ”或许正是由于我们如第一
39、位导游一般视挫折如死敌的态度,让我们失去了本可以用诗意来解读的许多记忆。倾盆而下的大雨,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妙机?可以于朦胧烟雨中触摸自然久违的面容,呼吸新鲜的空气。破碎的花瓶,亦具有一种因残破不全而带来的美丽,让人陶醉之余又无限惋惜 诗意地解读生活中的困难,应是一件轻而易举、又充满想象力的妙不可言的事。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用毕生的爱意塑造了木兰这个古今女子完 美的艺术形象,充满诗意又不被时代所拘束。富贵时,木兰诗意地享受生活的惬意舒适;战火纷飞,烽火连天时,木兰淡然平静地面对富贵散尽、人去楼空。迁居乡村,诗意地扮演心中的村姑。她流连于乡村美景,看尽春意盎然;她潜心钻研美食,用朴素
40、的食材变出一桌盛宴。她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不同的美丽,总能诗意来适应自己生活与角色变换。林语堂用道家精华与时代印迹所锤炼出的木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富有哲思的,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意生活如刘梦得,在陋室馨香里,焚香弹琴,流连于古籍;诗意生活如林徽因,避开车马喧嚣,只在内心修篱种菊;诗意 生活如三毛,在大沙漠的孤寂小屋里,用才华与智慧构筑心中的罗马王国。 周国平说: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外界的一切诱惑与喧嚣于他而言便成了无关之物,关键是要有一个灵魂的核心。 ”或许,这个核心就可以是诗意吧,拥有充满诗意的灵魂,便定可成为奔波身体与起伏心灵的主人,无畏任何苦难与挫
41、折,失意与不顺。 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一定是个看透生活本质的智者,才能教会游人拥有一颗诗意生活的心。 让我们一同待踏马蹄清夜月,用诗意的双眼,看透生活原本具有的色彩! 试题分析: 角度一:整体把握材料。 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的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旅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令人厌恶的 “麻子 ”,充满诗情画意的 “迷人酒窝大道 ”。当然,带给旅客的也是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角度二:导游一的角度切入。 当导游连声抱歉说
42、: “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旅客们的心情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正常欣赏日本伊豆半岛的美景风光。 人生路上的 “误导 ”,会让心灵受累。 面对到处都是坑洞很坏的路况, “让大家受累了 ”,导游连声的抱歉不能改变现状,并不会让旅客快乐起来。 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一味的抱歉于事无济。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 “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这是道出了客观实情。 工作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欺骗。 角度三:导游二的角度切入。 要做人生路上的 “好导游 ”,面对人生路上的 “坑洞 ”、坎坷,引导启发用乐观的心态、诗意的心灵去面对、悦纳。 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 角度四:游客的角度。 整个伊豆半岛的迤逦风光看到 不看到,取决于游客是否走过伊豆到处都是坑洞的路,还有走时的心情。 人生路上的迷人风景,不要因为其中短短一段路程坑坑洼洼而拖累整个旅程的欣赏。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总之,考生可从 “乐观的人生 ”“积极的心态 ” “审美的意识 ”“独到的眼光 ”“工作的艺术 ”等诸多角度立意,但不能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如写 “应尊重客观事实 ”、“不欺骗顾客 ”等,不算偏题,视文章质量判分,但 “反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