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 资源ID:314690       资源大小:19.6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横 行 /蛮 横强 制 /差 强 人意风尘 仆仆 /前 仆 后继 B 靓 女 /靓 妆接 济 /济 济一堂数见不 鲜 /鲜 为人知 C请 帖 /字 帖晕 车 /头 晕 目眩擢 发 难数 /间不容 发 D 绯 红 /绯 闻思 量 /量 体裁衣草 长 莺飞 /飞短流 长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问责制度是一个国家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2、。 B “河套人 ”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C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不抛弃、不放弃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国学热 ”还能热多久? 掐指算来, “国学热 ”在中国闹腾的年头也不短了,现在已经失去了方兴未艾之势。我是不希望它来无影、去无踪,很快就销声匿迹的,那么自然要问

    3、, “国学热 ”还能热多久? 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国学 (或者广义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正面作用,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我不得不表示我的失望, “国学热 ”的历程表明,它并不是一场有深厚根基的文化运动,更多的是表现为被媒体支撑和炒作的新闻风波,它吸引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一系列引起争吵的事件,比如关于少儿读经的争论、人民大学建立国学院引发的争论、关于祭孔和主张立儒教为国教的争论,以及最近关于于丹讲解庄子的争论和李零教授发表丧家狗 我读论语引发的叫骂,等等。 我认为,像国学这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期望它有一个复兴运动,必然应该包含广泛、持久的正面文化建设、伦理道德建

    4、设,包含涌现一批国学大师,出现类似于费希特在 法军入侵德国时发表告德意志国民讲演这样的历史性事件,但我们目前看到的,不过是电视台捧起来的三两个说书人式的明星;我们听到的,不过是明星们签名售书的新闻和码洋数如何高的利好消息。媒体上的小吵小闹和大吵大闹不能构成一场文化运动,喧哗声迟早会消失。 “国学热 ”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妨看一看当今的英语热、电脑热等等,它们不需要大力提倡,不需要推波助澜,一直高热不止,原因无他,只是对年轻人的生计、前途至关重要而已。我们当然不能期望国学热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质需求,但问题在于,它也没有满 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当前的文化明星宣传两

    5、大主题,一是安贫乐道、与世无争,退到个人的内心生活,在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问题引起极大关注、社会公正问题急需解决的今天,这一剂心理麻醉药固然有少数人欢迎,但大多数人是不会买账的;二是乱世出英雄,纵横捭阖、借力打力的道理,这能引起少数政治家和商人的兴趣,但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无关。对于现代化生活引起的困惑,社会急剧转型引起的焦虑,国学中不可能有现成解答,当今的文化明星也不想研究和讨论。 国学作为安邦定国的原理是早已过时了,现在谁会尊崇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那一套呢?它的 某些教诲 (也不包括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 ”的说法 )可能在人们的日常人伦生活中有用,但这需要在真正的个人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

    6、作出区分。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看清这一点,国学要发挥正面作用还不容易。 人们可能记不得了,当上世纪 90年代中期第一次 “国学热 ”兴起时,主流媒体上弄出的响动,并不下于这几年,但哲学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国粹复古文化 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就使得它无疾而终。从根本上说,当今中国还没有多元文化的氛围 (一些 “国学热 ”的头面人物也不过幻想恢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局面 ),人们还没有想清楚国学在当 代生活中应有的定位,真正的 “国学热 ”还是来日方长,需要经历反复和曲折才能出现。 【小题 1】从全文看,作者对近年来的所谓 “国学热 ”持什么样的态度?( 6分) 【小题 2】第 段论述当前的

    7、 “国学热 ”无法长期热下去,请简要说明其思路。( 6分) 【小题 3】要想真正让 “国学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正面作用,本文作者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6分) 答案: 【小题 1】 【小题 1】对近年来的 “国学热 ”表示失望,认为它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国学热;( 3分)在冷静的分析和批评中包含着期许,希望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能发挥正面作用。( 3分 ) 【小题 1】 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 再阐述国学不可能像英语、电脑那样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质需求; 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热也不能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因为只引起了少数人的兴趣。( 6分, 【小题 1】 要

    8、有广泛、持久的正面文化建设、伦理道德建设; 要研究和讨论 如何让国学来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道德需求; 要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要弄清 国学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定位; 在真正的个人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作出区分。(每 点 2分,答出三点给 6分) 【小题 1】 【小题 1】结合文章题目 “国学热 ”还能热多久?再结合 “首先,我不得不表示我的失望, “国学热 ”的历程表明,它并不是一场有深厚根基的文化运动,更多的是表现为被媒体支撑和炒作的新闻风波 ”得出失望。根据 “人们还没有想清楚国学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定位,真正的 “国学热 ”还是来日方长,需要经历反复和曲折才能出现。 ”得出希望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

    9、中能发挥正面作用。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做这类题要抓文本的关键句概括。结合文章第五段概括即可,顺序不能前后颠倒。 【小题 1】此题变相的考察 概括能力,结合文本最后两段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 ,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

    10、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 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 ,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

    11、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 中紧紧接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 ,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 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

    12、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 “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

    13、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 “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 “你爱过母亲吗 ”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 “从前,我不懂得爱 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 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选自 (2011中国年度小小

    14、说 ) 【小题 1】文中多次提到我 “恨 ”父亲,请概括我 “恨 ”父亲的原因。 (4分 ) 【小题 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6分 ) 【小题 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 (4分 ) 【小题 4】父母的 “夕阳爱情 ”是悲剧还是喜剧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 答案: 【小题 1】 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逃避丈夫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 活。 未尽父亲职责,对 “我 ”照顾不够。 (每点 2分 ) 【小题 1】 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 “我 ”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

    15、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 对父亲爱得执著深厚。 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 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 (每点 2分,共 6分 ) 【小题 1】 描写夕阳、晚霞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 盘缠的葡萄藤象征 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 金黄灿烂的麦穗 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 以景物描 写收束全文,表达了 “我 ”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 (1点 1分,共 4分 ) 【小题 1】示例一:是悲剧。 起因之悲。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 后由父母作主结婚。 过程之悲。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 结局之悲。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爱情

    16、。 示例二:是喜剧。 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 父亲最终 l董得并珍惜这份爱 情。 “我 ”从父母的 “夕阳爱情 ”中感受到爱的真谛。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本文多次提到我 “恨 ”父亲,是因为对母亲感情冷淡,对 “我 ”未尽父亲职责。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题考查了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文本的主旨,此处就用了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

    17、母亲的辛劳。 要答出谁和谁的对比,还要说明其作用。 【小题 1】此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有代表性的夕阳、晚霞,盘缠的葡 萄藤,金黄灿烂的麦穗的含义 来赏析父母万年的爱情收获等。 【小题 1】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 “夕阳爱情 ”这条主线。每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 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

    18、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 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 “霸王社 ”,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 、沧三

    19、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 常平:官仓名。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甫 冠,名

    20、闻四方甫:刚刚 B 贼 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 贰 其徒贰:离间 D安石 轻 富贵,何吝也?轻:轻易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3分 )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自是外户不闭 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巩先期区处猝集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

    21、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 路。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4分)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分)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

    22、题 1】( 1) 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 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 3)我所 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 【小题 1】轻:以 为轻,轻视。 【小题 1】 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小题 1】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小题 1】( 1) 4分,每小句 1分 ,整体语句通顺 1分。( 2) 3分,前一小句 2分, 后一小句 1分。( 3) 3分,每小句 1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

    23、惊异。 嘉 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 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

    24、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 “霸王社 ”,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 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

    25、等用品 ,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

    26、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 “王安石是怎样的人? ”曾巩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 “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 “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

    27、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阳月:指农历十月。 【小题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小题 2】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 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小题 3】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 2 分) 答案: 【小题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 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

    28、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 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 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 2分)。 【小题 1】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 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 2分)这两句以 景衬情,渲染了凄凉 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 1 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 1 分) 【小题 1】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 亲人。( 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 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题把 “南

    29、飞雁 ”和 “我何日复归来 ”对比,表达诗人忧伤、 思乡等复杂的情感。 【小题 1】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 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是以哀景衬哀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 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 【小题 1】此处考查用典的作用。用典能用极精炼的的典故表达作者思乡的主题。 语言表达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 “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等。( 5分) 【小题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30、2分) 【小题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 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40个字。( 3分) 答案: 【小题 1】王维 田园(答 “山水田园 ”也对) 【小题 1】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 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4分 )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

    31、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答案: 尊重自由(自由表达) 开放宽容 坚持操守(理想) 坚持原创(原 创思考)(每点 1分,共 4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 滕王阁)。 【小题 2】我欲因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3】 ,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客至) 【小题 4】斜月沉沉藏海雾,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题 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小题 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高适燕歌行) 【小题 7】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小题 8】千寻铁锁沉江底, 。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答案: 【小题 1】画栋朝飞南浦云 【小题 1】一夜飞度镜 湖月 【小题 1】花径不曾缘客扫 【小题 1】碣石潇湘无限路 【小题 1】惊风乱 芙蓉水 【小题 1】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 1】钟鼓馔玉不足贵 【小题 1】一片降幡出石头 作文 请以 “听话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1-2012学年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