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 12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共 6分,每题 1分) 古人云: “ , ,薪不尽,火不灭。 ”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答案: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3)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
2、一组是( ) A吞噬 (sh)愕然( )坍圮( p) ( s) B倔强( ju)锡 ( l)蓓蕾( pi)不屈不挠( no) C惬意( qi) 望 (lio)跌宕( dng)步履蹒跚( pn) D粗犷( kung)呆滞 (zh) 慰藉 (ji)弃掷逦迤( y) 答案: A 下列各项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主要通过 用典,借古讽今,寄意深远。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一句,意在告诫当朝要果断北伐,收复失地,不然可能落得灭国的下场。 B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之所以选取这个题目,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也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
3、性的光辉。 C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期,全词通过描写赤壁之景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刻画,主要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苏轼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D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三天光明生活的假想,表现了作者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也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希望健康的人们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答案: A 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思厥先祖父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答案: D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与秦相较 B暴秦之欲无厌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答案: D 下列
4、各组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 镅苫 稍 粤 B杳不知其所之也苟以天下之大 C举以与人以有尺寸之地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诸侯之所大患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俄国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 卡列尼娜等。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B海因里希 伯尔,法国作家,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勃罗姆等。肖洛霍夫和海因里希 伯尔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鸟啼作者劳伦斯,英国文学家,诗人。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笔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儿子与情人,虹等。 D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古文
5、与诗歌。与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 ”。 答案: C 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 “阳消阴长 ”的过渡阶段。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 “和 ”字。 故有 “秋老虎 ”之说。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 重为特点。 “白露 ”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被称为 “多事之秋 ”。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
6、确的是 ( ) A过了人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一类:恺撒,西塞罗,马可 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 “给点喝的! ”我说: “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 ” C这两扇门之间挂着 “挑刺的少年 ”,这张精美的照片镶在棕色的镜框里,映出淡红色的光辉。 D不久我复员了。上哪儿去呢?难道回弗罗尼士吗?绝不!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出版的散文集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刘长春的墨梅笔记。 B他一贯讲究构图。这幅画中,仙鹤的细长的双腿、雪白而苗条的白鹤,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毫无零乱之感
7、。 C哈利 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欢迎,短短九个月里,该书共重印了九次。 D毕业后,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河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溶洞中的钟乳石,经过大自然的雕琢,在岁月中幻化成了各种样子,工人们将一束束颜色各异的光打在这些石头上,四周一下子显得 光怪陆离 起来。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 雨后春笋 般的冒出来了。 C这些苹果其实 不名一钱 ,但是不法商家却贴上了进口商标,卖得十分昂贵。 D上海房价骤增,到 2009年 12月 7日每平
8、米已经超过 2万元,这令普通百姓叹为观止 。他们只好把目光转向价格相对便宜的城乡结合部。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颠簸沉缅有恃无恐食不裹腹 B气慨竣工明信片滥芋充数 C针贬追溯寥落默守成规 D蝉蜕松弛安装川流不息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附耳细说 毕淑敏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
9、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想到青年。 无论多么聪明的牛,都不会比一个 发育健全的人,哪怕是稍明事理的儿童,更敏感和智慧。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世上做成人做领导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
10、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约束 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 。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的阴暗和残缺都很难弥补,人格将潜伏下巨大危机。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要注重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批评就像是冰水,表扬好比是热敷,彼此的温度不相同,但都是疗伤治痛的手段。批评往往能
11、使我们清醒,凛然一振,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迸发挺进的激奋。表扬则像温暖宜人的沐浴, 使人血脉贲张,意气风发,勃兴向上的豪情。 但如果是在公众场合的批评和表扬,除了对直接对象的鞭挞和鼓励,还会涉及同时聆听的他人的反应。更不消说领导者常用的策略往往是这样:对个别人的批评一般也是对大家的批评,对某个人的表扬更是对大多数人的无言鞭策。至于做父母的,当着自家的孩子,频频提到别人孩子的品行作为,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再幼稚的孩子也都晓得,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沙射影。 批评和表扬永远是双刃剑。使用得好,犀利无比,斩出一条通达的道路。使用得当,我们快速向前;使用不当,就可能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
12、的鲜血。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必过多地拘泥于此。就像玫瑰花的艳丽和小草的柔弱,都有浓重的不可抵挡的天意蕴藏其中,无论其个体如何努力,可改变的幅度不会很大,甚至丝毫无补。玫瑰花绝不会变成绿色,小草也永无芬芳。 人也一样。我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如相貌,比如身高,比如气力的大小,比如智商的高低 在这一范畴里,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批评。夸奖这个孩子是如何美丽,那个又是如何聪明,不但无助于他人有的放矢地学习,把别人的优点化为自己的长处,反倒会 使没有受表扬的孩子滋生出满腔的怨怼,使那受表扬的衍生出莫名的优越。批评也是一样,奚落这个
13、孩子笨,嘲笑那个孩子傻,他们自己无法选择换一副大脑或是神经,只会使他们悲观丧气,也许从此自暴自弃。旁的孩子在这种批评中无端地得了傲视他人的资本,便可能沾沾自喜起来,松懈了努力。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应该是人们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 。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可以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当指责孩子的智力。我们可以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洁净,而不宜夸奖她的服装高贵。我们可以批语临阵脱逃者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可以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自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评与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破坏。孩子和
14、年轻人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巧和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会留下终生难复的印迹,每到阴雨天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 彩与美丽。 山野中的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了那样的淳厚的爱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学林出版社 ) 【小题 1】文章开篇引述韩国古书上的小故事,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2分) 【小题 2】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和所用的艺术手法。( 4分) ( 1)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 ( 2)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应该是人们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
15、围和深度。 【小题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 “附耳细说 ”的理解。( 2分) 【小题 4】文章最后说: “山野中的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了那样的淳厚的爱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 请结合本文,谈谈这一段文字对你的启发。( 50字左右)( 2分) 答案: 【小题 1】从对畜类的评说,引申到对人的评说,从而引出 “心灵的抚慰 ”这一论题。 【小题 1】 (1)“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 ”运用了比喻手法,强调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重塑自己的过程中,需要拥有个人的尊严,同时自觉地尊重他人,遵守、服从社会公有法则。本句意在说明内因的关键
16、作用。 (2)“驰骋疆域 ”运用了比拟手法。批评和表扬的目的都是促人上进,它应当控制在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有所进步的范围之内。本句为批评和表扬的广度、深度划定了界标。 【小题 1】文章主要阐述批评和表扬的适度问题,说明尊重被教育者的尊严的重要性。 “附耳细说 ”,属于人们交往的 “亲密距离 ”,形象地涵盖了本文的主旨。 【小题 1】农夫对牛倾注淳厚的爱心,是为了不伤及牛的自尊;而对人进行批评或表扬时,更应该以不伤及人的自尊为前提,故而需要 “附耳细说 ”。 “附耳细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需要 “学会 ”。 阅读一个人的遭遇 的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
17、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 我就问他说: “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 ”他喃喃地说: “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 ”“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不知道,我不记得 ”“ 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 ”“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 ”“走 到哪儿,睡到哪儿。 ”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 “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
18、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 “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 他几乎无声地问: “谁 ”我又同样悄悄地说: “我是你的爸爸。 ”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 !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 !我的亲爸爸 !我知道的 !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 !一定会找到的 !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 !”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 ,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 【小题 1】为什么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 ( 2分) 【小题 2】 “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
19、来 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分) 答案: 【小题 1】因为 “我 ”决定领养孤儿凡尼亚,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重新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勇气。 【小题 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在听到 “我是你的爸爸 ”后的表现,表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震撼人心。 文言文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共 8分,每小题 2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20、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 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
21、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柯悠淙耍 械 缟健坏 荒苡校 淅雌浼洹 跤袷 鹂橹槔 厘五疲 厝耸又 嗖簧跸 岛酰 蝗酥 模 蛉酥 囊病匕 咨荩 艘嗄钇浼摇 u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
22、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惜:爱惜)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小题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 3】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辇来于秦 【小题 4】对以上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步,假设六国如反上述之道而行之,胜负存亡尚未可知。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
23、之所劫哉 ”,一语双关,既批评六国的 “为国者 ”,又告诫北宋 “为国者 ”。 C第三段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秦始皇骄奢淫逸。 D第三、四段从 “宫人 ”“珍宝 ”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充分的铺陈夸张描写,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 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24、 (2)为什么搜刮别人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泥沙(一样不加珍惜)? 【小题 1】速:招致 【小题 1】 C项为判断句,其余为被动句。 【小题 1】 A中 “礼 ”为名词做动词,其余为名词做状语。 【小题 1】 C项中 “直接 ”应为 “间接 ”。 【小题 1】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 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朋友时 的感情。( 1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 “雨 ”字,试赏析颔联围绕 “雨 ”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2 分) 答
25、案: (1)眷念不舍,依依惜别 (2)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重帆、迟鸟,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 语言表达 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 15至 30之间;标题不超过 8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1)寓意: ( 2分) (2)标题: ( 1分) 答案: (1)讽刺那些貌似团结合作,实际上总想为自己捞利益的人。 (2)坐收 “鱼 ”利 作文 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串钥匙 有时候钥匙在身上 有时候钥匙在心里 有钥匙的人 门,总在固定的地方等着 成为每一天的起点或者终点 我们不缺少钥匙 只是缺少门 没有钥匙的人 往往很迷茫 不知去向 请以 “钥匙 ”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 的文章。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