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11029       资源大小:19.9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是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废除的脉络,其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 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 1905年 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辛亥革命期间 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 1905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科举制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可知,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繁荣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明清时期由于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被僵化

    2、了,到了清朝末年( 1905年)被废除。 D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科举制度。 点评:隋朝科举制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产生重大影响,它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二十世纪 30年 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 A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

    3、联的经济封锁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 D因为大危机的出现,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从时间范围上看是 “二十世纪 30年代 ”这个时期,主要资本主要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 ,苏联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苏联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意义,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

    4、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 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这场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 “我们 损失 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这场会战是指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柏林会战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 丧失了苏德战场的

    5、战略主动 权 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役包括下述部分: 1942年 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 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 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点评:苏德战场包括了: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斯大林格勒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6、;库尔斯克坦克战 战争史上最大的坦克战 ;攻克柏林 30 万苏军倒在胜利前夜。 下表为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大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D、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内容,从 19世纪到 20世纪 70年代,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50年 30 年 7 年 3 至 5年,所需的时间呈递减趋势,说明

    7、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结合越来越紧密,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科技技术的力量。 点评:本题还可以联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说来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理论推动物理理论的革命,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同时他又是一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 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开宇宙之谜,打开了

    8、原子时代的大门;爱因斯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1914年 10月,他参加签署告欧洲人民书,呼吁停止战争、停止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渴望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考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备选答案:的四个科学家及其发明都对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因此本题属于送分题。 带领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 B安东尼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可知,公元前 27年 1月 13日,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宗教大权,统治罗马长达四十年以上。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

    9、平,繁荣的辉煌时期。罗马帝国延续约 500年,它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识记强大的帝国。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 罗马帝国的兴亡。 点评:后汉书记载,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 这是官方的直接交往的最早记录。 帝国建立时,中国时处南北朝时期,记载公元 4世纪末到 6世纪中叶的历史的魏书称之为 “普岚 ”,帝国灭亡时,中国时处明朝,据此推断这个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朝(公元 420年 公元 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 420年刘裕篡

    10、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 589年 隋灭南朝陈为止。公元 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帝国灭亡时,中国时处明朝 ” 明朝 ( 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1453年奥斯曼帝国打败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沦陷,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东西罗马帝国的由来是,公元395年 1月,信使骑着快马在驿道上 飞奔,他们传递着一个惊人的消息,罗

    11、马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 “驾崩 ”。不久,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的遗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十八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统治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年仅十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的皇位,以拉韦纳(在今意大利东北部)为首都,但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从此以后,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的局面便正式固定下来。 “睦邻友好 同为天涯沦落人 狼子野心 发动侵略战争 从战败国复活 领土争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这一过程反映概括的是哪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A中俄两国 B中美两国 C中英两国 D中日两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睦邻友好是指中日之间从地理位置来看是相

    12、邻的两个国家,而且有着有好的历史往来;同为天涯沦落人是指中日两国在近代都受到了西方国家势力的入侵,狼子野心 发动侵略战是指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开始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二战被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打败,战国逐渐崛起,近年来因为钓鱼岛领土争端,导致中日两国关系恶化。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日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结合中国古代史可知,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和社会制度、文字等方 面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下列各个时期的改革和政策实施中不属于制度创新的一项是 新

    13、中国三大改造时期的赎买政策 中国实施的一五计划 一国两制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 “制度创新 ”这四个字。 都是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的制度; 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保证社会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增长。这个计划的实施主要是模仿苏联的建设模式,因此不属于制度创新。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53年底,鞍山

    14、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等 等。 下列成语与各自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B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 C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D破釜沉舟 -靖康之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史实可知,秦赵长平之战,赵括只会之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最后赵国失败。 A 搭配得当;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勾践卧

    15、薪尝胆,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 B搭配得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在赤壁之战时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C搭配得当;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D搭配错误。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典故和事件的对应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需要熟悉这四个历史典故的相关内容才可作答。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历史典故一般出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因此也充着故事性、趣味性、哲学性和启迪性。熟练掌握历史典故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会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提出 “克己复礼,仁者

    16、爱人 “的思想主张是春秋时期哪个学派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 ”,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学说。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我们知道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但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遭到拒绝,因为他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是在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才能

    17、得到更多的土地,才使自己更加强大。而韩非子的主张正迎合了统治者建立强大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它是 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 ”这部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物竞意思是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守 的法则。这个观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来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

    18、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严复的天演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被后人称为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是( ) A、魏源 B、严复 C、马可 波罗 D、林则徐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 20世纪 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答案: A 试题分析:举着 “打倒军阀!除列强 ”的标语,唱

    19、着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的战歌从珠江之滨打到长江流域的。这是北伐军喊的口号。 1924年至 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称为北伐战争,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B、 C是抗日战争时期, D是抗美援朝时期。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 理解能力。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北伐运动

    20、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78年 5月 10日,在胡耀邦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 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这些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 A经济基础 B思想基础 C政治基础 D科学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和意义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 “两个凡是 ”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1、本题还可以改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意义在于 ( ) A开始冲破 “左 ”倾思想的禁锢 B结束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 ”的方针 C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它充分向国际社会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侮辱的尊严、不畏强暴的勇气和不容侵犯的实力。中国从此开始以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身份 在东亚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东亚从此开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从此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上述摘要评论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的意义 A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B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历史意义 C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 答案:

    22、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 不畏强暴的勇气和不容侵犯的实力 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可知。这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 “纸老虎 ”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故 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点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

    23、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 4月 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影响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最可爱的人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5分) 材料一:张学良将军的苦闷: 1936年 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 “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 只有解决国家问题, 才有个人的出路。 ” 张学良文集第 集 ( 1)分析当时张学良将军有什么 “苦闷 ”?( 1分) ( 2)材料中的 “国家问题 ”当时主要是指什么?( 1分

    24、) 材料二:下面为一封写于 1946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 张学良致周恩来:别来十年,时为想念, (兄 )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实 (为 )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 (助 ),早成佳果, 弟良四月十九日 ( 3)张学良所指 “别来十年 ”中,十年前发生了什么大事?当时张学良和周恩来进行过合作,结果如何?( 2分) ( 4)张学良在信中所说的 “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 ”,指的是什么事? (1分 ) 答案:(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张学良将军被人称为 ”不抵抗将军 ” ( 1分) ( 2)日本不断加大侵略步伐,中华民族危机步步加深( 1分) ( 3)

    25、1936年,西安事变; 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分) ( 4)周恩来协同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谈,并签订了双十协定(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小题可以结合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导致民不聊生,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的苦闷。 ( 2)国家问题是指,日本侵略者加紧侵华步伐,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的民族危机。 ( 3)根据题意 “1946年 ”的别来十年正是 1936年的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开始联合抗日。 ( 4)根据题意 “现日寇已经驱出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 “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 ”是指周恩来协同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谈,并签订了双十协定。 考点:本题考查国共关系

    26、。 点评: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周恩来对其评价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 “合作 ”主题的探 究活动。 (5分 ) 【回顾历史】 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不正当合作 ( 1)一战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和二战中的轴心国集团之间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从对立走向联合,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1分) 【史海寻贝】 认识国际关系中的正当合作 ( 2)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和危机时,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能有效地化

    27、解危机。请你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1分 ) 【知彼知己】 知道我国国际关系中的 “合作 ” ( 3)新中国成立后,在与其它国家交往时主要遵循什么 原则?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 “合作 ”始于何时? (2分 ) 答案:( 1)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 (1分 )和平与发展。 (1分 ) ( 2)如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它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1分 )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9年 (2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二战后,联

    28、合国的成立从其宗旨和职责来看,它主要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二战中,法西斯国家被打败,是因为全世界 爱好和平的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它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 3)根据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美关系从 1971年基辛格访华开始,到 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问题,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美国革命是反对英国的 “奴役压迫 ”的革

    29、命。在这个革命中,南方一些奴隶主感到奴 隶制度与自由平等的原则格格不入,因而多方寻求废除奴隶制而又不致造成自己经济破产的道路。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找到这样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美国独立战争。( 2分)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 ”“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 林肯的演讲 ( 2)林肯的演讲是在当时美国什么历史背景下说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林肯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2分) 材料三: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他生活在一个 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是他,把美国

    30、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开创新的国家模式。是他,使孤立主义美国站在世界正义力量一边,并最终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 ( 3)为什么说那是一个 “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 ”? “新的国家模式 ”指什么?( 2分) 材料四:新政推出的种种政策损害了许多大财阀的利益,当时,对罗斯福最大的攻击就是 “美国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USA变成 USSA” 财阀的院外游说集团还四处活动, 说罗斯福应该叫做 “斯大林 罗斯 福 ”, 但是在那届国会上,罗斯福的多数关于社会保障的提案还是通过了。 ( 4)大财阀为什么讽刺罗斯福应该叫

    31、 “斯大林 罗斯福 ”?新政的多数关于社会保障的提 案为什么还是通过了? (2分 ) ( 5)美国人民在不断战胜危机中使自己的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2分) 答案:( 1)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2分) ( 2)美国南北双方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严 重对立,国内矛盾重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2分) ( 3)经济大危机把世界引向动荡不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把世界引向战争。国家干预经济( 2分) ( 4)新政借签了斯大

    32、林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它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所以它最终还是能被国会通过的。(2分 ) ( 5)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 2分) 试题分析:( 1)所谓辨证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客观的评价方法,美国独立战争他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这是成功之处,它还有不足的地方,即没有解决南方的奴隶制度问题,这为后来美国内战的爆发留下了隐患。 (2)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1861年 4月 “南部联盟 ”率先挑起内战 , 1862年 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 3)根据 “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开创新的国家模

    33、式 ”和 “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 ”可知,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 1929年 1933 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大萧条,被称为 “充满 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 ”;为此罗斯福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化解危机,这就是罗斯福新政。 ( 4)斯大林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领袖,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时却选择了社会主义干预经济建设的措施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问题,当然,新政从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 5)本小题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社会稳定,重视技术等方面去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崛起。 点评:本题难度是指,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历史上两次革命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 南北战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存在奴隶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 19世纪中期两种制度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