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06661       资源大小:12.9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人物中属于契丹族的首领的是( ) A赵匡胤 B元昊 C阿骨打 D阿保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在同中原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可知,阿保机属于契丹族的首领,故选 D。 A选项是宋朝的建立者。 B选项是西夏的开国皇帝。 C选项是金代开国皇帝。 考点:澶渊之盟

    2、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澶渊之盟 ”的议定地点澶州就是今天的( ) A河南开封 B河南濮阳 C安徽合肥 D安徽芜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 可知,澶州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故选 B。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

    3、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宋朝建立 澶渊之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 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可知, 宋朝建立是960年。依据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可知, 澶渊之盟是 1005。依据 “10世纪初,契丹族首

    4、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 ”可知,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916年。依据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 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 ”可知,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是 1038年。因此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故选 D。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 ) A宋和西夏 B辽和西夏 C宋和辽 D宋和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5、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可知,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宋和辽,故选 C。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 A辽兵南下掠夺 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 C辽国需要岁币 D宋真宗懦弱无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

    6、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 守内需外 的消极防御政策。 ”可知,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幽云地区),故选 B。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如果你想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参照下图的西夏王陵图),你会去今天的( ) A开封和宁夏 B辽宁和银川 C杭州和宁夏 D甘肃和宁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 课辽、西

    7、夏与北宋并立,第二子目宋夏和战中的内容: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 ”可知,西夏位于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因此要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应该去今天的甘肃和宁夏,故选 D。 考点:宋夏和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宋夏和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 ) A双方都爱好和平 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 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

    8、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 守内需外 的消极防御政策。 ”“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西夏虽多次取得胜利,但战争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北宋中断对西夏粮食供应,西夏统治者转而向北宋提出议和。 ”可知,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双方势力均衡,故选 D。 AC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只是澶渊之盟的原因。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历

    9、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 A北京 B南京 C开封 D银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故选 C。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 “唐宗宋祖 ”之句,其中的 “宋祖 ”是指(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10、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 “唐宗宋祖 ”之句,其中的“宋祖 ”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故选 C。 A选项是汉高祖。 B选项是唐太宗。 D选项是元太祖。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 ) A寇准 B李纲 C岳飞 D宋真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

    11、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的主张,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 ”可知,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寇准,故选 A。 B选项隋唐时名臣。 C选项是南宋抗金英雄。 D选项是宋朝第三位皇帝。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 ) A 1004年 B 1005年 C 1044年

    12、 D 96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可知,澶渊之盟发生的 1005年,故选 B。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填空题 _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 _每年送给 _银、绢、茶叶等 “岁币 ”。 答案:北宋 西夏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3、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二子目宋夏和战中的内容: “1044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 “岁币 ”。 ”可知,故填 1044 北宋 西夏。 考点:宋夏和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宋夏和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960年后周大将 _建立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 916年, _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 _称大夏国皇帝。由此历史上形成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答案:赵匡胤 阿保机 元昊 试题分析:本题考

    14、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 ”可知,故填赵匡胤 阿保机 元昊。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

    15、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唐代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至 _,西迄 _,北达蒙古高原,南抵 _。 答案:安东 安西 南海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唐代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 可知,故填安东 安西 南海。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 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问答题

    16、 阅读下面材料: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 苏轼栾城集 完成( 1)( 3)题: ( 1)辽与朝廷的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但它也有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答案:( 1)澶渊之盟。 ( 2) 1005年,寇准。 ( 3)对北宋来说是个屈辱的条约,它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第( 1)问从苏轼的诗中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 ”, 依据教材内容,辽与朝廷的和好年深得

    17、益于澶渊之盟。第( 2)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005 年。依据 “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的主张,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 ”可知,当时在职的宰相是寇准。第( 3)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 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可知,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个屈辱的条约,它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18、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完成( 1)( 2)题: ( 1)材料中的 “大宋皇帝 ”是谁? “北朝 ”是指什么政权? (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答案:( 1)宋真宗。辽。( 2)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结束了辽

    19、宋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第( 1)问从材料内容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 ”,可知材料中讲的事件是澶渊之盟。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材料中的 “大宋皇帝 ”是宋真宗。 “北朝 ”是指辽。第( 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 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可知,此材

    20、料反映了澶渊之盟。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但 它也有消极影响。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现在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 “契丹 ”的音译称中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 经强

    21、盛一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 “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在同中原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 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辽与北宋战争,北宋与辽和议,订立澶渊之盟。可知,题中现在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 “契丹 ”的音译称中国,这说明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也说明契丹族与汉族的融 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