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届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90004       资源大小:25.1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届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 有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A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暑假在央视播出,它唤起了观众对汉字的热情。 C我们信它,因为它 “是 ”;不信它,因为它 “非 ”。 D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句中分句间的关系,辨析易混标点符号。 D句中句号应在后引号外。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成语运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

    2、 无所不至 。 B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 一丝不苟 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 销声匿迹 了。 D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可谓 相得益彰 。 答案: A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A中 “无所不至 ”不能被 “越来越 ”修饰,因为 “无所不至 ”已经表达了关怀的 “程度深 ”,不必有 “递进 ”意义表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百无一用非书生,回答问题。( 10分) 常

    3、有人言: “百无一用是书生。 ”其实大谬 ! 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 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一个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雄才伟略,以 “乌蒙磅礴走泥丸 ”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

    4、地换了人间。 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 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 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 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 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 !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 “寻章摘句 ”

    5、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 ”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 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 (选自格言 2013增刊作者:孙亮 略有改动) 【小题 1】阅读文章 一 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3分) 【小题 2】请为第 段划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 3分) 【小题 3】你怎样理解第 段中 “寻章摘句 ”一词?( 2分) 【小题 4】真正 “有用 ”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用原文回答, 2分) 答案: 【小题 1】首先指出 “百无一用是书生 ”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

    6、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小题 2】略。(论据举外国科学家的,扣 1分) 【小题 3】 “寻章摘句 ”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1分)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扣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小题 4】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小题 1】 试题分析: “怎样提出 ”,即要说明作者的思路,先说什么,即用什么方法引出话题;再说什么,即用什么方法讲什么道 理;最后怎么指出观点。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举例要扣住两

    7、个要点,一是 “书生 ”,即知识分子,二是有所成就。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直接解释该词的意思,然后再与 “书呆子 ”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即指死读书的状态,作者是批评死读书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在起领性和总结性语段中找,本题直接摘引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即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千年极寒只是臆测,回答问题。( 10分) 波兰一个叫米哈伊尔 科瓦列夫斯基的科学家指出,在 “拉尼娜 ”现象的影响下,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

    8、流向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有所减缓。它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预热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季。 消息一放出,引起了北京很多市民的担忧,担心这种极寒的天气会波及北京。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波兰 科学家研究的只是墨西哥湾暖流对全球局部地区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 “拉尼娜 ”现象出现后,对我国中低纬度(比如沿海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北京等内陆地区。 【甲】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专家认为,全球的大气环流是一个系统, “拉尼娜 ”就像一个信号,它会带来北半球冬季的寒

    9、冷,但北京位于中纬度季风气候区,还会受到如北极环流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不能仅靠一个 “拉尼娜 ”现象就作出可能出现极寒天气的判断。 【乙】但是从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的冬季气温却是逐年升高的。专家还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北京冬季的气温变化规律 ,北京今年非但不会出现“极寒 ”,还会出现气温继续升高的现象。近 50年来,北京冬季的气温平均升高了 2 ,这个升温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按照正常情况,每 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气温浮动范围应该是 0 5 。 北京出现这种冬季不断升温的情形,人为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专家还提到,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道路不断拓宽,建筑物更加密集,被各种道路或者建筑覆盖的

    10、地面积蓄的热量逐渐增加,形成的 “城市热岛效应 ”使得北京冬季的气温也在逐渐上升。而这些人为因素也 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大气的环流,使气温在人为和自然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升高。 【丙 】由此可见, “千年极寒 ”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倒是 “暖冬 ”却一直没有停下它前进的脚步,如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 “城市热岛效应 ”对大自然的伤害,阻止冬季气温继续上升,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小题 1】下面这段文字作为本文的材料,应该放在【甲】【乙】【丙】哪个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北京卷)记载,明成化十二年正月十三,忽阴晦大

    11、风,郊坛灯烛俱灭,正在南郊郊坛举行祭祀的仪仗人员及乐官俱冻死。而从有科学的气象记录以来,北京最冷的气温是 1966年 2月出现的 27 。这些证据都表明,北京确实可以非常寒冷。 位置: ( 1分) 理由:( 2分) 【小题 2】第 段中加点的 “在一定程度上 ”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小题 3】依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该地区会不会出现 “千年极寒 ”。( 4分) 西安,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与东北高,西南与西北低,呈一簸箕形状。北山山系绵延于北端,秦岭山

    12、脉横亘于南部,二者共同构成它的天然屏障。 有研究表明,西安的热岛效应对最高气温的最大贡献在春季 ,对最低气温的最大贡献在冬季,它使得这座城市气温的增温率逐渐加大。 答案: 【小题 1】位置:【乙】。理由:这段文字从事实和科学两个方面说明了北京曾经非常寒冷过。与下文对北京气温的说明相衔接;也为下文说明北京冬季温度逐年升高提供了一个基础。(共 3分) 【小题 2】不能去掉。 “在一定程度上 ”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这些人为因素对大气的环流有一些影响,但并不排除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去掉,说法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分 ) 【小题 3】要点: 1、 自然因素:西安处于内陆,

    13、地理位置与北京极为相似,同属中纬度季风气候区, “拉尼娜 ”对其影响不大。 2、人为因素:西安和北京同为大城市,人为因素造成的 “城市热岛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气温,影响着大气的环流。(共 4分。每要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观察材料的内容是举例说明北京最低气温的,阅读短文,找到与 “北京气温 ”这一信息有关联的文字段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从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面来分析,说明该词的作用即对句意的影响,要用评价语 “准确地说明了 ”。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

    14、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从 “地理环境 ”与 “城市规模 ”两方面来思考,抓住材料中 “北山山系绵延于北端,秦岭山脉横亘于南部,二者共同构成它的天然屏障 ”“城市热岛效应 ”这两个信息点来分析西安不大可能出现极寒气候。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一文,回答问题。( 20分) 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 “拉 ”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

    15、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 “演奏 ”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乐曲。 黑暗中,沙尼克可以 “听见 ”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 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

    16、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连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没有回音。 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 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 “演奏 ”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 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 “演奏 ”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

    17、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 起拉起了科莱利的乐章。 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

    18、坐 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 !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 “留下吧, ”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 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和 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19、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 特殊 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 “演奏 ”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那个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回响: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 【小题 1】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4分) a 起初两年 沙尼克在集中营里用 “拉琴 ”排 遣苦闷。 c 马斯特来了以后 沙尼克偶遇小提琴家马斯特,二人成为知音。 c 纳粹士兵报完囚犯号码后 d 解放后 【小题 2】第 段中的划线句富有表现力,

    20、请加以赏析。 (4分 ) 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小题 3】联系上下文,说说 段中 “特殊 的节目 ”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小题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沙尼克的形象。 (4分 ) 【小题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6分) 【链接】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他(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都德最后一课) 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并分别说说

    21、两位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意图。 答案: 【小题 1】( 4分) c沙尼克为了音乐,牺牲自己,保全马斯特,马斯特幸存,在音乐会上以独特的方式纪念沙尼克。 【小题 2】( 6分)(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音符化为交错的玫瑰藤和美丽的花,形象地传达出了两人配合的 默契、心灵的共振以及琴声的美妙,表现作者对两人纯洁深刻友谊的赞美。( 2)演奏方式特殊,不用小提琴拉,而是用当年在集中营和沙尼克使用的方式,两臂悬空,在空中演奏;意义特殊: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难友和兄弟沙尼克的深切怀念。 【小题 3】( 4分)沙尼克是一个勇敢,乐观,富有献身精神的小提琴爱好者。虽然被关在集中营,没有琴和琴弓,但他从未

    22、停止 “拉 ”小提琴,在危急关头,为了音乐甘愿替马斯特牺牲。意思对即可,一定要联系具体内容。 【小题 4】( 6分)都用了神态、动作描写。本文是为了表达对难友和兄弟沙尼克的深切怀念,突出沙尼克为 了音乐 (和友情 )而献身的精神 (深化中心 )。链接材料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表达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祖国语言的眷恋。 【小题 5】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短文中是表现人物 “勇敢无畏 ”“珍惜友情 ”的品质,材料中是表现人物 “爱国 ”精神。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注意表示情节转换的时间、地点的词语,以人物的行为活动为

    23、中心加以概括情节要点,根据表中的提示,填出相关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 析: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要点明比喻修辞手法,从表现音乐的美和表现人物 “怀念 ”的情感来分析概括,要用评析语 “形象 ”“生动 ”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第一题的解答,了解相关故事情节,抓住人物行为表现的 “特殊性 ”,即在 “特殊 ”的环境中 “替马斯特牺牲

    24、 ”,评价人物精神的表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描写,结合情节故事,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上来分析概括。如本文中沙尼克替马斯特牺牲是重要的情节内容,要重点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写人物的四种方法,然后对照文段点明是哪一种描写方法。根据故事情节不同分析人物精神品质所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 )苏辙 元丰三年 ,余得罪迁高安 。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25、 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 I 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 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 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 “虽 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 高安:地名,今属江西。 岌 Iy:危急的样子。 震 掉:惊恐。 葱 qi: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余

    26、得罪 迁 高安( ) 渡桥而 东 ( ) 汇 为 大车轮 ( ) 故 其桥曰三峡( ) 【小题 2】下列加点字与 “涉其山之阳 ”中 “之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望 之 蔚然而深秀者 B属予作文以记 之 C悍吏 之 来吾乡 D此岳阳楼 之 大观也 【小题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虽 三 峡 之 险 不 过 也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虽 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 5】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庐山水的哪些特点?( 2分) 答案: 【小题 1】 降职远调 向东 成为 所以 【小题 2】 【

    27、小题 3】虽 三 峡 之 险 不 过 也 【小题 4】 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重点词语 “虽 ”“胜 ”“盖 ”)( 2分) 略 ( 2分) 【小题 5】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或与三峡作对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 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文言字词在语境中的变化,如 “东 ”是名词动用, “迁 ”是古今异义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意义 ”指字词的含义, “

    28、用法 ”词的变用,哪一点 “相同 ”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D句与例句中的 “之 ”都是 “的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 停顿,比如 “主谓 ”之间一定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不停顿,关联性词语要划开,如本句中的 “虽 ”要划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先梳通文章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 “虽、胜、盖、湍、

    29、奔 ”等,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出修辞手法,从 “形 ”“声 ”来概括作者所写出的水的特点。 考点:理解 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宋代周邦彦的春雨。( 6分) 耕人扶耒 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注】 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小题 1】 “花外时时落一鸥 ”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并赏析它的妙处。( 3分) 【小题 2】有人说此诗 “不言喜而喜情自见 ”,这首诗是怎

    30、样表现 “喜 ”春雨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 “落 ”春雨之后,河水猛涨,喜得那鸥鸟不时扑入河中 (去戏水 ), “落 ”字形象写出鸥鸟拍打翅膀,徐徐向下降落的神态,使画面充满动感,富有情趣。 【小题 2】前两句全从侧面浯笔 (0 5分 )。含蓄地描写了耕人、鸥鸟的喜意,但字面上还不曾出现 “春雨 ”二字 (1分 );后两句便作正面点题描写 (0 5分 ),诗人发现了一处野塘。那塘水已经溢出来,水面上简直可以转动一条小船雨水下得够多的了。此时,诗人心头之喜必也似水而 “溢 ”了,不过他终究没有明写出 “喜 ”字来,而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玩味 (1分 )。 【小

    31、题 1】 试题分析:所谓 “一字传神 ”,即指 “练字 ”,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本句诗中 “落 ”就是如此,根据 “一 ”来理解“鸥 ”的情态, “一 ”为 “全 ”,表示多,从而可以想象,春雨之后春水大涨,群鸥飞落的景象, “落 ”一字生动地描绘的动态画面。要用评价语。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 “语 ”“落 ”“漫 ”三字理解,第一字写出了 “耕人 ”的欢声,即 “喜情 ”,后两字是自然生机,是借物表喜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专题与综合

    32、实践活动。(共 8分) 10月 12日, 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 议在北京举行,以推动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 “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 【小题 1】【关注气候】 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持续高温,北方则连遭暴雨。各地轮番上演的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关注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学校宣传队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关注气候变化 ”,请你对出下联: ( 2分) 【小题 2】【解说气候】 “立冬 ”节气在每年的 11月 7日或 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是,我国最北部的漠河 9 月

    33、上旬就早 已进入冬季,而我们靖江地区,现还处在深秋,平均气温在 15 左右。请你运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分) 【小题 3】【防护气候】乐乐的妈妈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 “这样持续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人也无能为力啊! ”如果你是乐乐,应该劝妈妈怎么做呢?( 3分) 答案: 【小题 1】遏制极端天气或守护美丽家园 【小题 2】因为纬度的差异我国各地进入冬季的时间不一,越往北,气温越低,冬天来得越早。 漠河在中国的最北面近期平均气温都很低,所以冬天来得最早;而泰州在中国的中南部,近期平均气温在 15 左右,所以 还没有进入冬季。 【小题 3】妈妈,你的想法不对,我们在日常生活

    34、中为保护气候出 份力。比如出门多骑自行车,少开摩托车;随手关灯、关电视;夏天少开空凋,家里栽种绿色植物,购物多用菜,少用购物袋等等,我们一起努力吧。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结构相同的特点意义相关的特点来拟写,分析上联 “关注气候变化 ”主谓短语的结构、下联以与气候有关的 “健康 ”为内容,用同样的结构拟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地理知识,从地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这个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具体说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了解暖冬是由温室效应引起,而温室效应与生产生活

    35、有关系,可从平常生活中怎么从个人的行为上考虑来为保护气候,比如绿色出行,少坐车。注意对 “妈妈 ”说话的语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6分) 【小题 1】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是英国的 。第三卷叙述了格列佛在 国的经历。他参观了 科学院,那里的人从事的研究脱离实际、荒诞不经,比如: (举一例)。 【小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利立浦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畏惧,领土广被五千布拉斯特洛格(周围约十二英里),边境直达地球四极;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他头一点,全球君王双膝颤。 上面这

    36、段文字是小人国的海军大臣拟定的一个文件中对国王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利立浦特国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2分) 答案: 【小题 1】斯威失特 飞岛国 拉格多收集黄瓜中的阳光,把冰烧成粉末,变作火药建房,先从屋顶造,然后依次往下,最后再筑地基等等。 【小题 2】狂妄自大,有侵略的野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 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即人物的行为表现,根据国王夸张的妄想来分析概括其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

    37、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 每题 1 分,第 题 2 分) 【小题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题 2】往者不可谏, 。 【小题 3】我想: ,无所谓无的。 【小题 4】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小题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小题 6】 ,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 7】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诗句是: , 。 答案: 【小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 【小题 2】来者犹可追 【小题 3】希望本无所谓有 【小题 4】窈窕淑女 【小题 5】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题 6】野芳发而幽香 【小题 7】

    3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鹜、犹、谓、窈、窕、淑、幽、奈,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书写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比起太阳,月亮是内敛的,但她的洁白与天空的深蓝却是最美的搭配。 Mng lng的月色总让人浮想联翩。那薄云绕月,宛如仙女摆着衣袖起舞,令人不由心往神驰。她东升西 落,总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怀,那是一种模糊的 c

    39、hng wng 答案:朦胧 怅惘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用普通话读准拼音。判断词语后,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比如 “朦胧 ”都是“月 ”字旁,不是 “草 ”字头, “惘 ”字形中 “冂 ”不是 “门 ”。写字要清楚,方正,不要连笔,每字一格,位置要正确。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60分) 你认真地望过一朵云吗 认真地唱过一首歌吗 认真地品过一句话吗 认真地爱过一个人吗 认真 地追过一个梦吗 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 ! 请以 “认真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

    40、2)字数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只要认真 今天,继续 “残酷 ”的考试,吸取昨天的教训,我发誓我今天数学就是再难,也要考 100分! 复习完毕,我们和昨天一样,带上文具盒和一本用来垫的书,来到熟悉的 “刑场 ” 餐厅。我坐了下来,座位冰凉冰凉的,我感到了严肃的气氛正在蔓延,我 这时,监考老师小梁老师来了,抱着一大堆卷子, “呵呵!这卷子好简单! ”前面 已经拿到卷子的同学大声说。被监考老师一瞪,飞快地缩到了角落里,默不做声了。这到给我一丝安慰,我惬意地打了个哈欠,舒舒服服地躺在了长椅上。老师把卷子发完了,我拿起了卷子,写上了自己的大名,开

    41、始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口算吗,很快就 OK了,我开始做解方程,也不难吗,我很快就把计算题搞定了。 填空题,这我可得小心了,这家伙可不咋好整啊,我开始慢慢地 “打游击 ”吧,我列方程,我遇到难踢就列方程,呵呵!总体效果还不错吗!不是我说,还真得有点得意扬扬了!我继续做判断题,很轻松就通过了吗!应用题也不难,只要认真,什么难题也不怕 ! 很快做完了,我埋头检查,同学几次叫我聊天,我装做没听见,连续检查了两次,我发现有一个地方错了,我左看右看怎么没有错啊,我看看检查本,哎呀,原来是我把数据给抄错了,是不是头昏啊? 我又检查了一次,没有发现任何错误,我放心了,我朝前面的同学摆个胜利的手势,她也给我摆个

    42、手势,说她也 OK了。我无事可做,便开始环顾四周。又瞧见那个人了,我从开始考试就发现他不对劲,趴在桌子上,还用铅笔还是什么笔做,才 30分钟的样子就做完了,接着就开始睡觉。 120分钟到了,我交了卷,和同学对答案:,应用题全对,只是判断题,有一道题 意见不一致,它是这样的:一个数除以五分之一,等于扩大它的五倍,有人说是错的,有人说是对的,我想如果是 0呢,我就打的错的,后来也没得出个结论,反正就看老师怎么说拉! 下午,考思品,很简单的,我还不到半个钟头就做完了,老师说考试时间就 50分钟,幸亏我做完了。 今天的考试状态还不错,我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认真,什么难题克服不了啊? 试题分析:本文题

    43、题旨明确,注意观察引导语,省略号前面的内容是提示写记叙文,后面的内容是提示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把 “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 !”作为记叙文中夹叙夹议的 “议 ”,做文章的结尾的感悟。写记叙文,选自己亲历的事情,写出自己或某一个人是如何 “认真 ”的, “认真 ”良好的结果是什么,对此有什么感想。可以直接写自己或熟悉的同学在学习中是如何“认真 ”的,写出 “认真 ”的情态,说明 “认真 ”的意义 只要认真,就能成功。写议论文,可以以引导语中的 “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 !”为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举一些典型的例子,说明为人 “认真 ”,做事 “认真 ”的好处,“认真 ”对于为人的形象、做事的效率以及人生的成功的作用。为了说理全面而透彻,可进一步说明 “认真 ”与 “过于顶真 ”的斤斤计较是不同 的,为人做事的 “认真 ”与利益追求方面的患得患失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样透彻的分析 “认真 ”的真正含义,说清道理,突出中心论点。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届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