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201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911       资源大小:278.4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201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2015 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格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故选 C 考点: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相关部门对转移到同一地区的某一工业部门吸引因素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读图完

    2、成下列小题。 【小题 1】这类工业部门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服装企业 D制糖工业 【小题 2】这类工业部门进行产业转移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 A从河南到山东 B从上海到安徽 C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D从辽中南工业基地到京津唐工业基地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相对较低,且在各投入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故选 C。 【小题 2】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廉价劳动力,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故选 B。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

    3、题。 【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航运和发电 B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C防洪和灌溉 D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小题 2】下列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制定的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 B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因此只开发了水电 C田纳西河流域利用丰富廉价的电力吸引了耗电量大的纺织、服装工业 D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由于未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图中,水资源的结合开发处于中心地位。故选 D。 【小题 2】图示田

    4、纳西河流域制定的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故选 A。 考点:田纳西河综合治理与 开发。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 12月至次年 4月降水较多 【小题 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1 2月 B 4 5月 C 9 10月 D 11 12月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显示田纳

    5、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地形为山地,因最冷月均温高于 0 ,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 12月到次年 4月,故选 D。 【小题 2】水库应在雨季到来之前为蓄洪留出库容。故选 C。 考点:气候类型图、流域简图判读 下图为 20世纪 50年代到 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上游砍伐植被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围湖造田 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 B C D 【小题 2】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答案:【小题 1】 B

    6、【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信息显示洞庭湖湿地面积大幅萎缩。其原因主要有自然、人为两方面。自然原因主要有上游山地水土流失,泥沙入湖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有上游山地植被破坏,入湖泥沙大增、围湖造田等。故选 B。 【小题 2】洞庭湖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故选 A。因湖泊面积缩小,蒸发量减少,湿地的功能减弱并非消失,洞庭湖是外流湖,不会因湖泊萎缩导致湖水盐度增加。故 B、 C、 D错误。 考点:湿地的作用及意义。 a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图 b为齐齐哈尔降水量及流经该地河流径流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7、( )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 B C D 【小题 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 1月至 2月 B 3月至 5月 C 6月至 9月 D 10月至 12月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世界最大的芦苇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因地势低洼积水形成,地下水水位高。故选 A。 【小题 2】湿地对当地环境调节作用最强的时期,应该是湿地面积最大的雨季,故选 C。 考点:湿地的作用及意义。 下图为中国电力流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8、1】下列关于我国电力流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B都是我国能源资源缺乏地区 C都属于我国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D都是工业发达、对电能需求量大的地区 【小题 2】下列对电力流入地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缓解了流入地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 有助于改善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调整了流入地能源消费结构 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 A B C D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电力流入区主要有川渝、华中东四省、华东、广东、京津冀豫、辽宁等地,电源基地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故选 D 【小题 2】题目要求对电力流入地的影响,因此对沿线的影响不

    9、符题目要求。故选 A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影响。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小题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信息可发现降水时

    10、间越长、降水强度越大,植物密植物截留总量越大。故选 C。 【小题 2】植被茂密,茎叶茂盛,水土保持效果越好。夏季黄土高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冬秋季植被枯萎,水土保持效果差。东南丘陵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林,春季降水强度小,植被水土保持毅然效益最好。故选A。 考点:水土流失、地理信息图判读。 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 石漠化 B黄土高原 盐渍化 C云贵高原 沙漠化 D江南丘陵 红漠化 【小题 2】我国实施的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水蚀荒漠化 B防治风蚀荒

    11、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表现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缺水出现沙漠化、南方丘陵红壤分布区因水土流失出现红漠化、云贵高原因水土流失石灰岩裸露出现石漠化、华北平原低洼地区因不合理灌溉出现土壤盐渍化。故选 D。 【小题 2】我国 “三北 ”防护林是全球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因地处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主要预防风蚀荒漠化。故选 B。 考点:荒漠化成因、表现及治理。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蓄水拦沙 A

    12、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保护和恢复植被,防止植被破坏,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故选 C。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 理。 下列产业中,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依次对应的

    13、是( ) A蔬菜加工业、采掘业、电信业 B园艺业、建筑业、餐饮业 C奶牛饲养业、运输业、电影业 D棉花种植、纺织工业、建筑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题目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园艺业、奶牛饲养业、棉花种植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有蔬菜加工业、采掘业、建筑业、纺织工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有电信业、餐饮业、电影业,故选 B 考点:三大产业的划分 下图为我国台湾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

    14、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时间大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1965年 -1990年间第一产业呈波动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变化不大,此阶段为台湾工业化阶段; 1990年 -2000年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于 10%,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快速上升趋势,到 2000年第三产业在 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 60%,在此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此时台湾省的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故 A正确。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中,图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但因经济总量变大,第一、二产业的产值其实是增加的。故 B

    15、、 C错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故 D错误。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图为某城市近 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 b、 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小题 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D b 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6、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故选 A。 【小题 2】 a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是区域工业化阶段; c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 b c阶段因区域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及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会出现企业外迁现象。故选 D。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角坐标图判读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

    17、向东表现为山地 高原 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小题 2】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为基础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最西部地形为青藏高原,故 A错误;我国地形复杂,受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且夏季我国气温最高处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故 B错误;

    18、爱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 C正确;我国东部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且降水丰富,因此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从北向南减小。 【小题 2】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南北方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热量的差异,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气候区,自东向西获得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造成区内以水分为基础的内部 差异,表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青藏高寒区受地形影响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 D 考点:我国三大自然分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带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

    19、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小题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开发小水电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用矿物燃料替代生物能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 B C D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 a可知当地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由图 b可知当然能源消费以生物能源为主,主要为薪柴和作物秸秆,其中薪柴超过 40%。在多雨的南方山区大量砍伐植被用于生活能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选 B。 【小题 2】南方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与当地生

    20、活用能短缺关系密切。因此保护当地环境首先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如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如开发小水电)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如进行炉灶革新),故选 C。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20世纪 80年代初,某国 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 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小题 2】近几年, 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21、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答案:【小 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 80年代我国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优势,在我国进行汽车组装可有效降低成本。故选 D 【小题 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年销售 2000万辆以上。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故选 B。 A选项应对应科技与人才,题干强调零部件生产; C选项应对应增加投资扩大整体生产规模,与题目要求不符;汽车、飞机等复杂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零部件,因此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具有工业的

    22、分散的特征。 D选项与汽车零部件生产全球化 的现象不符。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北水南调 ”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 1】该线路最不利于调水的条件是( ) A沿途为喀斯特地貌区,水的下渗严重 B沿途排污量多,水质较差 C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水的蒸发量大 【小题 2】该调水工程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可能是( ) A某些物种灭绝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试题中地图是以灰度表现海拔高低的地形图。读图会发现由北部向南部调水,海拔越来越高,需逐级提水。故选

    23、 C。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沿线排污量及喀斯特地貌,故 A、 B不符。调水区域位于亚热带,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 D不符。 【小题 2】大型工程建设会给沿线地区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有利有弊。该调水工程沿线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期是主要的灌溉时间,因蒸发旺盛,易引起大范围的土地盐碱化。题目中 A、 C、 D选项的环境问题都可能出现,但从范围和严重程度来讲弱于 B。故选 B。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

    24、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二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3分) (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6分) (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6分) 答案:( 1)接近棉花产区,原料丰富;地价低;劳动力价格低。 (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

    25、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3分)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试题分析: ( 1)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需要接近劳动力。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有接近棉花产区,原料丰富;地价低;劳动力价格低。 ( 2)影响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部门的区位因素是技术和人才、市场营销部门的区位因素是市场。所以上述部门仍保留在浙江的原因为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 3)产业迁入对新疆的有利影响主要为: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6、。对浙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 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 (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_区。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 2分) ( 2)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试说明其人为原因。( 4分) ( 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分)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 (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

    27、3)措施: 提高灌溉 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或协调上中下游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 合理开采地下水;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试题分析: ( 1)题目中祁连山、内蒙古等地名表明该地区处于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当地地处非季风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2)引起当地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 3)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该针对引起当地荒漠化的原因来采取措施。在农业生产中注意 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或协调上中下游用水、合理分配水资

    28、源); 合理开采地下水;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考点:荒漠化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区位因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加之贺兰山的 “守护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 “塞上江南 ”的美誉。但 20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图 a为 “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图 b为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 ”。 (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 “守护神 ”,

    29、分析其原因。( 6分) ( 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6分) ( 3)分析 20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3分) 答案:( 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 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蓄洪防旱)、消除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3)自然原因: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 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试题分析: ( 1)贺兰山是银川平原的 “守护神 ”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从贺兰山对宁夏平原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入手分析。贺兰山大体南北走向,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其西部为温带沙漠。冬季可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 2)湿地主要包括:天然湿地如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如水库、池塘等。宁夏平原地区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湿地的生态意义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蓄洪防旱)、消 除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3)湖泊湿地面积萎缩应从自然、人为两大方面考虑。自然原因: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考点:区域地理、湿地的类型、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2014—201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