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语文(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885       资源大小:27.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语文(带解析).doc

    1、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语文(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载 体 载 重 模 范 模 式 泥 土拘 泥 反 省 省 亲 B 扁 舟 偏 旁 惆 怅 绸 缪 嘹 亮 潦 倒奴 婢 裨 益 C勉 强 强 迫 曲 径 曲 解 处 理 处 境车 轴 压 轴 D 缅 怀 腼 腆 任 务烹 饪顷 刻 倾 诉 维 护 帷 幕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眷顾雄纠纠魂牵梦萦笑容可掬 B缄默催化剂赏心悦目集思广议 C荟萃文绉绉金碧辉煌博采众长 D肯求检字法力挽狂澜目不暇接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12

    2、分) “不假思索 ”的肌肉记忆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 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

    3、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林丹之所以成为 “超级丹 ”,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 ,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 ”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

    4、,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 “传感器 ”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 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

    5、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 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 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 40%。 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

    6、:李苗苗。有删改) 【小题 1】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 “不假思索 ”?( 3分) 【小题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 【小题 3】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 “移动音乐触觉 ”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 -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

    7、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小题 4】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 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3分) 答案: 【小题 1】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 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 3 分)(意思对即可。共 3分) 【小题 2】逻辑顺序( 1分) 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 1分)再说明肌肉已忆 “不假思索 ”的原理,( 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 “形成后很难遗忘 ”的特点 【小题 3】示例一:放在

    8、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 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 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 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1分) 【小题 4】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 2分;用鼓励的语气,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应在中间部分寻找,精读中间部分的文章,从中提取出关键的语句,如 “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旦我们的肌肉 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

    9、馈信息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 ”。根据这些语句,便可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案:范围,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课文,可知,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先说肌肉记忆的现象 ,再说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介绍其特点是很难遗忘,因此本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 点评:

    10、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有具体到抽象、总说到分说、现象到本质、主要到次要、整体到局部等。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小题 3】试题分析:放在开头,可引出说明对象,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放在结尾,可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所以,不管放到开头还是结尾,能说出理由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点评:说明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 定要知道,即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尾段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提出号召等作用。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语段中的 “学过 ”,我们可以用文章中的 “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

    11、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 ”的肌肉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鼓励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运用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运用它们组织成切题的答案:完成题目。口语交际类题目,一定要注意交流的对象及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16分) 放 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

    12、面孔,惊讶地问: “怎么啦? ”妈妈生气地说: “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 给我坐下! ”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 ”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 ”“真的没有呀! ”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 ”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 ”安安点点头: “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 以后的

    13、日子里,妈妈又 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l 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 “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 11 点 45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 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

    14、,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 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 12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 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 。 12点 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

    15、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 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 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12点 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 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

    16、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小题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分) 【小题 2】第 - 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 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2分) 【小题 3】品读第 - 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 【小题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

    17、以探究。( 4 分) 答案: 【小题 1】放学回家的路程只需卜五分钟,是妈妈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曰的地的时间来计算的。( 1分)事实上,孩子天性好奇爱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却没有意识到耽 误了回家的时问。( 1分)(意思对即可。共 2分) 【小题 2】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罴的。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每点 1分,共 2分) 【小题 3】 “词语运用 ”示例:第 段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一句中 “蹑手蹑脚 ”“尖叫 ”“摸 ”等词语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

    18、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相关语句, 1分;句通顺, 1分:分析, 2分,共 4分) “修辞方法 ”示铡:第 段中 “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 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 ”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对跳墙的乐此不疲,表现了 “小男生 ”喜欢冒险的天性。(相关语句, 1分;修辞方法, 1分;分析, 2分,共 4分) “细节描写 ”示例:第 段中 “地面上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限苍蝇拖走 ”一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相关语句, 1分;细节描写, 1分;分析, 2

    19、分。共 4分) 【小题 4】 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 时间精确到分,突 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 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意思对即可。每点 1分,共 4务) 【小题 5】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丽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重趣。文章髑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

    20、所用时间产生的矛盾 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小题 1】试题分析:读全文可知,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妈妈所想的十五分钟是直接回家所用的时间,但安安和小伙伴是边走边玩,自然就耽误了很多时间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要到题干中的问题句附近去寻找相关语句,也有的要结合全文内容作答。注意一定要切题作答,不可所答非所问。 【小题 2】试题分析:读一至三段可知, “他的球鞋 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

    21、你走了一小时 ”都是因为在路上玩耍所致,因此为后文写孩子们放学路上的情景做了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精读相关语段,并提取出关键语句作答。 【小题 3】试题分析: “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 ”是拟答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在拟答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选择用词、修辞、细节描写明显的、易于分析的句子作答。不管选哪个方面,选哪个句子,都要结合语境分析,或分析出孩子们的好奇 、贪玩,或分析出妈妈的担忧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22、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仅要选好角度,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小题 4】试题分析: “十多次 ”即是反复,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妈妈等待的焦急,读故事情节可知,表示时间的语句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两点是极易回答出来的。另外,结合文章的主旨也可体会到孩子们玩耍的专心投入,以 致于不计较时间,忘记了赶快回家。这样,就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悬念、情景交融、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借景抒情、反复、讽

    23、刺夸张、以小见大等。反复在文章中起到了强调或突出的作用。当然,还应根据具体文章做具体分析。 【小题 5】试题分析:三种答案:选哪一个也可,但一定要 “结合文章内容 ”阐述自己的理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说法,但一定注意要遵循原文,以原文为依据。因此,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而且要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好习惯,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 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

    24、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

    25、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 ,曳 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 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 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 ,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 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 “雪窦山 ”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 涩:不通畅。 曳:拖,拉。 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陇:通 “垄 ”。 牧竖:牧童。 髹( 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渔人

    26、甚 异 之使内外 异 法也(出师表) B舍便 舍 船屋 舍 俨然 C去停数日,辞 去 乃记之而 去 (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 道 也策之不以其 道 (马说) 【小题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小题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 1分; “无论 ”译对, 1分。共 2分) 【小题 3】对没有战乱、宁静

    27、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小题 4】 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 1分,共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感到诧异 /不同, B-离开 /屋子, C-离开, D-说 /正确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 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

    28、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 “乃 ”“ 无论 ”, “乃 ”在此句中应译为 “竟然 ”, “ 无论 ”应译为 “不用说,更不必说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

    29、,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 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

    30、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 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 2】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 答案: 【小题 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 2分) 【小题 2

    31、】示例一: “破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理解前首诗的关键,其中的 “感时、恨别 ”是诗歌的情感所在,很明显表达了诗人的 “感时 ”“恨别 ”的情感,即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

    32、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小题 2】试题分析:首先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即目标字。句子中的 “破、深 ”都是可赏析之处,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写出了什么内容,分析一个字即可。如 “破 ”即 “破败 ”,形容战乱的国都 ;“深 ”形容草木,写出了乱草遍地,杂草丛生的凄凉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句的赏析的角度和现代文语句的赏析相同,一般从修辞、词语、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 都要能结合诗歌全文作出正确的理解。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9分

    33、)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 谷雨(下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 “娇耳 ”。人们吃了 “娇耳 ”,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小题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 “谷雨 ”相关的哪些内容?( 4分) 【小题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2分) 【 小题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 “不仅 而且 ” 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分) 答案: 【小题 1】 时间的

    34、确定 习俗 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 农民进入农。旷时节(意思对即可。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 2分) 【小题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人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 2 分;使用关联词语, 1 分,共 3分)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3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中则正,满则覆 ”, _, _。 _, 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它的审美趣

    35、味在于 “整 ”和 “缺 ” 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答案: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4分) 【小题 1】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三打祝家庄 【小题 2】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答案: 【小题 1】 示例:孙悟空通过变化,骗得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三件宝贝,但阕不会使用反被吸进葫芦。孙悟空谎称被化成了脓水,趁机逃脱,后又化作小妖再次输得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和金角大王打斗时,孙悟空用一根毫毛变作假身

    36、,真身到洞里偷得玉净瓶,把金角大王吸进净瓶。 示例:吴用让孙立扮成把守郓州城的提辖,混进了祝家庄。后双方对阵时,他又故意让孙立活捉了石秀,骗取了祝家庄的信任。三打祝家庄时,他让孙立里应 外合,打下了祝家庄。(主人公, 1分;突出智慧, 2分;情节正确, 1分。共 4分) 【小题 2】示例一:译成鲁滨逊漂流记更合适。阑为鲁滨逊不甘于过安稳平庸的生活,一生都在四处闯荡, “漂泊不定,命运多舛 ”。他热衷于冒险,三番五次出海闯天下。多次遭遇海难,被海盗俘虏过,多次遭受野人和野趋的袭击,沆落荒岛近 28年。 “漂流 ”更符合其四处闯荡的生活经历。 示例二:译成锈滨逊历险记更合适。冈为鲁滨逊勇于挑战,一

    37、生多次遭遇险境 不管是遇到海难。被海盗俘虏,还是遭受野人和野兽的袭击,他从不放弃希望,用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使自己 一次又一次从险境中挣脱。(若答 “他一生中有近 28年被困荒岛,没有四处漂流 ”,能结合情节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默写 古诗文默写。(共 8分) 【小题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 ” 【小题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 “ ,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

    38、境也; “ , ”(杜甫望岳) ,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答案: 【小题 1】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 2】瀚海阑干百丈冰 【小题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小题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小题 1】题目:让路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小题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 “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 ”父亲说: “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

    39、阳光的照耀吗? ”女儿又问。父亲说: “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 要求: 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前面没有提示语。分析作文题目让路可知,在作文中要写出谁给谁让路,为什么让路,让路后 有什么感受等。当然,其中 “让路 ”的对象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品质、精神、是社会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和谐等。这样审题之后,我们要把符合要求的素材从头脑中的信息库存中提取出来,选取其中的一件或几件构思成文即

    40、可。可以主要写一件事,也可详写一个,略写一个,还可以运用小标题,写几件事。在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 “熟 ”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和题目两部分内容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 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小题 2】试题分析:我们首先要明白材料的主旨,选择出写作的角度。材料中的父亲所说的话, “是啊

    41、,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这句话是材料的突破口,也是思维的触发点。由此可见,这其实是让我们讨论和思考环境与成长的问题。回想一下,生活中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感受,遇到没遇到 过类似的现象,接触没接触过相同命运的人物等。回想我们曾经的生活,谁更像文中的 “甜的西瓜 ”,他是如何做到在相同条件下 “甜 ”起来的。在相同的环境下,具有相同条件的人们,是如何一点点变得有差别的。交待清楚这些问题,我们的文章就是符合要求的,成功的习作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找准角度,选择角度时一定要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并整体感知材料内容与主题,确立一个符合材料且适合个人写作习惯的角度。 在构思的过程中,最初的两三个想法最好是先扔到一边,再想有没有更佳的材料和内容可选,不要急于落笔,等到构思真正成熟后再下笔。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语文(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