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语文(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877       资源大小:29.2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语文(带解析).doc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 繁 衍 一拍 即 合 和 x 齐心 xi 力 答案: yn j 煦 协 (每空 1分 ) 参加 “南京小导游 ”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 “34 路博爱线 ”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 “中山大道 ”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 4G网络。 “博爱线 ”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

    2、京 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 “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 ”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南门对面 (可乘 2路、 17路等公交车前往 发车 :9: 00 返程 :14:00 (每周六、周日 ) 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

    3、态群落 高淳慢城线 游览 “国际慢城 ”,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小题 1】你为 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 “材料一 ”,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 )(2分 ) A乘客们,大家好 !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 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 34路公交车 !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 “34路博爱线 ”!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小题 2】你针对 “材料二 ”中网友的议论发表

    4、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 (2分 ) 【小题 3】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 (4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示例:我觉得用南京话报站好,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南京。再说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 【小题 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 34路公交车,这样可以一路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到底站后游览中山陵。周日,乘坐 “高淳慢城线 ”直通车去游览 “国际慢城 ”,漫步千亩竹海。返程后在国展中心顺便乘坐 2路车,听听地道的

    5、南京话。 【小题 1】试题分析:读材料一可知, 34路公交线最突出的特点是 “民国风情 ”“南京城市精神 ”,因此,在导游词中应突出这两点,故应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理解材 料,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把切题的答案:选择出来。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认为用南京话报站好也可,认为用南京话报站不好也可,但应说明自己的理由。一般应认为用南京话报站好,并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看法阐述理由即可。如:用南京话报站可以使本地人感到亲切,也可以使外地乘客更了解南京,配合普通话使用,也不会出现听不懂的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在

    6、审清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题干要求拟出切题的答案:。平时要多思、多想,多与别人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 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因为游客住在中山码头,第二天晚上离开,一天半的时间,因此,尽量在这段时间内,让他把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南京的风光风情都看到、听到、领略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多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 选择题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春雨惊春清谷天 ”,点出了春天有立春

    7、、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 C对联 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 “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答案: B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 “六一 ”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答案: D 现代文阅

    8、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5分 )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 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

    9、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

    10、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 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 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 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

    11、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 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 ” 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 “吃不完 ” 他们哪里会 “不饿 ”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 : “提

    12、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啊 !”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 【小题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3分 )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小题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5分 ) 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2分 )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 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 ” 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 “相濡以沫 ”的真情 (

    13、3分 ) 【小题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第三段 “小心翼翼 ”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 “均匀 ”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 “栽插在青天之上 ”,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 “如水洗过一般 ”,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 “严肃地批评 ”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小题 4】文章以 “粥里春秋 ”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 答案: 【小题 1】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 (每空 1分 ) 【小题 2】 示例:没关系 !为了庄

    14、稼好,受点苦也没啥 !(2分 ) 女生平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 “吃不完 ”,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 (3分 ) 【小题 3】 C 【小题 4】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小题 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时间 提示,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段,从中提取或概括出 “四字词语 ”作答即可。如第一、二个空便可提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梳理相关情节,确定每个空的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关

    15、键语句,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补充语句应根据上文内容,写出农民们认为只要有收成,热点,被叮咬都无所谓的态度即可。第二问应在语段中提取,如女生平日就留心到男生吃不饱;女生把饭票送给男生,说是 “吃不完 ”;男生们饿着肚子却互相推让等细节可以看出上大学时,同学们 “相濡以沫 ”的真 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精读并提取出关键语句,根据上下文语意及文章主旨补充出语句,并根据对题干和文章的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的说法不正确,应是体现了人物对 “粥 ”的

    16、珍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记叙文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小题 4】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本文写了几件 与 “粥 ”有关的故事,如农民与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及珍惜粮食等的敬重。写大学里吃粥,表达了对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写现在的粥及提醒孙子珍惜粮食的情景,表达了对珍惜粮食的期盼,也表达了过上富足生活的喜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体会文章情感,要看原文写了什么内容,讲述了哪些故事,事件中包含了人物什么情感,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则

    17、要借助这些语句加以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0分 )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碑 ”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帖 ”指毛笔写在纸 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 “碑 ”与 “帖 ”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 “碑 ”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 “北碑 ”。以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为主的 “帖 ”,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 “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 “南帖 ”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 大有径庭 。 “碑 ”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

    18、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 “碑 ”与 “帖 ”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 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

    19、法,不像 “南帖 ”,却更接近 “北碑 ”。 笔、墨、纸、砚成为 “文房四宝 ”,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 “纸 ”、 “帛 ”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 “行走 ”、 “流动 ”、 “速度 ”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 “行 ”或 “草 ”,潇洒飘逸,创造了汉 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 “帖 ”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 ”是石刻, “帖 ”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

    20、,书法史上 “碑 ”与 “帖 ”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 【小题 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 “新的理解 ”指什么 (2分 ) 【小题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 ) 第二段划线词语 “大有径庭 ”的含义是什么 (2分 ) 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 (3分 ) 【小题 3】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 角度说说原因。 (3分 ) 张猛龙碑 (局部 ) 兰亭集序 (局部 ) 答案: 【小题 1】书写材料的不同造成了 “碑 ”与 “帖 ”书风的差别。 【小题 2】 指南北书法风格差别很大。或张猛龙碑、兰亭集序书法风格的差别

    21、很大。 (2分 ) 承接上文,为 “碑 与 帖 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作例证;为下文提出自己的 “新的理解 ”提供依据。 (3分 ) 【小题 3】示例一:我更欣赏张猛龙碑,与兰亭集序相比,它的笔画厚重,点、捺用笔利落、刚硬。示例二:我更欣赏兰亭集序,较张猛龙碑,它的笔画灵动 ,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 【小题 1】试题分析:结合 “新的理解 ”前面的语句可知, “新的理解 ”的意思应指“碑 ”与 “帖 ”的书风问题可能与它们所 用的材料不同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概括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到词语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根据上下文语意加以理解,得

    22、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可知 “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 ”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一句中的 “大有径庭 ”指差异很大,即张猛龙碑、兰亭集序风格的差别很大。第 二步,应考虑语段写了什么,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作用。语段是承接上文举例子,说明上文中的 “碑 与 帖 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的原则,结合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揣摩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运用说明方法的语段,首先是为了起到说明的作用。 【小题 3】试题分

    23、析: “从笔画的角度 ”是拟答的具体要求,两个图片比较,并结合原文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如 “我更欣赏兰亭集序,它的笔画更灵动洒脱,飘忽有 力。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开放性题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借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自己的答案:。也可在审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组织成切题的语句作答。 文言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 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 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 独无俦 。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

    24、肯并啜。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 上书,以谓圣功远被 ,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 注释 衢 (q):指衢州。 扰:顺服。 块:孤独。 俦:伴侣。 禄东赞:吐蕃酋长。 被:遍及。 【小题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 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小题 2】解释下列

    25、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 因 念 白鹅正同色 怡然 同群 雁不白知其 为 雁 遂 铸金为鹅以献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小题 4】文中的雁和鹅先 “分背 ”后 “俱化 ”的原因有哪些 (3分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想到 安适愉快的样子 是 就 (每空 1分 ) 【小题 3】 (它们 )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每句 1分 ) 【小题 4】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 【小题 1】试题分析:先理解各句大意,然后根据其成分及大意进行划分。 A应为 “其一块独无俦 ”, B 应为

    26、 “两下不相宾接 ”, C 应为 “宛如同巢而生者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句子画停顿,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等停顿。 【小题 2】试题分析: “念 ”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思, 译为 “想到 ”, “怡然 ”中的“然 ”为 “的样子 ”的意思, “怡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 “为、遂 ”都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根据语意即可推断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27、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 “如是 ”“就 ”。文言 文中的 “是 ”一般为代词,应译为 “这,这样 ”。“就 ”在课内文言文中也有接触,应译为 “接近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

    28、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哪些 ”和分值可知,应在原文中提取后多处概括作答,如 “性亦相类 ”表明雁和鹅属于同类, “逾旬之后,怡然同群 ”“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 ”等表明相处时间久之后,彼此同化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概括能力。 点评:通读语段,找出语段中所说的内容是关于谁(或什么)、什么情况,语段的中心在说啥,然后根据要求组织成切题的答案:。拟答时,题干的最基

    29、本要求是必须达到的,如字数的要求等。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 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 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 宫商:这里指曲调。 【小题 1】词的上片, “神闲意定 ”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 “玉指冰弦 ”写琴女抚弄琴弦, “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未成曲调先有情 ”。 【小题 2】词的下片,前两句写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 用词中的字填空; 用词中句子填空; 用具体形象的

    30、语言表述。 答案: 【小题 1】静 【小题 2】未动宫商意已传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前两空每空 1分,第三空 2分 ) 默写 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 ) 【小题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小题 2】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 【小题 3】欲穷千里目,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小题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 【小题 5】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 【小题 6】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小题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小题

    31、8】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 【小题 9】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 ” 答案: 【小题 1】星汉灿烂 【小题 2】悠然见南山 【小题 3】更上一层楼 【小题 4】长风破浪会有时 【小题 5】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 6】但愿人长久 【小题 7】在乎山水之间也 【小题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作文 (50分 )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 “书里有个 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书写 (4分 ) 答案: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语文(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