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届浙江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诊断语文卷(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310       资源大小:23.1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浙江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诊断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2届浙江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诊断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 zhu_着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夜阑人静,天 li_无声,你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 zh_栏,真实地审视你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会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像甘 ln_,如春风,柔曼而隽永。 答案: (1)濯 (2)籁 (3)栅( 4)霖 试题分析: “濯 ”,冲刷,所以是 “水 ”字旁; “天籁 ”,自然界的声响; “栅 ”,围栏,所以是 “木 ”字旁; “甘霖 ”指雨水,所以是 “雨 ”字头。 考点:读音写字 点评:本题不难,理解语境参考

    2、拼音即可写出。汉字的字义与在词中和句中的意思总是有关联的,所以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可选字。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4分 )。 “知识守护生命 ”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 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 由 “潜能 ”“坚持 ”“团队 ”“生命 ”四部分组成, 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 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 份礼物。 答案: (1)第 句, “联合 ”后加 “举办 ”。 (2)第 句,去掉 “近 ”或 “多 ” 试题分析:支配 “活动 ”的动词是 “开展 ”“举办 ”, “联合 ”在本句中不是动词,不能做谓语; “近 ”是 “不到 ”, “多 ”是 “

    3、超过 ”,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 考点:病句修改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病因明确。汉语的结构和意义的表达是有一定规范的,使用汉语要遵循这个规范,否则会影响句意的表达信息传递的效果。 综合性学习。 (8分 )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请你根据 “关注食品安全 ”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 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 。( 2分) 舟山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 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25% 28.39.6.85% 7% % 【小题 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3

    4、分)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 “愁吃 ”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 “致癌 ”“致死 ”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 【小题 3】读

    5、了上面的文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郑重地说给他们听。( 3分) 我 对食品企业说: 我对食品监管部门说: 答案: 【小题 1】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对舟山食品安全基本满意,少数群众不满意。(2) 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 【小题 2】少数媒体片面宣传和夸大食品安全问题; 行政部门已经对食品领域黑心者实施监测打击。 【小题 3】示例:我对食品企业说:做人要诚信,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要昧良心! 我对监管部门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意近即可,各 1.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将四个数字做比较,分 “满意 ”“不满意 ”两类,观察所占的比例,分析得出结论。对

    6、于 “否定 ”的,数值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对于 “肯定 ”的,数值越高说明问题越轻微。 考点:分析信息,总结结论 点评:本题不难,所给信息明确易读。这是个好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即考了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又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小题 2】 试题分析:前二则材料是摆出食品存在严重的 “不安全 ”现象,第三则材料是说加强管理力度打击不法行为。将两者结合就简洁的语概括。 考点:分析材料,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明白易懂。分析 材料要抓作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或词,理解中心话题,再综合概括,拟写观点。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说话的对象:对企业,要提醒产品质量问题,对于管理部门,要提醒

    7、产品产生商品流通监管的问题。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不难,要求明确,易于作答。语言在于运用,运用语言交际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目的、环境、对象等因素,规范语言,优化语言,才能起到很好的交际作用。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 她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她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 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地大物博 答案: (1)c(2)a; (3)b 试题分析:注意比拟人的用法,这个 “她 ”指的是中国,第一句中根据 “广袤的土地 ”

    8、一词判断应选 “地大物博 ”,第二句根据 “雄伟的山峰 ”一词判断应选 “巍然屹立 ”,最后就选 “蒸蒸日上 ”。 考点:词语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容易看出例句中的提示信息。选词填空,首先要清句子所表现的意思,再在句中找出与供选词有关联的文字信息。 现代文阅读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 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15分 ) 2010年 8月 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 ,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 ,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

    9、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 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

    10、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 “手 ”。 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次,分别是 1973年 7月 12日的 57.2毫米暴雨和 1994年 8月 8日的 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 40分钟内突降 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如果说强降雨是 “导火索 ”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 “火药 ”,而人类活动担当了 “催化

    11、剂 ”的角色。 20世纪 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 “陇上江南 ”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 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 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 “火药 ”,自然一

    12、点就炸。 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 2010年 10期,有改动) 【小题 1】请简要概括舟曲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因素。( 3分) 【小题 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6分) ( 1)它 往往 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 2) 20世纪 50年代 ,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 有 “陇上江南 ”之称。然而之后的 半个多世纪 ,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 【小题 3

    13、】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2分) 【小题 4】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请你就泥石流的特点,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链接材料一: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 69 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于 69 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 6、 7、 8三个月。 链接材料二:近四十年来 ,我国每年因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 3700 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的 50余年中,我国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

    14、镇有 138个。 答案: 【小题 1】 (1)地质条件; (2)暴雨或强降雨; (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小题 2】 (1)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解词 1分,表意 2分 ) (2)列数字、作比较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列数字、作比较各1分,作用 1分。 ) 【小题 3】每条 1分,建议合理即可。 【小题 4】 (1)泥石流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 (或泥石流的发生与集中降雨的时间有关 )。 (2)泥石流的破坏力很大。 【小题 1】 试题分

    15、析:第八段总结中有提示,即从 “天灾 ”“人祸 ”两方面分析,第三、五段说到自然因素: “地势起伏较大 ”“干旱 ”,第六段说到人为因素,砍伐树木造成山体风化水土流失。 考点:内容要点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即可找到有关的文字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要注意文章中总结性的文字,在它的提示下,去梳理相关文段,而说明文 常或在段首总领或在段尾承上启下的文字中概括内容。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二句中 “往往 ”是副词,这类词在说明文中与准确说明事物有关;第二句,要指出其说明方法,并说明其具体的作用,表达了什么问题,或突出了事物什么特征。 考点: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是说

    16、明文阅读中的常规问题。这类问题在说明文阅读考试中是必考的问题,学习时多练习多理解即可。 【小题 3】 试题分析:将此题与第一题关联起来思考,针对 “原因 ”提出建议,主要从植树造林和引水解旱两方面考虑。 考点:分析问题,发表意见。 点评:本题不 难,这是学生们熟悉的话题(保护自然环境),容易拟写建议。做阅读题,要注意各题之间的关联,抓住题与题之间在某些信息上的提示作用,巧妙地 “借彼答此 ”。 【小题 4】 试题分析:材料一反复说到季节气候,用举例的方法强调泥水流与季节的关系,材料二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流石流的危害性。 考点:阅读材料,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浅显易懂。分析材料,要根据

    17、材料诸多信息,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所达的中心话题。补充的材料一般都与阅读文段内容有可,可以综合两者来分析。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16分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 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 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

    18、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 “落叶归根 ”。 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 “老小孩儿 ”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一路上,王一民的行动也引来记者的访问、电视台的镜头、陌生人的好奇,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关注,王一民也会觉得慌张、惊恐。但他收获更多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及时收留和援助。 “世上的人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 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 ,也有人称之 为 夕阳中的微笑 。 ”当王一民带着母亲返回家乡时,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 回家后,母亲以 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

    19、望骨灰能撒到西藏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 83岁的年龄,又用了 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 “大车 ”,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大约有 10万里。 “人们把我抬到高高的位置上,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能尽孝是理所当然的。 ”但反复测量走过的路,回想路上的种种,王一民也觉得, “我们的旅行几乎是个奇迹 ”。 王一民说, 我 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心。 他的事迹越过国境,传到了韩国。韩国作家俞贤民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经过百般周折,最后见到了王一民,二人相谈甚欢,于

    20、是有了一本真实的书:我要陪你去西藏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选自读者 2010年第 18期 ) 【小题 1】细读第 段,你认为王一民母子的这次旅行,称为 “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 ”好还是 “夕阳中的微笑 ”更好,请写出你的理由。( 3分) 【小题 2】下列句中划线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 6分) ( 1)从 中国 最北端 的黑龙江塔河, 74岁的儿子 用一辆 破旧的三轮车 ,载着 99岁的老母亲 ,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 中国最南端 的海南岛。( 3分) ( 2)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 83岁的年龄, 又 用了 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 “大车 ”, 终于

    21、 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 3分) 【小题 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小题 4】有人认为第 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若赞同 “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 ”,理由要点:孝最感动人也最美丽;74岁儿子完成了 99岁老母亲心愿,无比荣幸。若赞同 “夕阳中的微笑 ”,理由要点:借景抒情;高龄儿子陪老母亲一起走这么多路,有夕阳意;这种爱心和孝心,点出了微笑意。(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2】 (1)从 “中国最北部 ”到 “中国最南端 ”写出了两地区域之广,路途之遥;“74岁儿子 ”“99岁老母亲 ”写出了这是对不寻常

    22、的母子; “破旧三轮车 ”说明工具简陋,可想旅途辛劳。 (2)“又 ”写出了这个孝心爱心举动不是第一次; “终于 ”点出了旅途艰辛,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 【小题 3】理解要点:对亲人必须遵守约定;孝心爱心要体现在行动上;现实上,我们却停留在 口头上和许诺不兑现得多。(要结合实际,表达有真情实感。) 【小题 4】不可以。这说明王一民的孝心爱心感天动地,超越国界;打动了韩国的作家。映衬出这一 “约定 ”的分量。(答案:大致即可。视语言表达及扣住题旨得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 ”应该是从 “儿子 ”的角度说 “孝敬 ”的, “夕阳中的微笑 ”是从 “母亲 ”的角度说 “人

    23、生圆满 ”的。 考点:语言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描写句中表态的含义不确定,须一定的思考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多阅读,在阅读在多思考,多分析理解,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语感。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的用词表达的内容是:遥远,艰难,在文中对人物的行为起衬托作用。第二句中两个词表现的是:努力和爱,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考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词语在句的作用比较容易分析。品析语言,一要了解写作手法,二要了解写作内容,三要说明表达的效果,尽量从细处入手,具体分析说明。 【小题 3】 试题分析:不仅要从 “孝心 ”上理解,更要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 “信守承诺 ”这个更

    24、高的层次上去理解。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易解答得完整。对于文章或一句子的意义理解,可以 从多个角度去体会,由浅及深入,由此及彼,要善于联系,善于联想,这样才准确地理解。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属于补叙的内容,侧面烘托事件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增加了文章的分量,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易引起读者共鸣。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补叙的作用不太了解。有的文章在写完事件,又补叙一段相关的内容,补叙有的是说明一下文章没有交代清楚的内容,有的是对文章的内容加以引申,引起读者思考。 文言文阅读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

    25、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 1)吴广 素 爱人( ) ( 2)广故数言欲 亡 ( ) ( 3)尉果 笞 广( ) ( 4)而戍死者 固 十六七( ) 【小题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6、分) A士卒多 为 用者 / 吴广 为 都尉 B广起,夺 而 杀尉 / 为坛 而 盟 C陈胜佐 之 ,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之 D 且 壮士不死即已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小题 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 。( 2分) 答案: 【小题 1】平时逃跑鞭打本来 【小题 2】 B 【小题 3】 【小题 4】故诈 【小题 1】 试题分析: “素 ”,古文中有 “白 ”“平时 ”“不加修饰 ”等意思,本句中是 “平时 ”;“亡 ”古文中有 “死亡 ”“丢失 ”“逃跑 ”“无

    27、 ”等意思,本句中是 “逃跑 ”; “笞 ”,名词动用:用竹鞭打; “固 ”在古文中有 “坚固 ”“本来 ”“通 故 ”等意思,本句中为 “本来 ”。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出自学生所学课文,学生熟悉。古文字词三大特点要了解,一是活用(包括通假),即改变词性使用,要根据句意来判断,二是一词多义,了解词的本义还要了解词在句中的意思,三是古今异义,不能用词的现代义直接替代古义。 【小题 2】 试题分析: “意义 ”指字具体的含义, “用法 ”一般指用什么什么词性或结构上的作用。 A项中 “为 ”前为介词 “被 ”后为动词 “是 ”; C项中 “之 ”前为 “他 ”后为语尾助词不译;

    28、D项中 “且 ”前为 “况且 ”后为 “将近 ”; B项中 “而 ”都是连词,表示前后行为的并列关系。 考点:古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有难度,要判断的字词较多。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要了解字词有哪些意义和用法,二要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两者结合来判断。 【小题 3】 试题分析:且:况且;壮士:男子汉;已:罢了;举大名:干一番大事;耳:语气词不译。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里练习过翻译。文言句子翻译,先理解清楚关键字词的含义,了解哪些字词要翻译,那些可以不译(古今义同),那些可以省略。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理顺句子。 【小题 4】 试题分析: “广故数言欲亡 ”,使的

    29、激将法,智谋一;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打旗号扩大影响,凝聚力量,智谋二。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很难把陈胜吴广的智谋用两个字来概括。理解古文中的问题,读懂内容是前提,不仅要文字上的意思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图也要有所了解。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猫说 (8分 )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 “虎猫 ”。 客说之曰: “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 龙猫 。 ” 又客说之曰: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 于龙乎?不如名曰 云猫 。 ” 又客说之曰: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 风猫 。 ”又客说之曰: “大风飚起,维 屏以墙,斯足蔽

    30、矣,风其如墙何 ?名之曰 墙猫 可。 ” 又客说之曰: “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 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 鼠猫 可也。 ” 东里丈人嗤之曰: “噫嘻!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 【注释】 尚:超过,高过。 维: 文言助词,可不译。 如 何:把 怎么样? 圮:塌坏。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 ( 1)齐奄家畜一猫,自 奇 之 ( ) ( 2)虎 诚 猛,不如龙之神也 ( ) ( 3)不如 名 曰 云猫 。 ( ) ( 4)维墙 虽 固(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 【

    31、小题 3】读完这篇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小题 1】( 1)以 为奇、认为 奇特 ( 2)确实 ( 3)命名( 4) 即使 【小题 2】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为什 么要让它失去本来面目呢? 【小题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保求人性本真。(或 对人、对事物的评价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恰如其分,不能夸大或缩小。)(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奇 ”,形容词动用:认为不一般。这类用法,一般在名词代词之前常用见。 “诚 ”,古今异义,古义为 “确实 ”。 “名 ”:名词动用:命名。 “虽 ”,古今异义,古义为 “即使 ”。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

    32、题有难度,学生对课外古文不熟悉,且本题中大多为古今异义字词,容易混淆。学习古文,要注意多积累字词,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变化,加强识记。 【小题 2】 试题分析: “故 ”,本来; “耳 ”,语气词不译,不要望字生义; “胡 ”:为什么;“本真 ”:本来面目。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在不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容易望字见义,凭直觉翻译,比如 “耳 ”字。平时要多读古文,增加古代语言方面的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中 “本真 ”理解,可从 “追求事物的本质 ”“实事求是 ”等方面感想。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读懂文章不容易。文章的

    33、“显义 ”大多在文尾,有的是写事情的结尾或影响,有的是作者的评价,古文也是如此,阅 读时要了解这个特点。 诗歌鉴赏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军 城 早 秋( 4分)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 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 1】古人讲究炼字,请你分析 “朔云边月满西山 ”中 “满 ”字的妙处。( 2 分) 【小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2分) 答案: 【小题 1】一个 “满 ”字,突出阴云冷月笼罩边关

    34、,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 肃杀的战前气氛渲染、烘托得更加浓重。 【小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爱国的豪迈情怀。 【小题 1】 试题分析:满,有遍有浓之意,都不能只看字面义。要理解 “满 ”的表达作用,要把这句诗搞懂, “朔 ”指 “北方 ”, “边 ”指 “边疆 ”, “西山 ”亦即西域一带(有诗“西山寇盗莫相侵 ”),北方寒冷,边疆是征战纷乱之地,此地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动乱,写这里的 “云 ”“月 ”之 “满 ”,其含义就可分析了。 考点:古诗字词品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 “练字 ”不太了解,一般只是解释字义。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 据内容和意境的需

    35、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意境。 【小题 2】 试题分析: “催飞将 ”,战事紧急, “追骄虏 ”,责任所在。 “莫遣沙场匹马还 ”,勇往直前。分析这些似隐似现的文字,不难读出诗人的情怀。 考点:诗人思想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诗的两句其意还是比较明白的。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一方面可以从其描写抒情中体会理解,一方面运用联想或结合背诵,或联系同类诗歌来辅助分析。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3分 ) 根据下列摘录的内容,分别写出文中划线部分是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1)我 是

    36、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 ! 便有大虫,我也和怕 ! (选自水浒 ) (2)想到别处再找机会,但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 他 不好意思吆喝,就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是要卖的了。 (选自水浒 ) (3)张 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 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 。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 选自三国演义 ) 答案: (1)武松; (2)杨志 (3)张飞 试题分析:武松景阳冈打虎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杨志买刀 ”在水浒传第十二回;张飞 “直取张 ”在三

    37、国演义第七十回。 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记不清名著的具体情节。阅读名著,要用心去读,不能走马观花,不仅要从中享受乐趣,还要学习其中的人物描写,了解语言的特色。 默写 古诗文默写 (6分 ) 【小题 1】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白居易的 “足蒸暑土气,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 “ ,只有香如故 ”,表明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 ”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小题 2】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和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一句 “ , 。 ”于是愁竟有了重量。 【小

    38、题 3】 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答案: 【小题 1】背灼炎天光 零落成泥碾作尘 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试题分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白居易的 诗以通俗易懂见长;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他是南宋爱国诗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他是南宋豪放派词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她是南宋婉约派女词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39、他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考点:诗文名句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必须背诵的内容。阅读名篇,识记名句,大有益处,不仅古代智者的思想,受之启迪,而且可能从中学习精练的语言,提高 自己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文 作文( 40分) 请以 “听听 的声音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不少于 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此文大致可有两种写法,实写与虚写。实写,所填空不是写作的直接对象,比如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以散文式的描写写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雁鸣鸟语,表现大自然生命的活力,但这必须有一定的语

    40、言功底,再比如写人, “听听妈妈的声音 ”,写写妈妈回家敲门给我的感觉,写写妈妈唠叨我学习给我感受,写写妈妈在 厨房里叮叮当当做饭给我的滋味,再写写妈妈与我散步聊天时温婉的话语给我的享受 妈妈的声音是家庭的 “天籁 ”,是我心灵的音乐。虚写,可以出彩。比如还是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换个思路,写写大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种种现象,山森、田野、池塘、花鸟,都在呻吟、抱怨、牢骚、愤恨、抗议 这是大自然的心声,我们怎么去聆听?比如 “听听花开的声音 ”,这里的“花开 ”是有象征意义的,或指雷锋精神的发扬,或指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或具体指一个个感动社会的人与事,如 “花开 ”一般,他们的声音是告诫,是启迪,是鼓励,是鞭策。 考点:写作。 点评 :本作文不太好写,立意好的,要求有深刻的思想,情境好的,要求有文字的功底,这些对学生都是比较高的要求。实写,可把文章写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虚写,可把文章写得意蕴丰富,文理精彩,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发挥自己的特长,回避自己的短处。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浙江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诊断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