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LY T 1806-2008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范.pdf

    • 资源ID:192487       资源大小:187.3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LY T 1806-2008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范.pdf

    1、ICS 7912001B 97 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 806-2008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dust collecting(pneumatic conveying)system in woodworking processing2008-09-03发布 2008-12-0 1实施国家林业局 发布刖 置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溧阳平陵林机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捍东、徐长妍、赵明、谢志伟、钟群武、陈建明。LYT 1806-2008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

    2、范LYT 1806-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的术语、一般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木制品加工和人造板生产企业、以木质或非木质散碎物料为对象的除尘系统的设计和改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T 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 1213

    3、8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8262人造板机械适用技术条件GBT 18514人造板机械安全通则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LYT 1423-2002 旋风分离器 参数LYT 1424-2002旋风分离器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散碎物料(简称碎料)bulk solids由形态、大小各具的固体颗粒物所构成的离散体。32气力除尘pneumatic dust collecting利用气体介质的流动吸集和输送粉尘,并将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过程。33气力运输pnenmatic conveying利用气体介质

    4、在管道内流动形成的气流,携带散碎物料,实现移动目的的一种运输方式。4一般设计要求41气力除尘(运输)系统应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符合清洁生产中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要求。42除尘系统与通风装置等防尘设施应使车间内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GBZ 212007表2的规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按GBT 5748的规定。43排人室外大气的尾气应符合GB 16297的规定,袋式除尘器和旋风分离器尾气粉尘浓度测定分别按GBT 12138和LYT 1424-2002的规定执行。】LYT 1806-200844除尘系统应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同时进行。45除尘系统应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生产设备进行大修时,除尘系

    5、统应同时检修。46气力除尘(运输)系统应符合GBT 18514和GBT 18262的规定。5设计原则5I基本原则511气力除尘(运输)系统应满足生产线最大设计负荷条件下的运输与除尘的要求,并应能随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512应根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物料输送要求、物料性质,选用适当的气流输送方式。513应根据生产流程和装、卸料位置的要求,合理地布置装置及输送管路。514在满足生产工艺对物料输送和除尘要求的前提下,应从管路布置及设计、气流输送参数确定、管道构件结构设计、除尘(分离)装置和风机选型等方面体现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的节能原则,并应尽可能地降低其造价和运行费用。515除满足工艺输送的要

    6、求外,应能为废料的综合利用提高便利的条件。516气力除尘(运输)系统应不影响车间的采光、物品运输、设备运转和工人操作。517室外管路和风机与废料仓(房)等建筑物的布置应符合国家工厂建筑消防的相应规定。518分离及除尘系统等构筑物应符合GB 50057-1994第l章的规定,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52规划原则521系统布置5211应根据装景的用途、输送对象的特性及物料量、设备生产负荷及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所选用的系统类型和系统布置方案,合理地设置风机、分离装置或除尘器的位置。5212应综合考虑产尘设备的工艺布置、类型、数量,合理地设置除尘系统的台套数量,除尘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按照就

    7、近的原则,将需要吸尘的设备的吸尘罩规划在同一除尘系统中;b)不允许将金属刀具磨削设备的吸尘罩接入木质粉尘的除尘系统lc)粉尘种类不同的产尘点,如允许粉尘混合回收时,可布置在同一除尘系统;d)不同湿度、温度的含尘气体,混合后可能引起管道内结露时,不应布置在同一除尘系统。5213除尘用途的系统可选用混合式或负压式气流系统。以运输为目的的系统应采用正压式或负压式系统;当混合气流浓度小于风机许可通过能力时,应采用混合式系统。5214当输送要求保持有较好形态的工艺碎料时,应采用压出式或吸人式系统。5215除尘系统的排风管出口,应高出屋脊15 m以上,与门窗或其他建筑物所开工作孔的距离不应小于8 m;如距

    8、建筑物工作孔小于8 m时,排风方向应垂直向上,出口风速应大于10 ms。5216风机位置的设置应合理。用于除尘时,风机可设置在管路中、除尘(分离)装置之前,或设置于管路系统的末端。5217管路布置应遵循阻力最小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弯管的数量及弯管进口断面与出口端面间的夹角。5218与机床吸料器相连接的吸尘管应设置在不影响设备工作和操作的位置。5219输送与除尘管道应尽可能不妨碍车间的采光。在高度方向上,室内外的管道应避开车间的门窗。52110管道系统的布置应整齐、美观,不影响车辆在厂区的通行。52111分离与除尘系统及管路应有良好的导电和接地性能。2LYT 1806-2008522系统设计522

    9、1风机的进、出风管段上均应设置隔振管段。风机的安装应采取减振措施。5222采用离心式风机时,其进风管段上应设置主管阀门。采用容积式风机时,其进风管段上应设置消声器。5223负压状态下工作的分离器或除尘器,其下部应设置卸料阀。5224与设备吸尘罩连接的分支管上应设置支管阀门。5225通直的除尘管道应由若干直管段构成,每段主管段的长度应小于5 1TI,支管段的长度应小于4 132。直管段间及其与弯管、三通等管道构件之间应采用法兰连接。鼓励吸尘支管采用卡环、卡箍等无法兰的连接方式。5226吸料器与吸尘支管的连接应采用钢制管道。需软管连接时,应采用防静电的塑料或橡胶塑料复合软管,但应尽可能地缩短软管的

    10、长度。5227除尘系统的室外主管道每10 m15 m应设置一个防爆孔。除尘器上设置的防爆孔数量应依据其直径大小而定。5228在装料点和主管道弯管的后方等易堵塞处应开设检查孔。5229隔振管、检查孔、防爆孔、软管连接处和管道构件及系统构件连接处均应密封,整个系统不得有泄露现象。52210除尘系统中应设置火花探测、超温颗粒或气体的探测装置,并配置灭火喷淋系统。522” 除尘器尾气排放处应设置粉尘浓度检测仪和滤袋泄漏检测仪。53输送参数确定531气流速度应根据被输送对象的碎料类型与材种、含水率和混合气流浓度等因素确定输送的气流速度。在常规工艺条件下,对于典型碎料输送所推荐的气流速度范围如表1所示。表

    11、1 典型碎料输送的气流速度 单位为米每秒碎料类型 木片 木质工艺刨花 秸秆碎科 木质纤维 废料刨花 锯屑 细粉混合气流速度 2024 1824 1619 1425 1619 1425 1218532混合气流浓度5321用于运输目的的气力运输系统,应根据被运输对象的形态特征、工艺上要求的运输量确定适宜的混合浓度。运输木片、工艺刨花时,混合浓度应在02 kgkg10 kgkg范围。5322对于利用气流运输系统,在完成物料运输的同时伴随着刨花、纤维干燥等工艺操作,其混合气流的浓度应由满足工艺要求的干燥介质量所决定。533气流量5331气力除尘气力吸尘装置中每根支管气流量的确定原则是满足尽可能地将切屑

    12、碎料及时、全部地吸入吸尘罩内所需要的最小气流量。最小气流量的取值应根据设备切削类型、切屑类型与产生量、尘源散发特征、吸尘罩安装位置与结构等情况而定。5332气力运输气力运输装置的气流量应根据输送的对象和相应所选取的混合气流浓度,按式(1)计算:Q=G(7J) (1)式中:Q一气力运输所需的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G一单位时间运输的碎料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3LYT 1806-2008卢混合气流的混合浓度,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7输送介质空气的重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54管路与管道构件541材料5411气力除尘及运输系统的钢制管道a)气力除尘系统钢制

    13、管道及管道构件的钢板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裹2气力除尘系统管道内径与钢板厚度 单位为毫米内径 250 250500 500750 750900 900钢板 轧制薄钢板 07510 10r12 I215 1525 2540厚度 镀锌薄钢板(螺旋卷管) 06nO8 0810 1012 1214 1415b)气力运输系统钢制管道及管道构件的钢板厚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气力运输系统管道内径与钢板厚度 单位为毫米l 内径 600 600I 钢板厚度(轧制薄钢板,焊接) 1520 20255412软管除尘系统吸尘支管所采用的软管应采用橡胶塑料复合或塑料等防静电材料。542管路5421管道的材料和加工制造

    14、方式应按下列要求:a)用于除尘用途的管道,采用普通热轧钢板或镀锌钢板,以焊接或咬口的加工方式;b)用于碎料运输用途的管道,应以普通热轧钢板焊接或采用无缝钢管。5422管路中的并联管应进行阻力平衡计算。543管道构件设计5431输送系统所用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气力除尘和混合浓度小于03 kgkg的运输系统,弯管应采用钢板焊接结构(见图1)。1法兰;2端节;3中节。L_一图1钢板焊接全弯管结构示意图LYT 1806-2008b)气力除尘和混合浓度小于03 kgkg的运输系统中,弯管的中节和端节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弯管的Rd值应在25范围。表4全弯管中节和端节数量内径mm 300 300600

    15、 600900 900l 中节数量 3 4 5 6l 端节数量 2 2 2 2c)对于混合浓度大于03 kgkg的气力运输系统,弯管应采用图2所示钢质结构。其Rd值应在25范围。l_一生一1去兰;2弯管。图2钢质结构全弯管结构示意图5432并联三通管的制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旁通结构的并联三通管(见图3),其汇合角a应小于或等于15。,汇合段长度L应大于或等于3倍的汇合主管道的直径。单位为毫米1端节;2中节,3过渡管。图3旁通结构并联三通结构示意圈b)T型结构的并联三通管(见图4)的中节、端节数量应符合5431中表4的规定。弯管的Rd,值应在25范围内选取。5LYT 1806-20081靖节;

    16、2中节;3过渡管。图4 T型结构并联三通结构示意圈5433吸料器:应合理地设置吸料器及吸尘口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合理地设计集尘罩的结构,以便保证集尘罩吸尘所需要的风速和有效地利用吸尘风量;在不影响机床工作性能的前提下,设备吸料器的安装位置尽可能地靠近排屑区域,其吸尘方向应与刀具的主排屑方向一致;吸料器的结构应紧凑,尽可能地将排屑区域包围。当吸料器兼作切削刀具的安全防护罩时,其结构应不影响正常的操作和换刀作业。55系统构件配置551装料阀装料阀(又称卸料阀)额定装(卸)料量A与工艺要求的装(卸)料量A 7的比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5装料两额定装(卸)料量与工艺要求的装(卸)料量的比值碎料类型 木片

    17、 术纤维 工艺刨花 废料刨花 木粉、锯屑l AA 1415 1314 1213 1214 1112552风机5521 风机选用的依据是系统要求管道系统总阻力和气流量。5522风机的选型应根据装置的用途和风机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5523用于除尘系统的风机应采用离心式风机;用于气力运输场合,风机可选用离心式或容积式风机。5524通过风机的混合气流浓度应在风机许可通过的浓度范围内。5525在满足管路系统对风机风量和压力要求的情况下,宜选用叶轮转速较低的风机。553分离装置5531分离方案设计和装置选型时,应以系统的作用、分离的碎料类型与几何形态及分散度、混合气流浓度等因素确定,使之既满足生产和环境的

    18、要求,又兼顾分离装置的阻力及其造价。5532分离装置选用的旋风分离器应符合LYT 1423-2002中33和34的规定,分离效果应符合LYT 1424-2002中第5章的规定。当旋风分离器的尾气排放不符合GB 16297的规定时,应使用袋式除尘器对旋风分离器尾气进行二次分离或使用组合型分离除尘装置对原系统进行改造。5533除尘系统气流混合浓度在袋式除尘器许可处理的浓度范围内,分离装置应选用袋式除尘器。当混合气流浓度超出袋式除尘器许可处理范围。应采用由低效分离装置与袋式除尘器串联的分离方案6王LYT 1806-2008或采用由两种分离原理组合的组合型除尘器。5534返回室内循环使用的除尘器尾气,应按GBT 12138的规定测定尾气中的粉尘浓度,其值不应超过GBZ 212007表2规定的接触限值的30。5535气力除尘(运输)系统终段排向大气的尾气均应符合GB 16297中的规定。5536在保证除尘与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应选用阻力较小的除尘与分离装置。


    注意事项

    本文(LY T 1806-2008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