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15 T 100.3-202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第3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pdf

    • 资源ID:1555397       资源大小:675.7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15 T 100.3-202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第3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pdf

    1、ICS 13.220.99CCS P 16四 川 省(宜 宾 市)地 方 标 准DB5115/T 100.32023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第 3 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Centralized charging facility for electric bicyclePart3:Construction guidelines of modularized intelligent charging system2023-01-10 发布2023-02-10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5115DB5115/T 100.32023III目次前言.III引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原则.15 模块化系统建设.26 系统运行管理.6DB5115/T 100.32023IV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 5115/T 100的第3部分。DB 5115/T 10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防火设计规范;第2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第3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翼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

    3、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宜宾宜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赛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宜宾市应急管理局、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万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壮、易梅、顾乡、何富伟、路欣欣、王珂、王少波、沈贲、李立国、王文斌、张玉良、唐翠英、邱远强、王晓、沈强、李建波、李杜、王强、王鹏、黄骅、刘敏瑗、张正义、陈江波、王彦奎、彭孝瑚、耿跃磊、郑鑫源、栾超、陈志敏、靳西彪、罗磊、张银。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15/T 100.32023V引 言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逐

    4、步成为大众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随着电动自行车使用量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日趋紧张,各地普遍存在着在住宅楼里分散停放和违规充电的情况,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环节中的“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差,防火性能低,加之日常使用充电频繁,极易发生火灾事故,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等要求,有效遏制和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系列标准,标准拟由三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防火设计规范。目的在于指导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做好防火设计

    5、要求,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电气设计、通风和其他。第 2 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目的在于提升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内容包括一般规定、日常管理、充电停放管理、巡检检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火灾扑救和档案管理。第 3 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目的在于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能化的充电系统建设指导。内容包括基本原则、模块化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行管理。本文件的制定对于我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DB5115/T 100.320231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第 3 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

    6、供了电动自行车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模块化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行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 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XF 578超细干粉灭火剂XF 602干粉灭火装置DB 5115/T 100.1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第 1 部分:防火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DB5115/T

    7、100.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模块module具有独立功能的标准构件,可与不同模块组合形成功能较为完整的单元。3.2模块化modularity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分解为多个能相互独立的、可更好管理模块的方式。3.3智能充电intelligent charging在特定场景下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感知、远程通信、信息安全保护、充电数据分析以及充电策略的判断和执行、安全程度诊断等能力,可为车辆提供充电的行为。4基本原则4.1安全性和可靠性DB5115/T 100.3202324.1.1系统建设应符合 DB 5115/T 100.1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第 1 部分:防火设计规

    8、范有关充电设施设备消防安全的技术要求。4.1.2充电设备和运营管理平台可采用 TCP/IP 协议等现行技术进行连接并可进行通信。4.1.3宜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火墙或 VPN,确保有效可靠的通信连接。4.2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模块应具有一定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能够完成或辅助完成某项作业指标,并可进行试验验证,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设计、制造、调试、修改和存储。4.3互换性和通用性4.3.1系统的所有接口应标准化、通用化,利于实现模块间的互换。4.3.2同一类模块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应成系列,联结部位或联结件的尺寸应协调有序,以保证系统平台的整体协调、节省空间和美观实用。4.4一致性和稳定性模块技术性能

    9、应保证由模块组合的分系统和设备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4.5信息交互性4.5.1各模块应具备通信能力,应至少包含:a)智能充电模块与自动灭火模块应与智能管理模块连接;b)智能管理模块应与平台的管理者、用户APP等终端进行连接;c)智能管理模块可向用户反馈充电过程信息、计量收费信息以及其他服务信息。4.5.2智能充电模块应具有计量功能,宜配置电能计量信息上传接口。4.5.3智能充电系统的报文、数据、时间等数据交换的格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模块化系统建设5.1系统组成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主要由智能充电模块、智能管理模块和智能灭火模块等三个模块及云服务平台构成,见图1。DB5115/T 100.

    10、320233图1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示意图5.2智能充电模块5.2.1模块组成智能充电模块由充电插座(或插头)、光伏配电箱、充电网关和通信通电线路组成。5.2.2安全充电5.2.2.1应根据电池状态切换车辆充电模式,包括:a)恒流充电(070%);b)恒压充电(70%95%);c)浮充充电(95%100%)。5.2.2.2应具备过充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空载保护、温度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等功能。5.2.2.3场地烟感告警时,能联动设备停充,线路立即拉闸。5.2.3远程智能控制启停智能充电设备应具备远程充电和停止充电功能,并能按需设定充电的启停时间。5.2.4自动恢复智能充电设备在

    11、充电过程中,当出现电力中断,并恢复供电后,充电设备应能自动重启并恢复正常充电;应具备在充电过程中根据功率控制指令暂停充电,在接到管理平台的恢复充电指令后恢复充电的功能。5.2.5故障代码反馈智能充电设备故障时,应能正确发送相应的故障代码至管理平台。5.2.6实时监控智能充电设备应实时监控充电状态,自动计算充电数据,发现异常应立即响应。电量、功率、时间、电压、电流应实时上传。DB5115/T 100.3202345.2.7电能转换优先利用光伏发电为充电车辆充电,并可不间断充电。光伏配电箱应安装在场所外。5.2.8充电网关5.2.8.1应具备多通道,可做到充电数据传输的低延时、高准确性。5.2.8

    12、.2应具备易扩展性能。充电设备可自动接入网络并任意删除;可接入智能电表、智能烟感、环境控制器、智能微断等智能物联网设备。5.3智能管理模块5.3.1模块组成智能管理模块由智能充电管理终端、监控系统和通信通电线路组成。5.3.2可视监控可视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a)图像应能在值班室、控制室、用户等的系统平台实时显示;b)图像应具备储存、查询、回放功能;c)图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5 d;d)系统产生的火灾报警信息、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日志记录信息等应不支持修改和删除。5.3.3消防监管5.3.3.1应设置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动态采集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5.3.3.2对电动自

    13、行车充电场所的温度、声光等进行监控,异常时可进行系统预警、自动断电、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5.3.3.3将预警信息、监控视频发送至手机等远程终端,对灭火系统进行远程控制。5.3.4充电系统对智能充电模块的设备信息、状态信息、充电参数、通信地址、地理经纬度等进行监控管理。5.3.5支付系统可提供充电价格策略管理、预收费管理、账单管理、营收和财务相关报表等,支持刷卡和扫码充电等功能,信息安全应符合 GB/T 35273 要求。5.4智能灭火模块5.4.1模块组成智能灭火模块由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通信通电线路组成。5.4.2火灾自动报警5.4.2.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确认火灾后,火灾

    14、报警控制器或应能启动充电场所内外的全部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将信号实时传至值班室、控制室、用户等的系统平台。5.4.2.2层高不足 6 m,房间面积大于 80 m2时,烟感探测器的最大保护面积是 60 m2,保护半径是5.9 m;温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 20 m230 m2。DB5115/T 100.3202355.4.3自动灭火装置5.4.3.1充电区域上方宜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安装条件应符合 XF 602 及 XF 578 的规定。5.4.3.2条件允许的可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符合 GB 50084 的规定。火灾危险等级按中危险级确定。喷淋间距为 10 m20 m,保护范围 5 m220

    15、 m2。消防用水条件有限的场所,可安装其他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细水雾、超细干粉等自动灭火设施。5.4.3.3灭火系统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a)当监测温度超过170 时,自动控制开启灭火系统;b)通过手动开关,手动控制开启灭火系统;c)通过监控报警,远程控制开启灭火系统。5.4.4其他电动自行车电池处亦可安装自动灭火贴。当温度超过 170 时,自动灭火贴会热启动,保护范围为 0.4 m3。5.5云服务平台5.5.1统一门户5.5.1.1应支持统一鉴权。5.5.1.2应支持移动端 APP。5.5.1.3应兼容主流浏览器。5.5.2用户管理5.5.2.1应支持对系统用户进行增删改查。5.5.2.

    16、2新增用户信息应包括用户账号、登录密码、用户名称、手机号码等信息。5.5.2.3应支持按用户账号、用户名称、手机号码检索用户信息。5.5.2.4应支持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5.5.3角色管理5.5.3.1支持角色的自定义管理,支持角色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5.5.3.2支持管理员添加系统角色,包括角色名称、角色描述等信息。5.5.4权限管理支持对角色分配功能权限、操作权限和 API 权限。5.5.5资源管理5.5.5.1应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设备资源管理。5.5.5.2应具备对系统操作日志进行统计、查询和下载的功能。5.5.5.3应保证无法中断、删除、修改和覆盖系统操作日志。5.5.5.4应具备对数

    17、据库操作进行监控。5.5.5.5应保证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5.5.6API 管理5.5.6.1应支持对 API 进行增删改查管理。DB5115/T 100.3202365.5.6.2应支持对 API 调用情况进行统计。5.5.6.3应支持对 API 访问流量进行控制。5.5.6.4应支持对 API 访问黑名单 IP 进行管理。5.5.7性能指标5.5.7.1系统工作流程操作响应时间应小于 1 s。5.5.7.2系统统计报表及复杂查询应小于 3 s。5.5.7.3系统能够处理至少 200 个并发请求。5.5.7.4系统应 724 h 连续运行,软件平均年故障时间小于 48 h,平均故障修复时

    18、间小于 1 h。6系统运行管理6.1日常管理6.1.1电动自行车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应纳入单位的日常管理范围,建立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6.1.2对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识等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其完好有效。6.1.3系统的应用功能应满足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具备消防专业性。6.1.4系统产生的火灾报警信息、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日志记录信息等应不支持修改和删除。6.2系统培训6.2.1在系统实施阶段,面向用户开展培训,使其了解智能充电系统的操作方法,保证系统的实施效果。6.2.2在系统维护阶段,面向管理机构的系统运营维护人员开展培训,保证在系统实施团队撤离之后系统能够正常运作。6.3系统维护6.3.1管理人员应负责系统各模块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施设备故障和火灾隐患问题。6.3.2系统的运行维护应与建筑消防设施统一管理,应确保系统不间断正常运行。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15 T 100.3-202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第3部分:模块化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指南.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