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CCS B 44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12162023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2023-11-23 发布2024-02-23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3/T 1216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与草原局、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西南调查规划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昆明正浩电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保明伟、黄典一、陈飞、彭进保、李宁、汤永晶、包战天、朱勋程、张光元、洪喜、李迅、王智红、冯金娥、杨俊、徐卫平、刘东、赵杰玉、杨子诚、赵明旭、王丹彤、王继山、张健嵩、杨聪、杨云、王斌、黄明葵、韩泳、郭倩兰、周方易、保鸿、李中员、贺爽、周智韬、石伟、李建蕾、李志敏、李鹏、张俊波、郑璇。DB5
3、3/T 121620231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的场所和设施、康复饲养人员、收容、饲喂、医护、环境和安全管理、野化训练、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收容救护亚洲象的康复饲养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J/T 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LY/T 2499野生动物饲养场总体设计规范LY/T 2806野生动物饲养从业人员要求LY/T 3
4、325野生动物保护繁育象DB53/T 1054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DB53/T 1055亚洲象人工辅助育幼技术规范DB53/T 1217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收容救护adoption and treatment将野外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亚洲象,接收到具备条件的场所,进行检查、检疫、治疗和合理安置等活动。体况physical condition亚洲象的骨骼、躯干、腹部形态等肉眼观察可见的身体状况。训练墙protected-contact facility根据亚洲象的身体结构特点,竖直设立的有不同功能孔位的钢结构墙体,便于饲养员行为
5、训练、健康检查、治疗等日常管理的保护性接触设施。来源:LY/T 3325-2022,3.4,有修改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DB53/T 121620232为使动物个体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加快,在其做出某种预期的行为或反应时给予某种奖励的过程。来源:LY/T 3325-2022,3.3刻板行为stereotyped behavior亚洲象单调重复的机械运动,如摇头、点头、踱步等。4场所和设施基本要求4.1.1康复饲养场所总体设计应符合 LY/T 2499 的要求。4.1.2育幼房、运动场等育幼环境应符合 DB53/T 1055 的要求。饲养区条件4.2.1饲养区应
6、选址在平地,附近无陡崖,周边环境宜为缓坡或丘陵,坡度15为主。4.2.2饲养区附近应有可供亚洲象生活的必要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3838 的要求。4.2.3饲养区周边应有遮蔽物,遮蔽物宜以天然植被为主。笼舍4.3.1笼舍宜面向东南,上午可接受阳光照射。4.3.2笼舍应上设顶棚,净空间高度8 m。4.3.3成年象笼舍外围栏杆应使用直径15 cm、厚度0.4 cm 的圆形钢管,竖向排列,间距 30 cm40 cm,栏杆高度3 m。4.3.4门及开关门的装置应为钢结构。4.3.5笼舍应设置人员操作通道,宽度3.5 m,其他地面设施与笼舍距离4 m。起重装置4.4.1宜设置起重装置用于必要时亚洲象的
7、辅助站立,并可根据亚洲象体型和重量配制特殊吊带网兜。4.4.2宜设置为航吊,最大额定吊载量5 t。称重设备4.5.1宜设置称重设备用于日常称量亚洲象体重和饲料重量。4.5.2应设置在笼舍以外,宜在笼舍附近的开阔、平整地带。4.5.3宜设置为地磅,最大称量值10 t,分度值5 kg。训练墙4.6.1宜在笼舍一角设置训练墙,用于正强化行为训练和体检。4.6.2训练墙宜由网格孔径10 cm 的钢质防护网构成,宜设置为“L 型”,两侧宽度约为 4 m,并在适宜位置分别留出可开关的窗口,以便亚洲象伸出象鼻、象耳、象足、象尾。5康复饲养人员DB53/T 121620233基本要求亚洲象康复饲养人员应符合L
8、Y/T 2806的要求。专业背景兽医、保育员和饲养员应了解以下亚洲象康复饲养相关知识:a)饲养操作,包括亚洲象的饲喂、繁育、疾病防治等;b)行为管理,包括行为训练等;c)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置等。兽医康复饲养机构应至少配备两名兽医。兽医应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保育员、饲养员根据亚洲象的年龄,对应选择配置保育员或者饲养员。每头亚洲象应至少配置两名保育员或者饲养员。培训新入职保育员或饲养员应参加1个月以上的岗前培训,并通过专业知识考核方可上岗。培训师应具有3年以上的亚洲象饲养管理经验。6收容交接经救助的亚洲象运输至康复饲养机构时,应进行登记,并由康复饲养机构出具接收凭证。健康检查6.
9、2.1基本要求6.2.1.1康复饲养机构应对亚洲象开展常规检查项目。有条件的机构,除常规检查项目外,可附加开展推荐检查项目。6.2.1.2开展亚洲象健康检查时应进行记录。6.2.2常规检查项目6.2.2.1体况检查:应日常观察亚洲象的骨骼、躯干、腹部形态等体况,判定其体况健康与否。体况检查指标见附录 A。6.2.2.2外观及生活习惯检查:应日常观察亚洲象的体表外观,及其进食、排便、运动等生活习惯,参照附录 B 给出的常见伤病症状,判定其是否存在伤病。6.2.2.3行为检查:应日常观察亚洲象的活动、行为情况,是否存在刻板行为,或者攻击其他个体和康复饲养人员等异常行为。6.2.2.4体重检查:应每
10、年对亚洲象进行至少 2 次称重。6.2.3推荐检查项目DB53/T 121620234推荐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尿液检查和便检查等)、影像检查(X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等。6.2.4检查结果处置6.2.4.1体况检查中,未达到健康状态的,应按第 7 章的要求,合理调整饲喂方式。6.2.4.2外观及生活习惯检查中,发现存在伤病的,应按 8.1.1、8.1.2 的要求进行治疗。6.2.4.3行为检查中,发现存在行为异常的,应按 8.1.3 的要求进行治疗。6.2.4.4推荐检查项目中,如发现指标异常的,应进行相应专业处置。隔离检疫亚洲象收容时,应进行30 d的隔离检疫,在
11、确认无疫病后,才能进行群体饲养。亚洲象隔离检疫期间,应在兽医指导下,由专人进行单独饲养。7饲喂食物存储7.1.1饲料储存处应阴凉、干燥、通风,防虫防鼠。7.1.2饲料宜勤购、少购,避免长期大量储存。新鲜饲料宜平铺摊放,不宜过密堆积,存放不宜超过2 d;干燥饲料存放不宜超过 30 d。7.1.3草料供应宜来自专门的种植基地,种植基地的草料产量应满足收容的亚洲象饲养需要,草料种植管理过程不应使用农药等污染物。7.1.4市场上采购的水果蔬菜等应使用清水冲洗浸泡。必要时可先用 0.01的高锰酸钾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浸泡。饮水应有自然饮水或设置水槽供亚洲象自由饮用,水槽应至少每天更换存水并清理一次,3
12、d消毒一次。饲喂方法7.3.1饲喂分期7.3.1.1亚洲象饲喂根据年龄及营养需求可划分为维持期、妊娠后期、哺乳期、幼龄生长期四个饲喂期,饲喂分期见表 1。表 1亚洲象饲喂分期分期名称阶段划分维持期成年亚洲象、妊娠前三分之二阶段的母象妊娠后期妊娠后三分之一阶段的母象哺乳期第一年和第二年进行哺乳的母象幼龄生长期未满12周岁的幼象7.3.1.2四个饲喂期营养比例搭配见附录 C。7.3.2维持期DB53/T 1216202357.3.2.1主食应为新鲜的青绿禾本科草料,占食物总量的比例宜为 7585。日饲喂量宜为体重的68,生长期亚成体象食量占体重比例可略高。7.3.2.2应根据营养比例搭配辅食,每日
13、宜补充经过发酵处理的麦麸、豆粕,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盐等。7.3.2.3宜引导恢复情况良好的亚洲象到野外自由采食天然植被,并根据采食情况酌减人工饲喂量。7.3.3妊娠后期、哺乳期妊娠后期、哺乳期的亚洲象饲喂应符合DB53/T 1055的相关要求。7.3.4幼龄生长期幼龄生长期的亚洲象饲喂应符合DB53/T 1055中代母乳饲喂相关的要求。8医护治疗8.1.1常见病治疗方法亚洲象常见病包括外伤、疫病、寄生虫病等,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见附录B。8.1.2幼象疾病治疗方法除附录B给出的常见病治疗外,幼象的其它疾病治疗宜按照DB53/T 1055的相关要求进行。8.1.3行为异常防治方法可利用训练设施
14、和野外场地,对亚洲象进行生活行为训练、群体生活习惯培养等。如亚洲象出现行为异常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保定措施。8.1.4寄生虫预防治疗应根据体重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健康检查应按6.2的要求开展常规项目检查和推荐项目检查。9环境和安全管理室内外活动区域应每日打扫,保持清洁。饲养产生的污水、粪便应每日及时清理,并将其运至远离大象饲养区域的固定位置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应符合 HJ/T 81 的要求。安全管理应符合 LY/T 3325 的要求。10野化训练野化训练可参照DB53/T 1217。DB53/T 12162023611档案管理康复饲养机构应建立亚洲象康复饲养档案,档案管理要求参照DB
15、53/T 1055。DB53/T 121620237附录A(资料性)亚洲象体况检查指标表A.1给出了亚洲象体况检查指标表。表 A.1 亚洲象体况检查指标表等级评价描述1消瘦肋骨明显可见;脊柱如刀锋般尖锐两侧几乎无肌肉;肩胛骨中部深陷;骨盆尖锐突出,骨盆前方深凹。2偏瘦肋骨隐约可见;脊柱耸立两侧有少量肌肉;肩胛骨中部微凹;骨盆突出;骨盆前方微凹。3居中肋骨不可见;脊柱平缓但明显隆起;肩胛骨平缓;骨盆隐约可见。4饱满肋骨不可见;脊柱低平微微隆起;肩胛骨仅在运动时隐约可见;腹部与骨盆几乎为平面。5肥胖全身骨骼位置均不可见;躯干为圆筒状脊柱不见隆起;腹部鼓起宽度超出骨盆;颈部有多层垂肉堆积叠。注:体况
16、等级为34级的,可判定为健康状态。DB53/T 121620238附录B(资料性)亚洲象常见伤病及治疗方法表B.1给出了亚洲象常见伤病及治疗方法。表 B.1 亚洲象常见伤病及治疗方法伤病类型病因及症状治疗方法体表外伤由于亚洲象日常活动时意外受创,导致皮肤及体表损伤等。1.快速清创局部处理,推荐依次使用如下药物:(1)3过氧化氢冲洗;(2)碘伏冲洗;(3)0.9生理盐水冲洗;(4)普洱茶生茶浓汁冲洗;(5)血竭粉外敷。2.耳静脉抗感染输液,推荐如下用药:(1)第一组: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生理盐水;(2)第二组:维生素C注射液、5葡萄糖;(3)第三组:盐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生理盐水,以上每组
17、分别混合输液。脚底划伤由于亚洲象所处环境地表坚硬、四肢负重过大等,引起脚底磨伤、出血、肿胀等。1.处理患部坏死组织,推荐如下用药:(1)3双氧水清洗患部;(2)碘伏适量喷涂清洗后的患部。2.促进患部肉芽生长,推荐如下用药:(1)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龙血竭粉涂抹。3.口服药物,推荐如下:(1)复方新诺明片;(2)维生素C片。肠梗阻由于亚洲象食物中粗纤维过多、食物种类突然改变、缺少饮水、运动量不足等,引起食欲减少、粪便减少、来回走动、腹痛胀等。1.灌肠,推荐如下用药:(1)温肥皂水,使用适宜的塑料皮管外表涂抹植物油后,通过肛门缓慢深部高压灌肠;(2)植物油,通过肛门缓慢深部灌肠。2.耳静
18、脉输液,推荐如下用药:(1)第一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第二组:维生素C注射液、5葡萄糖;(3)第三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生理盐水,以上每组分别混合输液。3.以上方法治疗无效时,可采取人工用手进入肛门直肠的方法掏出粪便。操作不应对亚洲象造成伤害,宜磨平手指甲、涂抹植物油、动作轻慢,可结合运动进行多次尝试。胃肠炎由于亚洲象食物霉变、过量进食、细菌感染等,引起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腹痛、流泪、肌肉震颤、大便稀或者酸臭等。1.肌肉注射,推荐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耳静脉输液,推荐如下用药:(1)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生理盐水;(2)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19、,以上每组分别混合输液。线虫病由于蛔虫、圆线虫、钩虫、丝虫等寄生在亚洲象肠道,引起疲劳、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口服药物,推荐如下:(1)丙硫苯咪唑;(2)盐酸左旋咪唑。注:药物实际配制比例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DB53/T 121620239附录C(资料性)亚洲象营养比例搭配表表C.1给出了亚洲象营养比例搭配表。表 C.1 亚洲象营养比例搭配表营养物质维持期妊娠期后期哺乳期幼龄生长期粗蛋白(%)8101212141214钙(%)0.30.50.50.50.7磷(%)0.20.30.30.30.4镁(%)0.10.10.10.1钾(%)0.40.40.50.4钠(%)0.10.10.10
20、.1铁(mg/kg)50505050铜(mg/kg)10101010锰(mg/kg)40404040锌(mg/kg)40404040钴(mg/kg)0.10.10.10.1碘(mg/kg)0.60.60.60.6硒(mg/kg)0.20.20.20.2维生素A(IU/kg)3 0003 0003 0003 000维生素D(IU/kg)800800800800维生素E(mg/kg)100100100100注:表中数值为干物质占比。DB53/T 1216202310参考文献1Ullrey DE,Crissey SD,Hintz HF.Elephants:nutrition and dietary husbandryJ.Nutrition Advisory Group Handbook,1997,Fact Sheet 004.DB53/T 12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