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3023-2023 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7758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3023-2023 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01 CCS B 04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0232023 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2023-02-07 发布2023-04-08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3023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试验设置.1 5 播种和田间管理.2 6 调查记载.2 7 收获和计产.3 8 鉴定和检测.3 9 试验总结.5 附录 A(规范性)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6 附录 B(规范性)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记载本.10 参考文献.16 DB51/T 3023202

    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季娟、任勇、陶磊、何芳、毛双林、韩友学、谢彬、吴舸、何员江。本次为首次发布。DB51/T 30232023 1 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的田块选择、试验设置、播种和田间管理、调查记载、抗性鉴定、品质检测、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

    3、验设计、方案制定与试验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498 粮油检验 容重测定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557.2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NY/T 3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2859 主要农作物品种真实性SSR分子

    4、标记检测 普通小麦 NY/T 2953 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条锈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2954 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赤霉病鉴定技术规程 DB51/T 1034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农业部953号公告-6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抗虫转Bt基因水稻定性PCR方法 农业部1782号公告-3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调控元件CaMV35S启动子、FMV 35S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CaMV35S终止子定性PCR方法 农业部1782号公告-6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bar或pat基因定性PCR方法 农业部1861号公告-5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CP4-eps

    5、ps基因定性PCR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酿酒专用小麦 wheat for brewing 适用于制曲和酿酒的小麦品种。4 试验设置 4.1 试验点选择 试验点应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力量,具有固定的试验地和试验人员。每个试验区组试验点数不少于6个。DB51/T 30232023 2 4.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地力均匀、位置合适、形状规正、前茬一致、地势平坦、排灌顺畅、交通便利、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块。4.3 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小区面积为13.33m2,全区收获;生产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

    6、积133 m2200 m2为宜,全区收获。试验地周围设置1m以上宽保护行(带)。区组间、区组内小区间、试验与保护行间应留走道;区组间走道宽以50cm100cm为宜,区组内小区间、试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宽以40cm为宜。4.4 品种数量 每组试验参加试验的品种数(含对照品种)原则上为6个15个。4.5 对照品种 每组试验设立1个对照品种,根据试验需要可增设辅助对照品种。更换对照品种时,应同时设新旧对照品种1年作为过渡。4.6 试验年限 试验年限为2年3年。4.7 试验种子 提供试验的种子质量应达到GB 4404.1中对小麦原种的要求,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供种单位按试验方案要求提供规定数量且未进行拌

    7、种、包衣等任何处理的种子。5 播种和田间管理 5.1 播期 各试验点根据当地生态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期,以冬播为主,一般要求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5.2 种植密度 基本苗达到12万株/667m214万株/667m2。5.3 播种方法 条播或穴播。同一试验点采取同一种播种方式。5.4 田间管理 试验管理应及时施肥、排灌、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进行药剂防治,不应使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保证同一试点各品种、各重复间的各项管理措施一致,同一重复内的同一管理措施应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危害。农药、肥料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

    8、T 496要求。6 调查记载 DB51/T 30232023 3 6.1 记载项目和标准 见附录A。6.2 记载本格式 见附录B。7 收获和计产 当小麦达到蜡熟期及时整区收获、脱粒。晾晒、风干后称重计产,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8 鉴定和检测 8.1 抗病性鉴定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由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抗病性鉴定。所用种子按程序从参试种子中分取,鉴定项目按照NY/T 2953、NY/T 2954、DB51/T 1034进行鉴定。8.2 抗穗发芽鉴定 8.2.1 鉴定点设置 设置三个穗发芽抗性鉴定点,每个鉴定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基本苗不少于2400株。8.2.2 样品准备在生理成熟期(穗颈和

    9、颖壳转黄时期)同一样品3个重复中分别随机取5穗,从穗下颈15cm处剪取,放置在-20冰箱备用。8.2.3 测定 将3个重复的穗子于灭菌水中浸泡4h,再用0.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min,穗子朝上,然后在培养箱(环境温度、湿度90%以上)中培育72h,随即在60烘箱中烘干。手工剥粒,以籽粒胚部表皮破裂(露白)及发芽为发芽标准,分别统计每个重复整穗的总籽粒数和发芽籽粒数。计算穗发芽率。8.2.4 结果计算及评价标准 穗发芽率按(1)计算:=100%(1)式中:X穗发芽率;G发芽籽粒数;S总籽粒数。结果以三个重复平均穗发芽率表示。根据检测样品平均穗发芽率确定其穗发芽抗性和等级。以穗发芽率最高的鉴定点

    10、结果为最终结果。穗发芽程度分为五级:a)1 级 高抗穗发芽,5%穗发芽率;b)2 级 抗穗发芽,5%穗发芽率10%;DB51/T 30232023 4 c)3 级 中抗穗发芽,10%穗发芽率15%;d)4 级 不抗穗发芽,15%穗发芽率40%;e)5 级 极不抗穗发芽,40%穗发芽率。8.3 品质检测 从指定的试验点抽取样本,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主要测定容重和粗蛋白(干基)含量,按照GB/T 5498、NY/T 3的规定执行。8.4 软质率检测 8.4.1 条件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软质率检测。所用种子从指定的试验点中分取。8.4.2 取样 从样品中随机取出数量不少于100粒的

    11、完整小麦籽粒。8.4.3 测定 将小麦籽粒腹沟朝下铺在木板上,用刀片从籽粒中部垂直切开,判断剖面的粉角质性状,籽粒横切面角质面积占剖面总面积比例小于50%为软质粒。随机抽样统计一定数量小麦籽粒中软质粒所占比例为测定样品的软质率,每份样品重复两次。8.4.4 结果计算 软质率按(2)计算:=100%(2)()式中:X小麦籽粒的软质率,%;n软质小麦的粒数,粒;N取样小麦的总粒数,粒。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到0.1%。8.5 DNA 指纹检测 应用DNA指纹技术鉴定参试品种个体间的遗传特异性,按照NY/T 2859进行检测。8.6 转基因成分检测 检测参试品种是否含有转基因成

    12、分,按照农业部1782号公告-3、农业部1782号公告-6、农业部1861号公告-5、农业部953号公告-6进行检测。8.7 DUS 测试 参试者自主开展或委托机构进行DUS测试。自主开展测试的第一年,于播种前30日将DUS测试方案报试验主管单位备案。按照GB/T 19557.2进行测试。8.8 试验考察 DB51/T 30232023 5 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对试验实施情况、品种田间表现等进行现场考察,对参试品种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9 试验总结 9.1 试验报废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该试验点(组)报废,数据不纳入汇总。a)试验的田间设计未按试验方案执行;b)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参试品种不

    13、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严重影响试验结果;c)试验中 2 个及以上小区数据缺失;d)试验点产量数据误差变异系数 15%以上;e)试验结果品种表现趋势明显异于多数试点;f)试验组有效试验点次未超过 5 个;g)试验数据不真实及其它严重影响试验质量和客观性、真实性。9.2 品种报废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该品种报废,数据不纳入汇总。a)某参试品种在当年的全部试验点中,有 20%以上试验点试验报废;b)某参试品种在当年的某个试验点中,2 个及以上重复的缺苗率达 20%以上,该品种在该试验点试验报废;c)参试品种在多个试验点田间表现倒伏严重、纯度较差或者性状分离大等。9.3 产量比照标准 以对照品种产量为标准。当

    14、某参试品种的产量增加超过对照品种的30%时,用该试验组除对照品种以外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作为产量比照标准。9.4 试验报告 试验主持单位汇总试验结果,形成年度试验总结报告,作出品种评价和处理建议。DB51/T 30232023 6 A A 附录A (规范性)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A.1 记载要求 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目均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应补充记载。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23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算术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以1、2、3、4、5级表示。沿用

    15、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以1、3、5级表示。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匍匐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A.2 田间记载 A.2.1 物候期 A.2.1.1 出苗期 全区50%以上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cm时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A.2.1.2 抽穗期 全区50%以上麦穗顶部小穗(不算芒)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时的日期。A.2.1.3 成熟期 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A.2.

    16、1.4 生育期 出苗至成熟的天数。A.2.2 形态特征 A.2.2.1 幼苗习性 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a)1 级 匍匐;b)2 级 半匍匐;c)3 级 直立。A.2.2.2 株高 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cm计算。DB51/T 30232023 7 A.2.2.3 芒 分五级:a)1 级 无芒 完全无芒或芒极短;b)2 级 顶芒 穗顶部有芒,芒长 5mm 以下,下部无芒;c)3 级 曲芒 芒的基部膨大弯曲;d)4 级 短芒 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 40mm 以下;e)5 级 长芒 芒长 40mm 以上。A.2.2.4 穗形 分五级:a)1 级 纺锤形 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b)2 级 椭圆

    17、形 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c)3 级 长方形 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d)4 级 棍棒形 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e)5 级 圆锥形 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A.2.2.5 壳色 分两级,以1、5级表示:a)1 级 白壳(包括淡黄色);b)5 级 红壳(包括淡红色)。A.2.3 生育动态 A.2.3.1 基本苗数 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个3个出苗均匀的样点(条播选取1m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万株/667m2表示。A.2.3.2 最高茎蘖数 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基本苗相同。A.2.3.3 有效穗数 成熟前

    18、数有效穗数,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A.2.3.4 有效分蘖率 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按(3)计算:=100%(3)式中:W有效分蘖率;M有效穗数;K最高总茎数。A.2.4 抗逆性 DB51/T 30232023 8 A.2.4.1 抗倒伏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两次记载,记载倒伏日期、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倒伏面积为倒伏部分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倒伏程度分五级:a)1 级 不倒伏;b)2 级 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30;c)3 级 中等倒伏,30植株倾斜角度45;d)4 级 倒伏较重,45植株倾斜角度60;e)5 级 倒伏严重,60植株倾斜角度。A.2.4.2

    19、 病虫害 A.2.4.2.1 锈病 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反应型,分五级:a)1 级 免疫 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b)2 级 高抗 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c)3 级 中抗 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d)4 级 中感 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e)5 级 高感 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2.4.2.2 赤霉病 记载病穗率及严重度。病穗率为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的百分率。严重度为目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a)1 级 无病穗;b)2 级 1/4(含 1/4)以下

    20、小穗发病;c)3 级 1/41/2(含 1/2)小穗发病;d)4 级 1/23/4(含 3/4)小穗发病;e)5 级 3/4 以上小穗发病。A.2.4.2.3 白粉病 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记载,分五级:a)1 级 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b)2 级 基部叶片发病;c)3 级 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d)4 级 病斑蔓延至剑叶;e)5 级 病斑蔓延至穗及芒。A.2.4.2.4 其它病虫害 如发生纹枯病、蚜虫等其他病虫害时,按三级或五级记载。A.3 室内考种 A.3.1 每穗粒数 DB51/T 30232023 9 在进行记载的两至三个重复,每小区边行除外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

    21、均每穗粒数。A.3.2 饱满度 分饱、较饱、中等、欠饱、瘪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A.3.3 粒质 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3.4 粒色 分白粒、红粒,以1、5表示,其它颜色以文字表述。A.3.5 千粒重 单位为g。随机取1000粒种子称取重量,重复两次,如两次误差超过0.5g应重做,取误差不超过0.5g的两次的算术平均值,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A.3.6 容重 单位为g/L。以晒干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如两次误差超过5g应重做,取误差不超过5g的两次的算术平均值。DB51/T 30232023 10 B B 附录B (规范性)酿酒专用小麦

    22、品种试验记载本()年度B.1 试验单位基本情况 试验组别:承试单位:试验地点:海 拔:东 经:北 纬:试验负责人:记 载 人:B.2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 个 对照品种名称 重复个数 个 小区长度 m 小区宽度 m 小区面积 m2 每小区行数 行 播种密度 万株/667m2 试验田面积 m2 B.3 供试品种 表B.1 供试品种 代号 品种名称 供种单位 DB51/T 30232023 11 B.4 栽培管理 B.4.1 前茬:土质:水(旱)地:B.4.2 基肥(种类、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B.4.3 B.4.4 整地(时间、机具质量):B.4.5 种肥(种类、数量、施用时间及方法):B

    23、.4.6 土壤处理:B.4.7 播种期:月 日 播种方法:B.4.8 追肥(种类、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B.4.9 中耕除草(时间、次数、方法及质量):B.4.10 灌溉(时间、次数、方法):B.4.11 防治虫害(对象、时间、药剂名称和方法):B.4.12 收获期:月 日 B.4.13 其他:B.5 田间种植图 画出品种田间种植排列图。DB51/T 30232023 12 B.6 田间记载表 田间记载表见表B.2。每个重复应填1张表。表B.2 田间记载表编号 品种名称 出苗期(月/日)抽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幼苗 习性 幼苗长势 叶色 基本苗(万株/667m2)最高苗(万株/

    24、667m2)有效穗(万株/667m2)株 高(cm)整齐度 前期特殊表现 倒 伏 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穗型 壳色 芒 后期特殊表现 粒色 粒质 饱满度 千粒重(g)穗粒数(粒/穗)小区产量(kg)备注 时间(月/日)程度面积(%)DB51/T 30232023 13 B.7 综合汇总表 综合汇总表见表B.3。表B.3 综合汇总表 试验组别年份:地点:品种名称 小区产量 小区产量 小区产量 总和 小区平均产量 平均亩产量 CK%差异显著性 位次 出苗期 抽穗期 成熟期 生育期 幼苗习性 幼苗长势 叶色 DB51/T 30232023 14 表B.3 综合汇总表(续)基本苗 最高苗 有效穗 成

    25、穗率 株高 整齐度 倒伏程度 倒伏面积 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穗型 壳色 芒 粒色 粒质 饱满度 千粒重 穗粒数 备注 单位:月/日,万株/667m2,cm,%,kg,g/1000粒,粒/穗。小区产量、亩产量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DB51/T 30232023 15 B.8 特殊情况对小麦生育影响及对供试品种的简评 B.9 参试品种简评 DB51/T 30232023 16 参考文献 1 NY/T 130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2 NY/T 1739-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方法 3 T/MYZX 001-2021 四川省(绵阳市)团体标准酿酒专用小麦原粮 4 T/GJXMLZ-CARS-2020 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团体标准小 麦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标准(送审稿)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6 年第 4 号令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6 川农品审20202号 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3023-2023 酿酒专用小麦品种试验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