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20 CCS B 3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6062024 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4-02-01 发布 2024-05-01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6062024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2 5 品种选择.2 6 育苗.2 7 定植.4 8 田间管理.5 9 病虫草害防治.6 10 采收.7 11 干制.7 12 分级.8 13 贮存.8 14 档案记载.8 附录 A(规范性)朝天椒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9 附录 B(资料性)各生育期
2、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10 附录 C(资料性)各生育期常见草害推荐使用药剂.14 附录 D(规范性)朝天椒质量分级要求.15 DB41/T 2606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焕丽、郭晋太、姚秋菊、徐青、苏鹤、段爱菊、韩建明、
3、韩娅楠、陈双臣、张菊平、申爱民、姬延伟、王淑枝、王利霞、韩瑞华、梁华。DB41/T 26062024 1 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山地朝天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干制、分级和贮存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山地区域的朝天椒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4、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19812.3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 JB/T 12825 辣椒收获机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2119 蔬菜穴盘育苗 通则 NY/T 3129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规范 NY/T 3486 蔬菜移栽机 作业质量
5、DB41/T 962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41/T 1310 辣椒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DB41/T 2181 小麦套种朝天椒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丘陵山地 丘陵山地是指海拔高度200 m以上、平原与高原山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多为褐土及黄棕壤土,土壤较贫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通风排水良好,降水量较少,四季分明,无霜期150 d以上。3.2 朝天椒 DB41/T 26062024 2 朝天椒为茄科,辣椒属,辣椒变种,常作一年生栽培,耐干旱瘠薄,果实较小,圆锥型或子弹头型,簇生或单生,果柄朝上生长,味辣或高辣。4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
6、地势平缓、缓坡度 8 以下、排灌方便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5 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抗逆、优质、丰产和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且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6715.3 的规定。6 育苗 6.1 育苗设施 常用温室、大棚或中小拱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设施应坚固、防风和抗灾,能够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并具有防虫、防雨等功能。6.2 播种时间 根据研究结果,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均适宜播种育苗。6.3
7、播种量 每亩定植田的育苗需种量为 30 g50 g。6.4 育苗方式 6.4.1 平畦苗床育苗 6.4.1.1 做苗畦 苗床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NPK(151515)30 kg,撒匀后翻耕苗床土壤,耙细、耙平后做成平畦,畦长10 m,宽1.2 m。6.4.1.2 床土消毒 每畦苗床可用 50%多菌灵 50 g拌入 10 kg15 kg干细土,混匀,其中 80%均匀撒于苗床,20%用于盖种;或可用棉隆进行床土消毒,操作应符合NY/T 3129 的规定。6.4.1.3 种子处理 6.4.1.3.1 浸种 将种子置于盛有55 60 水的容器中,不断搅拌,并保持此水温1
8、0 min15 min,然后待水温降至室温时,继续浸种3 h4 h,捞出后冲洗干净;或种子用清水先浸种3 h5 h,然后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消毒15 min20 min,再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45次后沥干,准备催芽。DB41/T 26062024 3 6.4.1.3.2 催芽 将浸种种子用干净的湿棉布包好,置于 30 环境中催芽,每天淘洗 1 次,沥干水分后继续催芽,至 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6.4.1.4 播种 每 10 m2平畦苗床用种量 50 g,包衣种子可不用催芽直接播种。种子均匀撒播后,覆盖消毒苗床土厚度 1 cm,并每亩用 50 g60 g敌
9、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兑水 30 kg40 kg,喷施苗床面预防杂草滋生。6.4.1.5 覆膜 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湿,出苗后逐渐揭除。地膜选用应符合GB 13735 的规定,棚膜选用应符合GB/T 4455 规定。6.4.1.6 苗期管理 6.4.1.6.1 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出齐苗,白天气温保持25 30,夜温15 20,5 cm地温20 以上。苗出齐后,白天气温保持20 25,夜温10 15。苗长到23片真叶时,白天气温保持25 30,夜温15 20。6.4.1.6.2 水肥管理 在播种前、分苗时和定植前浇足底水,保持土壤湿度55%以上。根据苗情适当补水,补水可选晴天上午进行,补水后适当通风散湿
10、。育苗后期补水不宜过大,以防苗子徒长。育苗期间一般不需追肥,若肥力不足而叶子发黄时,育苗后期采用0.2%0.3%可溶性三元复合肥NPK(151515)叶面追肥。6.4.1.6.3 光照管理 棚膜选用新的无滴功能膜,保持棚膜洁净。早揭晚盖不透明的保温覆盖物,上午以揭棚后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下午气温降至20 左右时覆盖。若遇连续阴雨雪雾天气,每天中午也要短时揭开保温覆盖物,并用植物补光灯补充光照,以全天不超过16 h为宜;天气骤晴时应注意遮荫防护。6.4.1.6.4 秧苗锻炼 定植前 7 d10 d,逐渐进行全天通风,锻炼秧苗,如遇倒春寒或低温天气发生时,夜间还需注意覆膜保温,防止秧苗受冻。6.4
11、.2 穴盘基质育苗 6.4.2.1 基质和穴盘 商品育苗基质应符合NY/T 2118 的规定。自配育苗基质一般选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轻型材料,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混匀后覆膜堆积消毒 3 d。穴盘采用 105 孔或 128 孔标准穴盘。6.4.2.2 育苗床 6.4.2.2.1 地面苗床 苗床宽1.2 m1.3 m,床面整平,苗床长度依温棚长度而定。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时,在苗床表面铺DB41/T 26062024 4 一层塑料薄膜和1.0 cm2.0 cm厚的干细土,然后铺设地热加温线(1 m2苗床布线功率100 w120 w),线间距10 cm,苗床边缘2根线间距8 cm,线上覆土1 cm
12、,然后放置育苗穴盘,苗床周边用床土封实。电热控温仪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接线。6.4.2.2.2 床架苗床 育苗床架可用轻巧金属或竹木材料制作,按温棚的纵长度方向设置。床架高25 cm100 cm,床面宽度为育苗穴盘长度(54 cm)的整数倍;床架之间留45 cm50 cm宽的操作道。也可采用能横向移位的金属育苗床架。6.4.2.3 基质预湿与装盘 基质添加适量水并搅拌均匀,使相对含水量至40%左右。基质装满穴盘,不可紧压,刮除穴盘表面多余的基质,使各个穴孔格室清晰可见。6.4.2.4 压穴 将装好基质的穴盘用压穴器进行压穴,穴深0.8 cm1.0 cm,或将装满基质的穴盘56盘摞放在一起,轻轻按
13、压,使每个穴孔压出深度0.5 cm左右的播种穴。6.4.2.5 播种 包衣及未包衣干种子可直接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或人工播种,一穴一粒,播种深度0.8 cm1.0 cm,播种后覆盖基质,保持各格室清晰可见,然后喷透水,以穴盘底部渗出水为宜。也可根据情况,先进行集中催芽,种子“露白”后人工播种,播种后覆盖基质厚度0.8 cm1.0 cm。6.4.2.6 播种后管理 将穴盘摆放在苗床上,盘上覆盖白色地膜,白天气温保持 28 30,夜温 18 20。当6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时,及时揭除地膜,适当控制水分,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 60%80%,白天气温保持 25 28,夜温 15 20;成苗期白天气温保持
14、20 28,夜温 15 18;炼苗期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 60%左右,降温控水,停止施肥。定植前浇 1 次透水。穴盘基质育苗应符合NY/T 2118、NY/T 2119 的规定。6.4.3 种子丸粒化处理 若采用机械直播时,种子要经过丸粒化处理,丸粒化后粒径3.5 mm4.0 mm,大小均匀,形状规则,满足机械化精密播种要求。7 定植 7.1 整地施肥 种植田结合冬季深耕,每亩施商品有机肥 3 m35 m3,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要求。春耕前施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 NPK(151515)40 kg,钙镁磷肥 20 kg,硼砂 3 kg,3%的辛硫磷颗粒剂 4.0 kg。定植前 15
15、d 旋耕土壤,深度 20 cm25 cm,并将土壤耙碎、耙匀、耙平。7.2 起垄覆膜 DB41/T 26062024 5 采用人工或机械起垄覆膜,垄的走向应与坡度垂直,且排灌便利。一般做成小高龟背垄,垄底宽 70 cm120 cm、高 15 cm20 cm,并覆盖宽 60 cm90 cm的地膜;有灌溉条件时,起垄后地膜下铺设滴灌管带,滴灌管带选用应符合GB/T 19812.3 的规定。7.3 定植时间 4 月下旬露地定植。平畦育苗,要求日历苗龄 50 d55 d,具有 810 片真叶,苗高 18 cm20 cm,生长健壮一致,茎杆粗壮,叶色浓绿。穴盘育苗,要求日历苗龄 30 d40 d,根系嫩
16、白密集,与基质形成完整根坨,无黄叶及病虫害,整盘秧苗整齐一致。机械化直播时,应根据栽培条件和栽培品种等推算播种期,适播期一般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7.4 定植密度 7.4.1 簇生朝天椒单株定植,垄间距 1 m,双行定植,株距 18 cm20 cm,窄行距 33 cm,宽行距 67 cm,密度为每亩 60007000 株;簇生朝天椒双株定植,垄间距 1 m,双行定植,穴距 22 cm28 cm,窄行距 33 cm,宽行距 67 cm,密度为每亩 50006000 穴,苗数 1000012000 株。7.4.2 单生朝天椒单株定植,根据品种及栽培灌溉条件,采用垄底宽 80 cm100 c
17、m 的垄畦,双行双滴灌管带定植,株距 30 cm50 cm,窄行距 50 cm100 cm,宽行距 100 cm160 cm,定植密度为每亩 12002800 株。7.4.3 直播朝天椒应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密度,每垄双行播种,一般穴距 12 cm24 cm,窄行距 30 cm40 cm,宽行距 70 cm90 cm,保持密度为每亩 550011000 穴。7.5 定植方法 7.5.1 平畦育苗时,起苗前浇足水,减少伤根。可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沾苗根,稍晾干后,即可定植。从起苗、运苗、打孔、浇水、栽苗到培土,宜进行连续流水作业。穴盘苗移栽前应浇透水,脱盘移栽,栽苗深度适中,地膜定植
18、口根茎处用土封严。有滴灌条件的随滴灌随定植。7.5.2 有机械化移栽条件时,可采用蔬菜移栽机进行机械化移栽,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3486 的规定。7.5.3 朝天椒种子丸粒化机械直播,即是在土壤绝对含水量 15%25%时,采用铺设滴灌管带、覆膜、膜上播种一次性完成种植作业,要求比较高。一般每穴播种 23 粒,播种深度 1.5 cm2.0 cm。7.5.4 麦套种朝天椒生产应符合 DB41/T 2181 的规定。8 田间管理 8.1 移栽苗田间管理 8.1.1 现蕾前管理 有灌溉条件时,移栽后 5 d7 d 浇 1 次缓苗水,10 d15 d 后结合中耕,每亩提苗肥 10 kg15 kg
19、尿素。无灌溉条件时,苗期遇雨,雨前施肥,以轻施为主,切忌多施,雨后适时中耕。簇生椒打顶,留 68 片真叶,促进侧枝生长。8.1.2 结果初期管理 要稳施花果肥,结果初期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NPK(101520)10 kg15 kg,叶面追肥可选用 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0.2%可溶性钙肥和 0.2%硼酸等,以防日灼病及脐腐病的发生。中耕土壤一般 12 次,并进行培土护根。DB41/T 26062024 6 8.1.3 盛果前期管理 78 月份进入结果盛期,应重施追肥,无灌溉条件时,一般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NPK(151515)15 kg20 kg;有灌溉条件时,每亩随水浇施水
20、溶性高氮高钾复合肥 NPK(12618)浇施 20 kg。8 月下旬进入雨季后,注意排水防涝,注重防治病虫杂草。8.1.4 盛果后期管理 后期禁止施肥及浇灌,并注意病虫害防治。8.2 直播田间管理 8.2.1 朝天椒采用水肥一体化装置进行灌溉施肥,种子干播湿出,播种后及时滴灌出苗水,每亩滴灌 15 m320 m3,保持膜下土壤湿润,苗高 10 cm 时注意控水蹲苗。8.2.2 初花前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55%65%,低于 55%,每亩滴灌 15 m320 m3,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的情况下,灌溉周期一般为 10 d15 d。8.2.3 初花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60%70%,低于 60%
21、,每亩滴灌 15 m320 m3。8.2.4 坐果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60%80%,低于 60%,每亩滴灌 20 m325 m3。8.2.5 盛果中后期一般不用滴灌,宜喷施多元素叶面肥防控缺素症发生。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科学防控。9.2 防治对象 9.2.1 主要病害 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日灼病和脐腐病等。9.2.2 主要虫害 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蓟马、红蜘蛛、茶黄螨、粉虱、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9.2.3 主要草
22、害 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等。9.3 防治方法 9.3.1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椒薯、椒麦轮作换茬,避免连作。苗期发现病毒株时应及时拔除,精耕细作,采用人工或除草机中耕除草,及时清洁椒田。9.3.2 生态调控 在朝天椒田边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使玉米喇叭口期与二代棉铃虫或烟青虫为害期相吻合,以诱集其产卵减轻对朝天椒的为害,也可使部分蚜虫在玉米等作物取食时脱毒而减少病毒病的发生。DB41/T 26062024 7 9.3.3 生物防治 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和烟青虫时,可在低龄幼虫期用 16000 IU/mg 的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每亩用 50 g100 g
23、喷雾,或用 0.3%印楝素乳油,每亩用 50 g100 g 喷雾,连喷 23 次,安全间隔期 7 d。防治茶黄螨和红蜘蛛时,可在发生初期人工释放东亚小花蝽和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昆虫进行防控。9.3.4 理化诱控 苗期风口处覆盖防虫网;用色板诱杀蚜虫、粉虱和蓟马等害虫,每亩放置 20 cm25 cm 黄蓝粘虫板各 40 张;大田覆盖银灰色除草膜,驱避蚜虫;在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成虫盛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每 1.72.7 公顷 1 台;或用性诱剂诱杀,一般椒田每亩设置 1 台诱捕器,具体操作根据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糖醋液按糖醋水为 1416 比例配制,可诱杀金龟子和多种鳞翅目害
24、虫。9.3.5 化学防治 9.3.5.1 科学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混用、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减缓病虫草抗药性。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混合农药执行持效期最长的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 的规定执行。禁用农药见附录 A。各生育期防治常见病虫草害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参照附录 B、附录 C 及 DB41/T 962、DB41/T 1310 的规定。9.3.5.2 施药器械与剩余药液处理 施药前保证施药器械洁净并校准,施药时要准确按剂量配制,少量剩余药液(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喷洒到法规允许的休耕
25、地中,施药后器械清洗干净放置。10 采收 10.1 采收适期 10.1.1 簇生椒大田 80%红熟稍皱缩时一次性采收。在霜降前或腾茬整地前可将辣椒连棵拔出,平放大田垄面上或靠放在通风处晾晒 5 d7 d,擞掉落叶,拉回晒场,然后根对根横堆成垛或斜向上搭成人字架,令其自然风干。当晾晒到 8 成干时,及时采摘。机械收获应符合 JB/T 12825 的规定。10.1.2 单生椒一般分期采摘,从 8 月中旬陆续红熟开始采收,每 10 d 采收 1 遍。10.2 收摘要求 收摘时不带果柄,或不带果蒂,按分级标准收摘净角。商品朝天椒分 3 类,1 类颜色鲜红、深红或紫红的完善椒,2 类黄梢浅红椒,3 类黄
26、椒、青椒、不完善椒,其它腐烂霉变严重及褪色白壳的朝天椒不能作为商品椒。11 干制 11.1 自然晾晒干制 晾晒场地要求清洁、干净,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厂矿、医院和垃圾场,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DB41/T 26062024 8 粉尘污染严重等地方晾晒。晾晒时在通风遮荫处及时摊开,不可堆积,以免霉烂。待辣椒果实大半干后,堆积回软 1 d2 d,再移到阳光下晒至全干。充分干燥的标准是摇之响声清脆,捻之果壳破碎。11.2 人工干制 11.2.1 烘干房烘制 11.2.1.1 装盘烘制 烘盘装鲜朝天椒 7 kg/m28 kg/m2,入烘房烘制时,控制温度在 60 65,历时 8 h10 h。11.2.
27、1.2 排湿 朝天椒在较高温度下蒸发水分,使室内湿度增大,要及时打开进风窗和排气窗,进行通风排湿并经常调换朝天椒盘的位置,使之干燥均匀。11.2.1.3 脱水 当朝天椒干燥到能弯曲而不易折断,且温度达到 60 70 时,降温至室温约 12 h,使朝天椒含水量降至 50%55%。11.2.1.4 回烘 将温度升至 55 60 经 10 h12 h 后即结束干燥。11.2.1.5 回软、包装 将干燥的辣椒压紧盖实,令其水分均衡,质地变软,进行包装保存。11.2.2 网带式辣椒烘干机 温控 60 65,净辣椒角厚度 3 cm4 cm,4 h5 h 可干制 8000 kg10000 kg。12 分级
28、利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朝天椒分级与精选,朝天椒的产品分级质量规格参照附录D的要求。13 贮存 干后朝天椒要及时装袋,内袋采用聚乙烯袋、外袋采用编织袋,以防返潮及贮运中破袋。运输工具应清洁和干燥,并有防雨措施,严禁与有毒、有腐蚀、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在清洁、避光、通风、干燥、无虫害和鼠害、有防潮设施的地方保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贮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翻晒,勿使其生虫、受潮、霉坏变质。14 档案记载 生产基地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DB41/T 26062024 9 附录A (规范性)朝天椒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
29、虫脒、二溴乙烷、除苯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 1605)、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甲拌磷、乙酰甲拌磷、甲基异硫磷、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灭多威、乐果、氧乐果、内吸磷、硫化磷、氯唑磷、涕灭威、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DB41/T
30、26062024 10 附录B (资料性)各生育期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 朝天椒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B.1。表 B.1 朝天椒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防治 对象 防治 适期 农药名称 剂量及药型 每亩用量 或稀释倍数 使用 方法 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猝倒病 播种前 出苗期 精甲噁霉灵 0.3%可溶粉剂 4669 g6000 g 冲施 2 21 精甲嘧菌酯 0.8%颗粒剂 2000 g3335 g 撒施 1-立枯病 播种前 出苗期 噁霉灵 30%水剂 1667 g2333 g 泼浇 1-异菌脲 50%可湿性粉剂 1333 g2667 g 泼浇 1-病毒病 苗期 定
31、植后 发病初期 宁南霉素 8%水剂 75 mL104 mL 喷雾 3 7 氨基寡糖素 5%可溶液剂 40 mL50 mL 喷雾-香菇多糖 2%可溶液剂 65 mL80 mL 喷雾-甾烯醇 0.06%微乳液 30 mL50 mL 喷雾-烷醇硫酸铜 2.8%悬浮剂 82.1 mL125 mL 喷雾-吗呱乙酸酮 20%可湿性粉剂 120 g150 g 喷雾 3 5 根腐病 定植前 咯菌嘧菌酯 1.5%颗粒剂 1000 g2000 g 沟施-多福 40%可湿性粉剂 7334 g8667 g 撒施-定植后 二氯异氰尿酸钠 20%可溶粉剂 300400倍 灌根 3 3 茎基 腐病 定植前 定植后 木霉菌
32、2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 166250倍 灌根 3 10 疫病 结果期 精甲百菌清 440 g/L 75 mL165 mL 喷雾 3 3 霜脲锰锌 72%可湿性粉剂 100 g167 g 喷雾 3 4 代森锰锌 80%可湿性粉剂 150 g210 g 喷雾 3 15 烯酰吗啉 80%水分散粒剂 20 g25 g 喷雾 3 7 嘧菌酯 50%水分散粒剂 20 g36 g 喷雾 3 7 氟啶胺 50%悬浮剂 30 mL35 mL 喷雾 3 7 申嗪霉素 1%悬浮剂 50 mL120 mL 喷雾 3 7 枯草芽孢杆菌 100亿CFU/L悬浮剂 100 mL200 mL 喷雾 3-枯萎病 定植后 咪鲜胺
33、 25%乳油 500750倍 喷雾 2 12 枯草芽孢杆菌 10亿CFU/L悬浮剂 200 g300 g 灌根-咯菌嘧菌酯 0.6%颗粒剂 3000 g5000 g 沟施 1-炭疽病 结果期 嘧菌酯 25 g/L悬浮剂 32 mL48 mL 喷雾 3 5 苯甲嘧菌酯 30%悬浮剂 20 mL32 mL 喷雾 3 7 氟菌肟菌酯 43%悬浮剂 20 mL30 mL 喷雾 2 5 DB41/T 26062024 11 防治 对象 防治 适期 农药名称 剂量及药型 每亩用量 或稀释倍数 使用 方法 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咪鲜胺 25%乳油 58 mL100 mL 喷雾 2 12 DB41/T 2
34、6062024 12 表B.1 朝天椒常见病虫害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续)防治 对象 防治 适期 农药名称 剂量及药型 每亩用量 或稀释倍数 使用 方法 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炭疽病 结果期 琥胶肥酸铜 30%可湿性粉剂 65 g93 g 喷雾 2 7 苯醚甲环唑 10%水分散粒剂 50 g83 g 喷雾 3 3 福甲硫磺 70%可湿性粉剂 70 g90 g 喷雾 2 7 苦参蛇黄素 1.5%水剂 30 mL35 mL 喷雾 3-疮痂病 结果期 氢氧化铜 46%水分散粒剂 30 g45 g 喷雾 3 5 锰锌拌种灵 20%可湿性粉剂 100 g150 g 喷雾 3 15 细菌性 叶斑病
35、结果期 噻唑锌 20%悬浮剂 100 mL150 mL 喷雾 3 7 蚜虫 苗期 定植后 苦参碱 1.5%可溶液剂 30 mL40 mL 喷雾 3 10 溴氰虫酰胺 10%悬浮剂 30 mL40 mL 喷雾 2 3 双丙环虫酯 50 g/L可分散液剂 10 mL16 mL 喷雾 3 3 氯虫高氯氟 14%微囊悬浮-悬浮液 15 mL20 mL 喷雾 2 7 烟青虫 开花期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600亿PIB/g水分散粒剂 2 g4 g 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5%微乳剂 3 mL7 mL 喷雾 2 5 氯虫高氯氟 14%微囊悬浮-悬浮液 15 mL20 mL 喷雾 2 7 苏云金杆菌
36、16000 IU/mg可湿性粉剂 100 g150 g 喷雾-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 35 mL50 mL 喷雾 2 7 棉铃虫 开花期 溴氰虫酰胺 10%悬浮液 10 mL30 mL 喷雾 3 3 氯虫苯甲酰胺 5%悬浮液 30 mL60 mL 喷雾 2 5 蓟马 开花期 溴氰虫酰胺 10%悬浮液 40 mL50 mL 喷雾 3 3 噻虫嗪 21%悬浮液 10 g18 g 喷雾 2 7 球孢白僵菌 15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 160 g200 g 喷雾-茶黄螨 开花前 联苯肼酯 43%悬浮液 20 mL30 mL 喷雾 2 5 粉虱 结果期 溴氰虫酰胺 10%悬浮液 50 mL60 mL
37、 喷雾 3 3 联苯噻虫嗪 22%悬浮液 20 mL40 mL 喷雾 1 5 噻虫高氯氟 22%微囊悬浮液 5 mL10 mL 喷雾 2 5 螺虫噻虫啉 22%悬浮液 30 mL40 mL 喷雾 2 3 苗期 噻虫嗪 25%水分散粒剂 7 g15 g,每株0.12 g0.2g 喷雾 2 3 定植前 3 d5 d 25%水分散粒剂 20004000倍 灌根 1-甜菜 夜蛾 开花期 结果期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600亿PIB/g水分散粒剂 2 g5 g 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8%水分散粒剂 3 g7 g 喷雾 2 7 苦皮藤素 10%水乳剂 90 mL120 mL 喷雾 1 10 DB
38、41/T 26062024 13 氯虫苯甲酰胺 5%悬浮剂 30 mL60 mL 喷雾 2 5 DB41/T 26062024 14 附录C (资料性)各生育期常见草害推荐使用药剂 朝天椒常见草害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C.1。表 C.1 朝天椒常见草害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防治 对象 防治 适期 农药名称 每亩用药推荐剂量(以有效成分计)使用 方法 使用 次数 禾本科杂 苗前 氟乐灵 45 g67.5 g 混土 1 二甲戊灵 39.6 g50 g 喷雾 1 敌草胺 50 g60 g 喷雾 1 精异丙甲草胺 48 g60 g 喷雾 1 定植前 大田 仲丁灵 96 g120 g 喷雾 1 氟
39、乐灵 48 g72 g 混土 1 二甲戊灵 50 g66 g 喷雾 1 精异丙甲草胺 50 g60 g 喷雾 1 生长期(杂草23叶期)精喹禾灵 4 g6 g 喷雾 1 高效氟吡禾草灵 3.6 g5.4 g 喷雾 1 精噁唑禾草灵 3.6 g4.8 g 喷雾 1 精吡氟吡禾草灵 7.5 g10 g 喷雾 1 烯禾定 10.0 g12.5 g 喷雾 1 阔叶杂草 定植前 乙氧氟草醚 4.8 g7.2 g 喷雾 1 噁草酮 18.7 g25.2 g 喷雾 1 生长期 苯达松 72 g96 g 喷雾 1 乳氟禾草灵 4.8 g6 g 喷雾 1 乙氧氟草醚 9.6 g12 g 喷雾 1 砜嘧磺隆 1.
40、2 g1.5 g 喷雾 1 DB41/T 26062024 15 A A 附录D (规范性)朝天椒质量分级要求 朝天椒质量分级要求见表D.1。表 D.1 朝天椒质量分级 项目 质量分级 检验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外 观 形 状 果实 一致性 果长相差5 mm 果宽相差2 mm 果长相差9 mm 果宽相差4 mm 果长相差12 mm 果宽相差6 mm 取约 500 g 样品置洁净白瓷盘中,随机取 50组辣椒干样,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宽,最后计算平均数 果形 形状一致、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果面洁净 形状较一致、果面较洁净,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 形状不一致、果面有污物,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 取约500 g
41、样品置洁净白瓷盘中,于光线充分处目测 色泽 鲜红或深红,油亮光洁 鲜红或深红,有光泽 红色或深红 不 完 善 椒 霉变椒 霉斑椒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黑斑椒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允许黑斑面积达 0.5 cm2的不得超过 0.5%外观检验的同时挑拣、称量并计算 虫蚀椒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允许椒身被虫蚀部分1/10 以下,而果内有虫尸或排泄物的不超过 1%黄梢 花壳 不充许有 果面黄花斑占 1/3 以下的花皮椒不超过 1%果面黄花斑占 1/2 以下的花皮椒不超过 3%白壳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1%不完善椒总量 无 1%5.5%不完善椒各项相加 未成熟椒 不充许有 0.5%1%外观检验的同时挑拣、称量并计算 断裂椒 长度不足 2/3 和破裂长度达椒身 1/3 以上的不得超 1%长度不足 2/3 和破裂长度达椒身 1/3 以上的不得超 2%长度不足 1/2 和破裂长度达椒身 1/2 以上的不得超 3%异品种 不充许有 2%2%杂质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 不充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