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01 T 662-2022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pdf

    • 资源ID:1536151       资源大小:5.73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01 T 662-2022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pdf

    1、ICS 11.080CCS C 594201武汉市地方标准 DB 4201/T 6622022 托幼机构 消毒卫生 规范 Hygienic regulation for disinfection in nursery 2022-07-07 发布 2022-08-07 实施武汉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 4201/T 662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卫生管理要求.3 6 消毒要求.5 7 卫生指标.5 8 检验方法.6 附录A(资料性)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要求.7 附录B(资料性)托幼

    2、机构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8 附录C(资料性)托幼机构消毒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品储备清单.13 附录D(规范性)托幼机构消毒采样检测方法.14 参考文献.23 DB 4201/T 662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直属机关育才幼儿园、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慧琼、刘尔男、汤佳、侯莉、张艳。DB 4201/T 6622022 1 托幼 机构 消毒卫生 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托幼

    3、机构消毒卫生管理要求、消毒要求、卫生指标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托幼机构。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 19258

    4、 紫外线杀菌灯 GB 27948 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3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8232 臭氧消毒器卫生要求 GB 28235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GB/T 30690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 39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 WS/

    5、T 648 空气消毒机通用卫生要求 WS/T 77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WS/T 797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托幼机 构 nursery DB 4201/T 6622022 2 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3.2 预防性 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对托幼机构内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来源:WS/T 466-2014,4.49,有修改 3.3 疫源地 消毒 disinfection for infectious focus 对托幼机构内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病原微生物

    6、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来源:WS/T 466-2014,4.48,有修改 3.4 随时消 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托幼机构内有传染源存在时对病原微生物污染场所和物品进行及时的消毒。来源:WS/T 466-2014,4.31,有修改 3.5 终末消 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托幼机构后,对托幼机构内传染源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来源:WS/T 466-2014,4.55,有修改 3.6 物体表 面 surface of object 学龄前儿童在托幼机构能够接触到的相关物体表面以及环境表面,日常监测以玩具、桌

    7、面、床栏、洗手水龙头等儿童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部位为重点。3.7 速干手 消毒 剂 alcohol-based 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来源:WS/T 313-2019,3.7.1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GLB:煌绿乳糖胆盐(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BS:亚硫酸铋(Bismuth Sulfite)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HE:琼脂(Hektoen Enteric)KCN:氰化钾 LST: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ON

    8、PG:邻硝基酚-D半乳糖苷(O-Nitrophenol-D Galactoside)SC:亚硒酸盐胱氨酸(Selenite Cystine)TTB:四硫磺酸钠煌绿(Sodium Tetrathiosulfonate Brilliant Green)TSI:三糖铁(Trisaccharide Iron)XLD: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DB 4201/T 6622022 3 5 卫生管 理要 求 制度管 理 5.1 托幼机构应参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相关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卫生室/保健室管理制度、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

    9、生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和预案、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健康检查制度、预防性消毒和隔离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托幼机构内清洁及消毒工作。组织管 理 5.2 5.2.1 托幼机构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机构应确定一名园长(主任)分管卫生防病、消毒隔离工作。5.2.2 托幼机构应独立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其中卫生室按规定应取得医疗机构相应资质。5.2.3 卫生室或保健室应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并按照每收托 150 名儿童至少设 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 名以下儿童的至少配备1 名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主

    10、要包括医生、护士、保健员,其中医生、护士应按规定分别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人员职 责 5.3 5.3.1 分管园长(主任)定期督促检查卫生防病、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卫生保健人员负责本机构卫生防病、消毒隔离工作,督促、指导及其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等工作,并定期向园长(主任)汇报。5.3.2 分管园长(主任)应经过区级及以上卫生保健管理培训,卫生保健人员每两年至少参加一次市区级及以上组织的有关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班或学术讲座。卫生保健人员每月应对本机构内保育员、炊事员举办有关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知识学习讲座。布局及 设施 设备 5.4 5.4.1 新(改、扩)建托幼机构时,在建筑布局

    11、上应充分考虑活动室、教室和寝室等场所的空气流通,必要时配置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设备。5.4.2 每个班应独立设置卫生间,班级间不共用;每个班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 6 个;托幼机构儿童严格实行一人二巾(餐巾、擦手巾),餐(饮)具不应共用,毛巾与墙壁、两巾之间及茶杯之间放置的最近距离应不低于 10 cm。5.4.3 食堂应设置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间并配备消毒和保洁设施;生、熟食砧板、刀具分开。5.4.4 卫生室或保健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隔离物品,如儿童观察床、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消毒药品、紫外线灯或其它空气消毒装置,以及消毒压舌板或一次性使用医用棉签、体温监测设备

    12、、手电筒等晨午检用品;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卫生室应配备压力蒸汽灭菌器。5.4.5 当托幼机构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观察室。临时隔离观察室用品应专用并配备独立卫生间及以下物品:儿童观察床、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隔离服(两件)、体温监测设备、消毒压舌板或一次性使用医用棉签、面盆、毛巾、洗手液或肥皂、清洁用具、消毒药械等物品。5.4.6 托幼机构提供的饮用水或饮水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5.4.7 托幼机构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有害生物防制设施。室外排水沟安装防蚊闸或其它防蚊设施;食堂、餐厅入口安装防蝇帘或风幕机,门(窗)缝隙小于 6 mm,用于通风的窗和通风口设置网眼小于

    13、6 mm6 mm 的金属筛网,室内安装粘捕式灭蝇灯,排水沟对外的出口安装缝隙小于 10 mm 的篦子,食堂、DB 4201/T 6622022 4 食品库房进出口设置防鼠挡板;活动室、教室、卧室等应安装有纱窗纱门;室外放置的陶罐和废弃轮胎应作打孔处理或用防雨布遮盖。传染病 管理 卫生 要求 5.5 5.5.1 当托幼机构内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托幼机构应适时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当托幼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按照 GB 19193 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加强物体表面及环境消毒,并使用手消毒剂加强人员手卫生;教室(活动室)、卧室及临时隔离观察室每天增加 1次空气

    14、消毒,同时加强通风换气。5.5.2 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做好发病登记,及时按规定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处理及消毒隔离措施工作记录。发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及时开展消毒隔离工作。5.5.3 发现传染病后,托幼机构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及工作人员应按不同病种进行医学观察,并做好相关场所和物品的随时消毒。传染病患儿在家休息时,班级老师应每天向家长了解患儿情况,并进行缺勤记录。在医学观察期内,托幼机构不接收新儿童,本机构内的儿童及保教人员不混班、不串班,日常生活用品应与其它班

    15、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洁工作;医学观察期满后,未出现相关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常见传染病的医学观察可参照附录 A 执行。5.5.4 患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和儿童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疗机构(有传染病相关科室)证明,在本机构卫生室或保健室办理相关返园手续,方可回园(所)或班。隔离期相关卫生要求按国家、省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实时发布的有关文件执行。5.5.5 儿童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询问家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在医学观察期满后方可回园(所)。儿童离园(所)三个月以上,应重新按照入园(所)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所)。5.5.6 工作人员及儿童家中

    16、发现传染患者时,应及时报告本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必要消毒隔离措施。5.5.7 使用符合国家文件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如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空气消毒机应分别符合 GB 28235、GB 28232、WS/T 648的要求,空气、手、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应分别符合 GB 27948、GB 27950、GB 27952 的要求。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预防性消毒可选用季铵盐类、双胍类、含氯消毒剂等;疫源地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 GB 27953 要求。卫生保健人员根据本机构保育员工作情况定期对配制好的消毒液进行浓

    17、度监测。5.5.8 托幼机构的在岗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患有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甲肝、戊肝、痢疾、伤寒、淋病、梅毒和滴虫性阴道炎等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的保教和炊事人员,应立即离岗,治愈后须持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方可回园(所)工作。5.5.9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禁止作为教(玩)具使用。5.5.10 托幼机构内的食堂应参照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取得相应资质。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定期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除害工作,达

    18、到国家相关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冷链食品应索取外包装等消毒相关证明,入库时做好外包装消毒。其他相关消毒工作按本文件和国家相应规定要求执行。DB 4201/T 6622022 5 6 消毒要 求 预防性 消毒 6.1 托幼机构日常应做好室内空气、手、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饮水用具、织物、卫生洁具、污染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医疗器械、垃圾存放点、戏水池等的预防性消毒,消毒方法可参照附录B执行。疫源地 消毒 6.2 6.2.1 当托幼机构内发现有传染源存在时应遵循“三分开、六消毒”原则做好随时消毒;当传染源离开托幼机构后应对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按照 GB 19193要求开展终末消毒。注:“三分开”

    19、包括患者住室、饮食、生活用具分开;“六消毒”包括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生活用具、双手、衣服和被单、患者居室环境以及生活污水污物。6.2.2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确定疫源地消毒重点。经呼吸道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重点包括室内空气、环境物体表面、手等,并暂停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重点包括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呕吐物、排泄物、手、饮用水等,并暂停使用戏水池;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重点包括手、环境物体表面等,并暂停使用戏水池。6.2.3 疫源地消毒剂的使用按照GB 27953执行,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可参照附录 B执行。个人防 护 6.

    20、3 6.3.1 预防性消毒采取一级防护,可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长袖橡胶手套、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工作鞋或胶靴,必要时加穿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疫源地消毒采取二级防护,可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丁腈手套和长袖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气阀)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必要时加穿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6.3.2 个人防护用品及消毒用品储备可参照附录C 执行。7 卫生指 标 日常监测卫生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7.1 表1 日常监 测卫 生指 标卫 生标 准 对象 卫生指标 卫生标准 监测频次 室内空气 细菌菌落总数(CFU/皿5m

    21、in)4 1次/学期 手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10 1次/学期 大肠菌群(发酵法)不得检出 物体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10 1次/学期 餐(饮)具 大肠菌群(发酵法)不得检出 1次/学期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使用中紫外线灯(30 W)辐照强度(W/cm2)70 1次/学期 使用中消毒液 有效成分含量(mg/L)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1次/学期 DB 4201/T 6622022 6 表1 日 常监 测卫 生 指标 卫生标 准(续)对象 卫生指标 卫生标准 监测频次 使用中消毒液 染菌量(CFU/mL)皮肤黏膜 10 1次/学期 其它(非灭菌用)100 压力蒸汽灭菌器

    22、 灭菌效果 化学监测 化学指示物颜色或形态等变化达到终点要求 每包监测 生物监测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 1次/周 戏水池 菌落总数(CFU/mL)1 000 1次/学期 大肠菌群(MPN/100 mL或CFU/100 mL)不得检出 游离性余氯(mg/L)0.30.5 注:生活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托幼机构的日常监测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采样检测。监测量根 7.2 据托幼机构实际情况,每次每类监测对象不少于 10 件;幼儿总数小于等于 300 人时,每次监测总件数不少于 10件;幼儿总数大于 300人时,每增加 300人每

    23、次监测总件数增加 5件,每次最多监测 20 件。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疫源地消毒效果应达到 GB 19193、WS/T 797的要求,其卫生要求符 7.3 合表2规定。特殊传染病(如 COVID-19等)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如 WS/T 774)。表2 疫源地 消毒 合格 判定 标准 消毒类型 对 象 指标 卫生标准 随时消毒 物体表面、空气 自然菌的杀灭率(%)90 终末消毒 物体表面 自然菌的杀灭率(%)指示微生物 90 杀灭对数值3.00 空气 自然菌的杀灭率(%)90 排泄物、分泌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血液等 病原微生物 目标微生物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注1:物体表面指示微生物

    24、的选择参照WS/T 797执行。注2:必要时开展相应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检测。注3:物体表面以地面、墙面、桌面、床扶手、便器、门把手、按钮等为重点采样对象,每类采样对象不少于2个样本,样本总数不少于30个。注4:消毒前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10 CFU/(皿10min),可不计算杀灭率,消毒后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4 CFU/(皿10min),判为消毒合格。8 检验方 法 日常监测儿童戏水池和生活饮用水的采样及检验方法按照GB 5750执行,疫源地消毒物体表面指示微生物的采样及检测方法参照WS/T 797执行,其它指标的采样及检验方法按照附录D执行。DB 4201/T 6622022 7 A A

    25、 附录A(资料 性)托幼机 构常 见传 染病 密切 接触者 医学 观察 要求 表A.1 托幼机 构常 见传 染病 密切 接触者 医学 观察 要求 疾病种类 病 名 医学观察内容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 呼吸道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注意观察儿童有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7天 麻 疹 注意儿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口腔粘膜斑和皮疹。21天 水 痘 注意观察儿童有无皮疹。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注意观察儿童有无发热、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21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注意儿童的体温和咽部粘膜有无炎症,皮肤及口腔粘膜有无出血等。7天 猩红热 注意观察儿童有无发热、咽扁桃体内假膜、鼻涕带血、精神萎靡,

    26、并做好记录。7天 消化道 传染病 手足口病 注意观察儿童有无发热,手、足、口、臀部有无皮疹。10天 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注意观察儿童呕吐、腹泻次数,做好记录。当同班级出现多例患者时,对密切接触者严密观察。3天 细菌性痢疾 注意观察儿童大便次数及形状,做好记录。对大便异常者,可在园(所)内暂作隔离,及时就医做大便检查培养。同班级出现续发确诊患者时,对班内密切接触的儿童、保教人员须进行带菌检查。7天 病毒性肝炎(甲肝)注意观察儿童精神、食欲和小便颜色等有无异常,做好记录。6周 病毒性肝炎(戊肝)9周 其它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注意观察儿童有无畏光、流泪、眼红、眼睑肿胀、剧烈眼疼等,并做好记录。2天

    27、 注: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推荐时间。DB 4201/T 6622022 8 B B 附录B(资料 性)托幼机 构常 见污 染对 象的 消毒方 法 B.1 预防性 消毒 方法 B.1.1 室内空 气 B.1.1.1 首选开窗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良的宜采用机械排风加强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 12次。每日通风 3次,每次 30 min以上,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的条件下,应持续开窗通风,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暖。B.1.1.2 不宜通风的,每日应对室内空气消毒不少于2次。B.1.1.3 空气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安装量应不少于1.5 W/m3,吊装高度为 1.8 m2.2 m,无人状态

    28、下使用,照射时间不少于 30min,做好累计照射时间记录,累计照射时间1 000 h,紫外线灯应符合GB 19258 要求,有条件的定期监测紫外线辐射照度;也可使用符合 WS/T 648要求的空气消毒机,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及维护保养。B.1.1.4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每日适当增加开窗或消毒频次。B.1.1.5 如使用集中空调系统,应定期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卫生要求符合 WS 394,其清洗消毒参照WS/T 396执行。B.1.1.6 如使用分体式空调,宜每月重点对过滤网和散热片清洗消毒 23次,可用有效氯 250 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29、100 mg/L250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 15min30min后用清水洗净。B.1.2 手 B.1.2.1 清洁操作前(如饮食、加工制作食品饮料、触摸口鼻和眼睛前等)、污染操作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大小便、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染物后等)、室外活动后、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和文体用品等各类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在流动水下,采用皂液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幼儿以洗手为主,使用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B.1.2.2 如手接触到污染物或传染病患者后,应在洗手后再使用手消毒剂,可选用含乙醇、季铵盐、氯己定或碘伏等消毒产品。B.1.2.3 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

    30、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它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如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 A16 型、肠道病毒 71 型等,应选用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能灭活病毒的手消毒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应选用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又名洗必泰,包括醋酸氯已定、葡萄糖酸氯已定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等。B.1.3 环境物 体表 面 B.1.3.1 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水龙头、洗手池、保健牌、杯架、桌椅、门把手、卫生间冲水按钮、楼梯扶手等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玩具、教具至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餐桌每餐开餐前应“一清一消一清”。B.1.3.2 可用 1 000 mg/L季铵盐消毒液擦拭、浸泡或冲洗消毒 1 min10

    31、min,或常量喷雾消毒 5 minDB 4201/T 6622022 9 10min,也可用有效氯 25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10min30min;纸质、毛绒类玩具和文体活动用品可置阳光下暴晒 4 h8 h,也可使用符合 GB 28232要求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手机、电子玩具等小面积的表面可使用 7080(体积比)乙醇消毒,自然干燥。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血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有机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B.1.3.3 室内地面每天湿拖 12次,保持地面和墙面清洁。B.1.4 餐(饮)具 B.1.4.1 食堂用具每天第一次使用前和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洗

    32、,每天消毒一次,餐(饮)具一人一餐一用一清洗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B.1.4.2 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应集中消毒,优先采用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15min30min。无法进行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的可用食具消毒柜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或用有效氯 25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15min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B.1.5 饮水用 具消 毒 B.1.5.1 直饮水饮水器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保养。B.1.5.2 盛装开水的容器应每天清洗、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消毒15 min30 min;也可用有效氯250 mg/L的含氯消毒液或 100 mg/L的二

    33、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15min30min后用清水洗净。B.1.6 织物 B.1.6.1 床上用品、擦手巾一人一套;床上用品每月洗涤不少于 2 次,必要时进行消毒;擦手巾保持清洁,每天清洗消毒 1次;餐巾一人一餐一用一洗涤消毒。B.1.6.2 耐热耐湿的织物首选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min30 min;不耐热的织物可用有效氯 25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100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 15min30min 后用清水洗净;被褥应经常曝晒。B.1.7 卫生洁 具 B.1.7.1 便器每天消毒12次,可用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30mi

    34、n60min,清水冲洗后再供使用。B.1.7.2 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应专用并有标记,不应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250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 20 min30 min 后再按常规程序洗涤、晾晒。B.1.8 呕吐物、排 泄物 B.1.8.1 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 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再用浸有含氯消毒液的拖把将污染区域及其周边擦拭消毒,作用 30 min,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B.1.8.2 可使用含过氧乙酸的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按照产品使

    35、用说明书进行处理。B.1.9 医疗器 械 DB 4201/T 6622022 10 B.1.9.1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体温监测设备、压舌板等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B.1.9.2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应重复使用,并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处置。B.1.10 垃圾存 放点 B.1.10.1 生活垃圾盛装容器内外表面每天消毒1 次,垃圾存放点每天消毒不少于 1 次。B.1.10.2 可用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或 250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 30min60min。B.1.11 戏水池 B.1.11.1 使用中的戏水池每日补充新水,定期换水,保持清洁无异味。B

    36、.1.11.2 池水应每日消毒,保证池水水质处于良好卫生状况。B.2 疫源地 消毒 方法 表B.1 托幼机 构常 见污 染对 象的 疫源地 消毒 方法 污染对象 消毒浓度 消毒方式 用量 消毒时间 室内空气 3%过氧化氢 气溶胶喷雾 20 mL/m330 mL/m3 1 h以上 5 000 mg/L过氧乙酸 500 mg/L二氧化氯 物体表面 1 000 mg/L含氯消毒剂 喷洒、擦拭、浸泡 适量 30min以上 500 mg/L二氧化氯 地面、墙面 1 000 mg/L含氯消毒剂 喷洒 100 mL/m2300 mL/m2 30min以上 500 mg/L二氧化氯 餐(饮)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

    37、 蒸煮 100 30min以上 500 mg/L含氯消毒剂 浸泡 适量 250 mg/L二氧化氯 织物 煮沸或流通蒸汽 蒸煮 100 30min以上 500 mg/L含氯消毒剂 浸泡 适量 250 mg/L二氧化氯 呕吐物、排泄物 5 000 mg/L10 000 mg/L含氯消毒剂 覆盖 浸泡(专用容器收集)足量 30min以上 手 0.5%碘伏 擦拭、揉搓 适量 1min3min 70%80%(体积比)乙醇 速干手消毒剂 按说明书 注1:其它符合要求的消毒剂也可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注2:玩具、文体活动用品如不适用于上述物体表面或织物的消毒方法,可使用符合GB 28232要求的臭氧消

    38、毒器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B.3 相关注 意事 项 DB 4201/T 6622022 11 B.3.1 紫外线灯应妥善管理好灯管开关,注意安全使用;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0%80%(体积比)乙醇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 或40,或相对湿度60%,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B.3.2 空气消毒机消毒时应关闭门窗,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用湿布清洁机器时,应先切断电源,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B.3.3 室内空气终末消毒应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法,喷雾前应将室内易腐蚀的物品盖好,如

    39、电子文体活动用品等。B.3.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时关闭空调加湿功能,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进风口清洁、出风口通畅。B.3.5 消毒后的餐(饮)具不应再用抹布擦抹,应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备用,避免二次污染。B.3.6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方式时,被消毒物品应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并加盖;采用煮沸消毒时,被消毒物品应完全浸泡在水中,待水沸腾后开始计时;采用流通蒸汽消毒时,待有蒸汽冒出后开始计时。B.3.7 使用乙醇消毒时应注意防火。B.3.8 含氯消毒剂对有色织物具有漂白作用,且不应与清洗剂合用。B.3.9 若发现有儿童或工作人员呕吐物、排泄物等明显污染物时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B

    40、.3.10 实施消毒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完毕后按要求脱去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B.4 常用消 毒剂 溶液 配制 计算 方法 B.4.1 公式计 算法 B.4.1.1 固体制 剂浓 度配 制计 算=100%(B.1)式中:C拟配制浓度(mg/L);M溶质有效含量重量(mg);V溶液体积(L)。示例1:如用 10二氧化氯泡腾片(1g/片,有效含量 100 mg/片)配制 1 000 mL(1L)的 500 mg/L 二氧化氯溶液,则二氧化氯溶质重量为 500 mg/L 1L500 mg,加药量为 500 mg/100(mg/片)5 片,即配制 1 000 mL 的 500 mg/L 二氧

    41、化氯溶液,需加 10%二氧化氯泡腾片(1g/片,有效含量 100 mg/片)5 片。B.4.1.2 高浓度 稀释 成低浓 度计 算 1 1=2 2(B.2)式中:C1原药剂浓度(mg/L,%);V1原药剂(容)量(g,ml);C2为拟稀释浓度(mg/L,%);DB 4201/T 6622022 12 V2为稀释药剂(容)量(g,ml)。示例2:现有 95乙醇,若需配制1 000 mL的 75乙醇,则 V1 75 1 000 mL/95789.5 mL,即配制75乙醇1 000 mL,需取95乙醇789.5 mL,加水稀释至1 000 mL。B.4.1.3 浓度换 算简 便计 算法(交 叉法则)

    42、将已知浓度原溶液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时,先把所需溶液的浓度写在两条线的交叉点上(A),将 已知原溶液浓度写在左角上(B),左下角为稀释用水中所含的消毒剂浓度(一般为 0)。将两条线上的两个数相减BA=D,0A=C差数(绝对值)。C即为配制该溶液所需原溶液的份数;D即为配制该溶液所需加水的份数。B C A 0 D 示例3:用 5 84 消毒剂原液(约 50 000 mg/L)配制成1 000 mg/L溶液,采用交叉法则计算如下:50 000 1 000 1 000 0 49 000 5 84 消毒剂原液1 份,加水49 份(即按1:50 稀释),即配制成 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DB

    43、4201/T 6622022 13 C C 附录C(资料 性)托幼机 构消 毒用 品及 个人 防护用 品储 备清 单 表C.1 托幼机 构消 毒用 品及 个人 防护用 品储 备清 单 种 类 品 类 备 注 消毒用品 速干手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如“84”、含氯消毒剂泡腾片、漂白粉等 二氧化氯消毒剂 75酒精 含碘消毒剂 如碘伏、碘酒等 季铵盐类消毒剂 如复合季铵盐等 量筒或量杯 喷壶或常量喷雾器 紫外线灯 空气消毒机 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 消毒湿巾 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服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一次性工作帽 预防性消毒 长袖橡胶手套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一次性乳

    44、胶/丁腈手套 疫源地消毒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预防性消毒 颗粒物防护口罩 疫源地消毒 医用防护口罩 疫源地消毒 护目镜或面屏 疫源地消毒 防水靴套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防水围裙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防水隔离衣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工作鞋或胶靴 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DB 4201/T 6622022 14 附录D(规范 性)托幼机 构消 毒采 样检 测方 法 D.1 采样检 测原 则 D.1.1 采样时间为工作中随机采样。D.1.2 微生物指标应在采样后4 h内尽快进行检测;如不能在4 h内检测,样品应保存于0 4 条件下,并在24 h内进行检测。D.1.3 微生物检测项目均应设

    45、空白对照。D.1.4 疫源地消毒进行消毒合格判定时,自然菌的消亡率应在消毒前、后分别对同一对象用同一方法进行采样检测。D.2 空气采 样检 测 D.2.1 采样方 法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 m处;室内面积30 m2,每增加10 m2增设1个点。关闭门窗,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90 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 m1.5 m,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通风道等;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10 min后盖上平皿盖送检。D.2.2 检测方 法 将送检平皿置36 1 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D.2.3 结果计 算 按照公式(

    46、D.1)计算:1=(D.1)式中:y1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CFU/皿10min;C平板细菌菌落数,CFU;N采样平板数。D.3 手表面 采样 检测 D.3.1 采样方 法 被检人双手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如被检人使用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含相应中和剂。一只手采样面积按30 cm2计。D.3.2 细菌菌 落总 数检 测 D.3.2.1 检测方 法 DB 4201/T 6622022 15 将采样管振荡80次,取不同稀释倍

    47、数的洗脱液1 mL接种无菌平皿内,每个样本平行接种两个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D.3.2.2 结果计 算 按照公式(D.2)计算:2=230(D.2)式中:y2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平板细菌菌落数,CFU;k稀释倍数。D.3.3 大肠菌 群检 测 D.3.3.1 初发酵 试验 取A.3.2.1的洗脱液5 mL加入45 mL双料LST肉汤内,36 1 恒温箱培养24 h2 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24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 h2 h,产气者

    48、进行复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D.3.3.2 复发酵 试验 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BGLB肉汤管中,36 1 恒温箱培养48 h2 h,观察产气情况。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阳性。D.3.3.3 结果报 告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报告检出或未检出大肠菌群。D.4 物体表 面采 样检 测 D.4.1 采样方 法 将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擦各五次,拭子与物体表面呈30,并随之转动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共100 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

    49、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如被检物体表面使用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含相应中和剂。如被检物体表面积100 cm2取全部面积,不规则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擦物体采样,并对采样面积进行估算。D.4.2 检测方 法 将采样管振荡80次,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 mL接种无菌平皿内,每个样本平行接种两个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D.4.3 结果计 算 按照公式(D.3)计算:DB 4201/T 6622022 16 3=(D.3)式中:y3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平板平均细菌菌落数,CFU;

    50、k稀释倍数;S采样面积,cm2。D.5 餐(饮)具 采样 检测 D.5.1 采样方 法 筷子:以5根筷子为一件样品。将5根筷子的下段(进口端)5 cm处(长 5 cm周长2 cm5根,50 cm2),置10 mL灭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大试管中,充分振荡20次后,移出筷子,视具体情况,5根筷子可分别振荡。或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分别在5根筷子的下段(进口端)5 cm处表面范围均匀涂擦3次后,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相应液体培养基的试管内送检。其它餐(饮)具:用浸有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无菌生理盐水的


    注意事项

    本文(DB4201 T 662-2022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规范.pdf)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