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 . CCS B 3 广 Techn 2022 - 02 0. 99 3 9 西 壮 绿 色 ical cod - 01 - 26 发 壮族 色 食 品 e of pr a 发 布 广西 壮 族 自 品 黑 a ctice f o 壮 族自治 区 自 治 黑 木 耳 o r produ 区 市场监 督 区 耳 生 产 cing gr e 督 管理局 地 D 代 产 技 术 e en food 发 布 4 方 标 D B45/T 4 7 代 替 D B4 5/ T 术 规 程 Auricul 2022 - 0 布 45 标准 7 7 202 2 T 4 77 20 0 8 程 ar
2、 heim u 0 2 - 28 实 准 2 8 u e r 实 施DB 45 /T 4 77 20 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1 4 栽培环境 条件 . 2 5 栽培工艺 . 2 6 采收 . 4 7 干制 . 4 DB 45 /T 4 77 20 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 .12 0 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 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代替D
3、B4 5/ T 4 77 20 08绿色食品 黑木耳 生产技术规 程,与DB4 5/ T 4 772 0 08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 2728 食用菌术语,GB 1 9169 黑木耳菌种,NY 5 099 无公害食品 食 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T 74 9 绿色食 品 食用菌, NY /T 4 71 绿 色食品 饲料 及饲料 添加剂使用准则(见第 2 章); 增加了对黑木耳品种的选择要求(见 5. 3); 修改了黑木耳生产季节安排, 黑木耳栽培培养料配方, (见 5.2、 5 .4 .2, 2 00 8 版的 6. 1 、 6
4、.3 .1) ;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H G 2 94 02 00 0 饲料级轻质 碳酸钙, NY/ T 11 91 98 9 饲料用小麦麸 (见 20 08 版的第 2 章 ); 删除了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和高压灭菌的装袋灭菌方式, 四周出耳划口法, 立式栽培和吊袋栽培的排 袋方式, 病虫害防治 (见 5.5、 5 .6、 5 .1 0. 3, 20 08 版 的 6. 3. 2、 6. 3. 4、 7. 1、 7. 2. 2、 第 8 章 ) 。 本文件由广西农业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站、 玉林市微生物研
5、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圣进、刘淑梅、陈雪凤、黎颖菁、韦仕岩、王灿琴、苏启臣、韦岚岚、 卢玉文、陆燕、秦延春、蓝怀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 08 年首次 发布为 D B4 5/T 4 77 20 08; 本次为首次修订。 DB 45 /T 4 77 20 22 1 绿色食品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A级绿色食 品黑木耳(Aur ic ul ar he im uer )生产 的相关术语 和定义、栽 培环境条件、 栽培工艺、干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A级绿 色食品黑木耳的非工厂化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
6、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5 74 9 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T 1 27 28 食用菌术语 GB 1 91 69 黑木耳菌种 NY /T 3 91 绿色食品 产 地环境质量 NY /T 3 93 绿色食品 农 药使用准则 NY /T 3 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T 4 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T 7 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 5 09 9 无 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G
7、B /T 1 27 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黑木耳 A uri cu la r he imu er 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 野外生长在栎属阔叶树倒树或朽木上, 在中国广泛人工栽培的, 属于木耳科、 木耳属、黑木耳种的一种食用菌品种。 耳场 c ul tiv at io n fi eld o f Au ri cul ar h ei mu 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露天场地。 耳棚 v in yl tu nn el f or cu lt iv at ion o f Au ri cul ar h ei mu 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塑料大棚。 DB 45 /T 4 77
8、 20 22 2 栽培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 /T 39 1的规定。 制棒场地 包括原 料 储存 、料 棒 制作、 灭菌、 接 种与发菌 等场地 , 可利用 闲置民房 、 仓库 、 大棚 , 应通风 、 避 雨 、 清洁卫 生。 原 料 储存场地 和菌 棒 制作 场地宜 相 邻 , 处于 下 风 口, 与灭菌 灶 的 距离近 。 接 种与发菌 场 地宜处于上风 口, 与灭菌 灶邻近 , 使用前 应清洁整理 , 并进 行 灭虫和 消毒 , 用 药应符合 N Y/T 3 93的规定 。 出耳场地 应 选择 在桂北 、 桂 西 北 、 桂东北或 其 它适宜 黑木耳出耳的 地 区, 包括 耳
9、 场 和耳 棚 , 可利用农 田 、 空 地 、塑料 大棚 ,位 置宜避风向阳 , 场地应清洁卫 生、 光线充足 、 通风良好 、用 水便 利。 栽培工艺 工艺流程 原 料准 备 装袋 灭菌 接 种 发菌 刺孔 排 场 出耳 采收 转潮管理 。 季节安排 宜在 8 10 月 制袋,11 月 至翌年 3 月 出 耳。 品种选择 应 选用 适宜 广西 气候 环境的 非转 基 因 黑木耳品种。 原料准备 备料要求 主要 原 料 应符 合 NY 5 09 9 的规定;麦 麸 应符合 NY/ T 4 71的规定; 石膏 、 石 灰粉等应符 合 NY/ T 3 94的 规定;用 水应符合 GB 5 7 4
10、9的规定。 培养料配方 转 基 因 产品及其 副 产品 均 不 得 作 为 栽培 原 料使用,培养料配方 推荐 如下: a) 配方 1: 阔叶 树 木 屑 80 85 ,麦 麸 13 18 , 石膏粉 1 , 蔗糖 1 ; b) 配方 2: 阔叶树 木 屑 38 53 , 桑枝 屑 35 50 ,麦麸 10 , 石灰 0.5 , 石膏粉 1 , 蔗糖 0. 5 。 培养料配制 按配方用 量称取 栽培 原 料。 先将阔叶树 木 屑 、 桑枝屑浇水预湿 12 h 24 h , 再 加 入 麦麸、 石膏粉 、 石灰 和 蔗糖水 , 搅拌均匀 , 含水量宜控 制 在 55 60 。配 制 好 的培养料
11、 应尽快 装袋。 DB 45 /T 4 77 20 22 3 装袋 宜 采用装袋 机装袋,栽 培袋宜 采用 规格为55 cm 15 cm 0. 00 4 cm 的聚乙 烯袋。装料 后 的料袋应松 紧适中,上下松紧一致,重量1. 6 kg 1. 8 kg ,周 身无刺破或划痕。 灭菌 料袋应在装袋当日灭菌, 宜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 将料袋堆放于灭菌灶内, 每堆料袋间留一定空隙。 灭菌开始后,宜使灭菌温度在5 h内 达到10 0 ,并 开始计时保持14 h16 h,期间不得停 火 。灭菌结束 后,待温度降至60 以 下,趁热将料袋搬至预先消毒好的冷却室。 接种 菌种应符合GB 1 9 1 6 9的
12、规定。 待 料袋 冷却至28 以下 接 种, 采用接 种 箱 或开放式 接 种法。按无 菌 操 作要求,在 料袋表面均匀打3 4个接种 穴 , 直径1.5 cm ,深 2.0 cm 2. 5 cm , 取 菌种块塞满接种 穴 , 再套上规格为58 cm 18 cm 0. 00 2 cm的聚乙烯套袋并扎口即可。 发菌 将接种 好 的料袋 搬入预先消毒好的发菌 场地, 接 种 孔朝上 按 “一”字或“井”字型堆放,高6 8 层,每排间留30 cm 50 cm间隙。保 持温度在22 28 、 湿度60 70 、避光培 养。10 d15 d后 散堆, 检查发菌情况, 清除污染菌棒,并 将菌棒接种孔朝外
13、按 “井” 字 型重新堆放。发 菌 期间应保持通 风换气。 刺孔 发菌50 d 60 d,菌丝发透后刺孔。可采用带圆钉的打孔机,经消毒后在菌棒周身刺孔,每棒孔 数 18 020 0 个 , 孔径4 mm, 孔深5 mm 。 刺孔后, 将菌棒呈三角型或 “井” 字型 堆放,加 大通风、增 强光线, 继续养菌7 d 10 d。 排场 时间 刺孔养菌有少量耳芽形成,即可将菌棒搬入耳场或耳棚,自然光下培养7 d 10 d后 ,即可排场。 整畦 畦向按东西方向, 畦宽1. 0 m 1. 2 m, 长不限, 畦高0. 4 m。 畦面 撒生石灰, 铺一层遮阳网, 每隔3 m 5 m打一排木 桩,再通过木桩纵
14、向拉5 6条铁丝, 形成菌棒支架。 排棒 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排棒。选 取无污染的菌棒, 脱去套袋, 将菌棒交叉排放斜靠铁丝上,相 邻两棒 间距8 cm 10 cm。 出耳 管理原则 出耳期温度宜为22 25 ;不宜 高 温 喷 水 , 超 过 25 应在 早晚喷水 ; 喷 水后应保持通风良好 、 空气新鲜和干湿交替的出耳环境;耳场光照强度宜在40 0 lx以上。 DB 45 /T 4 7 7 4 管理方法 宜采 用 次,每天 喷 收前1 d 2 采收 采收时期 当耳 色 采收方法 捏住 耳 转潮管理 采收 完 和上下颠 倒 干制 采收 回 片基本成 型 60 下将 木 7 20 22 用 水雾
15、喷带喷 喷 46 次,每 d停止喷水。 色 转浅,耳片 耳 片基部扭动 完 一潮耳后, 应 倒 放置。停止 回 的木耳应及 型 , 再翻动并 稍 木 耳烘干为 止 喷 水。排棒前 应 每 次5 m in 1 0 舒展变软, 腹 ,连耳根一 起 应 及时清理 残 止 喷水5 d 7 时干制。 将 木 稍 收拢铺厚 木 止 。干制后 的 应 喷湿畦面 , 0 min ;耳片 生 腹 面略见白 色 起 摘下。 残 留耳根及 掉 d 后,进行 下 木 耳摊开在 竹 木 耳, 继续晾 的 木耳应符 合 , 排棒2 d 生 长 期应加 大 色 孢子粉时 采 掉 落的耳片 等 下 一潮的出 耳 竹 筛或麻绳
16、 网 晒至干燥为 止 合 NY /T 7 49 的 3 d后 开 始 喷 大 喷水,每 天 采 收。 等 杂物, 清 除 耳 管理,管 理 网 筛上, 悬 空 止 。 若遇连 续 相 关规定。 喷 水。原基和 幼 天 喷23 次, 除 被污染菌 棒 理 方法同5 .1 1 . 空 放置于通风 续 阴雨天, 则 宜 幼耳期喷水 应 每次 3 0 mi n 棒 。 将菌棒阴 .2 。 处的阳光下 晾 宜 采用烤房 于 应 少量多 以上 ;采 阳 面交换 晾 晒至耳 于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DB 45/T 477 2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