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SN 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pdf

    • 资源ID:1529414       资源大小:44.52MB        全文页数:1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SN 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208 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atylenchus spp. (non-Chinese species) Filipjev, 1936 ICS 65.020 CCS B 16 2021-11-22 发布 202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I SN / T 5208 2021 前 言 本 按照 GB / T1.1 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由 提出并归口。 本 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海关、 天 津海关、 宁波海关、

    2、 广州海关。 本 主要起草人:葛建军、王旭、熊玉芬、边勇、王金成、顾建锋、赵立荣。1 SN / T 5208 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体线虫 ( 非中国种 ) 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苗木及携带土壤、植物栽培介质中的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 / T 2122 2008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GB / T 24831 2009香蕉穿孔线虫检疫鉴

    3、定方法 3 短体线虫基本信息 中文名:短体线虫属 学名:Pratylenchus Filipjev, 1936 英文名:Root-lension nematodes 分类地位:线虫门 Nematoda、侧尾腺纲 Secementea、垫刃目 Tylenchida、垫刃亚目 Tylechina、垫 刃总科 Tylenchoidea、短体科 Pratylenchidae、短体亚科 Pratylenchinae。 传播途径:短体线虫主要依靠带根苗木、土壤等寄主材料的调运做远距离的传播;农事操作中 农机具和人员等的黏带以及灌溉和风雨运动可造成近距离扩散。 短体线虫属目前共有 78 个有效种,其中咖啡短

    4、体线虫 P. coffeae、穿刺短体线虫 P. penetrans、伤 残短体线虫 P. vulnus、玉米短体线虫 P. zeae、艾蒿短体线虫 P. artemisiae、山药短体线虫 P. dioscoreae 和异玉米短体线虫 P. parazeae 为中国已有发生的种类,其余为非中国种。其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 相关信息参见附录 A。 4 方法原理 短体线虫主要在根部皮层取食,造成伤痕,引起根部组织坏死腐烂。在植物根上最明显的表现就 是在所取食的细根上存在明显的病斑。病斑呈淡黄色至褐色,病斑伸长方向和根的纵轴平行。病害严 重时根全部病成黄褐色。植株的根受害后可能会表现出根丛生或比正常

    5、植株的根少。从寄主植物根系 及根围土壤或介质中分离获得线虫后,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结合寄主范围、地 理分布和传播途径对线虫进行属种的判定。 5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5.1 仪器设备 显微镜(100 倍以上) 、体视显微镜 (10 倍以上 , 具透射光源 )、加热板、水浴锅、离心机。2 S N / T 5208 2021 5.2 器具 自封袋、钟面皿或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网筛(20 目、100 目、500 目) 、烧杯 (500 mL、 1000 mL)、漏斗、漏斗架、乳胶管或硅胶管、止水夹、小镊子、剪刀、挑针、浅盘、线虫滤纸或卫生 纸、酒精灯、干燥器、试管。 5.3 主要

    6、试剂 4% 甲醛、指甲油、甘油、无水乙醇、石蜡、蔗糖。 6 现场检疫 将其主要寄主植物作为现场检疫最重要的对象。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重点对植物种苗的根 系进行检查,注意检查是否有变褐和坏死等症状;以及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是否带土壤或栽培介质。重 点选择上述可疑植物材料及土壤或栽培介质取样。如无可疑症状则按 SN / T 2122-2008 5.5 抽样。 7 实验室鉴定 7.1 线虫分离 按照 GB / T 24831-2009 附录 A 中的方法分离线虫。 7.2 体视显微镜观察 分离获得的线虫样品在生物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雌虫和雄虫均为长蠕虫形,挑取线虫制成临时玻 片或永久玻片在生物显微镜下

    7、观察线虫形态。 具体玻片标本制作方法参见 GB / T 24831-2009 附录 B。 7.3 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测量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线虫的形态结构,对照短体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进行重点观察、拍摄、测 计。在线虫样品数量充足时,应观察雌、雄虫各 20 条以上。 8 形态鉴定特征 8.1 短体线虫属形态鉴定特征 8.1.1 短体线虫属形态特征描述 虫体短胖的圆柱形,长度小于 1mm。头部较宽阔,尾部钝圆。除了六沟纹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hexincisus)有 6 条刻线以外,其侧区只有 4 条刻线,其它一些种类中有极少的个体存在差异。侧尾 腺口位于肛门后尾长的 1/3 处,或

    8、更后一些。头骨架骨化,有折光性。口针粗,长 14m 19m, 具强壮的基部球。中食道球椭圆形,大于颈部 1/2 体宽。食道基部球向后伸展覆盖肠端,通常在腹侧 面与肠相交。 贲门、排泄孔均明显。 阴门横裂,阴道向内并略向前斜伸。 前卵巢伸展,后阴子宫囊退化。 通常较少发现雄虫。交合伞包裹尾部,具侧尾腺孔,位于交合伞基部附近。交合刺略成弓形。 8.1.2 短体线虫属与近似属的鉴定特征比较 短体线虫属与其近似属的鉴定特征比较参见附录 B C。3 SN / T 5208 2021 8.2 短体线虫属非中国种形态特征描述 8.2.1 草地短体线虫(附 录D图D.1) 学名 Ptatylenchus pr

    9、atensis(De Man,1880)Filipjev,1936 雌虫 温热杀死后体略弯。侧区 4 条侧线,外部侧线锯齿状,侧带光滑无横纹,体中部侧区占体 宽的 1/4。唇区较高,前端略平,近圆形,唇环 3 条,第一条唇环窄于后两条唇环。头骨架发达,向 体后延伸至第一条体环的后缘。头小体位于第三条体环处。口针强壮,口针基球较大,呈杯状。背食 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球末端 2.5m。中食道球卵圆形,占该处体直径的 1/2。排泄孔和食道与肠连接 处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半月体在排泄孔的前方,有半月小体。食道腺从腹面和侧面覆盖肠前端, 长度约 25m。 单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单行排列。 受精囊长方形或卵

    10、圆形,内有精子。 后阴子宫囊较短, 长为阴门处体直径的 1.6 2.7 倍,未见细胞分化。阴道短、直。尾亚圆柱形或锥形,末端钝尖或圆。 尾端具环纹,侧尾腺孔位于尾的中后部,腹面尾环 27 条。 雄虫 虫体比雌虫略短,体前部与雌虫相似。交合伞中等宽度,长约 35m ;交合刺发达,长 20m ;引带长 3.3m。侧尾腺孔位于尾的中后部。 8.2.2 锐尾短体线虫(附 录D图D.2) 学名 P . acuticaudatus Braasch Q.serrata、山樱 日本 34 P . kasari 簇生银须草 俄罗斯、波兰 35 P . kralli 黑醋栗 秘鲁、爱沙尼亚 36 P . kuma

    11、motoensis 菊花 日本 37 P .kumaoensis 杨属 印度 38 P . lentis 小扁豆 西西里岛33 续表 序 号 种名 寄主范围 地理分布 39 P .loosi 茶、柑橘、咖啡、面包树、香蕉 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印度、塞内加 尔、爪哇、美国、俄罗斯、中国台湾、瓜 德罗普岛、伊朗、佛罗里达、 萨摩亚 40 P .macrostylus Betura papyrifera、白云杉、黄衫、香脂冷杉、红 云杉、洋白菜 加拿大、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41 P .manaliensis 苹果 印度 42 P .mediterraneus 埃及三叶草、鹰嘴豆、小扁豆、小麦、菊花

    12、 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韩国 43 P .microstylus 假高粱 印度 44 P .morettoi Plagiobothrys stipitatus 根际土壤 美国 45 P .mulchandi 高粱 印度 46 P .neglectus 大麦草、卷心菜、草莓属、苹果、紫花苜蓿、马铃 薯、小麦、玉米、黄瓜 德国、加利福尼亚州、爱荷华州、纽约、 俄亥俄州、华盛顿、加拿大、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法国、意大利、波 兰、葡萄牙、俄罗斯、斯洛文尼亚、 、斯 洛伐克、西班牙、南斯拉夫、阿尔及利 亚、突尼斯、摩洛哥、南非、印度、伊 朗、日本、阿曼、土耳其、美国、阿根 廷、 、墨西哥、

    13、澳大利亚 47 P .neobrachyurus 须芒草属根际土 哥伦比亚 48 P .okinawaensis 刺楸、算盘子、血桐、小叶交让木、海桐、木姜 子、酪梨、柳杉、琉球松 日本 49 P . oleae 橄榄 西班牙、突尼斯 50 P .panamaensis 咖啡根际 巴拿马 51 P . parafloridensis Panicum hemitomon 美国佛罗里达 52 P . parazeae 甘蔗 中国广西34 续表 序 号 种名 寄主范围 地理分布 53 P . penetrans 咖啡、黄葵、洋葱、 葱、大葱 , 韭葱、大蒜、旱芹、 花生、羽叶蕨、牛蒡、紫云英、燕麦、

    14、厚皮菜、芥 菜 (原变种) 、欧洲油菜 ( 原变种 )、芥末、卷心菜、 花椰菜、芽甘蓝、羽衣甘蓝、 中国大白菜、芜箐甘 蓝、 日本芜菁、木豆、金盏花、茶、辣椒、番木 瓜、 菊花、 小菊、酸橙、柠檬、 脐橙、芋、鸭儿芹、 黄瓜、南瓜、西葫芦、榅桲、菜蓟、胡萝卜、薯 蓣、日本薯蓣、食用稗、牛筋草、草莓、大豆、棉 花、大麦、啤酒花、甘薯、苦荬菜、莴苣、胡枝子 属、截叶铁扫帚、滨菊、亚麻、多花黑麦草(意大 利黑麦草) 、百脉根、丝瓜、羽扇豆、番茄、苹果、 欧洲野苹果、薄荷、胡椒薄荷、留兰香、香蕉、甘 蕉、夹竹桃、烟草、黑种草、水稻、欧防风、蜂斗 菜、欧芹、红花菜豆、菜豆、梯牧草、天蓝绣球、 海枣、新西

    15、兰麻、黄连木属、阿月浑子、豌豆、紫 花豌豆、地早熟禾、萹蓄、核果、扁桃、杏、甜 樱桃、樱桃李、欧洲酸樱桃、欧洲李、圆叶樱桃、 桃、野黑樱桃、西洋梨、杂配藜、皋月杜鹃、黑醋 栗、红醋栗、醋栗、蔊菜、蔷薇、伞房蔷薇、多 花蔷薇、树莓、甘蔗、黑麦、芝麻、马铃薯、苏丹 草、菠菜、除虫菊、红花除虫菊、可可、白花紫露 草、瑞士三叶草、白三叶草、半纤毛白三叶、郁金 香、美国榆树、蓝莓、小巢菜、大巢菜、长柔毛 野豌豆、玉米。中国有报道的寄主有甘薯、蒺藜 .、 梨树、核桃 阿塞拜疆、巴基斯坦、朝鲜、菲律宾、吉 尔吉斯斯坦、科威特、日本、沙特阿拉 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印 度、越南、阿尔巴尼亚、爱沙尼

    16、亚、保加 利亚、比利时、波兰、丹麦、德国、俄罗 斯、法国、芬兰、荷兰、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挪威、葡萄牙、瑞 典、瑞士、塞尔维亚和 Montenegro、塞浦 路斯、斯洛伐克、西班牙、希腊、匈牙 利、意大利、英国、阿尔及利亚、埃及、 津巴布韦、肯尼亚、利比亚、摩洛哥、纳 米比亚、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突 尼斯、澳大利亚、库克群岛、新西兰、加 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委 内瑞拉、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哥斯达黎 加、立尼达和多巴哥、中国福建、吉林、 江西、陕西、四川、浙江和台湾。 54 P .pinguicaudatus 小麦、谷物、草本植物 英国、北非、保加利亚、波兰、

    17、西班牙、 澳大利亚 55 P . pratensis 葡萄 、草坪 、牧场 、谷物 、水果 、玉米 、小麦 、 龙眼、甘蔗、草莓、苹果、猕猴桃、康乃馨、烟 草、番茄、水稻、Valeriana officinalis、Dimocarpus longan、Actinidia deliciosa 印度、荷兰、芬兰、德国、比利时、保 加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美国、加拿 大、古巴、墨西哥、摩尔达维亚、斯洛伐 克、斯洛文尼亚、波兰、西班牙、阿尔及 利亚、利比亚、南非、阿塞拜疆、巴基斯 坦、乌兹别克斯坦 56 P .pratensisobrinus 堇菜属 、亚香茅 、榛子果园 、 Viola langsd

    18、orffii、 Cymbopogon nardus (L.)R. 美国、泰国、土耳其 57 P .pseudocoffeae 菊花、小艾、 Artemisia feddei Lev.er Van. 日本、美国 58 P .pseudofallax 苹果 巴西 59 P .pseudopratensis 高粱 、草莓 、苹果 、玉米 、 Pennisetum typhoides (L.)Leeke、大豆、Armoracia rusticana 土耳其、荷兰、俄罗斯、美国、波兰、斯 洛文尼亚、非洲西部、巴西、巴基斯坦 60 P .roseus 长春花、辣椒、麻风树、蔷薇 巴基斯坦 61 P .sc

    19、ribneri 棉花 、苹果 、荷兰薄荷 、银胶菊 、马铃薯 、假 高粱 、玉米 、玫瑰 、 Cymbidium sp. 、洋葱 、大 豆、Setaria 番 茄、Amaryllis、甘蔗 、 Lathyrus、 Prunus、 Berberis、香蕉 、烟草 、 Hippeastrum、 Saccharumofficinarum L. 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巴 西、日本、阿曼、印度、巴基斯坦、韩 国、以色列、土耳其、保加利亚、瑞典、 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意大利、埃及、 南非、尼日利亚、 约旦、巴西 62 P .sensillatus 猫尾草、燕麦 加拿大35 续表 序 号 种名

    20、寄主范围 地理分布 63 P .silvaticus 泥炭藓 波兰 64 P . speijeri 香蕉 加纳 65 P .subpenetrans 高羊茅、菊花、人参 美国、加拿大、韩国 66 P .subranjani 玉米 泰国 67 P .sudanensis 棉花、甘蔗、黄紫檀、鹰爪花、马铃薯、甘薯、柽 柳、山药 苏丹、泰国、巴基斯坦、肯尼亚、俄罗 斯、乌干达 68 P .tenuis 森林湖泊 美国 69 P .teres 马铃薯、番茄、甘蔗 印度、瓜德罗普岛、巴巴多斯岛、澳大利 亚南部、俄罗斯、南非 70 P .thornei 该线虫有广泛的寄主范围,但哪些是主要的寄主并 不太清

    21、楚。该线虫是杂食性的,通常危害禾本科尤 其是小麦,但同时也危害大麦和玉米。许多豆类, 尤其是鹰嘴豆,以及木本植物,包括果树以及葡萄 也是该线虫的寄主。 分布广泛,包括比利时、保加利亚、丹 麦、塞浦路斯、克罗地亚、英国、法国、 德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斯洛文尼 亚、斯洛伐克、西班牙;埃及、尼日利 亚、摩洛哥、苏丹;美国、加拿大、墨西 哥;阿根廷、智利;阿塞拜疆、印度、伊 朗、以色列、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土 耳其;澳大利亚 71 P .typicus 菠菜 印度 72 P .unzenensis 艾蒿 日本 73 P .ventroprojectus 舌唇兰 美国阿拉斯加州 74 P . v

    22、ulnus 猕猴桃、智利南洋杉、日本小檗、甘蓝、锦熟黄 杨、Carya illinoinensis、橙、菽麻、欧榛、美丽猪 屎豆、榲桲、金雀花、野胡萝卜、枇杷、无花果、 杂种金钟花、草莓、陆地棉、金缕梅属、洋常春 藤、凤仙花、印度黑胡桃、Juglans major、Juglans microcarpa、黑胡桃 、胡桃 、 Juniperus chinensis、 香豌豆、Ligustrum ovalifolium、麝香百合、美丽百 合、百脉根、十大功劳属、苹果、森林苹果、紫苜 蓿、白花草木樨、烟草、木犀榄属、罂粟、鳄梨、 金甲豆、菜豆、松纲、红松 , 海松、阿月浑子、豌 豆、扁桃、杏、欧洲甜樱

    23、桃、比西氏樱、樱桃李、 欧洲李、扁桃、园叶樱、桃、枫杨、梨属、西洋 梨、蔷薇属、犬蔷薇、月季花、野蔷薇、玫瑰、悬 钩子属、复盆子、Schlumbergera truncata、北美红 杉、欧洲红豆杉、Vicia benghalensis、蚕豆、Vigna catjang、沙葡萄、葡萄、玉米等。 古巴、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 亚、新西兰、埃及、喀麦隆、肯尼亚、南 非、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保加利亚、 比利时、丹麦、德国、俄罗斯、法国、芬 兰、荷兰、挪威、西班牙、希腊、意大 利、英国、巴基斯坦、朝鲜、菲律宾、韩 国、伊朗、以色列、印度、中国。 75 P .wescolagricus 朱蕉属

    24、德国 76 P .yamagutii 锦带花、赤杨 日本 77 P .yassini 杂草 Philipisara sp. 苏丹36 续表 序 号 种名 寄主范围 地理分布 78 P . zeae 洋葱 、蒜 、绿穗苋 、刺苋 、豚草 、 Andropogon virginicus、落花生、燕麦、Borrichia frutescens、辣 椒、藜科、藜、土荆芥、非洲虎尾草、椰子、猪 屎豆 、美丽猪屎豆 、狗牙根 、碎米莎草 、龙爪 茅、曼陀罗、俯仰马唐、马唐、Diodia teres、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牛筋草、弯叶画眉草、假 俭草、费约果、草莓、Hetero

    25、theca subaxillaris、大 麦、甘薯、莴苣、胡枝子属、羽扇豆属、蕃茄、 Musa x paradisiaca、烟草、亚洲栽培稻、大黍、御 谷、豌豆、禾本科、桃、番石榴、甘蔗、黑麦、谷 子、茄科、Solidago gigantea、高梁、高粱、蒺藜、 普通小麦、多枝臂形草、豇豆、辛辣苍耳、苍耳、 玉蜀黍、姜等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伯利兹城、巴 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 多明 尼加共和国、马提尼克、波多黎各、巴拿 马、委内瑞拉、保加利亚、俄罗斯、西班 牙、喀麦隆、埃及、几内亚、贝宁、多 哥、象牙海岸、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 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尔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

    26、亚、南非、赞比亚、中国、 印度、日本、马来西亚、阿曼、巴基斯 坦、菲律宾、泰国、土耳其、越南、澳大 利亚、特立尼达岛3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短体线虫属与其近似属的鉴定特征比较 形态特征 短体属 穿孔属 雌虫 头部 低平,连续到略缢缩 低,不缢缩 食道腺覆盖 腹面覆盖肠 背面覆盖肠 侧线 4 条(除个别的 6 条) 4-6 条 生殖腺 单生殖腺、前伸,有后阴子宫囊 双生殖腺、对伸,或后生殖腺退化成短囊 尾形 尾端圆、钝(很少尖) 末端窄圆到近尖 雄虫 虫体整体 与雌虫相似 前体部与雌虫差异较大 头部 低平 高,显著缢缩呈球状,头架骨化不明显 口针 粗短,口针基球发达 退化、细弱,口针基球退

    27、化或缺 食道腺 腹面覆盖肠 食道明显退化 交合伞 包裹尾部 伸至近尾端(偶尔伸至尾端)3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短体线虫属多歧化检索表 C.1 短体线虫属多歧化检索表中形态特征描述 A)唇环个数 代码 1 唇环 2 个 代码 2 唇环 3 个 代码 3 唇环 4 个 B)雄虫有无 代码 1 没有雄虫 代码 2 有雄虫 C)口针长度 代码 1 口针长度 20 m D)受精囊的形状 代码 1 无或者退化 代码 2 球形 代码 3 卵形 代码 4 矩形 E)阴门的位置(V 值) 代码 1 V85% F)后阴子宫囊分化情况(PUS) 代码 1 长度 35 m G)雌虫尾部形状 代码 1 雌虫尾部呈

    28、圆柱形 代码 2 雌虫尾部呈圆锥形 代码 3 雌虫尾部呈锥形 H)雌虫尾端形态 代码 1 雌虫尾端平截状 代码 2 雌虫尾端线形 代码 3 雌虫尾端尖的 代码 4 雌虫尾端向腹面突出 I)食道覆盖长度 代码 1 食道覆盖长度 30 m39 代码 2 食道覆盖长度 30-39.9 m 代码 3 食道覆盖长度 40-50 m 代码 4 食道覆盖长度 50 m J)阴门区刻线数目 代码 1 4 代码 2 5 代码 3 6-8 K)阴门区侧区结构 代码 1 光滑无网格 代码 2 部分或全部有网格 C.2 短体线虫属多歧化检索表 种名 A B C D E F G H I J K 1 P . acutic

    29、audatus 1 1 3 1 2 3 3 1 3 1 1 2 P . alleni 1 2 2 2 3 2 2 1 3 1 1 3 P . andinus 2 1 3 2 3 4 1 1 3 1 1 4 P . angulatus 1 1 1 1 3 1 1 1 1 1 1 5 P . araucensis 1,2 2 2 3 2 2,3 2,3 1 1 1 2 6 P . arlingtoni 2 1 3 3 3 2 3 2 1 3 1 7 P .artemisiae 1 2 2 3 2 3 2 1 2 1 1 8 P . bhattii 2 2 2 2 1 2 2 1 2 1 1 9 P

    30、 . bolivianus 2 1 4 1 3 4 3 1 2 1 2 10 P . brachyurus 1 2 4 1 4 3 3 1 4 2,3 1 11 P . brzeskii 1 2 4 4 2 4 3 1 4 1 1 12 P . coffeae 1 2 2 3 3 6 2 1 2 1,2,3 1 13 P . convallariae 2 2 3 2 2 6 2 2 3 1 1 14 P . crassi 1 1 3 3 1 3 1 1 3 1 1 15 P . crenatus 2 2 3 1 3 3 2 2 1 3 1 16 P . cruciferus 2 1 2 1 2

    31、 3 2 1 3 1 1 17 P . curvicauda 2 1 3 1 1 4 3 2 4 1 1 18 P . delattrei 2 1 3 1 2 3 3 1 1 1 1 19 P .dioscoreae 1 2 3,4 3 1,2 5 1 1 1,2 3 20 P . dunensis 1 2 3 2 2 4 1 1 4 1 2 21 P . ekrami 2 2 1 3 3 5 2 3 2 1 1 22 P . elamini 2 1 2 3 2 5 3 1 2 1,2 2 23 P . estoniensis 1 1 3 2 3 1 3 2 2 3 1 24 P . fall

    32、ax 2 2 3 2 2 3 3 2 2 1 1 25 P . flakkensis 1 2 3 2 2 2 3 2 1 1 140 26 P . floridensis 1 2 2 3 2 3,4 3 1 2,3 1 1 27 P .gibbicaudatus 1 2 2 2 1 5 2 2 3 1 1 28 P . goodeyi 3 2 3 4 1 1 3 3 3 1 2 29 P . hexincisus 1 2 2 1 2 2 3 1 1 3 1 30 P . hippeastri 1 1 2 4 2 5 3 1 3 1 1 31 P . hispaniensis 2 2 2,3 2

    33、 3 3,4 1 2 2,3 1 2 32 P . jaehni 1 2 2 2 2 4 2 1 2 1 1 33 P . japonicus 2 1 4 1 4 2 3 1 3 1 1 34 P . kasari 2 2 3 3 2 3 3 2 3 1 1 35 P . kralli 2 2 2 2 2 1 3 1 1 1 1 36 P . kumamotoensis 1 2 2 4 2 6 3 1,2 2,3 1,2,3 1 37 P .kumaoensis 2 1 2 1 3 3 3 2 1 1 1 38 P . lentis 2 2 2,3 2 2 3 1 2 2,3,4 1 1 39

    34、 P .loosi 1 2 3 4 3 2 3 3 2 1 1 40 P .macrostylus 1 2 5 2 4 2 3 1 3 1 1 41 P .manaliensis 2 2 2 4 3 3 3 2 4 3 1 42 P .mediterraneus 2 2 2 2 2 3 2 1 3 1 1 43 P .microstylus 2 1 1 1 2 2 3 1 2 1 1 44 P .morettoi 2 2 3 3 2 6 3 3 4 1 1 45 P .mulchandi 2 2 3 3 2 5 3 1 2 1 1 46 P .neglectus 1 2 3 1 2 1 3 1

    35、 1 1 1 47 P .neobrachyurus 1 2 2 3 3 1 3 1 2 1 1 48 P .okinawaensis 1 2 3 3 2 4 3 2 4 1 1 49 P . oleae 2 1 2,3 2 2,3 3,4,5 1,2 4 1,2 1 2 50 P .panamaensis 1 2 3 3 3 2 2 2 3 1 1 51 P . parafloridensis 1 2 2 4 2 4 3 1 2,3,4 1 1 52 P . parazeae 2 1 3 3 1 6 1 1 1,2,3 1 2 53 P .penetrans 2 2 3 2 3 4 2 1

    36、3 1 1 54 P .pinguicaudatus 2 1 3 1 3 1 2 1 4 1 2 55 P . pratensis 2 2 2 4 2 3 3 2 1 1 1 56 P .pratensisobrinus 2 2 2 3 2 3 3 2 1 1 1 57 P .pseudocoffeae 1 2 2 3 3 4 2 1 4 1 1 58 P .pseudofallax 2 2 2 2 3 2 3 2 2 1 1 59 P .pseudopratensis 2 2 3 4 2 3 3 2 3 1 141 60 P .roseus 1 2 2 2 3 2 2 2 3 3 1 61

    37、P .scribneri 1 2 2 3 2 4 3 1 2 1,3 1 62 P .sensillatus 2 1 2 1 2 5 2 1 3 1 2 63 P .silvaticus 1 2 2 2 3 2 3 1 2 1,3 1 64 P . speijeri 1 2 3 2 3 5 1 1 3 1 1 65 P .subpenetrans 2 2 3 3 3 2 3 1 3 1 1 66 P .subranjani 2 1 3 1 2 5 3 2 3 1 2 67 P .sudanensis 2 2 2 3 1 4 2 1 2 1 1 68 P .tenuis 1 1 2 3 2 1

    38、3 1 2 1 1 69 P .teres 2 1 2 1 1 3 3 2 3 3 1 70 P .thornei 2 2 3 1 2 2 3 1 3 1 1 71 P .typicus 3 1 3 3 3 6 3 1 4 1 1 72 P .unzenensis 2 2 2 3 2 4 2 1 3 1 2 73 P .ventroprojectus 2 2 2 4 2 3 3 4 1 1 1 74 P .vulnus 2 2 2 3 2 6 3 3 2 1 1 75 P .wescolagricus 3 1 4 2 3 3 2 1 2 1 2 76 P .yamagutii 1 2 3 3

    39、2 1 3 2 2 1 1 77 P .yassini 2 1 3 3 1 6 3 2 4 1 2 78 P .zeae 2 2 3 1 1 5 3 3 2 1 14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短体线虫属形态特征图 图 D.1. Ptatylenchus pratensis(De Man,1880)Filipjev,1936. A :雌虫唇区;B :雌虫后部;C-G :雌虫尾;H-J :雄虫尾;K :雌虫整体43 图 D.2. Pratylenchus acuticaudatus Braasch www, hgbook vip, com 印刷厂印刷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0.0875 字数 28 千字 2019 年 月第一版 2019 年 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1500 书号:1551752 定价 21,00 元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行 业 标 准 SN / T 5208 20219 SN / T 5169-2019 * * *


    注意事项

    本文(SN 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